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建议】
一、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反映的是17、18世纪欧洲国家间的战争,这些战争主要都与争夺商品市场和殖民地有直接的关系,其本质上都是商业战争,它反映了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和资本原始积累的时代特征,它不仅是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重要表现,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需的资本原始积累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步。而荷、法相继败于英国手下,也恰恰证明了资本主义对封建制度的优势,并预示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此外,伴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日益加强,这就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19世纪末世界形成一个整体打下了基础。所以,对殖民活动的客观、全面的认识,对资本主义曾经起过的“革命”作用的正确理解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
二、关于“奴隶贸易”的建议
关于“奴隶贸易”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血腥发展史的同时,用已学过的资本主义关系的本质去思考,它说明的本质内涵是什么?“贩奴”贸易开始于何时?结束于何时?奴隶贸易的出现与资本主义生产的需求之间有何关系?为什么说它的产生和消失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
三、关于英、法、荷争夺殖民地的斗争的建议
关于16、17、18世纪的英法荷等国间的殖民争霸过程,以学生阅读教材,自己整理制作图表的方式完成。也可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的方式,或活动地图的形式完成。
【重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英、法、荷的殖民扩张和争夺。紧随16世纪的殖民扩张封建国家西班牙、葡萄牙之后,17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英、法、荷首先开始资本主义性质的殖民扩张活动,并贯穿于整个17—18世纪。而当时的殖民争霸斗争就其本质而言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殖民争霸斗争,并且它还是英、法、荷三国为争夺海外市场的扩张与争霸斗争,所以它是本节的重点,是本节所描述的历史内容的主线。
【难点分析】
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早期殖民扩张。因为在评价这一历史现象的过程中,需要涉及政治经济学,以及哲学的相关概念和原理,客观、正确地认识殖民主义的后果,学生在总体上把握起来有些难度。因为:殖民活动对西方国家而言是一个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但它对东方国家,特别是受西方国家侵略的国家和地区来讲,它是一场残酷的血腥掠夺过程,它造成了东方国家的贫困和落后。因此,正确全面地评价殖民主义就是理解历史的进步的同时,要看清这种历史进步而付出的巨大代价,是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不可或缺的,然而又具有一定思维难度的典型问题。
课内探究活动:
组织学生对下列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活动与英、法、荷的殖民活动有何不同?”“英国打败荷兰的本质上的意义是指什么?”“英国为什么能够打败法国?”“这个时期的殖民活动与这个时代特征有何关系?”“荷兰、英国殖民者先后入侵中国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什么特点?它对以后的世界格局的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节)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重点:英、法、荷殖民扩张的原因及对早期殖民扩张的评价
难点: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早期殖民扩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
教学过程:
就已学过的“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等知识,提出问题导入本课后要求学生将自己阅读教材整理后的16、17、18世纪的英法荷等国间的殖民争霸过程,以图表的方式或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的方式展示。
组织学生对下列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活动与英、法、荷的殖民活动有何不同?”“英国打败荷兰的本质上的意义是指什么?”“英国为什么能够打败法国?”“这个时期的殖民活动与这个时代特征有何关系?”“荷兰、英国殖民者先后入侵中国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什么特点?它对以后的世界格局的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要求学生懂得:英国殖民争霸战争的胜利,实质上是工业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及机器大工业的)胜利。落后的生产方式总是要被先进的生产方式所淘汰的;先进的生产力总是代表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的,它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通过“16世纪,英国人的海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什么?16世纪后半期开始又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英国由早期的海盗式的抢掠、贩卖黑奴活动同商业活动结合,转化为争夺海外市场的殖民活动,是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紧密相关的。同时,“英国的海外殖民政策与西、葡两国特点是不同的”因为:英国海外殖民活动是在垄断性的商业贸易的公司的活动为主,不同于西、葡两国;法国和荷兰与英国非常相似。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的手工生产阶段,小生产者对世界市场的控制是绝不可能的,它只好依附于中介性的商业贸易集团。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东印度公司成立时,英国处在哪个王朝统治下?(都铎王朝。)这个王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由学生归纳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东印度公司和伦敦公司在18世纪30年代以前的殖民活动情况。
教师在讲述荷兰的海外贸易、殖民扩张的同时,还可提示学生回忆荷兰人在亚洲的殖民活动情况。请同学们回忆中国古代史的有关内容。造成西方殖民者东来的原因是什么?
在讲述或展示的基础上,教师用文字或图片的形式提供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评价“早期殖民扩张”。教师注意启发学生从殖民地和殖民者两个角度来思考:首先,对殖民国家来说,西欧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采取殖民扩张、殖民战争、建立特殊的商业垄断公司,劫掠殖民地、贩卖黑奴等一系列积聚财富的暴力手段,为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市场,积累了资本。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再不能满足需求,工业革命提上了议事日程。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必定要付出代价,有时是非常沉重巨大的代价。用道德标准去衡量是难以得出科学结论的。其次,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野蛮地屠杀、掠夺和奴役,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无穷的惨祸与灾难,使它们发展缓慢,贫困落后。东西方的历史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总之,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决定了这些国家的殖民扩张政策。这一政策决定性地影响着国际关系。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屠杀,迎来了工业革命。这一进步是建立在殖民地的鲜血与枯骨之上的。东西方国家的历史进程明显地区分开来。
教学设计思想:
根据多元智能的思想,通过学生制作、展示、叙述“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讨论、评价“早期殖民扩张”,充分调动学生的各项潜能,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扩展资料】
殖民主义的政策特点
资本主义殖民政策的内容和特点在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这三个不同阶段有所不同。
1.商业资本的殖民政策
①武力征服和野蛮掠夺殖民地;②实行贸易垄断,强化殖民掠夺;③经营奴隶贸易,牟取暴利;④政治上的专制统治和经济上的前资本主义剥削方式。
以暴力手段为基础,不择手段地残酷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即商业资本殖民政策的基本特点。
2.工业资本的殖民政策
①运用廉价商品“重炮”,开辟广阔的海外市场;②改造殖民地的经济结构,使其成为宗主国的廉价原料生产和供应基地;③以炮舰政策扩大和加强对殖民地的侵略;④剥夺被殖民国家的关税自主权,强行差别关税。
工业资本殖民政策的显著特点是:凭借科学技术和机械化大生产的优势,以炮舰开路强行不平等贸易,变更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的廉价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使之以经济附庸形式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3.垄断资本的殖民政策
①以资本输出强化对殖民地的剥削和控制;②积极参与对世界领土的瓜分;③发动战争重新瓜分世界。
帝国主义阶段,西方列强调整和强化了殖民政策,其特点是垄断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统治,殖民体系成为帝国主义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殖民主义与现代化问题
“现代化”问题成为近年来诸多史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一现象可称之为史学研究的现代化取向。围绕着殖民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学者们在东方社会(包括亚非拉国家)能否依靠自身力量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或者就能否找到内在力量实现伟大的社会变革即实现现代化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
1.主张殖民主义对现代化具有促进作用
罗荣渠先生坚持“一元多线”的历史观,他指出:“马克思认为亚洲的古老社会没有这种内在自我变革的力量,故而这种社会革命需要靠外来的破坏力量来引发。”他还认为,在非西方世界“即使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早就出现过资本主义的稀疏的萌芽,但传统结构形成了稳定的发展定势,因而即使出现推动大变革的某些单个条件,也不可能形成突破传统的决定性的推动力。那里向现代化的变革的启动力量来自外部。”
还有些学者认为,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社会结构是封闭的、板结的,自身缺乏发展机制,推动其发生变化的力量只能来自外部,欧洲的殖民入侵使非欧洲社会产生了现代化效应。李继东认为,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化冲击是这些国家现代化的前提,西方殖民主义的冲击必将为东方国家的现代化创造出东方社会所不能产生出来的前提,把亚非拉地区卷入世界现代化潮流之中。
2.主张殖民主义与现代化没有必然联系
马克尧先生通过对东西方封建生产方式的深入比较研究认为,它们之间说不上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它们的发展都有导向资本主义的可能性”,“中国资本主义在1840年以前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的来看比西欧落后、缓慢……也不宜夸大我们的停滞落后性”。他强调指出:“中西社会后来发展的不同,从本质上说只是速度不同,而不是道路不同,方向不同”。
潘润涵亦不同意没有殖民化就没有现代化的说法,他指出:“说落后国家的被压迫民族没有自身现代化的能力,只能求助于殖民入侵,因而‘欢迎’殖民入侵,这不是马克思主义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