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建议】
重点分析: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是重点。它实际上是在介绍鸦片战争的时代背景。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对比,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从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难点分析:
对一些专有名词的理解和把握是难点。如“鸦片贸易”、“闭关锁国”等。这些名词学生接触较少,在理解上会有些困难。
教材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通过偶然事件表现出来”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通过探讨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教材地位的分析:
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都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教材建议】
关于“鸦片战争的经过”的教学建议:
建议教师首先利用《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和《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清朝爱国将领一览表》,讲清鸦片战争的三个阶段,然后提问学生以下两个问题:如此众多清朝爱国将领在鸦片战争中壮烈捐躯,为什么最后中国战败了?在这些战败的原因之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促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答案,并从中寻求最佳答案。 关于“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的教学建议:建议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初三世界史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史实,然后依次提出下列一组问题,为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创设良好的环境:首先提问英国工业革命给英国和世界带来的经济影响是什么?再问英国工业革命会给中国带来哪些冲击?然后再问此时的中国是否已经准备好?最后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再介绍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国情,引导学生分析这中间的矛盾冲突,对比两国实力,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失败原因。
关于“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的教学建议:建议教师首先利用扩展资料(鸦片贸易)分析英国走私鸦片与工业革命的关系,然后提问学生:鸦片走私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中国政府内部有什么反响?为什么会有如此反响?
从而为清政府对待禁烟和战争态度的两面性埋下伏笔。对比出林则徐与道光帝在对待禁烟和战争两个问题上的精神境界的区别,这样既促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这个民族英雄是当之无愧的,也有利于学生认识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观原因。
【重点难点】
1.重点:⑴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⑵鸦片战争的原因和性质。
2.难点:⑴鸦片战争的原因。⑵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
课型设计:新授课
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
【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介绍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和分段。然后分析并提问学生:关于发生在16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我们并不陌生。中国禁止毒品输入,遭到痛打;西方贩卖鸦片,为国法所容;中国在本土作战,惨遭失败,英国海盗式袭击一举胜利;正义战争受到惩罚,殖民战争取得成功;中国社会按自身矛盾运动的固有轨迹运转,遭到历史扼制,西方社会按固有轨迹运转,却获得历史成功。正义遭到惩罚,野蛮亵渎了文明,劫掠者弹冠相庆,自卫者俯首求降。为什么会是这种结局呢?结局一定会这样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新的学习。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和中国
1.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
教师首先提问学生:19世纪上半期世界历史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学生能够答出是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教师再次提问学生:工业革命的影响都有哪些?这其中哪些会影响到中国?关于影响,学生可能回答不全面。教师稍作补充,指出,由于生产力极大提高,产品极大丰富,这就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否则其发展就会停滞不前。英国完全征服印度后,自然就把侵略矛头指向了落后的中国。
2.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
关于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看书,然后出示下列空白表格,由学生填写适当的内容。
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两国比较
国别中国英国
时间
地理位置
社会形态
经济基础
军事力量
对外政策
中英贸易
综合国力
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教师通过刚才对表格的分析,引出中英贸易的不平等的结论,提问学生英国出现贸易逆差的原因。估计学生能够说出表面原因,但是对深层次的原因概括不清。教师此时概括出两点原因:一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工业品具有顽强的抵抗力,二是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限制,使英国不可能在中国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
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作出正确评价。
然后分析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会做出哪些努力?由此引出特殊商品——鸦片。
教师此时利用扩展资料“鸦片贸易”简单介绍后,提问学生:疯狂的鸦片走私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中国政府内部有什么反响?为什么会有如此反响?此问题由于学生对初中知识和现实生活的了解,可以答出危害、对策及其原因。2.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和虎门销烟。
首先引导学生看书,由学生说明:林则徐在禁烟运动前的主张,然后再对比他在禁烟运动中的作法。思考下面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它说明了什么?加深学生对疯狂的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危害的认识,并且强化学生对中国正义立场的肯定。由此说明鸦片战争中中国方面的正义性。
三、鸦片战争
1.原因:
此时,由学生概括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借口)。学生应该能够说出根本原因,但是对直接原因和借口则容易混淆。教师应该加以区分:直接原因是维护罪恶的鸦片贸易,借口是虎门销烟“危害了”英国的利益。
2.过程:
学生看书,理清战争经过的两个阶段和重要事件。教师给出有关英国侵略和中国人民抵抗的材料,加深学生对战争的认识。
3.结果:
学生加以分析,得出结论。学生能够总结出具体原因,但对根本原因概括不清。由教师点出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我们在思索,当时先进的中国人也在思索:结局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结局?
【扩展资料】
鸦片贸易:是一种三角贸易
英国资产阶级把本国生产的纺织品倾销到印度,把印度生产的鸦片购进转卖到中国,再把中国的生丝和茶叶购进来销往本土和世界各地,其中鸦片是关键环节。鸦片贸易扩得越大,“三角贸易”的链条就会转得越快,英国资产阶级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多。
“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这一名称,并不见诸于当时任何官方文献和私人著述,是后人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以前实行的一系列对外政策加以概括而提出来的。它指清王朝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政策。清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有二:一是封建自然经济比较稳定,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二是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闭关锁国政策在一个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落后的政策。闭关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只能妨碍自身的发展,使自己停滞倒退,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最终被动挨打。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禁烟问题上的争论:
1836—1838的几年中,鸦片问题引起清政府的讨论。1836年,太常寺卿许乃济奏请承认鸦片为合法贸易品,理由是政府可借此增加大笔税收,弥补财政困难,这种主张受到多数官吏的反对。
1838年6月,鸿胪寺卿黄爵滋上奏,痛陈鸦片祸害,揭发官吏包庇,主张严惩吸烟者以遏制鸦片的输入。道光帝命令负有清望而且办理禁烟有成效的湖广总督林则徐进京讨论查禁事宜。一时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在各省展开了。北京捉获的吸烟犯中竟有皇族亲贵。两广总督邓廷桢从赞成弛禁转而认真禁烟,12月12日,广州爆发了1万多人的群众示威,反对英、美等国暴徒干涉广东当局在商馆前处绞烟贩。到了年底,道光帝决定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并命令由他节制广东水师。
鸦片战争前后的法美工业概况
1789年到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领导了大革命。法国工业生产迅速上升。生铁产量1814年为10万吨,1840年增加到35万吨;煤产量1831年为176万吨,1847年增加到515万吨。棉织业产量1815—1840年间增加了3倍。到18世纪中叶,法国在世界各地占有大量殖民地,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殖民主义强国。
美国在1783年取得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的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很快。机械纺织的纱锭数1805年只有4500锭,1815年增加到15万锭,1825年更增加到80万锭,1850年已将近500万锭。铁路线1850年已长达1.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1805年美国商人曾经掌握国际贸易的1/3。当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的时候,美国资产阶级成了英国的重要帮凶。
鸦片战争前后的英国工业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