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账簿中所列的业务不是根据经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逐笔登录的,而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或者在合法的凭证中插入一些不合法的业务内容。
(2)涂改、销毁、遗失、损坏账簿
如用类似涂改凭证的方法来篡改有关账簿,有的则制造事故,造成账簿不慎被毁的假相,从而将不法行为掩盖于一般的过失当中,使查账人员的线索中断。
(3)设置账外账
即一个企业建立两套或三套账,一套用于内部管理(对外不公开),一套用于应付外来部门的检查,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对外公布的一套账。
(4)登账、挂账、改账、结账作假
①登账作假,就是不按照记账凭证的内容和要求记账,而是随意改动业务内容,或故意使用错误账户,使借贷方科目弄错,混淆业务应有的对应关系,以掩饰其违法乱纪的意图。
②挂账作假,就是利用往来科目和结算科目将经济业务不结清到位而是挂在账上,或将有关资金款项挂在往来账上,等待时机成熟再回到账中,以达到“缓冲”、不露声色和隐藏事实真相之目的。
③改账作假,就是对账簿记录中发生的错误不按照规定的改错办法,而是用非规范的改错方法进行改错,或者利用红字“改错”随意对账户中的记录进行加减处理,如利用红字改变库存数、冲销材料成本差异数、无据减少销售数额等,以达到其违法乱纪之目的。
④结账作假,就是在结账及编制报表的过程中,通过提前或推迟结账、结总增列或结总减列和结账空转等手法故意多加或减少数据,虚列账面金额;或者为了人为地把账做平,而故意调节账面数据,以达到其掩饰或舞弊的目的。
(5)利用计算机舞弊
随着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普及,计算机舞弊正被日益关注。其主要的作案手法是在实现计算机会计核算的单位,利用计算机的知识和经验,在系统程序中设置陷讲,篡改程序,篡改输入,篡改文件和非法操作等。
应收账款中的错弊
应收账款业务,是指形成的应收账款能够收回的经济业务。应收账款业务会计核算的漏洞及错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收账款的回收期过长
应收账款从形成到收回有一个时间间隔,这个时间间隔就是应收账款的回收期。该回收期的长短应是合理而正常的。一般说来,应收账款的回收期越短越好,说明资金的周转速度越快,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之,应收账款的回收期越长,说明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越慢,不利于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甚至影响企业的生产或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在实际中存在着应收账款的回收期过长的问题,如有的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期比正常的、合理的回收期或比同类企业的平均回收期高出50%甚至1倍。
2.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过大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与应收账款回收期一样,其数值越大,越不利于加快资金的周转,据以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就越不理想,也就越不利于企业搞好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实际中存在着应收账款余额过大的问题,以致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3.应收账款周转率不理想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或产品赊销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它可以用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表示,也可以将次数换算成天数来表示。一定时期内周转的次数越多或周转一次需要的天数越少,说明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越快,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也就越理想。在实际中存在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慢,以致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或经营活动等问题。
4.列作应收账款的经济事项不合理、不真实、不合法等
列作应收账款的经济业务,必须是真实正确的销售商品或产品、材料等或计提劳务后应收而尚未收取货款或劳务费的业务。在实际中存在着利用“应收账款”账户从事舞弊活动,列作应收账款的经济业务不真实、不合理、不合法的问题。
5.对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合理
对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方式主要有备抵法和直接转销法两种。
(1)备抵法
即企业按期预估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单列入当期费用,形成坏账准备,当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再冲销坏账准备和应收账款。
(2)直接转销法
即企业平时不预估形成坏账准备,当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直接从应收账款中转销列作费用。
按照现行财务制度规定,企业既可以采用备抵法,也可以采用直接转销法。但所采用的方法必须符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即如果企业发生坏账损失很不均衡,且金额较大,就采用备抵法,否则,可采用直接转销法。
出纳工作最易出错的时段
1.刚上班时
刚上班时,由于精力尚未完全集中,或者准备工作尚未完全做好,就开始收付款项,有时东翻西找、手忙脚乱最终可能导致错款。
2.快下班时
快下班时,出纳人员因急于离岗,未将现金按规定要求整理、核对和结扎就随便地放入保险箱。
3.业务较多时
收付业务较多时,因急于想完成工作或精神过于紧张,此时很容易出现差错。
4.工作清闲时
工作清闲时,出纳人员有时与别人聊天或做私活或看书等,此时如发生个别收付款业务,往往会因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差错。
5.节假日前后
节前等待放假,节后又难以平静,工作松懈,思想涣散,此时非常容易出现差错。
什么是会计舞弊
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人员或有关当事人为窃取资财而用非法手段进行会计处理的不法行为。会计舞弊与会计错误有本质的不同,会计错误的当事人并无不良动机和企图;而会计舞弊的当事人却是抱着恶意的、不良的企图,并采用伪装、涂改、销毁等违法手段造成不良后果。
1.会计舞弊的种类
通常情况下,会计舞弊的情况有下列几种:
(1)某个会计人员或几个会计人员合谋,为达不良目的而进行非法的会计处理。
(2)部门负责人指使会计主管人员为个人或部门私利而进行非法的会计处理。
(3)单位职工或其他有关人员利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而进行非法的会计处理。
假账和会计舞弊对于许多企业的领导层来说都是一件很头痛的事情,而且假账对于企业的危害也是非常严重的。如何有效地识别、查处并防止本单位假账的发生,也是摆在领导层面前的一个严重问题。
2.如何识破会计舞弊
(1)明确产生假账的环节(纵向思路)
假账毕竟是假的,只要仔细一琢磨,就不难发现:一般情况下,会计人员要想舞弊,就会在会计信息产生的环节上做手脚。下面是对会计假账产生环节的简要介绍,旨在帮助领导层发现和查找会计舞弊问题的思路。
①填制原始凭证阶段。原始凭证是会计信息产生的最初来源,当企业发生一项业务时,会计人员或相关记录人员应该把这项经济业务的数量、单价、金额等内容逐一反映清楚。但由于原始凭证具有数量多、内容琐碎、金额大小不等的特点,有关人员可能会在原始凭证中作弊。有些管理者往往忽略这些种类繁多的原始凭证,放纵了舞弊行为的发生。
②交接凭证阶段。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后,业务人员与会计人员交接凭证,这同样是一个容易舞弊的环节。如,舞弊人员会虚增品种或项目,涂改单价,或者在凭证汇总时加计错误等,这些情形都会造成舞弊的发生。
③填写计账凭证环节。在依据原始凭证填写计账凭证时,舞弊人员会故意修改摘要、变换科目等,造成舞弊事实。
④登账环节。登账是根据计账凭证登记账簿,舞弊问题会出在舞弊人员对真实账项的篡改、销毁与藏匿上。
⑤编制报表环节。编制报表是加工产生会计信息的最后一个环节,会计报表复杂的结构、繁多的数据为舞弊者提供可乘之机。鉴于报表本身的重要性,会计报表舞弊具有极大危害性,它不单是掩盖了舞弊事实本身,还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与发展。
(2)关注异常情况(横向思路)
明确假账产生的环节,是从纵向来挖掘查找舞弊的思路,现在我们从横向思路分析会计舞弊问题,也就是分析会计信息的若干个构成要件:异常数据、异常内容、异常科目。
①异常数据。一般来说,企业任何一项业务支出都有一个大致范围,如企业每月办公费用大约3000~5000元、销售费用大约8000~10000元等等,各项支出一般在这个范围内上下波动,如果发现某一支出本期突然增加,就应引起高度重视。
②异常内容。企业在开展业务时,在被许可的经营范围内会有比较稳定的往来客户。如企业原材料、商品的供应商、公司产品的购买商,等等。正是由于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和客户的稳定性,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也是有一定范围的。当我们发现异常的客户、异常的地点和异常的业务,就要对这些异常内容引起重视。因为企业同稳定客户之间有良好的业务关系,在这些业务中作弊很难,所以这些异常项目常常是舞弊的焦点。
③异常科目。企业记账时要遵循科目对应的原则,如“产成品”科目对应“生产成本”科目和“产品销售成本”科目等。如果发现了不对应的会计科目,就应查出这种错误产生的原因,分析是人为失误还是故意舞弊。
避免差错的防范措施
了解了出纳工作的差错产生的原因,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当然是有办法的,也就是说出纳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循下面的措施。
1.严格执行钱账分管制度,出纳人员不登记会计记录,非现金出纳人员一律不得经手现金。建立健全现金收支和票证管理制度,现金收取使用统一规定的收款凭证,并及时全额入账,严禁收入不上账或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现金开支要由分管财务的领导审批,严禁坐支、挪用、公款私存,库存现金不得超过规定限额;加强票证管理,严禁“出卖”账户、出借支票和擅自签发空白转账支票。
2.出纳人员填写支票要认真,做到字迹清晰,数码规范,大写前不留空,小写前注明¥,避免给坏人以可乘之机;编制记账凭证,要按原始单据的自然张数填写附件张数,并用胶水粘牢,以防脱落和避免原始单据被别有用心的人抽掉销毁,嫁祸于人;领款、借款要严格履行手续,领款必须有领款人签字盖章,借款必须由借款人立据、签字盖章并经分管财务领导审批。
3.由于出纳工作是一项繁忙而又细致的工作,出纳人员要真正做好这一工作,必须做到“三勤、三心”。“三勤”就是:业务生疏要勤问,重要业务工作勤向领导汇报,经办业务要手勤,做到填单认真、点钞准确、记账及时、手续清楚,尤其对每一笔收付业务,要按照时间先后逐笔记好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及时盘点现金,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联系银行要腿勤,每天超过规定限额的结存现金要及时送存银行,经常与银行核对存款账目,一旦发现错账,应及时弄清情况,迅速更正。“三心”就是:学习业务要虚心,不懂的问题要虚心请教,不要不懂装懂;办理业务要细心,每一笔收付业务都要亲自过手、过目,辨别真伪,严格把关,避免粗心大意造成差错;日常工作要有责任心,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高度警惕,谨慎从事,尤其对现金、凭证、支票、存折、印鉴等要妥善保管,防止遗失、被盗、被骗而酿成大祸。
4.出纳人员要主动接受会计人员的监督,主动为现金盘库提供条件,对账时主动为会计人员报出现金库存数,只有这样,才能检查出账款是否真正相符以及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另外,各单位要加强审计监督,平时对财务收支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审计,年终进行全面清理审计,对检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区别情况,及时处理。
5.由于出纳人员经常与金钱打交道,因此,出纳人员一定要做到廉洁正直,手脚干净,一尘不染,绝不能心存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绝不能动用和侵占单位的一分一厘,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钱迷心窍只会自毁人生!
查错的方法
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出现差错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发现错误,采取的措施有:一是要确认错误的金额;二是要确认错在借方还是贷方:三是根据产生差错的具体情况,分析可能产生差错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查找方法,便于缩短查找差错的时间,减少查账工作量。
查找错误的方法有很多,现将常用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
1.顺查法
顺查法,又称作正查法,是按照账务处理的顺序,从原始凭证、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全部过程进行查找的一种方法。即首先检查记账凭证是否正确,然后将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同有关账簿记录一笔一笔地进行核对,最后检查有关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
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发现重记、漏记、错记科目、错记金额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查的范围大,不易遗漏;缺点是工作量大,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在采用其他方法查找不到错误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
2.逆查法
逆查法,又称作反查法,它与顺查法相反,是按照账务处理的顺序,从会计报表、账簿、原始凭证的过程进行查找的一种方法。即先检查各有关账户的余额是否正确,然后将有关账簿按照记录的顺序由后向前同有关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进行逐笔核对,最后检查有关记账凭证的填制是否正确。
这种方法的优缺点与顺查法相同。所不同的,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对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后期产生差错的可能性较大而采用的。
3.抽查法
抽查法,是对整个账簿记账记录抽取其中某部分进行局部检查的一种方法。当出现差错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段、重点查找。将某一部分账簿记录同有关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进行核对。还可以根据差错发生的位数有针对性地查找。如果差错是角、分,只要查找元以下尾数即可;如果差错是整数的千位、万位,只需查找干位、万位数即可,其他的位数就不用逐项或逐笔地查找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范围小,可以节省时间,减少工作量。
4.偶合法
偶合法,就是根据账簿记录差错中经常遇见的规律,推测与差错有关的记录而进行查找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漏记、重记、错记的查找。
(1)漏记的查找
①总账一方漏记。在试算平衡时,借贷双方发生额不平衡,出现差错,在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时,会发现某一总账所属明细账的借(或贷)方发生额合计数大于总账的借(或贷)方发生额,也出现一个差额,这两个差额正好相等。而且在总账与明细账中有与这个差额相等的发生额,这说明总账一方的借(或贷)漏记,借或贷方哪一方的数额小,漏记就在哪一方。
②明细账一方漏记。在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时可以发现。总账已经试算平衡,但在进行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时,发现某一总账借(或贷)方发生额大于其所属各明细账借(或贷)发生额之和,说明明细账一方可能漏记,可对该明细账的有关凭证进行查对。
③如果整张的记账凭证漏记,则没有明显的错误特征,只有通过顺查法或逆查法逐笔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