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一历史优秀课例
45090400000028

第28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战略方针。

难点: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各自实行了什么样的抗战路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形势怎样?

教师指出,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中国军民一年多的英勇奋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但当时中国方面也还没有发展壮大到可以立即驱逐日寇出中国的力量,因此,抗日战争也就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1.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

首先让学生回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然后指导学生根据第一节所学内容分析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从日本方面看,战线过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以及日军受到抗日根据地的牵制和威胁;从中国方面看,正面战场连续败退,敌后抗日力量的壮大也需要一个长期艰苦斗争的过程。因此,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也不会亡国,处于一种相持状态。正如毛泽东所预见的那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相持阶段的到来,宣告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

2.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

教师应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基本方针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只是战略方针。战场形势的变化,日本已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迫使其改变战略方针。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改变战略方针的原因。一是日本陷入长期战争,无力大规模进攻;二是抗战初期,日本认为国民党是主要的对手,随着战争形势发展,日本侵略者认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是其主要威胁,于是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

在这里,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改变对国民政府的策略,只是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一个方面,此外还包括经济上掠夺“以战养战”和扶植伪政权“以华治华”政策,使学生从宏观上掌握日本的侵华战略方针。

3.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

利用相关历史图片和录像讲解汪伪政权建立。可提出: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然后指出,产生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是,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诱降,加速了国民党内的动摇和分裂,出现了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充当汉奸的事件。汪伪政权的建立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产物,是日寇侵略中国的工具。日伪勾结,使中国的抗战更为艰苦困难,也使国民党内的抗战态度更加转向动摇和消极。

二、野蛮的经济掠夺

1.经济掠夺的目的。

使学生明确,日本在华侵略的扩大,国内资源已无法满足其战争的需求,其战争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取资源。随着战争的发展,日寇在经济上推行“以战养战”的掠夺政策,妄图把中国变成其侵略战争的物质基地,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因此,它的掠夺是全方位的,从农业到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从金融业到劳动力。了解其掠夺的方面,也就容易把握其掠夺的具体表现。

2.疯狂的经济掠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由学生归纳回答。要有条理,概括准确。并利用相关的历史图片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史实的认识。老师再就“统制事业”、“伪币”、“储备金”等专有名词作一定的解释。

三、推行奴化教育

利用相关历史图片进行讲解。

首先,要点明推行奴化教育与其他侵略方式一样,都是要灭亡中国。其次,由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出奴化教育主要措施。再次,由学生归纳出奴化教育的目的。

在这里可以提出现在日本政界少数人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与日本法西斯在华推行奴化教育有何共同点,让学生讨论。

四、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利用图片,突出日本法西斯在沦陷区统治的残暴,手段极其残酷。沦陷区人民过着一种非人的亡国奴的生活。以此激发学生对法西斯的憎恨,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同时,还要指出,在沦陷区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小结:

由学生归纳、总结,进入相持阶段后,抗日战争有了怎样的变化?日本侵华的整体战略方针是什么?

【板书设计】

(第二节)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一、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1.相持阶段到来的原因

2.日本侵华战略方针的改变

3.汪伪政权的建立

二、野蛮的经济掠夺

1.经济掠夺的目的

2.疯狂的经济掠夺

三、推行奴化教育

四、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