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商场换季大减价时,几乎都少不了丽丽的身影。每次去购物时,有些东西只要是便宜她就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用得着的当然买得心安理得,用不着的就会对自己说:以后肯定能派上用场。其结果可想而知,丽丽常常买回一堆穿不出去的过时衣物,或是一些没什么实际用途的小玩意儿,加起来钱没少花,细细算下来这些钱都可以用来买几身像样的行头了。吃过几次亏后,丽丽暗自下决心不再光顾这些看上去便宜的大减价活动了,可一旦哪里又开始打折,看着那些实在便宜的东西时,她又忍不住心动了。
不久后,丽丽又瞄上了旧货市场。她时常会从旧货市场带回一些“战利品”,不是因为自己需要,而是因为好玩。有一次丽丽用80元买下一台缝纫机,虽然又笨又重,功能倒是很齐全,买它的理由仅仅只是要改一条大减价时用20元买来的裙子。那条裙子改完,缝纫机就被扔到一边去了。每次搬家时,丽丽都会因为这些大大小小的累赘跟自己生气,下决心再也不瞧便宜货一眼了。
生活中,为什么有些年轻人,越买便宜货越穷呢?因为很多时候,他们贪图一时便宜,所以总会买来一堆没用的东西。因此在我们买便宜货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到底需不需要它。因为再便宜的东西,如果无用,那就是最奢侈的浪费。而且这笔白白花出去的资金,只会让自己在下一顿饭前勒紧腰带。
每当超市促销、商场打折的时候,通常都是人头攒动。有时候一些人甚至不惜连夜排队,想着反正便宜嘛,不买白不买,买了就是“赚”。可是当你满载而归时,你又真正“赚”到了吗?
“你看我的新包,漂不漂亮?”红叶周一到办公室的第一句话就是向同事炫耀自己昨天淘回来的劳动成果。
“好看,款式可是最新的哦,什么牌子?我也想买一个呢。”
“不打折贼贵,像我这么节省的人哪里敢买?这是雅派一族(Yippee),最近特别火,打折后很便宜,才100多元。”
“啊,这么便宜?!质量这么好,太划算了,这周末你陪我一起去逛逛吧。”
在同事欷歔她会买东西的同时,红叶又得意扬扬地说:“昨天是打折的第一天,哎哟,那人多得都挤不动,我抢了四个呢。”
“也许到了周末就被抢光了……”同事有点失落地说,但又马上像看到了希望一样,“你买那么多匀一个给我啦。”
“也是,我家的包包少说也有几十个,好多都没怎么用过。”
“那你还买这么多?浪费。”
“不是便宜吗?我看划算,就多买几个了。”
聪明人绝对不会把金钱和精力浪费在品牌服饰的攀比上,而是把焦点放在精明的消费上。年轻人要想有钱,就必须学会管理自己的开支,不要奢侈地买了一堆廉价无用的东西,最后还被当垃圾处理掉,那样既花费了钱,还没用到实处。
但是,很多时候人们常常因为心中的那句“我想要”,结果总是让自己入不敷出。事实上,消费的第一守则应该是要建立在“我需要”上,行有余力才能应付“我想要”。很多年轻人到最后才明白自己因为肓目,而付出了多少不必要的代价。
20几岁的年轻人大多都有爱占小便宜的心理。其实我们更应该让自己理智一点。先算算其他方面的开支,想想自己的日常生活安排,多想想自己究竟该不该花费这么多钱来买这个东西。
有时候,如果只是为了买一件急需的小物品,不妨到一些小店去买,这样就不会产生额外需求。如果买的东西不急用,可以等到有更多东西要买的时候,再一次性到超市去购买,这样就减少了浪费的机会。
年轻的朋友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买到了便宜货是多么的精明,而上了“便宜”的当,花了不该花的钱。学会精明购物,你才能为自己节省出一顿“丰富大餐”。
10年后送给自己的最好礼物是存款
20几岁的年轻人,如果你善于理财,那么等到10年之后,你就能够享受到自己送给自己的一份大礼,那就是自己的存款。
或许,你刚参加工作,而且工资并不多。但你只要把每个月中的10%或者20%储存起来,慢慢养成这个习惯,在合适的时候慢慢滚动,就会让自己理财的步伐越来越快,积累越来越多。当你手中的这份礼物越来越沉时,慢慢你就能够了解到它真正所蕴涵的价值。
大学毕业后,刘佩佩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月薪2000元。因为在读书的时候就形成了良好的理财习惯,所以她从领到工资的第一个月起就坚持储蓄,把每月lO%的收入存入银行。
一年后,刘佩佩存折上已经有了2400元的积蓄。随着自己工资的不断提高,刘佩佩存款的数额也相应增加。渐渐由10%提升至15%,再到后来的20%、30%。这个习惯就这样雷打不动地坚持了十年。等到刘佩佩想自己做生意时,发现自己已经有了一笔相当丰厚的存款做创业资金,她为自己十年前的坚持感到庆幸。
在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第一堂的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或“消费”行为。第二个概念:每月一定要进行一定的储蓄,剩下来的才进行消费。
接受哈佛教育出来的人,在后来的生活中大多很富有。这并非完全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而收入丰厚,而是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跟普通老百姓有点不一样。在这一群人中,无论收入高低,他们都会遵守初上经济学课时被灌输的概念。
当我们审视那些账户上有相当多积蓄的年轻人时,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储蓄存款。所以,年轻人即便是在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时,也应该本着先储蓄、再消费的原则执行自己的财务计划。这样,一旦机遇来临,这辛苦存下的钱便会成为你改变命运的起点。
美国的女富豪尤拉·莱蒂里跟随父亲,从16岁开始闯荡商界,是世界闻名的女强人。她成功的基础,就是她16岁时开始养成的存款习惯。
在尤拉·莱蒂里最初开始工作时,也只是在一家大公司当秘书,她当时虽然收入不多,月薪只有50美元,可她仍然把大部分钱积蓄起来,为日后的投资做准备。两年后,尤拉·莱蒂里小有积蓄,便开始做粮食和副食品的投机生意,成为一个小有资本的年轻女商人,这时她仍然保持着储蓄的习惯,她还要积攒更多的资本,为今后的大投资做准备。
后来,在钢铁业掀起热潮时,尤拉·莱蒂里认为机会来了。她凭靠长期积蓄的财力,在一家老式钢铁厂拍卖时,不惜重金,每次叫价都比对手高,最终获得了这家钢铁厂的产权。这就是尤拉·莱蒂里以前积累下来的积蓄所发挥的作用,这也成为她日后登上商界顶峰的起点。十年后,尤拉·莱蒂里成为美国名人榜上屈指可数的女富豪。
试想一下,如果你22岁就开始存钱理财的话,32岁时你手头就会有相当于年收入的存款。因为银行的利息每年都是在滚动变化的,如果加上这些不断变化的利息后,可能就会更多。年轻的朋友们,一旦你有了存钱的目标后,就马上行动起来吧!这样,你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利润呢!
另外,在储蓄方面,曾有些专业人士向年轻人提出忠告:储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一定的储蓄,我们的很多计划都将毫无意义。机会存在于各处,但只提供给那些手中有余钱的人,或是那些已经养成储蓄习惯的年轻人。
选择储蓄虽然是较为保守的理财方式,但如果针对那些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来说,也不失为良计。不要小看每月一点点的积累,十年后你将和那些月光族有天壤之别!相信那个时候你会觉得自己送给自己的这份礼物是多么的珍贵。
所以,20几岁的年轻人,只要你们能拿出一份耐力,多出一份热心。那么十年之后,你们定当能够收到年轻时自己所赠予的大礼——一份最美好又极富有纪念价值的“存款”。
试着去玩基金,总有一天你会成为高手
财富几乎可以被认同为是每个年轻人的梦想,但如果不是嫁给了身价百万的富翁,或者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这个梦想恐怕永远都是梦想而已。想要不甘于贫穷,又想享有幸福的人生,那么基金便是年轻人投资理财的首选之道。
基金的性质与年轻人的特质其实都是有相似之处的。年轻人一般都希望在稳妥中赚钱,所以绝大多数人勤奋努力,甘于在踏实中进取。基金也是一样,它不像股票那样在投资市场上大起大落,基金看似缓慢,但步步为营,扎实有序。
红艳已经结婚三年了,总的来说婚姻挺幸福的,唯一不足的就是老公喜欢打麻将,而且还颇有些“赌性”,经常在麻将桌上一玩就很晚,而且几乎天天下班就泡在麻将桌上。
于是,红艳在家庭财富的管理上,索性和老公各自管理一部分资金,但她要求在投资品种上也分了一下工。她自己负责投资基金,她老公则专事炒股。这样一来,夫妻俩的共同语言也更多了,而且老公也从麻将桌上“下台”改做了“兼职”股民,红艳也渐渐地对基金熟稔起来。以前丈夫花在麻将桌上的钱,现在有了更好的去处,而且夫妻两人也甜蜜起来。大家都说这对年轻人真聪明!
当然,任何一种投资形式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基金也不例外。很多年轻人盲目地跟着市场、他人买卖基金,这无疑就增加了风险指数,因此不妨好好学一学基金理财知识。具体来说,进行基金投资时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1.要判断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不愿承担太大风险的年轻人,可以考虑低风险的保本基金、货币基金。承受风险中性的年轻人宜购买平衡型基金或指数基金。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年轻人,则可以优先选择股票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比较适合具有固定收入、又喜欢激进型理财方式的中青年人。
2.要考虑自己的年龄
一般来说,对于刚刚踏入社会参加工作的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买房、结婚、生子都还需要等几年,所以,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高,可以投资风险较高的基金产品。
30多岁的年轻人,工作虽然相对稳定,但面临着买房、结婚和抚养小孩的压力,开支相对较大,其风险承受能力较之20多岁的时候有所降低,适合投资于一些风险相对较小的平衡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