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约好了春天开花
45100700000001

第1章 早晨从一朵花开始

树冠和栅栏上,飞跃着一大群麻雀,还有几只画眉、燕雀,以及叫不出名字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跳着,闹着,围着一楼的院子,似乎在迫不及待地等待什么……

早晨从一朵花开始

窗外又传来“唧唧喳喳”的鸟雀声。

最近一段时间,每天一大早,我都是在鸟雀声中醒来的。在城市生活已久,除了公园之外,很少能够听到鸟声。是什么吸引这些鸟雀,来到我的窗前?

起床,好奇地来到阳台上。树冠和栅栏上,飞跃着一大群麻雀,还有几只画眉、燕雀,以及我叫不出名字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跳着,闹着,围着一楼的院子,似乎在迫不及待地等待什么。

低头,看见一楼的院子里,一大一小,两个身影,正在弯腰忙碌着。我认得她们,她们是楼下搬来不久的邻居,一家印度人,听说男主人就在附近的一家软件公司做工程师。正在忙碌的是母女。小女孩五六岁的样子,还没有上学,英语很好。他们是我们这个小区唯一一个外国人家庭,所以,很快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虽然就住在他们楼上,却还没有和他们打过什么交道。

她们在作画。奇怪的是,并不是在纸上,而是直接在地面上;也不是用笔墨油彩,而是用一种粉末状的东西,均匀地撒在地面上。她们搬来的第二天,我就惊讶地发现,一楼院子的空地上,突然冒出的一朵盛开的海棠花,从楼上俯瞰,一层一层的花瓣,竞相怒放,丰润、立体、鲜艳。以为是一朵真花,细看,竟是彩色的粉末做成的。真的很美,使灰色的地面,立即有了生机。但我实在不明白,她们为什么要在地面上做这样一幅画、一朵花?第二天,海棠花没了,还是在那块空地上,又出现了一朵红色的牡丹,在边上两片绿叶的映衬下,牡丹花显得无比娇艳。第三天,牡丹花又变成了一朵米黄色的玫瑰,含苞待放。第四天,是几朵簇拥在一起的梨花……每天,在那块空地上,都会有一朵或一簇花朵,灿烂地盛开,或红,或黄,或粉,或紫,五颜六色,娇艳欲滴。

我好奇地注视着她们,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们在作画。妈妈先用灰色的粉末,勾出边线,女儿端着一个彩色的盒子,跟在后面,往线里面撒着彩色的粉末,一会儿,一片花瓣现出了它优美的形态,一片叶子,伸展出它的经脉。真的太美了。我不由啧啧赞叹。

听到楼上的动静,母女两人都直起腰,抬头。言语不通,我冲她们竖起大拇指。“您好,先生,我们没打扰您吧?”没想到,女孩的妈妈竟然会讲中文,而且说得很好。女人看出了我的惊讶,解释说,她在大学时学的专业就是汉语。我冲她们笑笑,你们的花,真美,谢谢!树枝上的鸟雀,唧唧喳喳地叫着,好象在响应我似的。

她们继续作画。早晨的空气,清新,凉爽,有隐隐的花香和泥土的气息。五片红色的花瓣,盛开,中间是黄色的花蕊。不认识。我问她们,这叫什么花?女人笑着说,木棉花,是她家乡最常见的一种花。

犹豫了一下,我终于忍不住,问出了那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为什么要在地面上作画、画花?女人直起腰,抬头看看西方,那是她家乡的方向吧。她说,这是她家乡的习俗,也是一种宗教仪式。她的家在印度北部比哈尔邦的一个偏僻、贫瘠的小村庄,每天早晨,只要有女孩子的家庭,一大早女孩子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自己家的门口,用彩色的粉末作画,可以是一朵花,也可以是一棵树,还可以是一座房子。彩色的粉末画,是灰色村庄中唯一的亮色。

女人指指手中的盘子说,这个盆子里的粉末,就是用稻米和小麦做的,需要什么颜色,加一点植物的颜料就可以了。女人说,在自己的家乡,直到今天,还很贫穷,粮食并不富余。那为什么还要用粮食的粉末来作画呢?女人指指站在树上的鸟雀说,因为我们相信,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包括天上的这些飞鸟。用粮食的粉末作画,既美化了自己的家,又可以让路过的鸟儿吃饱肚子。

我们的一天,就是从一朵花开始的。女人腼腆而自豪地说。我到中国已经六七年了,在几个城市生活过,这个习惯,也至今保存着。

原来是这样。我由衷地向她们母女点头致谢。小女孩对着树上飞来飞去的小鸟,叽里咕噜说了些什么,然后,拉着母亲的手,往家里走。她是要把这朵花,这个院子,以及这个早晨,都让给那些迫不及待的鸟儿们吧。

我也轻轻地从阳台退回房间。我看到众鸟扑楞楞飞进院子,我听见了它们欢快的歌唱,在这个无比清澈、无比美丽的早晨。

一个鸡蛋的温暖

朋友曾在一个边远省份支教。

当地很贫穷,吃得很差。有的孩子早上去上学,甚至是饿着肚子的。为了帮助这些山区里的孩子,由政府出资,每天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免费的鸡蛋。

早读完之后,开始分发鸡蛋,每人一个。农村里,家家都养鸡,鸡下蛋,可是,那些鸡蛋大人是要拿去换油盐酱醋的,根本舍不得自己吃。没想到,学校会免费给大家分发鸡蛋,这让孩子们兴奋不已。朋友至今清晰地记得,第一天发鸡蛋时,有个小男孩一口将鸡蛋整个吞了下去,噎得直翻白眼,老师们又是拍背,又是抹胸,又是倒开水,好不容易才帮助他将鸡蛋强咽了下去。每次想到这个情景,朋友心里就异常难过,他知道,那些可怜的孩子,因为难得吃到一次鸡蛋,才会那样馋的啊。

可是,发鸡蛋没几天,就出现了意外情况,不少孩子拿到鸡蛋后,并没有自己吃,而是偷偷藏了起来。他们为什么要将鸡蛋藏起来呢?是鸡蛋不好吃?当然不是。情况很快就弄清楚了。那些将鸡蛋偷偷藏起来的孩子,是舍不得自己吃,他们想将鸡蛋带回家,或给自己的奶奶吃,或者与自己年幼的的弟弟妹妹分享。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学校作出了强制规定,发给每个学生的鸡蛋,必须自己吃,而且必须在早读后立即吃掉。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将发给他们的鸡蛋吃掉,学校还组成了一个监督小组,负责检查、监督学生们每天吃鸡蛋的过程。朋友是监督组的成员。

朋友告诉我们,真没想到,那些山里的孩子,为了能将鸡蛋省下来,带回家,竟然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和监督老师“斗智斗勇”。

有个瘦瘦的小男孩,每次拿到鸡蛋后,就表现出迫不及待的样子,噼里啪啦很夸张地用鸡蛋敲击桌面,剥完壳,张着大口,一口将鸡蛋吞了下去。嘴巴还“吧唧吧唧”地嚼得很响,吃得有滋有味的样子。朋友站在教室的窗外,一连观察了好几天,终于发现了这个小男孩的秘密:每次他剥好鸡蛋后,都会悄悄将鸡蛋藏在一个塑料袋里,而将空手往嘴里一塞,装作将鸡蛋塞进嘴里的样子。朋友问他,为什么要将鸡蛋藏起来。男孩说,他的父母都在遥远的城里打工,几年才回来一次,他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他想将鸡蛋带回家给奶奶吃,让奶奶补补身体。

有个小女孩,拿到鸡蛋后,总是吃得都很夸张,嘴巴里鼓鼓囊囊全是白色的蛋清和黄色的蛋黄。朋友仔细一观察,发现了问题,每隔一天,女孩子的嘴巴里才会鼓鼓囊囊,第二天,则只是“吧唧吧唧”的空响声。原来她是隔一天吃一个鸡蛋,另一天的鸡蛋则被她私藏起来。有一天,朋友不声不响走到她身边,小女孩意识到自己的秘密被老师识破了,难为情地低下了头。她轻声说,家里穷,没钱买肉,吃的菜基本上都是菜园里的蔬菜,难得有荤菜,她隔一天,省一个鸡蛋带回家,是为了让妈妈将鸡蛋做成菜。

朋友说,每发现一个孩子偷藏鸡蛋,他的心就会既酸楚又温暖,既难过又感动。这些将鸡蛋藏起来的孩子,都是为了省下来,带回家给自己的家人吃。对这些偏僻的山里孩子来说,鸡蛋就是人间美味了,他们不想独吃,而希望与家人共享。但是,每天给每个学生发一个鸡蛋,是希望这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他们是大山的未来啊,鸡蛋必须是孩子们吃掉的。因此,学校想尽办法,除了监督外,有段时间,甚至要求孩子们吃完鸡蛋后,将蛋壳上交。即使这样,仍然有不少孩子,想方设法将分给自己的鸡蛋省下来,藏起来,带回家。

不过,每次“抓”到藏鸡蛋的孩子,朋友从不当面指出来,他不想让这些孩子,在其他孩子面前难堪。而自知被他发现了的孩子,会当着他的面,将鸡蛋拿出来,恋恋不舍地吃掉。朋友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绝对想象不出来,那些孩子吃鸡蛋的样子,那么投入,那么享受,那么有滋有味,仿佛他们吃的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似的。

有一次,朋友对一个经常藏鸡蛋的小男孩说,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其实,你自己将学校发给你的鸡蛋吃下去,会让家人更开心的。小男孩看着他,郑重地点点头,很赞同的样子。朋友讲完了,小男孩忽然对朋友说,可是,老师,我把鸡蛋省下来给奶奶吃,比我自己吃,我也更开心啊。那一刻,朋友的眼睛,猛地湿润了。

朋友感叹说,在城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体会到,一个鸡蛋,给他所带来的如此强烈的触动。也许最好的办法,是让那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远离贫穷,远离饥饿,远离苦难。

但是,无论多贫穷,也无论多艰苦,一个鸡蛋,就可以给我们传递无穷的温暖。

孩子触摸到的城市

转眼又开学了,孩子们蹦蹦跳跳地回到了山坡上的校园。

课堂上,老师给亮亮他们几个布置了一个任务,向同学们描述一下他们眼中的城市,让其他孩子也长长见识。

这个学校里的孩子,都是附近山村的,最远的要翻两个山头。山多地少,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远赴他乡打工去了,因此,学校里大多数的孩子,都成了留守儿童。不过,这个暑假,亮亮他们几个无疑是幸运的,他们被在同一个城市打工的父母,接到了城里,和父母在一起住了一段时间。亮亮他们也是这个学校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去过城里的孩子。

第一个发言的是亮亮,他是班干部。他说,他们几个是坐同一个火车进城的,不过,出了火车站之后,他们就分开了,他们的父母在城里干的是完全不同的活,住的地方也相距很远,虽然同在一个城市打工,老乡之间平时也没时间来往。亮亮的爸爸,在建筑工地打工,专门在楼顶浇模灌浆。爸爸住在工地上的工棚里,12个工友挤在一起,工棚里永远都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汗馊味。亮亮去了之后,爸爸将床让给了亮亮,自己拿张席子铺在地上睡。印象最深的是,工棚里太热,根本睡不着,有几个晚上,爸爸就夹张席子,带着亮亮偷偷爬到他们正在盖的高楼上去睡。讲到这里,亮亮眼睛亮亮的,他说,从来没有见过那么高的楼,已经盖到三十多层了,还在往上盖呢。亮亮激动地说,正在盖的楼,门窗都还没有安装,每次站在四周没有遮拦的高高的楼板上,感觉比在山腰上看得更远,四周到处都是黑乎乎的高楼,以及高高的脚手架。有时候半夜睡醒了,迷迷糊糊地看出去,还以为是在老家的山林里呢。

老师问,除了工地,还有别的吗?亮亮摇摇头,白天,爸爸上班去了,他就在工棚里做做作业,或者听看工地的老大爷翻来覆去讲几个老故事。工地在郊区,出门很不方便,本来爸爸答应调休一天,带他去公园玩的,可是,那段时间,要赶工期,所有的工人都不准请假,所以,最终什么地方也没去成。城里到处都是正在盖的高楼,好高好高的楼。亮亮坚定而自豪地说。

紧接着讲述的是芳芳。芳芳的父母在一家农贸市场卖菜。每天天不亮,爸爸和妈妈就蹬着三轮车,到蔬菜批发市场进货去了,等到芳芳早上醒来的时候,农贸市场早已经热闹开了。芳芳的父母租的房子,离农贸市场不远,吃过早饭,芳芳就走到农贸市场去,帮妈妈剥剥毛豆,或者帮妈妈算算账、找找零钱。芳芳不好意思地说,因为老是帮妈妈算账,她现在算起数学来,还跟算账一样,三七二元一、七九六毛三。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起来。等大家笑够了,芳芳接着说,离菜场不远,就有一个大商场,听说,里面什么东西都有,要什么有什么,比咱们镇上的大商场,大几十倍呢。我真想去看一眼,哪怕只看一眼,虽然我知道,那里面的东西,我们根本买不起。可是,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卖菜,没时间陪我,他们又不放心让我一个人去,怕我迷路了。不过,我妈妈答应我了,今年放寒假的时候,如果我还能进城里去的话,一定带我去那个大商场逛逛。

讲完了,芳芳坐了下来。老师意识到,这样讲下去,大家对城市的印象,会变得更模糊。老师提示后面的同学,要言简意赅,拣自己印象最深的讲。

胖子李站了起来,他的妈妈在城里扫马路。胖子李说,城里的路好宽,汽车好多啊。没事的时候,他就去帮妈妈拣路上的垃圾,扔在路上的塑料袋、烟头、香烟盒、饮料瓶什么的。有一次,他看见从一辆小车上,扔下一个空瓶子,他正要弯腰去拣,突然,不知道从哪又飞快地窜出一辆车来,差点将他撞飞。

小虎说,他的爸爸在一个小区当保安,他们就住在小区的地下车库里。小虎骄傲地说,城里真好,你想都不敢想,城里人在地下挖那么深,还停了那么多汽车。对胖子李说,你知道路上那些汽车,都是从哪里钻出来的吗?不等胖子李回答,小虎自己回答,那些车子,都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你们绝对想不到吧。

小豪的父母,在城里做早点,他进城住了半个月,每天帮父母端盘子抹桌子,卖不掉的馒头,就是他们的午餐。小豪说,城里人吃东西最讲究了,吃肉包子还要蘸醋……

孩子们都讲完了。老师在心里叹了口气,没有一个孩子提到有趣的少年宫、热闹的儿童乐园、精彩的海洋世界、古朴的博物馆、浩瀚的书店……老师在城里读师范时,去过这些地方,这才是一个城市的精华啊。老师知道,这些孩子,他们虽然进了城,但他们有机会能够触摸到的,只是城市最不起眼的皮毛啊。不过,老师已经看出,即使这点皮毛,也让其他的孩子,艳羡不已。

老师随手打开课本,跳出来一篇课文《盲人摸象》,这本来是今天该讲的一课,老师决定先跳过去,他觉得,有时候是大象故意只让你摸到它的一侧,而我们的城市,本可以敞开它的怀抱,那样的话,即使大山里的孩子,也可以触摸到它更真实更温暖的那部分。

爷爷和孙子

爷爷从学校接到了孙子,一老一少,走在回家的路上。

孙子一路上蹦蹦跳跳,他看见了路上的一枚石子,看看前面无人,便抬起一脚,将它踢飞。紧接着,他又被一块被风吹着跑的白色塑料袋吸引,追着它,踩一脚,塑料袋像一只滑溜溜的泥鳅,从孙子的脚下溜走,在空中翻飞。孙子追得更欢了,远远地跑在了前面。爷爷看见路上有一个小坑,小心翼翼地绕开了,又看见了谁扔下的一个烟盒,他弯腰将它拣起来,扔进了附近的垃圾筒里。然后,爷爷背着手,不紧不慢地跟在孙子的后面。

忽然,飘来烤红薯的香味。孙子吸着鼻子,垂涎欲滴的样子。循着香味,孙子找到了路边的烤红薯摊。爷爷买了一个热乎乎的红薯,孙子接过来,掰下一块给爷爷。爷孙俩,一边走,一边啃着红薯。孙子吃得津津有味,这孩子,正在长身体,胃就像一个漏斗一样,总也填不饱,而且无论吃什么,他都能吃得有滋有味,吃完了,添添舌头,将沾在嘴唇上的最后一片红薯,卷进口中。爷爷一辈子不知道吃过多少红薯,最艰难的时期,他就是靠天天啃红薯挨过来的。如今,他的味蕾正在一点一点地退化,他甚至已经分辨不出食物的滋味。

过马路时,孙子一次次想从斑马线冲过去,都被爷爷拽住了。川流不息的车流,让爷爷担心。他这辈子,遇到过太多的危险,遇到过太多的坎,所幸,很多危险,很多难关,都有惊无险地闯荡过来了。而孙子还什么也没有经历过,他的生活,平坦得就像眼前这条马路一样,只是他还不明白,即使这样一条道路,也会到处充满坎坷和危机。他的漫长人生,才刚刚起步,他也必将遭遇人生的一道又一道坎。

爷爷背着孙子的书包,孙子拉着爷爷的手,爷孙俩走在回家的路上。

抬头看见天上飘过一朵云。孙子想,它像一匹马,又像一堆棉絮。孙子又想,它从哪里飘来,又会飘到哪里去呢?如果自己能骑在云朵上,那就能够想到哪儿,就到哪儿了,多么美妙。孙子的思绪,随着一朵云,飘向远方。爷爷也看见了那朵云,一朵普通的云而已,爷爷想,只要抬头看天,你就能看见一朵云,不是这朵,就是那朵。

走进小区,爷孙俩在小公园的长椅上,坐下,小憩。孙子看着地上的蚂蚁,在跑来跑去,他不知道,它们为什么总是这么奔忙。他看见很多树上的叶子,都掉落了,草地又枯黄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光秃秃的树,到了明年春天,又会发芽;那些枯萎了的草地,第二年又会绿油油一片?他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恰好和爸爸妈妈,还有身边的爷爷,成了一家人呢?这些,他都想不明白,他想,既然想不明白,那就什么也不想好了。因为什么都不知道,孙子是简单的。阳光下,爷爷眯缝着眼,他知道:蚂蚁总是要忙碌一生的;树叶总是要长出来,也总是要落的;草地总是要枯的,春风一吹,又总是要重新绿的;儿子、孙子,包括儿媳妇,那都是自己的家人,家人总是要亲亲热热地生活在一起的。爷爷明了这一切,他什么都知道了,他也是简单的。

然后,爷孙俩一起回家,他们的背影,消失在某幢居民楼里。一扇门打开了,又一扇门打开了,很多人的生活,大都一样。

每朵花本应芬芳

一帮年轻的父母聚在一起,话题不知不觉扯到孩子身上,有人提议,每人讲一个自己孩子有意思的桥段。提议得到了一致赞同。要说自己孩子的趣事,谁不是几箩筐也盛不完啊。

一位妈妈先讲了自己2岁半宝宝的故事。她说,自己的宝贝女儿非常调皮,带她的外婆根本对付不了。有一天,她正在上班,宝宝又在家里淘气了,她就打电话回去,想吓唬吓唬她,故作严肃地对她说:“你要是不乖,等会妈妈回家了,一定要给你点颜色看看。”女儿不吱声了,哈哈,一定是被唬住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女儿突然嗲嗲地说:“妈妈,你别忘了,宝宝喜欢的颜色是粉红色哦。”

多可爱的妞妞啊。众人都笑翻了。

另一位妈妈接着说。她家的宝宝,是个不到三岁的男孩,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不,问题又来了:妈妈,为什么地球在转,我们却感觉不到呢?妈妈想了想,告诉他,那是因为我们很小,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儿子说,但是我有个办法可以感觉得到它在转。说完就在原地转起了圈圈。一连转了十几个圈,最后东倒西歪地停了下来,晕晕乎乎地说,妈妈,我现在感觉到地球在转了。

多伶俐的孩子啊。众人笑得也是东倒西歪。

一个爸爸接了茬。那天,带四岁多的儿子骑车出去玩,骑到半路上时,突然下起了雨,仲秋的雨,打在身上,已带有丝丝寒意。慌乱之中,他赶紧拿出雨披穿上,怕儿子淋雨,用雨披将坐在后座上的儿子挡了个严严实实。儿子躲在雨披下面,两只小手将雨披撑起一角,高兴地大叫:“包头雨,今天下包头雨!”

多乐观的孩子啊。众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一位妈妈笑着讲起了儿子的一桩糗事。2岁多的儿子在拉便便,突然,放了一个响屁,站在一边的奶奶故意逗他,佯装嫌恶状地问:“宝宝,你刚才是不是放屁了啊?”儿子抬起头,想了想,很镇定地回答道:“不是的。是我的屁股在唱歌呢。”

多幽默的回答啊。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前面一位妈妈又补充了一件自己孩子的趣事。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午睡时间到了,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上床睡觉。可是,儿子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老师问他,为什么还不睡觉啊?这小子看着幼儿园老师,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是来幼儿园学本领的,不是来睡觉的。

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交流着,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有趣、那么可爱、那么搞笑、那么温暖,孩子使他们原本平淡的生活,充满了变数,也充满了快乐。

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讲述。我的孩子,今年已经读高中了,即将迎来人生中最重要最艰难的考试——高考。一天24小时中,除了睡觉和吃饭不得不“浪费”(儿子的原话)掉的八九个小时外,他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看书和大量的习题上,他甚至连和我们说句话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了。而我们,因为害怕打扰他,在家里走路都是小心翼翼地踮着脚尖的。看着眼前这些年轻的父母们,我忽然想,我的儿子,在他年幼的时候,也是充满童趣,活泼、调皮、可爱、搞怪,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欢笑和温暖,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生活突然变了,变得如此沉闷、如此压抑、如此不堪的呢?

忽然明白,每一朵花,都本应是芬芳、灿烂、快乐的,是我们自己先掐灭了孩子的天性,也掐灭了自己的快乐啊。那么,我眼前这些年轻的父母们,在不久之后,他们会不会也和孩子同时一步步地失去快乐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呢?

我希望永远能够嗅到花的芳香,不知道这能不能做到?

爸爸,我可不可以不如你

儿子的一位同学,神情颓丧地来找儿子,诉说心中的苦闷。他们也不避讳我,坐在客厅里就扯开了,我也得以了解一二,归结为一点,对他爸爸很不满意。

这让我非常意外。他爸爸我也算是认识的,很成功的一位父亲啊。我们在家长会上见过几面,一看就是事业有成、知书达理、温文尔雅、见多识广。孩子们都知道他有一个好爸爸,无不艳羡他。就连我们这些做家长的,也自愧弗如,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以他为榜样。这样优秀的一个爸爸,孩子怎么还会不满意呢?

儿子的同学忧郁地说,正因为他太优秀了,才让我喘不过气来。

这叫什么逻辑?

儿子的同学摆出了一大摊苦经——

爸爸是农村出来的,从爷爷辈起,我们家就没一个读过书认得字,爸爸是我们家,也是我们村,出的第一个大学生。20世纪80年代,那可是轰动整个山村的大事件。全家人都以爸爸为豪。说实话,我也挺佩服爸爸的,他那个时代,考大学本来就不容易,何况家里生活又那么差,学习条件又那么差。可是,他不该老是拿这事来压我啊,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现在的生活比我那时候好很多倍,学习条件比我那时候不知道强多少,因此,不管怎么说,你总不能不如我吧?我从农村走向城市,完成了一次跨越,你可不可以跨出国门,弄个洋博士回来?

这给我多大的压力啊。儿子的同学叹着气,无奈地摇着头。不单是这个,他什么东西都喜欢拿我和他比。我的英语不太好,他先给我买了随身听,又买了MP5,还买了一台微型DVD机,以及一大堆英语碟片读物。虽然这些东西给了我一些帮助,我也非常感谢他为我所做的这一切,但我的英语仍然没多大提高。爸爸开始不高兴了,经常板着脸对我说,这么好的条件,你都学不好英语,太不像话了!想想当年,我连本英语词典都买不起,还不照样学会了英语,虽然是哑巴英语。不管怎么说,你至少得比我强吧。

叔叔,您说说,凭什么我就一定要比他强?儿子的同学一脸憋屈地看着我。小伙子继续发泄着心中的不悦。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谈到未来面临的就业问题,我爸爸在一边听着听着,忽然当着我的同学面,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你爷爷是个地道的农民,我也是农民出身,可是,我凭着自己的努力,不但进了城,念了大学,成了公务员,还当上了副处长。你将来不管怎么样,至少不能混得比我差吧?我的同学听了他的话,一个个面面相觑,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没错,他靠自己的努力,做到今天这一步,确实很不容易,可是,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而且,为什么要我一定要超过他,难道他当上了副处长,我将来就一定要当处长局长才行吗?再说,我对从政一点兴趣也没有,根本不存在可比性啊。

听着儿子同学的诉说,我大致听明白了。儿子在一边附和道,其实我爸爸和你爸爸一样,也喜欢拿他自己和我比。我诧异地看着儿子。儿子撅着嘴巴说,别的不说,我只举一个例子。我的语文一直不太好,尤其头疼的就是作文了,你是不是老是拿你和我比,说什么你的文章都能四处发表,有的文章还上了语文阅读理解考试题,为什么自己的儿子,连个像样的作文都写不出来?

儿子没说假话,我确实对儿子的作文不敢苟同,我也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在儿子身上寻找,那些比我强的地方。作为父母,我和天下的父母一样,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超过自己,比自己这一代有理想,比自己这一代有能力,比自己这一代有出息。难道这有什么不妥吗?不然的话,长江后浪推前浪,怎么能够一代比一代强呢?

可是,从儿子和他的同学来看,他们显然对我们的一厢情愿,并不买账。相反,过多的比较,反而让他们厌烦,甚至逆反。

正踌躇着怎么和儿子他们沟通,儿子的同学忽然说,其实,我也有比我爸爸强的地方,前不久刚刚参加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上,我获得了二等奖,而我爸爸,至今连怎么上网发邮件都不会。

我拍拍儿子和他的肩膀。我赞成他们的观点,你们可以不比自己的爸爸强,也不一定什么都要超过自己的父母,但你们同时应该知道,你们身上,一定有超过你们父母的地方。

孩子,我认同这样的超越。

搀扶

公交车缓缓地驶动了。车窗外,寒流将路旁树上的最后一枚叶子,摘了下来,路上的行人,紧紧地裹住身体,以抵挡寒风的侵袭。不过,公交车内却温暖如春,空调暖气在车窗上,留下了一层白雾。

乘客不是很多,大多有座位。驾驶员的身后,是一个竖排的双连座,坐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带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小女孩坐在另一个位子上。男子一只手拎着一只破旧的工具包,一只手环绕在女孩身后,女孩乖巧地倚靠在男子的臂腕里。看得出,这是一对父女,男子的身上,粘着斑斑点点的泥灰,一看就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小女孩穿的倒是干干净净,两根小辫子梳得整整齐齐。

公交车颠簸地前行。

摇摇晃晃中,男子的身子,慢慢地向右侧倾斜,脑袋像个悬挂在空中的葫芦,摇来晃去。男子打盹睡着了。环绕着小女孩的手臂,也无力地、慢慢地松开,垂下。没有了父亲臂腕的支撑,小女孩的身体,随着公交车的颠簸,前后晃荡。小女孩惊恐地扭头看看爸爸,爸爸却紧闭着眼,睡得正香。小女孩没有喊醒爸爸,只是用一只手,死死地拽着爸爸满是油灰的衣角。

如果急刹车,小女孩太危险了。车上的乘客轻声议论。喊醒那个男人吧,有人建议。有人说,他可能太累了。

忽然,坐在他们对面的一个中年妇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她径直走到小女孩身边,站住,一只手拉住吊环,一只手轻轻地环搭在小女孩的肩膀上。小女孩抬头看看她。她朝小女孩笑了笑。小女孩也笑了笑。

公交车继续前行。有段路坑坑洼洼,颠得人前后摇摆。男子的身体也左右晃动,但这并没能惊醒他,他的脑袋在摇晃中,搭靠在了一边的扶手上,这个支撑,使他睡得似乎更香。而小女孩因为有了站在她身边的中年妇女的搀扶,稳稳地坐着。倒是中年妇女,不时地随着车子的颠簸,而前后晃动,她的一只手,紧紧地拉住头顶上的吊环。

车载电视里,在播放天气预报,又有一股寒流南下了。

车子进站了,上来了一批乘客。已经没有空座位了,有的乘客站着。

公交车在夜色中穿行。

中年妇女对站在身边的一个姑娘说,我下站就要下车了,你能帮忙扶下这孩子吗?姑娘看看中年妇女,又看看小女孩和她身边睡着的男子。她郑重地点点头。

中年妇女下车了,站在她身边的姑娘,将一只手,轻轻地搭在了小女孩的身上,姑娘的身高不高,所以,手臂正好环绕着小女孩。小女孩似乎明白了站在她身边的大人们,对她的善意,她的头,有意无意地靠在姑娘的身上,一只手拽着爸爸的衣角,另一只手,拽着姑娘的衣角。

暖气在车厢内游动,让人几乎觉察不出,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的夜晚。

自动播报器播放下一站到站的站名,男子闻声猛然惊醒,他揉揉眼睛,茫然地看看身边,小女孩安然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放心地笑笑。看到爸爸醒了,小女孩也咧开嘴,笑了。姑娘看见男子醒了,将搭在小女孩身后的手,悄悄抽了回来。男子弯腰拎起工具包,对一路上发生的这一切,他浑然不觉。他对小女孩说,我们要下车了,妈妈在家等我们呢。

车到站了。男子站起来,抱着小女孩准备下车。他对站在身边的姑娘说,我们下车了,你坐吧。姑娘笑笑,道谢。

男子抱着小女孩下车了,公交车继续前行。寒风中,车厢内温暖如春。

早点回家

放学了,孩子们背着书包,三三两两,结伴走出校园。但他们并不急于回家,校园门口,几家卖零食的小摊,总是飘浮着令人流涎的香气;一边的书店里,一定又进了许多新杂志和书,让人着迷;再旁边,一家小饰店,总是会有各种各样好看的小玩意,吸引女孩子们的眼球;而掩藏在巷子拐角的游戏品店,更是粘住了男孩子们的脚跟……此外,还有一群一群的孩子,聚集在校园门口聊着什么,他们总有说不完的悄悄话。

只有他,一放学,就急急忙忙背上书包,回家,一路上好吃的、好玩的、新鲜的、有趣的,都不能使他的脚步停留。他为什么这么匆忙地赶回家呢?

如果下雨,或者刮着大风,他回家的脚步会特别快。秋天,一场秋雨一场寒,路上的行人,都努力地缩着脖子,骤然下降的气温,让人一时难以适应。他的脚步越走越快,风夹杂着雨,斜斜地将他的裤脚打湿。他的脸上,显出与年龄不太适应的焦虑来。不是因为雨打湿了他的裤脚,也不是寒风钻进了他的领子,而是头顶上不停地飘落的树叶,使他心生担忧。他的妈妈是一名环卫工人,负责两条城市道路的卫生。每当刮大风,或下大雨的时候,路上的树叶就会扫也扫不净,刚扫了一遍,又落了一层。有一次,他放学路过,正好看见妈妈佝偻着腰,迎着寒风,吃力地清扫着路面上的树叶,妈妈刚扫过去,一阵风,又哗啦啦将树上的叶子,摇落了下来。妈妈拄着扫把,无奈地摇摇头,回头再扫一遍。他感到有一滴雨水,落进了自己的眼里。他帮不上妈妈什么忙,但他知道,自己可以早一点赶回家,为妈妈烧好一壶热水,这样,妈妈一回到家,就可以为她倒一杯热水,暖暖手脚了。

如果是夏天晴朗的日子,他回家的脚步,也一样匆忙。放学的时候,太阳已经偏西了,但暑气一点也没有退去,走快一点,人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接送孩子的家长,都躲在路边的树阴下。知了不知疲倦地嘶鸣着。因为走得急,汗水爬满了他的小脸,但他顾不上擦把汗,他要急着赶回家,为爸爸烧壶开水,凉着,这样,等爸爸一回到家,就可以咕咚咕咚地喝个够了。他的爸爸是个送水工,越是天热,就越是忙碌,生意好的时候,爸爸一天要送几十桶水,很多水,要送到五楼、六楼,甚至更高的楼层,都是爸爸一层一层扛上去的。爸爸的圆领衬衫是白色的,每天被汗水浸泡着,已经完全失却了原来的颜色,呈现出汗渍积淀而成的米黄色。爸爸是个送水工,肩上永远扛着一桶水,可是,他自己却从来不喝那种纯净水,那水太精贵了,他可喝不起。每天一早离开家时,他会用最大号的水壶,灌满凉开水。如果爸爸回家再烧水,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水才能凉下来呢?所以,他总是急急地赶回家,烧好水,然后凉着。

如果是风和日丽、天高云淡的日子,虽然一年之中,这样的日子并不多,他同样还是一放学,就急急地往家赶。所不同的是,他的小脸上,没有了风雨天的担忧,也没有了炽热天的焦虑,而是一脸轻松,一路上,他会像其他孩子一样,蹦蹦跳跳,甚至顽皮地将一粒石子踢飞。回家让他无比愉悦,因为,这样的日子里,妈妈一定已经提前扫好了马路,爸爸已经送完了最后一桶水。想到爸爸或者妈妈,有一个已经回家,甚至是爸爸妈妈同时出现在家中,他的心跳得多欢快啊。自从爸爸妈妈带着他从偏远的乡下,来到城里打工,他们很少能够这么早,同时回到家中。还有什么能比一放学回家,就看到爸爸妈妈更开心的呢?妈妈在屋檐下炒菜,青菜兹拉兹拉的响声,如此好听;爸爸哼着家乡的小调,修理那台老是出现雪花点的电视机;他趴在床沿做作业……想到这里,他总是不由自主地加快脚步。

他是我孩子班上的一名借读生。每次去学校接孩子时,我总是看见他,一个人急急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如此匆忙,又如此坚定。

保护

儿子回到家,兴奋地告诉我,他在回家的路上,帮助了两个大姐姐。

好事情啊。细问。儿子详细地向我们讲述了经过——

从少年宫出来,回家的路上,遇见两个大姐姐,先是向我问路,讲的是广东话,我在电视上常听到的,还不时穿插一两句英语。然后,她们对我说,她们是香港来内地玩的大学生,不小心钱包和证件都丢失了……

听到这儿,我的心“咯噔”一下,凭我的经验,这两个所谓的香港来的大学生,一定是骗子。我不动声色,继续听儿子讲——

我看见她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这几天外面气温下降得很厉害,她们是南方人,不知道我们这儿冬天有多冷。现在,她们的钱包又丢失了,这可怎么办啊?我真替他们担忧。我着急地对她们说,那你们赶紧去找警察吧,警察会帮助你们的。可是,她们对我说,她们找过警察了,说这个事不归警察管。我一听,更急了,那该怎么办呢?她们反过来安慰我,她们会与家人联系的,家里人会将钱寄给她们的。看起来稍大一点的姐姐对我说,就是没钱往家里打电话……

狐狸的尾巴露出来了,绕了这么大圈,就是为了骗钱啊。我真想告诉儿子,这是个骗子,别上当。儿子是怎么处理的?我示意儿子,继续讲——

我摸摸口袋,今天出门去少年宫的时候,妈妈给了我50元,我只花了3元钱,买了袋薯条,还剩下47元。我掏出钱包,将7元钱零钱递给她们。稍大的姐姐忽然面露难色,对我说,香港电话是国际长途,这点钱不够的。我一想,对啊,这点钱怎么够打电话到香港呢。我的脸腾就红了。我不好意思地掏出钱包,将另外40元,也给了她们。可惜我只有这么多钱,也不知道够不够她们打电话回家?

听到这儿,我简直忍不住了,多卑劣的骗局啊!连这么小的孩子都不放过。可是,儿子似乎一点也没有意识到。我真想告诉儿子,这是个骗局!儿子好像看出了我脸上的不对劲,忽然怯怯地对我说,我是不是不应该将妈妈给我的钱,全部送给别人啊?

儿子的话,使我冷静。我拍拍儿子的肩膀,鼓励他,帮助别人是对的。得到我的肯定,儿子兴奋地继续讲下去——

收下我的钱后,她们问我,有没有钱坐车回家?我告诉她们,我有公交卡。她们又要了我家的电话,说过一个小时,就打电话到我们家,看我有没有安全到家。

说到这儿,儿子看一眼我们家的电话座机,激动地说,等会她们打电话来,一定要让他自己接,他要问问她们,有没有和家里人联系上?

我摸摸儿子的头。儿子蹦蹦跳跳,回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去了。

看着儿子兴奋的背影,我纠结不堪:这显然是一个骗局,两个可耻的骗子,将我儿子身上仅有的几十元钱,都骗去了,而最可恶的是,她们不但骗走了他的钱,还骗去了他的信任。到底要不要向儿子揭穿她们拙劣的骗局?如果不揭穿,今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儿子会继续上当。但如果告诉儿子,他是遭遇骗子了,而不是帮助了别人,对儿子的心灵,会不会是一记重创?

正犹疑着,儿子又颠颠地跑过来,迫不及待地问我,刚才是不是电话铃响,是不是两个香港姐姐打来的?

我摇摇头,儿子一脸失望。我安慰儿子,也许她们还在和自己家里人联系。儿子突然戚戚地问我,她们会不会忘了给我打电话啊?我真想告诉儿子,她们是不会打电话来的。可是,面对儿子急切的心情,我怎么忍心打破他的希望?

儿子又回到自己房间,看书去了。

思忖再三,我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儿子还小,不应该让他这么早就遭受被欺骗,感受到残酷的现实。也许,让他保留一片爱心,比让他过早地明白人心险恶,更有必要。

我悄悄地拨通了我的一个年轻女同事的电话,她是广东人,我大致告诉了她事情的原委,并请她帮个忙。

我放下电话,“丁铃铃——”我们家的电话,就骤然响了起来。儿子听到电话铃声,快步冲了出来,一把拎起了话筒:“是香港的姐姐吗?你们和家里人联系上了吗?……”

放下电话,儿子脸红扑扑地走到我身边,对我说,我好开心。我告诉儿子,你学会帮助别人了,我也很开心!

没作业

儿子放学回到家,放下书包,从床下面找出足球,就要往外走。我喊住了他,问他怎么不做作业?儿子小手一挥,今天没作业。

没作业?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今天是什么日子,为什么会没作业?是这样的,儿子一边趟着球,一边对我说,今天上体会课时,我们年级组进行拔河比赛。竞争很激烈。班主任给我们打气,赢了他请客,每人一支雪糕。领头的同学说,不要雪糕,如果我们赢了,今天老师就不布置家庭作业,作为奖励,怎么样?我们都为这个同学捏一把汗,以为老师会大骂他一通,没想到班主任犹豫了一下,竟然答应了我们的要求,如果我们班夺取第一名,今天就不布置任何家庭作业。同学们都高呼起来。在接下来的拔河比赛中,我们班同学如有神助,越战越勇,就连一直是体育强项的那个班级,也被我们战胜了。我们第一次夺取了第一名。班主任老师不但给我们每人奖励了一支雪糕,还真的什么家庭作业也没布置,让大家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休息一天。

说完了,儿子一脸灿烂地对我说,解放一天是一天,我去踢足球了。

儿子有个优点,基本上不撒谎。可是,这一次,我还是不太相信他,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儿子下学期就是毕业班了,这个关键时刻,怎么能够松懈?我对儿子说,我打个电话问问你们老师,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自信地点点头。我拨通了儿子班主任的电话,答复竟然和儿子描述得一模一样,今天确实没有给学生们布置任何家庭作业。我又问班主任,是全年级都没作业,还是仅仅他们这个班?班主任回答,只有他这个班今天没有布置作业。

放下电话,我对儿子说,我们谈谈。儿子不情愿地坐了下来。

我拍拍儿子的肩膀,对今天儿子和他的同学们的表现,给予了表扬。儿子用满足的眼神看着我。话锋一转,我问儿子,你们年级总共有几个班?

13个班啊。儿子想都没想,回答我。

我又问儿子,那今天有几个班没有作业?

除了我们班,其他班都和以往一样,布置了很多很多的作业。儿子有点得意地说,现在,估计他们一个个正在猴急猴急地做着作业呢。哈哈,哈哈——儿子笑得很灿烂。

我没笑。我问儿子,另外12个班的同学,此刻都在做作业,只有你们放下了课本,不做作业,你们会不会被落下?

儿子慢慢收敛起了脸上的笑容。我对儿子说,你其实不仅仅是和你们班的同学比,你还得和全校的同学比,甚至要和全市的同学、全省的同学竞争,别人都在做作业、预复习,只有你们一个班松懈下来了,你觉得会怎样?

我发现忧郁正一点点地爬上儿子稚气未脱的脸。我进一步启发儿子,即使你们班的同学,此刻也一定会有人在拿起书本,自我预复习的吧?儿子皱着眉,点点头,似有所悟的样子,对,班长、小亮、小萌,还有小丫、小羽她们,这时候一定会在用功。

那你……我看着儿子。

儿子一脚将足球踢给我,不玩了,我利用今天的时间,将复习指导书上的疑难作业做掉。说完,儿子扭头走回自己的房间,关起了房门。

我捧着儿子的足球,已经有二个多月儿子没碰过这个足球了,足球上沾满了灰尘,气也漏了不少,瘪瘪的失去了应有的弹性。我的心里充满了内疚和不安,儿子,不是父母要逼你,其实很多“作业”,并不是老师布置的,也不是父母强加的,而是情势所迫,你别无选择啊。

我们都是生活的触须

再次看到他时,他的脸上,多了一些疲惫,也多了一些沉稳和自信。

他是我一个外地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后,他考取了社工岗位,开始在社区工作。去社区报到之前,他的父亲正好出差路过,于是我将他们父子一起请到家里做客。第一次见到他,一个有点腼腆内敛的男孩。问他怎么想起来考社工,他说工作难找,自己也想在最基层锻炼锻炼。我和他父亲都很赞赏他。

转眼,他在社区工作已经快一年了。虽然我们同在一个城市工作,但是见面的机会却并不多。直到他父亲又一次来看望他,我们才重聚。他身上的变化很大,这让我对他这一年的工作,充满了好奇。

他说,刚开始到社区工作时,完全不适应。原本以为社区的工作很简单,没想到,小小的社工岗位,也充满了挑战。上班第二天,就有个大妈来到社区办公室,说她们家院子里有青蛙,一到夜里就“呱呱”地叫个不停,吵得她无法入睡,让他们去帮她将青蛙捉掉。这事也归社区管吗?再说青蛙是益虫,也不好乱捉啊。他还是硬着头皮去了。拿根棍子,在大妈家的院子里捣鼓了半天,终于在院角的草丛里,赶出了一只大大的癞蛤蟆,真不知道,它是怎么跑到这里来的。说到这里,他有点难为情地摇摇头,接着说,其实从小到大,他就很怕癞蛤蟆,当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看看大妈,更害怕的样子,躲在他身后,还兴奋地喊着,让我赶紧捉住它。没办法,只能上了。他在大妈家找了两个塑料袋套在手上,去扑捉那只蛤蟆。蛤蟆岂肯束手就擒?在大妈家的院子里四处蹦跳,大妈和他,这一老一少,就在院子里玩起了捉蛤蟆的游戏。精疲力尽的蛤蟆,最后在墙角落网。他将蛤蟆装进塑料袋里,准备拿到公园里放掉。看到他一脸汗水,大妈执意打了一盆热水,并拿了一条新毛巾,让他洗洗脸。他说,那一刻,他的心里暖暖的。

社工的工作很琐碎,大多是居家过日子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一次,有个老汉捧着一袋子花花绿绿的碎片,哭丧着脸跑到社区,从老汉断断续续的描述中,他听明白了,这是老汉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塞在床肚底下,没想到被可恨的老鼠给咬成了这些碎片。他很同情老汉的遭遇,却不知道社区能为他做什么。原来,老汉是来央求社区开个证明,这些钱是被老鼠咬的,而不是人为破坏的,这样他好到银行去兑换。他左右为难,社区怎么能证明这钱就是被老鼠咬的呢?可是,如果不帮帮老汉,他这些辛苦钱,可能真的打水漂了。证明是无法开的,但他决定帮帮老汉。他陪着老汉一家家银行跑,最后,总算有家银行答应帮老汉将钱的碎片粘贴整理,再进行兑换,为老汉挽回了大部分损失。

像这位老汉一样,经常有人跑到社区来开证明。他笑着为我们讲述了另一个事例。有一次,有个中年妇女拿着一张邮局的包裹单,跑到社区,让他开个证明,证明包裹单上的收件人,就是她。他拿过包裹单一看,上面写着收件人某某萤,再拿过她的户口本,上面她的名字是某某莹。问她是怎么回事?中年妇女解释说,自己前段时间出门旅游,在当地买了些物品,因为携带不方便,她就从当地的邮局邮寄回来,写的收件人就是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当时一糊涂,竟将自己的名字“某某莹”,写成了“某某萤”。这下坏了,到邮局去,人家说不是同一个人,不给取。听了中年妇女的故事,他差掉失声笑出来,还有这样糊涂的人。还有一次简直让他要笑喷,有个看起来三十岁的男子来到社区对他说,要开个证明。他问男子要开什么证明,男子一本正经地说,处男证明。这让社区怎么证明啊?解释了半天,男子才悻悻而去。

听着他的讲述,我和朋友都听呆了,真没想到,社工的工作,这么琐碎,这么细致,也这么出人意料。琐碎不可怕,经常还得受委屈。他说,有一次,一个居民跑到社区,就大骂他们工作失职,一问,原来是每天中午时分,有几个航班恰好飞过社区上空,他有神经衰弱症,飞机的嗡嗡声吵得他无法午休,他要求社区去航空公司说说,让飞机改道。他反复解释,那位居民不但不听,反而大骂他失职、窝囊、没用。那一次,他第一次委屈得流泪了。

朋友心疼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拍拍他的肩膀。他笑笑,那事情早过去了。我们问他,那还会继续在社区工作吗?他睁大眼睛,当然啊。他说,就像难免受委屈一样,社区工作也有很多温馨的事。有一次,他值夜班,忙到半夜了,正准备下班,忽然接到一个中年男人的电话,说自己快八十岁的老母亲睡不着觉,让他去帮帮忙,哄哄老人。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去了。老太太见到他,很开心的样子,拉着他的手,聊这聊那。看着像自己奶奶一样大的老太太,他想起来了,这家他走访过,和老太太也聊过天。老太太最喜欢的孙子,被送到国外读书去了,思孙心切,老太太经常失眠,又没有可说话的人。老太太说,他和他的孙子太像了,连说话的神情都很像很像,看到他就像看到自己的孙子一样。他明白老太太的家人为什么要喊他来了。他陪着老太太说了近两个小时的话,直到老太太困了,慢慢地合上了眼睛。回到家后,他却睡不着了,他第一次失眠了,他想到了自己的奶奶,想到了家乡,想了很多很多。此后,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主动到老太太家走访一下,和老太太聊聊天,而每次老太太都会拿出很多好吃的点心,那都是他孙子从国外邮寄回来的,他舍不得吃,要留给他。社区有纪律,不能随便吃拿居民的东西,但每次,他都会吃一点点,看着他吃,老太太很开心,他也很温暖。正是这份温暖,使我坚持社工这份工作,它是社会最细最深的触须。他目光坚定地看着他的父亲,又看看我。

说实话,虽然也一直生活在社区,我却很少和社区联系,对社工的工作,更是很少了解。看着眼前这位年轻人,我忽然明白,生活和人生,就这么琐碎,我们其实都只是小小的触须,我们所触碰并感受到的,就是那个叫生活的东西。

你是老师亲爱的

中考之后,儿子将初中的课本,全部清理了,说是为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预留足够的书架和空间,却保留下了一大摞家庭作业本,并郑重其事地对我们说,这些他将永远珍藏,让我们千万不能当成废旧的本子给扔了。

我随手翻了翻,都是儿子的科学作业本,我明白了,也郑重地点点头。初中三年,儿子对科学课逐渐感起了兴趣,这完全得益于教他们科学课的韩老师。韩老师是儿子的班主任。她对儿子的影响,很多都记录在这一本本的家庭作业本里,她在每一篇作业后,都会留下一段评语,正是这一段段评语,将一个懵懂少年彻底改变。

记得儿子刚上初中,那天放学回家,儿子一脸潮红。才开学没几天,就又在学校犯错,挨训啦?赶紧问儿子。儿子迟疑地将一个簇新的家庭作业本,递给了我。是科学作业本,打开,才刚刚做了一页,和以往一样,字迹潦草,一看就是不用心的样子。作业后面,是一句红笔写的评语:“亲爱的,你的作业本,能不能像你人一样,长得一样清秀、干净、帅气呢?”一句“亲爱的”,让我的血往上涌,说实话,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老师用这样的称呼,写这样的评语。我看看红字,又看看儿子,儿子低着头,我试图看出儿子对这段评语的评价,而儿子显然还没有从这句评语中缓过神来。儿子接过作业本,就回自己的房间去了。那天,儿子一直在自己的房间里,写作业。晚上,儿子照例让我在作业本上签名,我惊讶地发现,儿子的作业本,第一次写得这么工整,几处写错的地方,都是用橡皮小心翼翼地擦拭干净,才重新写上的。

这个变化,完全出乎我的预料。儿子从小就是个出了名的小马虎,几乎每个老师都批评过他,我甚至为此骂过他、揍过他,都没有什么效果。那天的作业后面,韩老师的评语是这样的:“亲爱的,你今天的作业本,就像雨后的田野一样清爽,我喜欢!”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儿子慢慢喜欢上了科学,但我感觉出来,他对韩老师的好感,与日俱升。有一次,他无意间流露出,每天早晨作业本交上去之后,下午快放学布置新的家庭作业时,才发回来,科学作业本一发到手,他就会迫不及待地打开,想看看韩老师对他昨天的作业,以及今天的表现,打的评语。而因为按照老师的要求,家长每天必须在孩子的家庭作业本上签名,我也有机会看到韩老师写在作业本上的每一条评语。

“亲爱的,你忘记订正了。”“亲爱的,你这个解题方法很好,连老师一开始都没想到呢。”“亲爱的,今天的班会上,你怎么没有发言呢,男子汉,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哦。”“亲爱的,这次单元测试,你又进步了,我好开心!”……看了这些评语,我明白儿子的变化了。想象着戴着近一千度近视镜片的韩老师,埋头在一本本作业本上批改,认真地写着评语,我的心里,涌起一股股莫名的感动。

“亲爱的”,这是韩老师的标志性称呼。进入中学后,儿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一开始,我还真有点担心,这样亲昵的称呼,会不会让敏感的孩子们,过早地懵懂初开。一次,无意间在儿子的QQ空间上,看到了他的一篇日志,他说第一次看到韩老师在作业本上喊他亲爱的,他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这是第一次有人这么喊他,虽然是年龄看起来比自己妈妈还大的人。他写道,慢慢地,他和班里的同学一样,习惯而且喜欢上了韩老师的称呼和评语,曾经很害怕也很讨厌老师的红笔,现在,韩老师的红笔评语,让他感到很温暖,像火一样,儿子最后写道。

儿子,你说的对,像火一样,那是红笔的颜色,它还是心血的颜色。那天,我陪儿子将他初中的科学作业本,一本一本,都翻了一遍。在最后一本上,韩老师用红笔写了很长的一段评语,最后一句是:“亲爱的,今后记得来看看老师哦!”评语的后面,是儿子写的两个字——“一定”,接着是一连串的感叹号。

中考结束那天,韩老师冒雨等候在考场外,每一个从考场出来的她的学生,都得到了她一个热烈的拥抱。我站在家长群中,注视着这一切。那天,我也给了儿子一个长长的拥抱,那是儿子长得快和我一样高以来,我第一次拥抱他,很温暖。

早晨看到的是太阳

她是个单亲妈妈,在确诊孩子无望后,他狠心地抛下了她们母子,失踪了。她一个人拉扯着孩子。

孩子的病,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偶尔会和她说话,但就那么几个字,反反复复,蹦来蹦去。坏的时候,连着一个多星期,一个字都不说,饿了、渴了,也不知道吃、不知道喝,稍不如意,就乱砸东西,还喜欢打人。这时候,她就会拱起腰,任他打。儿子小,但打起人来,一点也不晓得轻重,更不手软。打累了,他就会一声不吭地坐到一边去,不再做出其他破坏的动作。而她,往往已被打得直不起腰。不过,儿子打完她之后,有时候会突然看她一眼,眼神里除了惯有的迷茫,似乎还隐约有点别的什么。她坚定地认为,那是儿子的醒悟,他是心疼自己的妈妈了。她知道儿子是心疼自己的,他只是控制不住自己。

这些年,她背着儿子,到处求医问药。可惜现代医学,对自闭症还束手无策。但她不甘心,她坚信孩子只是暂时“迷”住了,总有一天,他会醒来。她找到了本市的一家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尝试着唤醒儿子。为了给儿子治病,她连工作都丢了。

她的可怜的积蓄,早就花完了,能借的,也都借了,就连退休的父母,也将工资的一大半,给了她们母子,可是,仍然填不了这个无底洞。很多人劝她,你还年轻,不如趁孩子还小,丢了,或者送到孤儿院,自己再找个好人家嫁了,好好过完自己的下半生。她当然坚决不同意,他是自己的骨肉,她怎么可能丢下他不管呢?虽然儿子已经快8岁了,却连一声“妈妈”都从没有喊过她。

但是,窘迫的现状也不得不改变,她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再这样下去,别说给儿子康复,连基本的生活也无法维持。可是,整个白天,她都得在康复中心,协助老师给儿子做康复训练,根本没时间去工作。只有晚上,等儿子睡着了,她才有空。她和母亲商量,让她来帮帮自己。

她找到了一份夜班的工作,从晚上8点到凌晨2点。每天,上班之前将儿子哄睡着,然后,由外婆陪着他睡,她赶紧骑车去单位上班,好在单位离家不是很远,骑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她终于又有了一份工作,这至少使她们母子可以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白天,她领着儿子,在康复中心接受治疗和训练,晚上,她去打工挣钱。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像水一样流过。

每天半夜回到家,她都累得不堪,她感觉自己就像被掏空了的油灯。可是,只要看到儿子有哪怕一丝丝进步,她的身上,就重新焕发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