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也是有生命的物质,作为较为低等的生物,它的许多行为包括生存方式、反应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等都是相对简单、低级,但这并不代表人类可以鄙视植物的作用。相反,人类如果想能够长久地存在于这个星球上,就必须依靠植物。
植物与动物同样有着共同点与区别之处。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物可以生产自身生长所需要的养料,而动物却不行。同时,植物(大部分植物)的一生都在固定地点,而动物却可以任意移动。当然,这谈不上谁比谁更优秀,这同样是自然界事物基本的生存能力。
植物的自我保护
植物在同大自然的不懈斗争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防御方法,尽管这相对是脆弱的,但仍不失为一条不错的途径。尽管植物生存能力相对薄弱,但大自然也赋予它们超强的繁殖能力。“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山月桂与杜鹃花,它们叶子中含有剧毒,所以很多小虫子会知难而退。
高粱、箭草和某些野生植物可以分泌出一种叫氢氰酸的葡萄糖甙毒素,动物如果吞食了这种植物后数分钟内便会死亡。
有一类常春藤是有毒的,当人走近它时,如果不经意地触摸它后,就会惹上皮疹。
还有一些植物靠伪装作为保护武器,使自己变成另一种标榜——拟态。死荨麻是最典型的例子,它的外表长得和一般蜇人的荨麻相差无几,人们往往以为它是蜇人的荨麻而绕道而行,实际上死荨麻毫无蜇人能力,真可谓是“纸老虎”,这种本能的“拟态”,表现出植物对外界所做的反应。
植物的奉献精神
“化作春泥更护花”,植物的一生总在经历着枯与荣的循环。植物的叶子、花往往可以使其形态美丽,有时这种美丽也是一种武器,可以引诱蜜蜂来为其传粉。植物通过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获取养料,才保证了植物的正常生产。每到冬季或严寒酷冷、干旱时节,为了保证植物能够渡过难关,就必须将全身的养料汇集在最关键的地方——根部,而平日里为植物的生长做出大奉献的叶子就不得不“退居二线”。叶子脱落以后并不是甘心腐烂,而是通过腐烂这一过程将身上的养料输入土地,使土壤的生长机能得到适当的提高,然后根部将养料汇集,为植物来年茁壮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这就是植物的奉献精神。
植物的运动
很多人都认为运动是动物的特性,其实不然,植物无时无刻不处在运动中,只是人类较为狭隘的想法忽视了它的存在。
植物的运动的确不易被察觉,因此人们比较容易忽视。植物总是要生长的,生长就是一种运动,打个比方说吧,农民伯伯在往地里播撒种子时,总是随手一撒,但无论播撒的时候有多么的随意,长出来的萌芽总是朝上伸长的。这就必然会牵扯到生物物理知识,因为植物的生长方向是受地心引力的决定,这叫做“向地性运动”。
我们以向日葵为例,来讲一下植物的运动。
向日葵总是会随着太阳的方向变动而变动,因此人们又叫它“转日葵”或“朝阳花”。后来随着人们对向日葵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当把幼向日葵的顶端切去一小块后,向日葵尽管还是朝上长,但却不会再朝向太阳了。原来这是一种叫“植物生长素”的东西在完成向日葵向日这一过程。向日葵从日出东方到夕阳西下,葵花一直跟随着太阳而不断地运转。
如果向日葵的这一运动过程比较容易被看出来的话,那么落花生入地结实则完全是一种“暗箱操作”。尽管人们并不能看到这一过程,但却不能否定它的运动,毕竟,它也是从一粒种子起破土发芽直至长成。
植物的繁殖
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每一种植物都会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植物也需要延续自己的种族,产生新的后代,并增加个体的数目。
繁殖是所有植物的共性。当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开始繁殖。植物的繁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总地看来,可以分为有性、无性和营养繁殖,其中有性繁殖是高等植物的主要方式。
下面,我们就以蒲公英为例子讲一下植物的繁殖。我想大家都见过蒲公英吧!在许多农田、地垅间你都可以发现植物,尽管农民伯伯辛勤地锄,却依旧锄不完这些杂草,它们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其实,这是因为蒲公英的种子有“旅行”的本领。蒲公英的种子长在头上,好像是撑了一把小降落伞,当风一吹,这些“小伞兵”们会随风飘到很远的地方去,然后在合适的地方生长发芽。
像蒲公英一样传播种子的植物还有很多,比如柳树、白头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