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用你的嘴说动别人的腿
45080600000022

第22章 笑能影响人,幽默更能感染人(3)

有时我们会使自己处于比较难堪的境地:但有时候我们的难堪是因为我们遇到了缺乏教养的人、不怀好意的人、对我们有敌意的人,他们的故意找茬致使我们陷入比较难堪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抽身而退,固然可以逃离困境,但当了逃兵,总是不光彩的,也会给自己日后的社会交往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勇敢面对尴尬,轻松化解之。这样一来,找茬的人不仅自讨没趣,同时你又能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为以后与别人的交往打下好的基础。

亚柏在当选美国钢铁工会主席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有不少人对他表示不满,其中有人公开历数他的缺点。亚柏在宾州的强斯敦镇演说时,听众哗然,要他下台。这时亚柏微笑着说:“谢谢各位。等一会儿我把话说完自然会到台下面去,可是现在我刚刚上来,还没说话呢啊。”听到亚伯装傻似的幽默,那些反对他的听众也都出乎意料地笑了。

亚柏式的幽默以装傻的方式避开了反对者的攻击,同时也达到了把自己留在台上的目的,不但替自己解了围,而且还博得大家一笑,缓解了紧张的气氛。倘若他在这关键时刻惊慌失措,或者溜之大吉,那么他永远也不会当上钢铁工会主席。倘若他缺乏幽默,以激烈的言词回敬反对者,那他就把反对者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幽默,可以帮助你化解各种情况下你可能陷入的尴尬境地,而且同时,这种幽默又能感染那些原本准备看你笑话的人,使他们反而对你投来赞赏的目光。

幽默更可以使你帮助别人摆脱尴尬,让别人感激你。

有一位叫阿芳的姑娘,虽然没有出众的容貌和迷人的身材,但为人性情开朗、正直、幽默,许多人一旦和她交往几次,往往就被她的幽默所吸引,不知不觉地感受到她的魅力。

有一次,阿芳参加同学聚会,和同学们回忆着大学时代的美好生活。不料老班长在招呼客人时,一不小心将一盆水打翻,全洒在了自己的脚上,老班长不知所措,显得十分尴尬。阿芳却不慌不忙地说:

“一般人正常情况是先脱鞋再洗脚,看看我们的班长却不一样,真不愧是班长,就是不一般啊。”

一句话,使满屋的人都笑了起来,难堪的气氛也一扫而空,班长也十分感激阿芳姑娘的解围。

在各种不同的社交场合,帮助别人迅速摆脱不利处境,活跃气氛,都离不开幽默。由于社交中突如其来的事情比较多,许多不曾预料的情况都会发生,因此要想使自己在社交中游刃有余,必须要有过人的智慧和极其敏锐的反应能力,而一旦你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你的幽默就会为你带来别人的感激。

其实,无论是谁,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陷入到各种各样的尴尬之中。当你自己或者别人陷入到尴尬的局面中,如果你能够说一些幽默的话,适当地调侃一下自己或是别人,帮助别人走出窘境、化解这种尴尬,那么你就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与尊重,你就会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如。

所以,在社交中,我们要学会并且敢于用一些小幽默来应对我们可能会面对的尴尬局面。用幽默去化解与别人之间的尴尬,会让我们把自己社交的道路拓得更宽。

用幽默去感染人,也要有技巧(一)

幽默是最能感染人的,千变万化的幽默总是能够深深地打动我们。幽默借用精妙的语言,寓意深刻,出奇制胜,效果强烈。

在各种幽默技巧中,最广为使用的就是偷换概念。偷换概念,就是将一些看起来一样的概念进行替换,实际上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概念被偷换了以后道理上讲得通,显然这种“通”不是“常理”上的通,而是另一种角度上的通,但正是这种新角度的观察,显示了说话者的机智和幽默。

一个家教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来温习昨天教的减法。比如说,如果你哥哥有五个苹果,你从他那儿拿走三个,结果怎样。”

学生:“结果嘛,结果他肯定会揍我一顿。”

从数学科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这种回答是十分愚蠢的,因为老师问的“结果怎样”很明显是“苹果还剩下多少”的意思,属于数量关系的范畴,可是孩子却把它转移到未经哥哥允许拿走了他的苹果的生活逻辑关系上去。不过,恰恰是因为偷换了概念才使这段对话产生了一种幽默的效果。

通常情况下,概念被偷换得越是离谱,所引起的预期的失落、意外的震惊就越强;概念之间的差距掩盖得越是隐秘,发现越是自然,可接受的程度也就越高。

除了偷换概念之外,幽默的诸多说话技巧中使用最多的还有自相矛盾法。

自相矛盾,代表着事物之间的强烈冲突,会产生很强的喜剧色彩。现代生活中,我们常说的自相矛盾是指人物言行不一,言语前后冲突,行为相互抵触,这样的现象十分常见。比如,晚上学生在补课,突然停电了。黑暗中,老师对同学说:“停电了,我们无法继续上课。请同学们稍候,电铃一响就放学。”明明停电了,可还要等电铃响。

有一小孩饿得直哭。父亲安慰他说:“你要吃什么?尽管告诉我,哪怕是龙肝凤胆也好,我都拿来给你吃。”孩子说:“那些我都不要,我只要饭吃。”父亲骂道:“不懂事的家伙,只拣家里没有的要。”

这位父亲真是好笑,穷得连饭都吃不上,还要振振有词地说给孩子吃龙肝凤胆,真是矛盾得可以。

用自相矛盾的方式展示了幽默的艺术,取得了鲜明、强烈的效果,让矛盾活了起来。矛盾若在不经意中产生,更为可笑和逗人。在运用自相矛盾的幽默技巧时,一定要沉住气,平稳自然,这样幽默效果更佳。

由于自相矛盾的幽默有很强的艺术性,因此,喜剧作家往往根据生活素材,创造矛盾人物。自相矛盾会使喜剧角色为掩饰自己千疮百孔的纰漏而疲于奔命,又顾此失彼,笑料迭出。也难怪“矛盾”、“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故事经常被搬上舞台,且经久不衰。

在幽默的各种技巧中,有一种手法别具文化气息,就是妙借修辞的幽默法。修辞,往往会被认为是一种文学的修饰方式,其实修辞不仅是使语言文字精美、生动的方法,更是一种幽默技法。掌握借用修辞的幽默技法,一定会使你的生活充满笑声。

第一种修辞幽默法是比喻。比喻是产生幽默的重要方法,其主要功能是语言的形象性。那些使人感到别致、出乎意外、乖巧的比喻都是产生幽默滑稽的最佳材料。

老师对吵闹不休的女学生说:“你们唧唧喳喳,真闹哄。一个女孩相当于五百只鸭子。”一会,一名女生向老师报告:“老师,外面有一千只鸭子找您。”老师莫名其妙,出去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妻子和女儿。

这位女生巧用比喻,用鸭子直接喻人,同时,机械换算,自然天成,平添乐趣,令旁观者哑然失笑。比喻可以表达生动、具体、形象的事和物,可以高效率地运用在交际中。

在某次合作签约的庆祝会上,双方的总经理频频祝酒。一方的公关部主任站起来,对双方的合作进行了一番令人叫绝的介绍:“我们两家公司,一家在海南,一家在河南,可以说是‘南南合作’。各位知道,国际上的南南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体。我们两家公司的‘南南合作’,是联谊发展的姊妹连体。我们南南相助,南南相连,南南相合。现在,我可以告诉各位,我们这种秦晋之好的合作已结出了丰硕成果,今天正好是七月七,喜鹊已把天桥架通,愿我们天天都在七月七中度过。”

公关部主任的这番话,巧妙地运用了“南南合作”、“姊妹连体”等比喻,生动地道出两家公司配合默契的联合,并对发展前景作了愉快的预测,寓意十分深刻。用比喻产生幽默要自然得体,不露痕迹,给人以天衣无缝之感,方可令人解惑。

第二种修辞幽默法是一语双关。一语双关,双关语都会含有潜台词和象征意味,并能体现某些深层的哲理意蕴。双关语可以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而不会引来对方的反感。比如销售员向顾客推销商品:“先生,买件上衣吧,它非常结实,它的寿命将和您一样长。”顾客听了一笑:“我可不相信我会死得那么快。”确切地表达出一种想法不难,但要是加进去更多的言外之意,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销售员夸大其词地推销产品,顾客用句俏皮话回敬“我可不相信我会死得那么快”。此语与销售员的话针锋相对,却又妙趣横生。谁不晓得这其实是在讥讽那些产品质量低下,“寿命”不长呢?对于这样“固执”的顾客,销售员也就一笑作罢,不会再啰嗦了。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到,在双关语中都会含有潜台词和象征意味的,并更能体现出一种深层的哲理意蕴。因为这一特点,双关语很少能引起大笑,而多数人是以微笑相待。

第三种修辞幽默法是仿拟。“仿拟”顾名思义,指在说话的过程中,有意仿照现成的句子结构或词组类型“造出”新的语句、词组。其直观、简便的表达方式和蕴涵讽刺的功效,深受人们喜爱。

甲:连长真有两下子,指哪儿打哪儿呀!

乙:你行吗?

甲:行,我能打哪儿指哪儿。

乙:噢!打哪儿指哪儿呀,那谁都会。

甲故意把平常的话题颠倒说,从“指哪儿打哪儿”到“打哪儿指哪儿”,结构形式相同而语意大变,顿时便引起人们的笑声。

仿拟可以采用具体的事物加以模仿,比较直观、简便,富有讽刺功效和幽默的力量。仿词的仿拟大多是在已有的词语的基础上,采用反义词、近义词等相关的要素,临时仿造出新词,两个词语之间更换的依据是彼此的相关性、可对比性。仿拟幽默往往给人带来尽兴的笑声。

以上就是巧用修辞的幽默法。这种方式的幽默生动活泼,不禁会让人莞尔。

许多情况下,不论是谈判还是平常的交谈,许多话往往是不能够用直接的方式去说的。

机辩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幽默技巧。它的关键之所在就是婉转表达自己的意图。从字面的意思来讲,机辩就是充满机智的辩解,一个人的“机辩”,往往是凭借其敏捷的反应能力体现出自身的幽默。

回家路上,杰瑞忽然看见两位年轻的神父同骑一辆自行车在一条小路上飞驰,便将他们拦住。杰瑞说:“你们不觉得这样的速度是很危险的吗?”神父们说:“没关系,天主和我们同在。”杰瑞说:“很好,这么说我应该罚你们80美元,因为三个人是不能同骑一辆自行车的。”

话语中有幽默,生活才更有味道。王蒙说:“幽默是一种酸、甜、苦、咸、辣混合的味道。它的味道似乎没有痛苦和狂欢强烈,但应该比痛苦和狂欢还耐嚼。”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许多日常的场合下,也不难发现这样的“机善之辩”的幽默。比如,在酒席上,有的人就特别善于辞令,特别善于借助自己机辩的辞令,劝人喝酒。比如,一些会议上,面对某项…筹莫展的计划,有的人就能够巧妙地获得支持的掌声。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随时随地都能碰上。正如前人所说的,不是生活中没有美,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用幽默去感染人,也要有技巧(二)

我们了解了偷换概念、自相矛盾、妙借修辞和机辩善辩的幽默法。实际上,幽默的技巧千变万化,一时半会岂能说尽?在这里要展示的只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最常见、最常用的幽默技巧,目的是使我们先登幽默之堂,其后方可入室。

在这里,继偷换概念、自相矛盾、妙借修辞和机辩善辩四种幽默技巧后,还要展示歪解原意、巧借人力、自吹自擂的幽默技巧。

先来看看和偷换概念似是而非的歪解原意的幽默技巧。歪解原意的幽默技巧是用似是而非的荒唐道理去解释某种现象或问题的幽默方法。歪解原意的幽默技巧能给平淡的日常生活增添新鲜的活力。

“歪解原意”与“偷换概念”有相同点,它们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偷换概念”重在“换”,需要有原来的东西和用来替换的东西两个因素,“偷换概念”在逻辑上是合理的;而“歪曲原意”是从新角度来回答,看似合理,其实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歪曲,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其逻辑上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说你问别人:“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别人回答:“因为陆地上有猫。”“鱼生活在水里”当然不可能是因为“陆地上有猫”,这样说虽然能够产生幽默的效果,却并不符合逻辑。

这种歪曲虽然不合逻辑,但是这种技巧除了能够产生幽默效果外,有时候还能起到正面的说服效果。

从前,有一个人生了病,亲戚朋友都来探望他。他问大家:“我可能快死了,但不知道死后的日子好不好过?”

有一个人马上回答:“死后很好过的。”

他听后大吃一惊,急忙问那个客人为什么这么说。

那人解释道:“很简单,如果死后过得不好,死者自然都纷纷逃回阳间来了。现在看来,一个逃回来的都没有,可见那里很不错啊!”

面对死亡,一般人都怀有一种恐惧感。上面例子中那人对死亡的幽默解说虽然是一种不合逻辑的歪理,可是能起到安慰病人的作用,减轻病人对死亡的恐惧心理。说话的时候我们从一个新角度来解释正常的现象,回答一本正经的提问,可以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幽默感。

通常,人们在交际的场合中,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但是如果只是这样而没有任何的创新和变化,要想取得幽默的效果是很难的。假如我们就某种现象进行说明或者就某个问题进行辩解时,讲出了别人没有想到的奇妙之处,给人一种新奇的心理体验,相信一定能使人眉开眼笑、精神不禁为之一振。

在生活中,幽默也可以通过借势的方式而得以体现,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对方的话来为自己服务,这就是所谓的“巧借人力”幽默法。

“巧借人力”的幽默技巧多用于应对攻击性的话语。当对方从某一角度、某一方面对你进行嘲讽、侮辱时,你可以抓住其话语中的某个破绽,顺着对方的逻辑推下去,从而得出一个令对方无地自容的自然结论。这样既能使自己脱离困境,又能给对方有力的回击。

有两个贵族青年,骑着高头大马在路上趾高气扬地前行,迎面走来一位驼背的老妇人,手里牵着两匹瘦骨嶙峋的小驴子。

两位年轻人打趣地向老妇人“致敬”:“早安,驴妈妈。”

“早安,我的孩子们!”老妇人答道。

老妇人巧妙地借用对方话中的“驴妈妈”这个词语,顺其之势,取其精髓,再把自己要说的话经过刻意地加工,平和而又幽默地回击了两个贵族青年的侮辱,在平和的气氛中,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对两个贵族青年予以温和的批评和教育。

“巧借人力,顺势而为”的关键在“借”和“顺”两个字上。首先要在别人的话语中发现可借之物,把握其内在的精神,然后顺着这种内在的精神,运用可能前后并不协调的话语,表达出乎对方意料的意思,幽默也就轻松产生了。

除了歪解原意和巧借人势的幽默方式,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幽默技巧中还有一种自吹自擂的幽默。自吹自擂是一种“厚脸皮”的幽默技巧,被广泛地用于日常生活中,不管你处于什么样的情势,都可以毫不脸红地把自己吹嘘一番。当然,你所“吹”、所“擂”的东西应与现实情况有较大差异,并且表意明确,让对方很容易通过你的话语看出你是名不副实,这样,幽默才能顺利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