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民道德规范读本
45073900000028

第28章 尊老爱幼

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社会主义的家庭美德是对社会主义的新型家庭关系、新型家庭生活的伦理上的概括。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家庭美德,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并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出发,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而形成的美好的、新型的家庭道德。社会主义家庭美德具有丰富的内涵,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美德的规范有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人们的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弘扬家庭美德,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美满,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文明进步。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重要规范。

一、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

孝敬老人,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孝道”,认为孝是“德之本”,是“众善之始”,“忠臣必出孝悌之家”,“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人生在世,首先形成的人际关系就是和父母的亲子关系。一个人如果对生身父母都不能尽孝,怎么可能处理好和兄弟、亲友、师长、同事、集体及国家的关系呢?敬,是孝之要义。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古代强调孝,首先要求尊敬父母。贫富有差,奉养有别,是自然的,但关键是要在思想感情上去尊敬热爱双亲。仅仅“能养”是不够的。古代的孝,还强调要“推思”。孟子说“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要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提倡“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残者皆有所养”,把孝推及到人际关系的一切方面,使孝得到了升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共和国不仅在宪法中将赡养父母列为儿女的义务,而且在公共福利事业中,建立、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敬老事业,形成了良好、健康的社会道德环境。

老年人曾经对社会作出过贡献,又为抚养和教育子女操劳终生。因此,当他们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时,应该得到社会、子女和家庭成员的尊敬、关心和照顾。子女应该在精神上关心长辈、父母,尊重老人的意愿,在生活上照顾老人。当老人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上发生困难时,子女要赡养老人;当老人身体不好时,子女要精心地照顾。这是子女应尽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是传统的农业和现代化的工业并存的二元经济,大多数人口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这就决定了我国目前的养老方式,只能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国家、社会(集体)资助为辅,即使是上海这样的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大城市,也只能以“社会保障下的居家养老为主要养老模式”。“居家养老”不仅在我国占主流,世界各国也在纷纷提倡。发达国家在本世纪初曾大办养老院。子女将老人送进养老院按月交费,就算完成了赡养任务,其他则一概不顾。这样做使众多老年人精神抑郁,晚年孤寂,了无生趣,亲情淡漠,伦理丧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近十年来,一些有识人士纷纷提出“让老年人回归家庭,回归社区”的主张。1982年联合国《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指出:“由于家庭被认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因此应设法按每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制度和家庭的老年成员的需要来资助、保护和加强家庭。”1991年联合国第46届大会通过的《联合国老年人原则》再次强调:“老年人应尽可能长期在家居住。”在《亚洲人口老龄问题圆桌会议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联合国大会通过再次认识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号召国际社会要维护、加强和保护家庭,以保证家庭在保护其老年成员的尊严、地位和安全上的重要作用和连续性。”“居家养老”已成为全球共识。据不完全统计,美国老人95%在家养老,荷兰则为91.4%,日本是96.9%。瑞典是典型的福利型国家,但是其“社区服务方案”还是鼓励老年人在家生活。

二、抚育子女是父母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

父母和子女之间既是血缘关系,又有法律上和道德上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父母对子女有抚养和照顾的义务,这是符合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规律的,因为人类的繁衍,既是生产的过程,又是育幼的过程。如果每个父母都不去育幼,那么幼儿就无法生存,人类也就无法延续下去。因此,育幼是个体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它使人类社会能够代代相传。不仅如此,抚育子女也是家庭的社会职能和家庭的重要美德。

父母要在物质生活上抚育子女,子女在经济上发生困难时,父母要竭尽全力在经济上给予扶助,尤其子女在学习期间,需要智力投资,父母要尽力而为。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一些家庭在经济上难于供养子女继续上大学、读研等,从而出现了多起子女为学费状告父母的案件。按照我国法律规定,18岁以前父母有抚养孩子的义务,18岁以后从法律上讲,父母没有法定强制性的义务,但是在目前,因为社会文化、传统和习俗等原因,对于抚养孩子,中国社会仍然保持着一种人情模式,就是即便孩子成人,父母在某种程度上也承担着抚养子女的责任。所以对这类问题,做子女的不能过于注重自我权利而忽视自身义务。要体谅父母的难处,多和父母沟通、协商,妥善解决问题,不应为此损害亲情关系。

父母对子女的抚育,尤其要重视对子女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年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家庭的影响最直接也最深刻,所以,家庭对子女的正确引导尤为重要。作家老舍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了起码有几十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生命的教育,是世界观、人生观培养的核心,也是良好家风的核心,对子女的成长起着终生受益的作用。古人说过:“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意思是说,爱子女就要重教育,而且要教育得法,教育得好。现在不少家庭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存在两种片面性:一种是一味的溺爱,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惟独不重视严格的教育,实际是“不爱也”。另一种是比较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只关心他们的课本作业和考试分数,而忽视德育。有些家长只让孩子埋头读书,不舍得让他们从事任何家务劳动和正当的社会活动,没有注意培养他们爱学习、爱劳动、帮助他人等良好习惯。由此“惯”出来的孩子,或许在功课上能拿高分,而在日后的社会交往中,很可能只拿到低分甚至不及格。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的确,教育孩子是件大事,也是门学问,凡做父母者都理应好好琢磨。要摒弃那种一味“惯”孩子的错误做法;也要纠正只重“分数”不重思想道德熏陶的片面性。家长们应该明白,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上的教育和培养,不仅是父母对子女应尽的义务,而且也是对国家、社会应尽的道德责任,因为子女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而是社会主义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方法。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成长教育问题缺乏经验和思考,导致两代人的代沟加大。现代社会对年轻人的独立性和自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独生子女都想努力发展自己的空间,做父母的要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心理要求以及成长烦恼。父母不应以家长自居,以势压人,而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子女,鼓励他们自信、自立,积极向上、发愤图强,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要以正面教育、鼓励为主,调动子女的积极性,加强引导和疏导,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对待子女的缺点和错误,要耐心地说服教育,耐心对待,决不要采取指责、嘲笑、打骂、惩罚等方法;父母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努力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去教育子女。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要求子女完全按照自己设计的“成才之路”走下去,造成子女与家长的严重对立,甚至酿出不该发生的悲剧,这种“好心”没好报的事实,使许多家长困惑不已。其实,悲剧的制造者恰恰就是家长自己,应当引起家长们的严肃对待。

三、倡导尊老爱幼的美德,必须反对虐待、遗弃老人和儿童的不道德行为

有的人受拜金主义的毒害,对有钱有势的父母抢着要,对无钱无势的父母往外抛。有的人不愿赡养父母,还说什么“孝敬父母是封建的孝道”。有的人丧尽天良,虐待老人,辱骂殴打老人;有的甚至遗弃老人,使老人活活饿死,如四川某市曾经发生一起毒子何某、恶媳钟某不愿赡养78岁的亲娘,致使老人沿街乞讨,最终导致老人饿死的悲剧。这几年在社会上出现的“流浪型”老人、“分居型”老人,都是子女不孝导致的结果。“流浪型”是指老人自己的房产全部被子女分割,老人成了需要寄宿的“无房户”,只能一个时期寄居一个地方。“分居型”就是指,子女分别领养父亲或母亲。老夫妻变成老“牛郎织女”,更有甚者,还有一种“弃置型”老人,子女不顾父母的死活,将老人赶出家门,有的寄居窑洞,有的无家可归。凡此种种,都是违背社会主义法律和家庭美德的。对于那些违反社会主义法律的人,要追究法律责任,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对于那些违背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人,必须予以批评教育,使他们尽快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是我国法律的重要规定,也是我国重要的家庭美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虐待儿童,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有些父母丧尽天良,遗弃和虐待子女;有些农村溺死女婴现象严重,使一些地区男女比例失调;有的人虐待、歧视非婚生子女和继子女;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错误地认为“荆条下出好人,不打不成才”,一见孩子贪玩就毒打一顿。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现象严重,有的父母不让孩子特别是女孩念书。这种行为严重地侵犯了青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应引起高度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