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理科课程资源-直击化学污染
45102600000012

第12章 城市高温

炎炎夏季虽已过去,难耐的酷暑却仍令人记忆犹新。2004年,我国大部分地区也出现了持续高温的天气,有些城市的气温突破了40摄氏度大关,达到了1937年以来的最高点,出现了持续时间较长的城市高温现象。一到夏季,我们更是时常能够听到天气预报发布高温警报。城市高温是指在城市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下,日气温指数保持在35摄氏度以上,并持续时间长达3天至半个月的炎热气候。它是一种气象灾害,对城市及其周边环境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影响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与健康。如近年来印度西部某城市曾出现了高达50至55摄氏度的强高温天气,造成上千人死亡,大量牲畜渴死,并引发了瘟疫。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加剧,全球将持续变暖,城市高温现象已成为影响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灾害,需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那么城市高温究竞会有哪些危害呢?或许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高温让我们身体觉得很难受。更重要的是,持续的城市高温,会使城市自然环境变异,生存条件恶化,能源消耗增大,城市负荷严重,给城市居民生活和健康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其次,城市持续高温所形成的热气团,不仅能直接导致人们因中暑而死亡,而且会形成对人体有害的烟尘污染,使居民患咽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大大增加。再者,高温干燥的天气易引发城市火灾等多种灾害,增大了事故隐患。最后,热气候易造成城市区域性气候的改变,导致局部地区发生水灾或干旱,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道路塌陷、土地干裂、河床暴露、水源枯竭等灾害,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持久的破坏。有气象学家称:全球变暖正以各种形式在全球各地引发危机,这种危机给人类带米的危害并不亚于核武器等人规模杀伤性武器。也有经济学家预测:今后50年,平均每年因气候变暖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3000亿美元。这一天文数字或许是出乎我们每个人的意料的,但是它却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面对城市的异常高温造成的这么“惨烈”的结果,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们该如何减少气候变暖的损失呢?其实,我们只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着眼城市可持续发展,认真抓好城市环保与生态建设,科学应对就能将问题化繁为简了。那具体该做些什么呢?专家们对我们提出了五点要求:

其一要搞好城市规划与布局。城市建设应着眼于长远发展,谋求综合效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生态与环境建设。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力避“摊大饼”的模式,应大力发展卫星城。控制市民居住密度,鼓励市民在卫星城和郊区居住,大型厂矿企业应建在城市外围,以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其二要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建设公园、绿地和水域,扩大树木和草坪的种植面积,同时对城市建筑物群的房顶和墙壁等进行立体绿化,如种植“爬山虎”等藤本植物,以吸收空气中的热量,降低建筑物温度。

其三要加大城市“通风道”建设。拓宽城市道路,路面尽量采用保水性能和透气性能好的材料铺设。保持好高层建筑物之间的间隔,并向低层化或向地下空间发展,做好隔热和遮光处理,减少热量辐射。

其四要实施城市降温。炎热的天气里及时给路面洒水,增加空气中水分的含量,通过水的吸热作用降低城市温度。在城市地下铺设降温专用管道,以循环流动的无污染冷水给城市降温,沿江或沿海城市还可以通过地下通道引入流动的江水和海水实施降温。

最后是增大城市“负荷”承受能力。着眼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加强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增设线路,扩充容量,提高负载能力;制定压急抢险抢修方案,提高城市的应急处置能力,满足城市高温时的应急处援需求,保障人们工作、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城市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希望它能变得让我们住的更加舒适和安逸,最好四季如春,不要有极端的气候。这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也是每个人心中一个美好的心愿,或许做到这一点还是有点困难的,因为地理位置对气候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我们应该将我们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好,这样,高温将不再是夏季的常客,而我们也能坦然地面对那一阵阵的“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