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化学新地带
45079900000003

第3章 核裂变

核能源

从第一个核电站建成到今天,核技术和核能经历了飞速发展,它已在电力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想象由于传统能源的短缺,在21世纪,核电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与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这是因为常规能源将面临严峻挑战,而核电的优越性将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发挥。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现正在超负荷运行。不仅人口的增长,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常规能源是靠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获得,给现代社会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能量资源短缺,森林植被遭破坏,大气、水系、土壤污染,温室效应,气候条件变坏,自然灾害增多等。开发、利用核能源,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常规能源告急

据世界能源会议统计,早在1987年底,调查数据就显示,常规能源在不远的将来终将耗尽。

全世界探明煤炭可开采储量共15980亿吨,中国占首位,有7307亿吨,占世界储量的45.7%。预计还可开采200年。

全世界探明石油可开采的原油储量为1211亿吨,中东各国共773亿吨,占世界的64%;预计还可开采30~40年。全世界探明天然气可开采储量共109万亿立方米。全世界水力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共计22.6亿千瓦,中国居首位,有3.78亿千瓦,并可以长期开发利用。

因此从总体看,常规的能量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长期提供人类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

而常规能源在燃烧过程中要大量放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烟尘、三苯并芘、四苯并芘、放射性飘尘、氮氧化合物等。这些排放物中,一氧化碳、烟尘直接危害人畜;三苯并芘、四苯并芘是强致癌物质;放射性飘尘使生物受辐射损伤;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会产生酸雨,使植物死亡、饮水变质;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积聚会引起温室效应(给地球加一层“保温层”),使地球气温上升,这给生态环境、世界气候带来不利影响,使自然灾害增多。

在煤、油、气三种化石燃料的直接燃烧中,对环境污染、破坏最严重的是煤,其次是石油,天然气相对比较干净。

二、核能燃料

在1987年的调查数据中已经显示石油、天然气可能在今后几十年内将要耗尽,煤炭也只够用一二百年。何况人类在科技迅猛前进和人口加速增长中又过了近20年。因此,开发利用核能将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希望。

核电站是以核能为动力的一种新型电站。核能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当今的核电站都是利用铀或钚的裂变能,而且都是处于热中子反应堆的初级阶段。一种可以充分利用铀、钍资源的快中子增殖堆核电站。由于核废物难于处理,以及所需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和科技含量高等特点。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在试运行,它还需要完善与提高,逐步进入使用阶段。

如采用铀利用率较低的(1%~2%)热中子动力堆,按现有核电发展速度,现已探明的铀资源到2030年也将会耗尽。

如采用快中子增殖堆,由于燃料的转化、再生,铀的利用率可提高50~60倍,则可再用2000~2400年。如果受控核聚变成功,海水中的氘(重氢)所释放出来的聚变能则可供全世界享用百亿年以上。

因此,能够供人类生存发展的长期稳定的能源——核能是其中之一。

三、核电站与反应堆

核反应是很难控制和驾驭的化学变化,只有人为的控制裂链式反应过程,核裂变才能为人类造福。核反应堆就是以铀(或钚)为核燃料实现可控制的链式裂变反应的装置。

核反应堆按照引起裂变的中子能量划分,有热中子反应堆(热堆)和快中子反应堆(快堆)。核裂变是在反应堆内进行的,所以核反应堆是核电站动力装置的核心设备。

现在核电站用的反应堆大都是热中子反应堆。快中子反应堆的核电站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热中子反应堆内装有核燃料、催化剂、冷却剂和其他的金属结构、安全控制系统等,把它们按一定方式安排在一个有限区域被称为堆芯。

在反应堆内要维持链式反应的顺利进行,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中子的平衡关系。中子在大小有限的堆芯内运动,其数目的变化有下列四种情况:1.中子被235U吸收并发生裂变,同时放出2~3个新中子。

2.核燃料吸收热中子不发生裂变。235U吸收中子后大约有20%不发生裂变而变成236U,另外238U吸收中子后几乎100%不发生裂变,但可再生成新的核燃料239Pu。

3.中子的有害吸收。中子被慢化剂、冷却剂、结构材料、裂变碎片及其他杂质吸收,这是有害吸收。

4.中子的泄漏损失。因为堆芯的尺寸有限,难免有一部分中子在运动过程中跑到堆芯外面去。

在以上四个过程中,堆芯都消耗中子,只是第一种过程在消耗中子的同时,产生更多的新中子。当每次裂变产生的中子数目等于或超过由于裂变、非裂变吸收、有害吸收以及泄漏等消耗的中子总数时,反应堆才有可能实现自持裂变链式反应。

核电站就是利用原子核裂变过程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它的核心装置动力堆有各种不同的类型,现在世界各国运行的核电站大多数是压水堆核电站,因为压水堆比较安全,技术也比较成熟。现在以压水反应堆核电站为例,介绍核电站系统、设备和工作原理。

(一)压水堆核电站

压水堆核电站流程原理如图2-1所示。

压水堆核电站主要由反应堆、一回路系统、二回路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

核反应堆内核燃料进行裂变反应,同时又是放射性发源地。一座电功率60万~90万千瓦的核电站,反应堆本体总高度约为15米,外径4~5米,壳体总重约250~300吨。反应堆内装有一定数量的核燃料、慢化剂和冷却剂。核燃料裂变过程放出的热量通过流经反应堆的冷却剂带出来,送往蒸汽发生器。

图2-1压水堆核电站流程原理图

一回路系统由核反应堆、主循环泵、稳压器、蒸汽发生器和相应的管道、阀门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高温高压的冷却水由主循环泵唧到反应堆内,吸收核燃料裂变放出的热能后,流进蒸汽发生器,将热量传递给在管外流动的二次回路给水,使它变成蒸汽。此后冷却水再由主循环泵重新唧至反应堆内,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个密闭的循环系统。一回路系统的压力由稳压器来控制。二回路系统是将蒸汽的热能转为电能的装置。这个系统与普通火力发电站的动力回路相似。它由汽水分离器、汽轮机、冷凝器、凝水泵、给水加热器、除氧器等设备组成。二回路水吸收一回路的热量后变成蒸汽,进入汽轮机推动其高速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做功后的乏汽排入冷凝器内,凝结成水,然后由凝水泵送入加热器,加热后的水重新返回蒸汽发生器,构成二回路的密闭循环。

(二)压水反应堆之基本结构

压水反应堆由堆芯、堆内构件、压力壳及控制棒、驱动机构等组成;是以低浓缩铀(或钚)作核燃料、用轻水(普通纯净水)作慢化剂和冷却剂实现可控制链式裂变反应的装置。

堆芯是核裂变反应区,通常又称活性区。它由燃料组件、控制棒组件和启动中子源组件等组成。核燃料组件是用低浓二氧化铀(235U浓缩度约为2%~4%)作燃料。先将核燃料制成圆柱状小块(高温烧结而成,熔点高达2800℃),许多小块装入锆合金包壳管内,将两端密封构成细长的燃料棒(长3~4米,外径9~11毫米),再由200多根燃料棒按一定方式(14×14,15×15或17×17)排列成正方形,构成棒束型的燃料组件。在堆芯内共放置100多束燃料组件(90万千瓦的压水堆,装157束燃料组件,共4万多根燃料棒)。整个堆芯直径约3米,高约3.5米。

控制棒是反应堆控制的重要部件。它控制反应堆的裂变速率、启动和停堆,调整反应堆的功率。在出现事故时快速下插,紧急停堆,以保证反应堆的安全。控制棒采用银-钢-镉(80%的Ag-15%的In-5%的Cd)合金制成细棒状的中子吸收体。适量的控制棒也插在堆芯,由连接机构操作,可提升或下降。在紧急情况下能在极短时间内(约2秒内)迅速插入堆芯,使裂变反应停止。

钢制压力壳是放置堆芯和堆内构件防止放射性物质外逸的高压容器。堆芯、控制棒、构件、高温高压冷却水等都放在压力壳内。一回路冷却水要保持在350℃左右不发生沸腾,冷却水压力需保持在14000千帕以上。所谓压水堆就是其冷却水在高温高压下仍不沸腾,所以压力壳都是用高强度低合金钢制成。120万千瓦的核电站,压力壳高13.3米,内径5米,厚24厘米,重达540吨。因为高温高压冷却水中有硼酸溶液,为防止高温含硼水对压力壳的腐蚀,在压力壳内壁还焊了一层几毫米厚的不锈钢衬里,要求使用寿命达40年以上。

最后,整个反应堆连同蒸汽发生器等都安装在安全壳内。安全壳是高六七十米、厚1米的水泥壳,即使反应堆出现事故,其中的放射性物质也不会逸出安全壳外。

四、核燃料生产与制造

对于轻水反应堆核电站,需要提供235U浓缩度为3%左右的低浓铀。天然铀中,235U的含量仅占0.7%,238U占99.3%,因此对铀矿石不仅要进行冶炼、精制、纯化等工作,而且还要进行同位素分离,以提高235U的浓度。

由于235U和238U两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可能用化学方法进行分离。它们仅仅在质量上稍有差别,因此只能采用物理方法分离。目前应用同位素分离技术、工业规模生产浓缩铀的方法主要是气体扩散法和离心法。

气体扩散法浓缩235U:精制、提纯后的六氟化铀气体,由压缩机驱动通过多孔分离膜(孔径小于0.01微米),利用235UF6和238UF6分子的质量差异,质量较轻的235UF6分子运动速度较快,它穿过分离膜的几率较大。因而经过扩散后,在膜的低压一侧得到浓集的235UF6分子,而高压一侧获得较多的238UF6分子。但是,经过一级扩散,其分离系数很小,仅为1.0043。即每经过一级扩散,235UF6的浓缩度只增加0.43%。要经过相当多级的扩散分离,才可能获得含235U量较高的浓缩铀。例如,将天然铀浓缩到235U为4%的低浓铀,约需1000多级扩散过程。如果要得到核武器所需的浓缩度为90%以上的核燃料,则至少需要2000~3000级扩散过程。因此,生产浓缩铀的气体扩散工厂造价很高,它需要庞大的设备,耗费强大的电力,而且技术难度也很大。

核燃料的浓缩成本在总燃料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核燃料浓缩工艺的改进、工业规模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对核电站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这样,在核发电过程中,由化学工程师“装药配料”,物理学家“开机点火”,就实现了天衣无缝的配合。

五、快中子增殖反应堆

综上所述的核能利用,一般是热中子反应堆的核电站,它只能用天然铀中仅占0.7%的235U作燃料,而铀中占99.3%的238U则没有被利用,因此热堆电站铀的利用率很低。

在235U裂变时能够再生新的核燃料钚-239:23892U+n→23992UB-23.5分23993NpB-2.33天23994Pu即使把这些再生的核燃料239Pu利用起来,热堆电站铀的利用率也只能达到1%~2%。因此热堆电站在燃料的利用上是不合理的。按这一途径利用裂变能,现有可开采的铀资源估计只够用到2030年。到那时石油等化石燃料即将耗尽,煤虽有余力,但它对环境和生态的污染会达到不可容忍的地步。如果还不能利用受控核聚变提供廉价电力,世界将面临能源供应青黄不接的严重局面,可能出现新的能源危机。

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克服新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就是尽快开发并建造快中子增殖堆(简称快堆)核电站。

快堆是直接利用核裂变时放出的快中子来维持链式裂变反应,它无须将中子减速为热中子,因此不需要慢化剂,这样就减少了中子的有害吸收,提高了中子的有效利用。快堆是以239Pu为燃料,堆芯没有慢化剂,只有冷却剂(钠或氦)。239Pu每吸收一个快中子可产生2.45个快中子。除去1个快中子用于链式裂变反应后,还有1.45个快中子,如果这些中子都被238U吸收,就可以产生1.45个新的核燃料239Pu,这样每“烧掉”一个239Pu,又可产生1.45个新的239Pu原子。这样新产生的239Pu比烧掉的还多,即核燃料越烧越多,这就是核燃料增殖过程。这种反应堆称为快中子增殖堆。

快堆的燃料239Pu,首先从热堆中烧掉的铀棒中提取,只有积累到足够的再生核燃料239Pu,才能建成理想的快中子增殖堆。快堆开动起来以后,不断地有238U吸收中子转变为239Pu,经过一段时间后(例如15~20年),就可以从烧过的核燃料“灰烬”中,提取足以装备与自身功率一样大的新堆所需要的钚燃料。在此期间,只要给快堆不断添加热堆中不能作燃料的含238U贫料,快堆就可不断发电,又不断产生新的核燃料。这样铀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其利用率可达到60%~70%,按这样的资源利用率估算,世界上可开采的铀还可用2000多年。

为了更好的利用和掌握核技术,一些发达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推动快堆的发展。实践证明,快堆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核燃料增殖也是可能的。现在电功率为120万千瓦的大型商业快堆正在法国试运行。快堆技术比较复杂,还有不少关键技术需要攻克,此外它的建造费用比热堆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