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民道德规范读本
45073900000007

第7章 基本道德规范的内涵

“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实际上包含着十个道德规范,即: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些道德规范都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十分明确的规范要求。理解和把握这些规范的含义,是做一个有道德的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

一、爱国

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第一项要求就是“爱国”。爱国是一个公民对祖国的道德观念的体现,是一个公民首要的道德要求。

爱国的基本要求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牢固树立中华民族的意识和国家利益至上的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尊严和利益;二是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从道德的角度来看,不爱国的人,是最大的不道德,背叛祖国的人,是最大的缺德。

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民族危难的时刻,爱国的情感就表现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一代又一代的爱国者和仁人志士,用自己的生命和身躯抵挡侵略者的炮火,用鲜血唤起民众的觉醒,他们就是民族的脊梁。而在和平建设时期,爱国主义就表现为为祖国的富强繁荣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当前,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巨业。因此,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更多的不是表现为赴汤蹈火,壮怀激烈,而是奉公守法、敬业爱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也就是说,当前爱国主义的主要表现,就是要求每一个公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工作,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和聪明才智推进祖国的现代化进程。邓小平同志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精辟概括。

我们国家正在蓬勃发展,对每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来说,报效祖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报效祖国、热爱祖国从来就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有着切实的内涵。就现今我国的国情而言,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生产力不发达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历史上没有先例,本本上没有答案。我们只有依靠党的正确领导,依靠每一个公民对祖国的忠诚热爱,并把这种爱国热情化为艰苦卓绝的开发劳动和忠贞不渝的献身精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得以实现。对每一个热爱祖国的公民而言,在维护国家利益的一言一行中,在为祖国振兴的不懈奋斗中,我们的精神境界会不断提升,我们的精神情操会更加高尚。

二、守法

守法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社会生活对公民的基本要求。

守法的内涵不仅要求公民要有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法律意识,还要把法律意识转化为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律行为,以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维护和履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法律和道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道德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依靠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持,而法律则是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道德涉及的范围比法律更广,道德所谴责的言行不一定受法律制裁,法律所制裁的一般都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历史上任何统治阶级都要用本阶级的道德观念为其法律辩护,也都要用法律的强制力来推行和维护他们所宣扬的道德规范。法律和道德的密切关系,在当代中国集中表现为,凡是社会主义法律所鼓励、培养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要求的光荣、正义的行为;凡是社会主义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也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认为不道德、不正当的行为。这是必须把“守法”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客观依据。

我国封建专制社会的历史比较长,再加之建国后一度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极左路线影响下,忽视法制建设,因此,相当一些人,甚至包括一些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法制建设,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党和国家开展的全民普法教育历经15年,使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律得到了广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得到了普及,这也大大推进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

守法,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领导干部不仅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参与者与实践者,而且还承担着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的组织和领导责任。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守法,在守法的要求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既是提高领导干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需要,更能为推动全社会形成“守法”的良好习惯树立楷模。

守法,必须发挥好执法部门的作用。执法部门是法律的具体实施者、执行者,自身守法是公正执法的前提,公正执法是使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对法律的服从和敬仰的基础。

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只有守法,才有可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一个不守法的人,必定是不道德的人。更要强调的是,公民遵守法律,不应该是出自于对法律的畏惧,而应是内心对法律的自觉认同。

三、明礼

明礼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公民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其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是指讲究最起码的礼节、礼仪和礼貌,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工作单位,或是在家庭之中,言谈举止行为都要适宜得体;广义是指养成文明习惯,特别是涉及公众场合和公众利益,如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保护环境等方面,都要讲文明礼貌,自觉遵守有关规定。

讲文明礼貌,是做人的起点,每个人来到世上,学习做人就是从讲文明礼貌开始的。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在我们国家全面对外开放、阔步走向世界的时候,文明礼貌也成为投资环境、国家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不仅需要有交通、技术、原材料等物质条件,也需要有讲文明、讲礼貌、讲办事效率等社会氛围方面的条件。一个不讲文明礼貌的地方或企业,设施再好,其他条件再优越,也难以成为投资者的首选之地。

要做到明礼,需要开展广泛持久的教育。文明礼貌的习惯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养成的。要以强化人们讲文明礼貌的自觉意识、公德意识,培养和完善公民的道德人格为目标,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到处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明礼,需要自觉地行动。有一些人谈到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时很是痛心疾首,但轮到自己照样不讲文明礼貌。所以明礼需要每个人从一言一行开始,不能只说不做。单位团体要从领导做起,给群众树立榜样。家庭要从大人做起,给孩子作出表率。家长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孩子的道德修养,重视对孩子的文明礼貌教育。

文明礼貌既要靠自觉,也要靠规范、完善的社会管理,这是形成全社会讲文明礼貌的保证。只有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明礼”才能成为每个人的良好习惯,成为整个社会新的风尚。

四、诚信

诚信是指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诚实的含义主要包括诚实、诚恳、信誉、信用。就是要求人们忠诚老实,诚意待人,表里如一,遵守约定,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这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道德准则。诚信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续将它发扬光大。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以诚相见,恪守信誉,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信任和谐。

诚信是道德建设的根本,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也流传着许多诚信的故事。这些在今天给我们也能带来有益的启示。我们党历来要求全党同志要实事求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就是要讲诚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诚信更为重要。比如严格遵守契约与合同,是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商品交易中的分期付款、企业经营中的借贷发展,都是以诚信为基础的。离开了诚信,市场经济就无法运行。诚信对于国家、企业、个人都很重要。从国家来说,诚信程度如何,是其国际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投资环境优劣的重要尺度。就企业来说,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客户,就必须有优质的产品,有优质的服务,有良好的信誉。坑蒙拐骗的企业只能保全于一时,绝不能长久维持下去。就个人来说,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使个人信用的价值日益凸显出来。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一些企业单位和一部分人中间,对诚信的重要意义还认识不足。朝令夕改、任意违约的行为仍很经常,假冒伪劣、拖欠赖账的行为一再出现,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企业信用更是现阶段影响企业经营和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信用已成为稀缺的社会资源。这不但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同时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经济犯罪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造成缺乏诚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有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也有管理中的疏误和漏洞等等。要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水平,首先要提高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诚信对现代社会交往和市场经济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实际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的活动。其次,要继续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让诚实守信的企业不吃亏,使不守信的企业占不了便宜。再次,要建立起一套符合国际规范的信用体系和制度,让有不良记录者付出代价,直至名誉扫地,寸步难行。

五、团结

团结的基本内容是强调在追求共同理想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形成部门、单位和人群的凝聚力,最终汇集成全民族、全社会的凝聚力。

团结,对于小到一村、一组,大到一市、一省、一国,都是十分重要的。“三人齐心,黄土变金”,这句俗语表明了团结的威力和巨大作用。团结出战斗力,出生产力,一个国家再大,人口再多,但如果不能团结和凝聚起来,只能是一盘散沙,乌合之众。“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无论是经济上的发展、军事上的胜利,还是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复兴,无不和团结紧紧联系在一起。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团结的反面是内讧和内耗。内耗必伤元气,内讧必然衰败,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团结是做人处世的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修养。对一个人来讲,能和周围的人团结共处,是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对于担负一定领导职责的人来说,团结不但是道德修养的问题,更是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不团结、不和谐甚至不稳定的状况,原因很多,但带共性的一条首先就是领导班子不团结、闹分裂,使得一个地区和单位一团糟,人心涣散,内耗连连。因此,作为领导干部来讲,一个很重要的素质就是要以大局为重,不能斤斤计较个人恩怨得失,要胸怀宽广,善于团结别人,协调各方。

我们国家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发展阶段,目前国际局势跌宕起伏,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些使我们的发展面临许多极好机遇,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每一个有道德的公民都应视团结为生命,以稳定为大局,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珍惜同志之间的团结,维护单位内部的凝聚力,高唱团结之歌,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六、友善

友善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善良。对人有善意,重友谊,重友情,提倡人与人之间的互谦互让,宽以待人,要发扬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美德。总的说来,友善就是以友好善良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

社会生活不论多么复杂,说到底是由各种性质、各种层次、各种方式的人际交往组成的。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生活中,无论你自觉还是不自觉,愿意还是不愿意,你每时每刻都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在家庭中,要处理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在单位,要处理上下级之间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到商店,要处理顾客同售货员之间的关系;进医院,要处理医生同患者之间的关系等等。可以说,我们每办一件事,每完成一项工作,都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对同一件事,人们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些不同的处理方式,显示了不同的智商、才能和道德修养,也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凡是思维正常的人,无不希望生活在友好、友谊、友善的氛围中,无不希望自己的周围充满善意、善良、善举。

人生在世,会碰到许许多多来自别人的“对不起”,也会给别人制造许许多多的“对不起”。比如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无意间一句话伤了别人的自尊心,也可能由于一时的糊涂和误解,做了伤害别人感情、损害别人利益的事。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友善,无意中伤害了别人的,要真诚赔礼道歉;对别人做错的一些事,要宽容、谅解,不可斤斤计较,冤冤相报。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以友善的态度与家人相处,与朋友相处,与同志相处,就一定能够创造出融洽友善的人际关系,从而使我们心情愉快,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七、勤俭

勤俭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其主要含义包括工作劳动中的勤奋,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在物质生活中厉行节约、艰苦朴素。勤俭不仅表现为现实生活中的克勤克俭,同时也是一种奋斗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世界上的一切财富,都是劳动者以心血和汗水创造出来的。珍惜这种创造的成果,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爱护,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无论是对一个人、一个家庭,还是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勤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勤俭持家、勤俭建国,是古已有之的明训,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

在物质相对短缺的时代,倡导勤俭,人们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今天我们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一些人认为再要求人们勤俭,似乎有些多余,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出于拉动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鼓励人们消费,以此拉动内需。但鼓励消费并不等于提倡铺张浪费。正常、积极的消费,能够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而挥霍浪费则会使人堕落。勤俭作为一种美德和精神,并不是要求人们去过苦日子,而是要求人们珍惜劳动成果,深刻认识我们今天的富裕,离不开昨天的勤俭,而我们将来的更加富裕,需要今天的勤俭。有钱要花在刀刃上。

现在之所以要倡导勤俭的风气,其现实性还在于一些地方和部门中确有铺张浪费的恶习。北京郊区有一个养猪专业户,从城内拉饭店的泔水喂猪,泔水中不仅有白花花的米饭和完整的面包馒头,而且还有不少的鸡鸭鱼肉和海鲜,仅北京一地每天倒掉的这样的泔水就达数千吨。这是一个小侧面,却折射出吃喝浪费的现象是多么的惊人。奢侈浪费、暴殄天物,不仅浪费了社会财富,而且也败坏了社会风气,甚至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导致许多腐败现象。

在战争年代,物质菲薄,我们发扬“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的精神,建起了人民江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我们继续倡导发扬勤俭的美德,不仅可以在勤俭中走向更加富裕,而且可以使自己的人格日臻完美。

八、自强

自强是指一个人努力向上,奋发进取,不怕困难,依靠自己的拼搏奋斗,实现其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也是一个人适应现代社会竞争必备的道德风貌。

自强的道德精神之所以可贵,在其依靠的是自身的努力,而非父辈和其他权势者的庇荫提携。自强的道德精神还蕴含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内容。因为只有不断地革故鼎新,应时以变,才能真正步入强者的境界。

自强的基础是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那些能够成就大事的人,无不是有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虽然自强者未必都能成功,但是不自强而图成功却是不可能的。人们多向往安逸无忧的生活,但困难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内容。困难是人生的教科书,也是一个人由稚嫩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人正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取得进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出新路。只有在这种充满拼搏奋斗内容的生活中,我们才能真正品味到生命的意义和成功的喜悦。

自强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旧的困难解决了,新的困难又来到了。人生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生命不息,自强不止。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勇气的考验并不是表现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而是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受到误解时,遭到冷落时,处于困境时,甚至穷困潦倒时。遇到这些考验能否泰然置之,并积极去克服,人们精神境界的高下由此可见。

无数自强者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不在其有多高的天赋,也不在其有多好的环境,而在其是否有坚定的意志、坚强的决心和明确的目标。只要脚踏实地、百折不回,人们总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在今天实现祖国强盛的奋斗过程中,我们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自强奋斗。

九、敬业

敬业就是敬重自己从事的工作,专心致力于事业,千方百计把事情和工作干好。敬业是道德规范在职业行为中的体现。它要求人们干一行、爱一行,要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忠于职守,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敬业十分重要。不论是一个时代还是一个民族,敬业的人越多,敬业的精神越强,这个时代就会更快地进步,这个民族也能更好地发展。

敬业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进步与奉献。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最基本的一条。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科学发明,每一次技术进步,都闪耀着敬业精神的光辉。凡能成大事业者,无不具有敬业的精神。

就现今的社会状况而言,在部分人当中,由于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敬业的精神十分淡薄。他们视工作业务岗位为儿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对工作无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态度,有的甚至对待工作敷衍了事,弄虚作假,把工作岗位当做谋取私利、骗钱骗物的方便之门。这么多年来所出现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交通安全事故和产品质量事故,除了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的因素之外,都与敬业精神不强有关。

要顺利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须在全社会倡导敬业精神。一方面要大张旗鼓地表彰鼓励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长期爱岗敬业的人的先进事迹,如徐虎、李素丽等人的精神,使人们学有榜样。另一方面,要对渎职和腐败行为予以批评揭露,使人们分清是非。这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十、奉献

奉献是崇高的道德境界,也是公民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特别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它的基本内容是克己为公,服务社会,助人为乐,造福于人类。

奉献精神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一方面,我们要确认肯定合理的个人利益,不断提高公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个人的价值实现和全面发展。同时还要认识到,相对于个人来说,社会和集体的利益才是社会个体共同的、长远的和根本的利益。个人利益应当在争取集体利益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社会个体应当积极争取和切实维护集体利益。我们既要反对片面强调集体利益,忽视甚至否定个人利益的倾向,也要反对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求权利,不讲义务的极端个人主义。

当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是我们所实行的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和我们所提倡的“奉献”道德是一致的。凡是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得到更多收入的劳动者,他们对社会的奉献无疑是更大的。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来说,作为社会中最先进的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更要用崇高的道德境界来要求自己,把自觉地奉献社会、奉献人民作为人生第一选择。坚持国家、民族、人民的集体利益至上,要做到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多做工作、少取报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有自我牺牲精神,勇于舍弃个人利益而维护集体利益,勇于舍弃局部利益而谋求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