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美国的罗森柏克在研究电场对大肠杆菌生长速度的影响时发现,当电流通过大肠杆菌培养液时,细菌并不是显出迅速分裂,而是异常伸长,同时仍能保持正常的生长速度。这是一种反常现象,罗森帕克和他的同事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对当时已知的各种因素,诸如紫外光、温度、酸碱度和镁离子浓度等一一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这些均非造成大肠杆菌异常伸长的原因。
罗森柏克最后确定:从中捣鬼的是铂电极的铂与营养物中的氯化铵形成的电解产物——六氯络铂。进一步的实验确证,六氯络铂和其他一些顺式的含铂络合物,如二氨二氯络铂(Ⅱ)、二氨四氯二络铂(Ⅳ)、乙二胺络铂(Ⅱ)、乙二胺四氯络铂(Ⅳ)等,都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细胞分裂,但对其生长的影响却很小。
动物试验证实,这些顺式的铂络合物对许多恶性肿瘤都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后,在美国癌症研究所主持下,专家们对这些络合物进行了广泛的临床试验;国际癌协会也同意将其中一些铂络合物作为临床治疗的试验药物。尽管这类无机抗癌药由于其溶解度小,容易在体内积累而对肝、肾、胃等器官有较大的毒害作用,但是临床使用已确证,多种含铂顺式络合物具有广谱的抗癌性能,对头颈癌、卵巢癌、肉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都有显著疗效。
铂的化学性质并不活泼,因此,人们很少考虑让它加入药物的行列,然而,它的抗癌作用则使人对它刮目相看,这不仅给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而且也给广大研究者吹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沿着这条思路,人们自然会想:简单的无机化合物为什么对恶性肿瘤具有显著疗效?其机理究竟是什么?还有哪些别的无机抗癌药物?……这些正是众多专家急需解决的科研课题。
当然,科学家首先得设法降低铂络合物的毒性,他们希望能通过对这些药物的结构作些改变,从而找到毒性小、疗效佳的衍生物。譬如,有些研究人员用有机胺代替氨作配位体,结果表明,当用环乙胺或环戊胺作配位体所形成的铂络合物,其毒性大为降低,而其疗效却丝毫不减。
另一方面,还有的科学家正在探索它的抗癌机理。虽然人们已经确信,金属螯合作用在引起癌症和治疗癌症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对它究竟如何作用的,仍然众说纷纭。有人提出,金属离子由配位基向癌病毒的转移是抗癌药物一个机制;还有人则把抗癌络合物的抗癌活性归于配位体,正是它使得金属离子具有溶脂性,能在细胞内大显身手。这些解释虽有一定的道理,但离最终目标还相距甚远。
鉴于药物对核酸代谢的效应以及细胞内分子变化在致癌方面所起的作用,人们认识到应该着手研究抗癌络合物是如何干扰核酸的功能或代谢的,尤其是从化学结构上进行深入的探索。目前已有一些证据表明,这些铂络合物的抗癌活性是与金属离子能够破坏DNA转录为RNA有关。实验指出,铂络合物是与细胞内的DNA结合,产生DNA链之间的交键。例如,顺式-Pt(NH3)2Cl2中两上氯原子之间的距离为3.3A。,这个距离适合于形成铂的交联,因此,当顺式Pt(NH3)2Cl2存在时,DNA内的有机碱取代铂络合物中的氯,从而产生抗癌作用。研究表明,在DNA中最有可能与铂交联的有机碱是鸟嘌呤,因为它最易与铂络合物发生取代反应。涉及这方面的细节还很多,例如,有迹象表明,分子中的氢键对抗癌效果亦有影响;有些金属离子能改变作用于DNA上酶的特异性,甚至降解RNA,从而使RNA不能从DNA中复制正确的信息。
这方面的研究刚刚开始,实验资料也相当零碎。可是,这些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人类一旦解决了铂络合物的抗癌机理,那么,癌症不再是人类的头号大敌之一,它将成为铂络合物的手下败将,这个日子还远不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