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化学新地带
45079900000005

第5章 核电发展规划

核能作为一种新的能源,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对于我国来说则是近几年的事。由于种种原因,核电的兴起与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由于其潜在的优越性,在21世纪,核电及核能的利用将会进一步向前发展。

一、核电发展概述

人类首次利用核能发电是在技术较难控制的热堆、快堆上实现的。1951年12月20日,美国利用它的第一座“增殖一号”快堆生产的高温蒸汽带动发电机发出了200千瓦的电。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是由前苏联于1954年6月27日建成且并网发电的奥布灵斯克核电站,其电功率为5000千瓦。从此核电站便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起来。

经过人类不懈的努力,核电站的研制与发展走过了试验、示范和商业推广的过程,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核能在解决能源短缺方面会得到更好的利用,人类会与核能源接下良好的友谊。

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是核电在全世界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50年代只有苏、美、英三国建成核电站,到60年代则增加到8个国家。60年代初,世界核电装机容量仅为85万千瓦,到了70年代初便上升到1892.7万千瓦。1976年世界核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

到了1994年底,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建成了437座核电站,装机容量约为3.6亿千瓦,建造中的还有47座,计划建造的还有100余座,总计600座核电站全部建成后总装机容量可达5亿千瓦,发电量约占当时世界发电总量的20%左右。从世界发展的形势来看,在多数工业发达国家中,核电的比重在不断增长。1994年,核电所占比例超过50%的有法国(77.7%)、比利时(59.3%)和瑞典(51.6%)。韩国、匈牙利接近50%。但从核电的总量来说,美国仍然是第一核电大国,运行的核电站堆数为109个,装机容量占全世界的1/3。其次是法国、前苏联、日本和德国。

二、核能的潜力

核能主要是用来发电,但在社会的其他各个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核能供热、核动力等都是核能被广泛利用的表现。

核能供热是20世纪8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这是一种经济、安全、清洁的热耗,因而在世界上受到广泛重视。在能源结构上,用于低温(如供暖等)的热耗,占总热耗量的一半左右,这部分热多由直接燃煤取得,因而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传统能源结构中,近70%的能量是以热能形式消耗的,而其中约60%是120℃以下的低温热能,因此发展核反应堆低温供热、净化环境、减少污染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核能还是一种具有独特优越性的动力。因为它不需要空气助燃,可作为地下、水中和太空缺乏空气环境下的特殊动力;又由于它少耗料、高能量,是一种一次装料后可以长时间供能的特殊动力。它可作为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潜艇、航空母舰等的特殊动力就是这个特点的最突出的表现。

1997年10月15日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卡西尼”号核动力空间探测飞船,要飞往土星,历时7年,行程长达35亿千米。核动力续航能力强,现在已广泛应用于海洋舰艇。全世界现在已有300多艘核潜艇,其中美、俄各有100多艘,其次是英、法的,我国也有少量。现在核航空母舰、核驱逐舰、核巡洋舰及核潜艇,已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海上核力量。

当今,人们越来越多地在谈论外来星体碰撞地球的话题。为了保卫地球,1996年7月在圣彼得堡举行了一次“外来星体碰撞地球危险的国际讨论会”。会上科学家们提出,要研制一套预警系统,要有一套能够摧毁外来星体或使之改变运行轨道的技术系统来保卫地球。谁来充当地球卫士呢?人们自然想到了核能——威力无比的氢弹。可以把它装在火箭上,瞄准直奔地球而来的外星体发射出去。前苏联称为“库兹金娜玛契”(意译“给他点儿厉害看看”)的5000万吨当量的氢弹,完全可以把外来星体炸得粉碎,或御“敌”于地球之外,把外来星体推到另外轨道上去。这就是氢弹的另一种用途——从人类“杀手”到地球卫士。为此,美国国会已通过决议,先拨款3000万美元,对这一问题预行研究。据相关的专家估计,在目前已掌握的技术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预警、摧毁外来星体的系统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并且有80亿美元即可办到。

三、我国发展核电战略

(一)分阶段进行

在2000年前为起步阶段,2000-2015年为腾飞阶段,2015-2050年为持续发展阶段。

核电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工业,它需要大量投资和许多现代复杂技术,而且在安全性方面又有极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学步期”,通过起步阶段逐步积累经验。我国核电起步较晚,1991年12月,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的30万千瓦秦山核电站才并网发电,第二座引进的两套90万千瓦大亚湾核电站于1994年2月和5月分别投入商业运行。目前核电总装机容量为210万千瓦,只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左右。2000年前计划开工的有4个核电项目、8台机组(秦山二期、三期,广东岭澳,连云港),总装机容量约660万千瓦,将在2005年前相继建成,到那时核电在我国电力总量中大约占2%。因为我国资金有限,核电在近期内不可能有很大发展,所以它只是我国电力工业的一个适当补充。在起步阶段,通过建造一定规模的核电站,掌握核电站设计、制造、施工技术,实现设计自主化和设备国产化,形成完整的核电工业体系。到21世纪初,才有可能迎来核电事业的腾飞和大发展。我国核电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进展还是令人鼓舞的。核电设备已经进入小批量生产,我国已签订了向巴基斯坦出口30万千瓦核电站合同,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出口核电站的国家。现在正在为秦山二期建造60万千瓦核电站。与核电站相配套的核燃料工业在技术上也有重大进展,我国已具备了生产30万千瓦、9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燃料组件的能力。这些都为新世纪我国核电工业腾飞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信只要我们本着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精神状态,努力研究和探索核能源的潜在优势,那么核电站及其核能的利用一定会在我国奏起一场辉煌的历史乐章。

(二)在东部沿海地区建立核电基地

我国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是经济发展却不平衡,能量资源分布也极不均。因此我国因地制宜,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分别不同情况,在全国建立了三个能源基地:以山西为中心的北方煤炭基地,以西南为主的水电基地,东部沿海的核电基地。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基础扎实,又是经济腾飞较早的地区,因缺乏常规能源,发展核电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我国重点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核电。这对缓和该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和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三)核电站堆型的发展路线

压水堆在国际上已是经济、成熟的堆型,目前国际上的核电站已有70%以上采取这种堆型。我国起步阶段应以压水堆作为第一代核电站的主力堆型。现在建成的和在建的核电站都是压水堆。21世纪初建造的压水堆应是先进压水堆。第二步是争取在2020年左右,快中子增殖堆能逐步进入商用阶段。第三步是从2050年开始,聚变裂变堆或聚变堆投入使用,因此应加强快堆、核聚变堆等的研究。

据报道,我国首座快中子增殖堆建设进展顺利,至2003年,这座投资数亿元、功率为65兆瓦的实验快堆将矗立在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我们相信,在21世纪这个辉煌的岁月里,我国必将迎来核能利用、核电事业新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