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民道德规范读本
45073900000004

第4章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道德属于意识形态领域,道德的产生和发展,道德的存在和发挥效用,受制于一定的经济关系,受制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受制于一定的政治思想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因此,任何道德建设,包括公民道德建设,都是在具体的经济政治制度的环境中,在具体的意识形态环境中展开的。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道德观念受儒家伦理学说的影响,形成了以“忠、孝、节、义”为核心内容的封建道德伦理体系。而西方国家的道德观念,则大多受基督教伦理思想的影响,并同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紧紧相连。所以说任何社会制度都要求有相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不存在超时空的道德要求和道德标准,也不存在适用于任何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的道德建设。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当前我们所要开展的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必须与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相适应,必须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个基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方向。

《纲要》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个指导思想,要求十分明确具体,内涵丰富,层次分明,既是高度凝练的理论概括,又是便于操作的实践指导规范。

《纲要》关于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指导思想的表述,包含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这一表述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历史与未来相结合的高度,阐明了加强和改进公民道德建设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

一、这个指导思想明确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性质

《纲要》提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既充分表明了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科学理论体系始终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在吸收人类一切最新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不断前进,不断丰富。我们党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也一贯重视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全党和人民。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也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物质利益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各社会阶层之间利益不一致的现象更加突出,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整个思想领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这是改革和经济转型期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但是,在众多的社会思潮和观念体系中,没有任何一种思想像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样,能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体现了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新创造、新发展,是我们党治党治国政治理念的高度概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只有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有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才能牢固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品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基础,同时又为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衡量尺度。我们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能使公民道德建设既继承优良传统,又与时俱进,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二、这个指导思想明确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地位和时代要求

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这就是说,当前的公民道德建设,要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和中心工作。要把公民道德建设与促进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结合起来,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起来,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

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核心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折。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对于每一个公民而言,就是要踏踏实实、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这是我们服从经济建设大局,促进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出发点。

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就是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要求。这个问题在当前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思想道德建设领域,不仅存在着道德失范的现象,而且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道德伦理学说还有一定的市场,这些错误观点有时甚至还打着“提高人们道德水平”的幌子,其结果是败坏了人们的道德。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为标准,使思想道德建设在抵御错误观念的侵蚀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我们的公民道德建设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背景下开展的。市场经济本身要求形成共同的道德规范。因为市场所带来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化和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广泛联系,就会形成人们之间的共同利益和要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客观要求,它不但有利于克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的弊端,更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这个指导思想明确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纲要》提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重在建设、以人为本”,这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从途径和着力点上指明了方向。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坚持重在建设、以人为本,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的观点的体现。人们的道德观念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确立的,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是人们的社会实践。人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离开了人这一生命主体,道德观念就成了空洞抽象的东西。而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特别是离开了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的实际过程,人们的思想道德进步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人的主体地位,不了解现实的人在想什么、做什么、要求什么,公民道德建设就失去了针对性,就会成为形式主义和毫无生命力的东西。重在建设、以人为本这一思路的确立,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建国以来道德建设经验教训的结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极左思想的影响,我们一度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不是采取说服教育的办法,而是采取粗暴的压制和批斗的办法,对历史上形成的传统道德观念,没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对待,而是一味否定。这样很不利于新的道德观念的建立和发展。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我们把继承传统优秀道德观念和构造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道德观念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在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上下工夫。

坚持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必须明确我们所强调的“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区别。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所宣扬的抽象的人性论,抽象的人道主义和抽象的人的价值,离开了人的社会关系和历史条件去谈论人的本质和价值,因而他们的主张是唯心主义的。我们今天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和重点,落脚于活生生的人民群众身上,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这个指导思想明确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就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树立全社会、全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物质利益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相适应,在思想意识领域也出现了多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长期并存的局面,我们承认思想文化多样化的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一个民族只有形成共同的精神支柱,才能团结和凝聚起来,不至于是一盘散沙。我们所要树立的精神支柱,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精神支柱寄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也从根本上代表了每一个中国公民的个人利益。

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在当今时代,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繁荣,综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的素质,取决于其国民是否有现代素质、现代人格和现代观念。没有全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没有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的成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我们一定要从民族兴衰成败的历史高度来认识公民道德建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