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更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与此同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发展。但是,它的发展受到了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严重阻碍。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开辟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提出了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主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标志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重点分析: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是重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陷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如何挽救民族于危难,建立强大的中国,是社会各阶层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社会各阶层先后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但是,相继以失败而告终。资产阶级革命派是社会阶层的重要部分,也要提出自己的革命设想并付诸于实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标志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它的到来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认清这一点,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革命的发生、发展,特别是革命的性质有重要的意义。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是重点。伴随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它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掌握这一内容,能使学生对于革命爆发后形势的迅猛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重点突破方案:
1.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
建议教师讲清楚以下四点:
(1)《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包括两点:其一,凭借不平等条约,直接干涉中国内政。其二,在经济上加紧掠夺航运、铁路和扩大投资设厂。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不断加深了民族危机,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外部原因。
(2)清政府的统治更加黑暗。《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新政”未能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反而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国内矛盾也日益尖锐。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内部原因。
(3)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有三点:首先,“新政”中奖励实业的政策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次,中国人民收回权利的反帝爱国运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头,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士气,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三,更多的人投资实业,增强了民族工业的实力。这样,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就为民主革命运动准备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4)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反帝斗争和反封建斗争相互交织,斗争的焦点指向清朝统治。这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强大动力和群众基础。
2.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建议教师首先让学生看教材相关内容,然后提问学生以下三个问题:(1)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条件是什么?
(2)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表现有哪些?
(3)章炳麟、邹容、陈天华三位思想家的革命主张的异同点有哪些?
难点分析:
清政府“新政”的实质是难点。限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他们可能会把“新政”的内容与戊戌变法的内容等同看待,进而对“新政”的实质产生错误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新政”出笼的背景、目的以及实施的内容,使学生认清“新政”的实质。
难点突破方案:
关于“清政府‘新政’的实质”:建议教师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1.从背景角度看:1901—1904年间所实行的“新政”,是在《辛丑条约》之后,中外反动势力完全勾结起来的情况下实行的。伴随着民族危机的空前加剧,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清朝统治岌岌可危。这种形势使得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统治者乔装改扮,以挽救灭亡的命运。
2.从“新政”内容角度看,“新政”的实行对外是为了取悦于列强,以表明清政府能适应列强的需要;对内则为了恢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社会上层对其统治的支持,以寻求同资产阶级的某种妥协,从而遏制革命,摆脱危机。但“新政”无法挽救满清政权灭亡的历史命运。
课内探究活动的设计:
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首先,教师让学生看教材相关内容后提问学生以下三个问题,a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条件是什么?b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表现有哪些?c章炳麟、邹容、陈天华三位思想家的革命主张的异同点有哪些?其次,教师在新授课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如下:列表整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情况。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难点:清政府“新政”的实质。
教学手段:
①教学方法:讲解法;
②电教手段应用: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视频资料,引入本课主题。
一、历史背景
关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原因是由于《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一步加深侵略。表现有两点,一是凭借不平等条约,直接干涉中国内政。二是在经济上加紧掠夺航运、铁路和扩大投资设厂。其影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外部原因。
关于“清政府的‘新政’”,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其实施的背景是《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中外反动势力完全勾结起来,伴随着民族危机的空前加剧,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清朝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实施的。其内容并没有超出1898年“戊戌变法”的范畴。其结果不但未能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反而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国内矛盾也日益尖锐,而这正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内部原因。
关于“抗捐抗税斗争和收回权利的斗争”,教师重点指出其特点是反帝斗争和反封建斗争相互交织,其影响是这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强大动力和群众基础即可。
关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迅速发展的三点原因,然后分析其影响(为民主革命运动准备了物质和阶级基础)即可。
二、兴中会的成立和广州起义
关于“兴中会的成立”,教师首先需要补充关于孙中山的一些资料,然后重点带领学生分析兴中会的纲领(是一个暴力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由此得出结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关于“广州起义”,重点强调它的影响即可。
三、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
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让学生看教材后要求学生回答下列三个问题:1.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条件是什么?
2.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表现有哪些?
3.章炳麟、邹容、陈天华三位思想家的革命主张的异同点有哪些?教师做出补充说明。
关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参照教材中的表格简单讲解即可。
小结时,重点强调三点:一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四点历史背景,二是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是从建立兴中会开始的,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情况列表整理。
【教学设计思想】
1.通过学生看书分析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三点原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的具体情况,列表整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情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通过教师分析相关问题,补充相关材料,设计相应表格,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一、历史背景
1.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
2.清政府的“新政”
3.抗捐抗税斗争和收回利权的斗争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迅速的发展
二、兴中会的成立和广州起义
1.孙中山建立兴中会
2.广州起义
三、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宣传家章炳麟、邹容、陈天华3.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