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是指对于人和事的一种态度,它要求人们待人处世要公正、公平。公正、公平要以公心为基础,从个人的感情和利益出发,很难做到公正、公平。当然,公正、公平也包括平等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每一市场主体不仅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而且在人的尊严与社会权益上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只有能力与社会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应当互相尊重,互惠互利,互相友爱,平等待人。这就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舍利取义”的非竞争性伦理观念,同时也否定了见利忘义、功利至上的观念,强调各行各业特别是党政机关和服务行业应具备办事公道的道德要求。对服务对象应一视同仁,不因民族和阶层、性别和年龄、职位高低、贫富差别而有所分别。
二、为什么要遵循和坚持办事公道的规范
首先,只有办事公道,才能取信于民、取信于人。自古以来,凡是能够办事公道、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的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就有着崇高的威望。比如,北宋的包拯,做开封知府时,执法公正,铁面无私,皇亲国戚也不敢胆大妄为。他的名字和事迹连一般老百姓都知道,而且流传至今。办事公道对于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党政干部来说,就是要按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办事,在用权、用人,使用国家财产等方面,不以权谋私,不以私害公,不假公济私。办事公道不仅是对手中掌握着一定权力的人的要求,对于各行各业从业者来说,也都存在着办事公道的问题。比如有的售货员、服务员将服务对象分成三六九等,将熟人与陌生人分开,将领导与一般群众分开,将穿得好的有钱人与穿得差的钱不多的人分开,将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与对自己用处不大的人分开,等等,如此做法不仅极不公平、公正、平等,而且直接违背了办事公道这一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的规范。人生活在社会上,每天都要与人和事打交道,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有公道不公道的问题。我们要学会公道、公正、公平地处理各种问题。
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该时时处处注意办事公道。市场经济要求商家在进行商业活动时,要严格遵守等价交换和公平竞争的原则,按照正当手段去占领市场,赢得顾客,坚决反对价格欺诈,反对依靠权势和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挤压对方。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三、怎样才能做到公道办事
办事公道是一种较高的人格修养。要想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办事公道,首先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坚持原则是指从业人员都应无一例外地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职业纪律、规章行使职业权力,履行职业义务。从业人员只有在法律和纪律要求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履行职务,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秩序上的有条不紊;保证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协调一致;保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遵纪守法、坚持原则是一切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只有坚持原则,才能扶持正气,顶住歪风。否则,正气不长,邪气必生,长此以往,必然正不压邪,从而也就丧失了公道。其次,要廉洁奉公、不徇私情。廉洁奉公、不徇私情是指公职人员不借职权职务之便而损公肥私,多贪多占。不徇私情是公正的思想基础。只有不徇私情,才能用人唯贤,才能处事公道,才能深得民心。廉洁奉公,不徇私情,要求职业人员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不侵占公共财物,不损害公共利益,不贪图便宜,不假公济私,做到公私分明,办事公道;廉洁奉公,不徇私情,要求职业人员说话办事一定要出以公心,不以个人好恶处事。再次,就是要照章办事,平等待人。政府公务人员在处理个人和群众以及群众和群众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时,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不论职位高低,关系亲疏,一律以同志态度热情服务,一律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事,按规章制度办事,该解决的就解决,该怎么办的就怎么办,决不搞拉关系、走后门那一套,决不以关系远近定夺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