书城旅游地图野外探险旅行必备手册
45070800000033

第33章 意外情况的处理(5)

持续降雨容易引发山洪,原来清澈的溪水一下子变得混浊就是山洪暴发的先兆。这时,应先选择高大的树顶作为避难所,及时向高处转移。千万不能低估山洪暴发的威力和速度。小的溪流往往会由于上游降大雨而造成水流集涌而下,在数分钟内就会演变为巨大山洪,如果有人正巧在溪中,就很容易被洪水冲走,造成伤亡。

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行,尤其是在夏天雨季或暴雨后不能涉足溪涧。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不要逗留在河道中休息,尤其是在下游。不要尝试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

在峡谷、溪谷活动中活动,天气恶劣极易变坏,下雨的时候要密切注意观察水量的变化。如发现水流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腐烂树木的时候,就是山洪即将暴发的先兆,这时要迅速远离河道、溪谷。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溪水里,应抱或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

三、山体塌方

暴雨时或经连日大雨,天然或人工斜坡渗进大量雨水后,极易引致山泥倾泻,引发山体塌方。斜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时,显示斜坡内的水分已饱和,斜坡的中段或顶部有裂纹或有新形成的梯级状结构,露出新鲜的泥土,都是山泥倾泻的先兆,应尽快远离这些斜坡。

如遇山泥倾泻阻路切勿尝试踏上浮泥前进,应立刻后退,另寻安全小径继续行程或中止行程。如队友被山泥掩埋,切勿随便尝试自行拯救,避免更多人遇到伤亡,应立刻通知有关部门准备适当工具进行救援。

四、雷电

雷电是一种猛烈、恶劣而急剧变化的天气。要赶紧想办法到安全地方躲一躲。如用小型收音机收听广播时,有刺耳的杂音,即表示附近有雷云,忽然下大粒雨滴也是打雷的预兆。雷电通常会击中野外最高的物体尖顶,所以孤立的高大树木或建筑物往往最易遭雷击。在雷电大作时,在野外应注意以下事项,确保安全。

①留心电台或电视的天气报告。避免在天气不稳定时出行,雷暴警告时更不宜出门。在野外,应穿着胶底鞋。

②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而空旷的地区活动,应尽快跑向低地。在野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汽车往往是极好的避雷设施,可以躲在汽车里。如果在孤立的凸出物附近躲避,则该凸出物的顶部至少应高出自己头部15~20米。

③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最好的防护场所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

④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应离开孤立的大树高度的两倍距离之处,与树干保持3米以上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5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了,那很可能就是受到了电击,要立即倒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把带在身上的一切金属物拿下放在背包中,尤其是带有金属的眼镜框、皮带扣头、登山杖等一定要拿下来。

⑤如果在野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要避免走进被淋湿或已经有水的地方,最好踏在塑胶布或背包等其他绝缘物上。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要离开垂直的墙壁或悬崖,避开裸露的山峰和山脊以及平坦的开阔地形。在地形险要处要用绳子把自己拴牢。

⑥在野外躲避雷雨时,应注意不要用手撑地,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避开地裂缝、成片地以及悬空岩石。万不得已,可以坐在散乱的石块中间。如果是在空旷的山谷或者草原上,要寻找低洼地蹲下来,不要躺下。如果是在海岸线,实在没有地方可以躲避了,找低洼地蹲下来,切勿打手机,可以双脚并拢,手放膝盖上,身向前屈,不能坐地下或者小石头上。

⑦当在野外看见闪电几秒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许多人集中在一起,而要分散开。最好使用塑料雨具、雨衣等,⑧如果在野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走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雷电击中最高的物体尖端,然后沿着电阻最小的路线传到地上。遭电击的人大多会因而肌肉痉挛、烧伤、窒息或心脏停止跳动往往会出现“假死”状态,此时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抢救。首先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雷击后进行人工呼吸的时间越早,伤者的身体恢复就越好,因为人脑缺氧时间超过十几分钟就会有致命危险。

应对伤者进行心脏按压,并迅速通知医院进行抢救处理。

如果伤者遭受雷击后会引起衣服着火,此时应马上让伤者躺下,以使火焰不致烧伤面部。并往伤者身上泼水,或者用厚外衣、毯子等把伤者裹住,以扑灭火焰。

海上求生技巧

船舶遇险后,为了及早脱险或者尽量减少损害,遇险人员要奋力自救,并不失时机地用各种方法不断地、准确地向外界报告遇难船舶的船名、船籍、呼号、装货港、遇难位置(经纬度)、损害程度等情况。除保持身体悬浮于水面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引起别人的注意。

遇险后落入水中,如果不会游泳而又没穿救生衣或携带任何救生浮具,在水中就无法保持漂浮。如果不能及时获救,很快就会发生溺死的危险。身体浸泡在水中,散热较在陆地上要快得多。如果当时气候寒冷水温低,人体浸泡在水中的危险就会更大,很快就会处于低温昏迷直至死亡。在海洋上干渴是威胁遇险者一大危险,对于求生者来说,淡水比食物更重要。鲨鱼以及救援困难都在威胁着求生者的生命。落海后的求救方式多种多样,但不是每样都能使人化险为夷,我们必须学会分清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徒劳的。死亡或是获救,也许就在这一招之间,要掌握海上求生的基本常识。

一、海上求生常识

①轮船从出事到沉没往往需要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如果能保持冷静的思考,将有足够的时间寻求逃生。事实证明,惊慌失措只会加速死亡的到来。其实,一个人滴水不沾也能拖上七八天,不吃东西能拖四个星期。

②利用白天的时间注意观察轮船的布局,尤其应记住救生艇悬挂的位置,以备不测之时能第一时间登艇。

③将自己与救生艇“合二为一”,准备一条绳子,上艇后把绳子的一头系在艇上,另一端留出1~2米,再捆住自己的腰。这样一来,就算是救生艇被风浪打翻时,也不至于被冲走而溺水。

④要保管好储藏箱中的工具,安全系紧。检查一切装置信号,在信号发出后,要注意尽力保持自己的位置,等待救援。

⑤自制游泳圈可以在无法上救生艇又没有救生衣的情况下争取多一点海上漂浮的时间,为获救赢得机会。可以利用的材料很多,如把塑料薄膜袋吹胀,扎紧袋口,用绳子把它们一个个地连成人胸围差不多大的圆圈;也可以倒空各种塑料瓶,如饮料瓶就不错,拧紧盖子,再用绳子串起来;要是连这个都没有时间,那就干脆在胸背部及裤裆内各塞一个塑料瓶,再扣好纽扣系紧裤带。

⑥漂在海上时,即使身上有很小的伤口也要尽量让它浮在水面,如若不然,对血腥味十分敏感的鲨鱼可不会轻易放过你。

⑦海鱼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A、B、B1、B2,浮游生物和水母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鱼身上50%~80%的重量都是水,这些水既无盐也无味,可是难得的水源。每人每天分多次饮用500毫升海水,可以维持4~5天。

⑧要准备一只防潮隔湿的手电筒,这可是所有夜间海上逃难者极力推荐的一种求救手段。切记不能在漫无边际的大海上声嘶力竭地呼喊,既消耗体力又徒增恐惧,乱喊乱叫还会呛入大量海水。有人试图用点燃的火柴或打火机的光亮来作为求救的信号,这也是最愚笨的方法。落海后需保持冷静,寻求逃生之计。

二、防止脱水的方法

海上遇险时,不要喝尿,海上求生者因为饮水量很少,尿液变浓,其中含的毒性增多,喝了之后对身体害处很大。在救生船中防止脱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遮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