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妥善管理情绪。当你能够立刻察觉自己的情绪,问问自己为什么生气,为什么难过。如果是你的想法引起不快,再问问自己有没有其他替代想法,不要动不动就奋起争执,而且缺乏思考就随便下结论。
(3)以合宜的方式舒解情绪。如果找不到其他理由,就做些可以排解情绪的事:找朋友诉苦、听音乐、散步、看一场电影。总之,你一定要有一些自己排解情绪的小秘方。另外,多想想为什么这么难过、生气,可以怎么做,将来才不会再重蹈覆辙。
2006年的世界杯转播,央视主持人黄健翔的情绪达到了“高潮”:当意大利队进球时,他兴奋得大喊大叫,嗓音嘶哑。他居然当着全国的镜头喊出“伟大的意大利左后卫!意大利万岁”。就是这句话在互联网上掀起轩然大波。一个中央台的专业主持人,这时完全因为兴奋过度导致失态了。看来,情绪就是情感与理智斗争的结果。黄健翔胜也情绪,败也情绪。
20几岁的人要明白,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千万别在对方的干扰下乱了阵脚。你应该明白,当你受到对方的干扰,情绪开始控制不了时,对方就会很容易地掌控你而达到目的。太极拳法中讲究的以实化虚也是一个道理,如果在练功时心境大乱,那样你打出的拳法也就不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所以,千万别让自己因失去理智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那样只会让你清醒后痛悔万分。20几岁,应该能够心平气和地掌控自己的情绪了。多一些审慎,就不会掉入别人为你设计的情绪圈套之中。
学着让微笑如影随形,让快乐显在脸上吧!用快乐去影响别人,那样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不会再让情绪左右!
社会没有迁就和原谅
学生时代经常犯错,这是家常便饭在所难免。因为毕竟还处于人生的学习阶段,所以很快就能够得到大家的谅解。但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社会人士,就请停住你幼稚的想法,毕竟社会不是“老师”,它不会因为你的过失就去迁就和原谅你,它只会给你当头棒喝,因为它在你人生中始终担当的是鞭策者。
20几岁的年轻人,很多都是刚刚告别学生时代走进社会的“全新人”。不仅心态还没有脱离学生的意识,还觉得做任何事都有最后商量的地步。说话办事仍然大大咧咧,满不在乎一副清高的模样。或许,在学校你算是一个优等生,可是一旦将你放人到社会这个鱼龙混杂的圈子后,就会发现,你可能连“低等生”的入门资格都还不具备。
王启是一个研究生,毕业后不久,他就被一家外企公司给录用了。有一次,公司要求做一个电脑储备的数据库,因为大家都不大了解,而他恰好又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所以为了凸显自己,马上就跟老总说自己会做,然后一个人“承包”了整个制作。
事实上由于他在学校通常都是和其他学生一起完成的,所以有很多问题实际上他也不大清楚。而以前只要他出了错误,导师就会指出来。如今虽然不在学校,没有导师的指导,但是既然自己硬着头皮承担了下来,就一定要去完成了。他居然还天真地幻想,如果不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到时候领导最多说几句自己。
公司自从使用过王启的数据库后,发现了很多的漏洞,而且高层的一些机密很容易被黑客入侵。这一下,王启成了公司的头号斥责对象。当他被叫进老板的办公室,老板问他为什么当初不说,反而造成现在这个局面的时候,王启还天真地想,反正大不了就是一顿批评,无所谓。于是他找了一堆不成文的理由,结果,他不但没有等到原谅,反而等到了解雇信。老板说公司不可能养活一个不懂装懂的人,你这个岗位还有很多人在等着。
看来,如果你依旧天真地把自己十几年来习惯了的校园标准原封不动地带进社会,你很快就会为自己的“糊涂幼稚”而苦恼不已了。这个时候,如果你还像李白那样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来安慰自己,那就会进一步使自己与这个社会更加的格格不入。慢慢的,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会让你对社会更加无法适应。
社会毕竟和学校生活不同,20几岁的年轻人应该明白,在学校你可以肆无忌惮地打打闹闹,可是一旦到了社会,你就得学会“耳听六路,眼观八方”。社会就是你人生的磨砺场,它不会再去教导你如何想,如何做,原谅你、体谅你的一言一行。它只会向你收取现实的“成品”,只审视你最后做出的结果,而不会再给你一次机会。
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在0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致辞时告诫学生:“社会更多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场所,是一个市场,是‘平民政治’。评价的主要不是你的智力优越与否,而是你能否拿出别人想要的东西。这个标准不再由中心——教师决定,而是分散——由众多消费者决定。”
当你满心以为社会会原谅你的过错,当你仍旧展现孩子般无辜的表情,你就大错特错了。你如果永远只是去充当一个随时受教的孩子,那就无法真正的成长起来。有很多时候,你对社会抱的期望越高,你的失望也就会越大。因为社会从来不售回程票,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重来。
已经进入了社会的年轻人,你认识清楚自己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到了吗?你意识到自己的成长了吗?在这个尔虞我诈的社会里面,如果你不学会如何去正视自己的错误,不明白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你就只会在里面摔尽跟头。
不要再去幻想社会会容纳你人生的全部了。学校只是你人生成长中的一个阶段,它或许能保护得了你一时,但是不能保护你一世。时间是何等漫长啊,一个人总要经历成长、失败、修正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树会落叶,花凋谢后来年又会开花。
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应该接受社会的历练,那样才会慢慢成长。社会就是现实,它只会把你磨炼得更加能接受它,而不会给予你任何的妥协。不要再给自己留有任何的台阶了,不要再幻想自己还在学生时代,要知道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毕竟有着很大的不同。
20几岁,要开始学会收敛性格,学会沉稳大度,那样才能为今后在社会上生活游刃有余。如果你仍旧对社会抱有三分侥幸的心理,那你就永远长不大,也不会懂得去与社会和谐相处。
听到逆耳之言不失态
常言道:“忠言逆耳利于行。”只是,如若是在你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听到逆耳之言时,该怎么办呢?尤其是20几岁热血好斗的年轻人,当你正在得意洋洋之时,被一泼冷水浇去,心里肯定是不爽的吧,毕竟“好话一句三春暖,恶语一句六月寒”。
虽说逆耳之言并不都是“恶语”,但是听起来总归是不会让人心情舒爽的。如果你马上表现出不满的态度,或者皱起眉头,剑拔弩张,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有点失态呢?其实,任何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缺点,当你听到此类的话语时,保持一份谦虚,少一份聒噪,才能让人更加尊敬你。
有一次唐太宗退朝回宫后,非常恼怒地对长孙皇后说:迟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急忙问道:陛下要杀谁呀?唐太宗怒言道:“魏征总是当面侮辱我,不给我留情面!”皇后听完后,立刻换了礼服出来向太宗道贺说:“君明则臣直。魏征忠直,敢于犯颜直谏,正说明你的圣明大度,真是可喜可贺啊!况且陛下并没有当面脱口说出此番言论,有失常态,正表明陛下有着宽怀胸襟。”太宗听完后,怒气渐消。想起魏征的为人处世,内心油然生起了无限的敬意。
想来,唐太宗能有让臣下不留情面纠正的雅量,也是需要反复磨炼,才能成熟的。
在社交场合中,当你的谈话受到无理的顶撞,你该如何作出反应?当你的好意受到误解,你该怎样解释?当你正兴致勃勃突然遭遇扰乱心情的反驳,你又该怎么办?你会怒目而视,还是会浅浅一笑,“悉听尊便”呢?聪明的人肯定是后者,因为,这样既可以表现你的大度,还能表现出你临危不乱的优雅,颇有大将风范。
那么,20几岁的年轻人,当你遇到上述情况时,你又该如何应对呢?下面就有三种方法,可以让你平稳心态,表现成熟优雅之态。
1.心境平和,以不变应万变
当逆耳之言向你袭来的时候,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考验你做人态度和处世修养的时候。当然,你若能做到安之若素是最好的了。可事实上人们又往往很不容易做到这点,逆耳之言会在你的内心激起强烈的反应,这种反应又会表现在面部表情上。
其实,20几岁的年轻人大都是有点心高气傲的,这种表情变化都是很正常的表现。但是也应该注意场合和时间,因为这在不同的场合把握分寸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如果你能保持一份大方的风度,那么一定能得到众人的尊重,就连反驳你的人都可能对你刮目相看。一个人的失态往往是在感情冲动的情况下发生的,严重者很容易失去自控能力,所以,只有当我们心境平和之时,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2.切忌剑拔弩张,不要让唾沫淹没你自己
年轻人都好冲动,听到逆耳之言时,感情很容易波动开来。有些时候只要稍微听着不顺心,就颇有豁出去的感觉,不仅会与对方口舌相争,不雅观的字眼也会从口中流露出来。事实上,失言只会引起更加激烈的争论,使矛盾升级,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感情,同时也造成自伤。
其实,在处理这种言论激烈的情况之前,我们应该用一种相互谅解和理解的方式进行沟通。应该冷静地思考,多想对方的话是否有根据,是否真的是自己做得不对,然后再用得体的言语进行回答。
3.礼数不可少,做个优雅的绅士
一旦你的态度发生改变,必然你也会失去该有的礼貌。平心而论,对方提出意见和看法,本身就是对方对你的一种尊重,你应该对他表示感谢。至于对你有某些误解,你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和消除,不要动不动就大动干戈,弄得双方都没有台阶下,然后让彼此在众人面前的形象大打折扣。只有优雅礼貌地正确对待对方的言论,才能方显大度,不失礼于人。
所以,20几岁的年轻人在对待逆耳之言时,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意气用事。这样才能不失风度,应对得体,让别人看到你的成熟的同时,还能让对方也尊重自己。
在不显不露中才能出头
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自我炫耀的人不但会引起他人的反感,而且还容易招惹到一些不怀好意的小人,他们很容易就能抓住你的软肋。20几岁的年轻人,总喜欢“锋芒毕露”,事事表现得光彩照人,可是也应该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
事实上,低调做人是每个年轻人应该学会的优良品德。就像通常善于做生意的人,总是隐藏他最珍贵的货品,不让人轻易看见。这样才能让自己不过早地被外面的“风雨”侵蚀,要明白适时地“隐藏锋芒”也是一种处世智慧。
战国时期,赵国的平原君门下聚集食客几千人,待遇十分优厚。这些人文韬武略,各有所长,成为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秦兵围赵时,赵王派平原君向楚国求救。平原君宣布从门下食客中选取20名智勇双全之人随行,一个叫毛遂的门客站出来自荐。此人平时并不活跃,跟其他门客比起来毫无过人之处,也没有什么名气,平原君有些看不起他。毛遂却将自己比喻为锥子,说道:“请把我放到口袋中吧!如果早点把我放进口袋中,我不但早就露出尖端,甚至还会脱颖而出呢!”
平原君最终同意了他的要求,但其他人依然“相与目笑之”,等着看毛遂出洋相。可是,事实证明,毛遂的三寸不烂之舌,胜过了百万雄兵,在其他门客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毛遂成功地说服了楚王,同意楚国出兵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