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是能够生成蚁酸的,重要的是要选择好它们发生反应的条件。在最初的实验中这些物质没有反应,在各种酸、碱存在的情况下没有明显的作用。其中只有苛性钾溶液能使一氧化碳的量稍微有点下降。贝特罗就以苛性钾的作用为突破口,把装满一氧化碳和苛性钾的管子密闭并加热。烧了一整天,燃烧器里都是吱吱地响,他焦急地等着反应的完成。晚上将管子冷却,把变弯曲的一端浸在水中,并小心地把它切断。水一下子涌入管中,约占管中容积的一半,显然一氧化碳参与了反应,为了取得较多的实验样品,贝特罗准备了一个60升的大烧瓶,瓶中装上适量的苛性钾,并充满一氧化碳,然后将烧瓶密闭。烧瓶置于大炉子上,加热70小时,得到了100多克的蚁酸钾。再用硫酸处理,把蚁酸钾变成蚁酸。这个实验是贝特罗很满意的,因为它彻底实现了用无机物创造有机物事实。贝特罗在研究甘油时,曾发现羟基易被氧、溴、碘所取代,他利用这一性质,合成了丙烷的一系列衍生物。他将蚁酸盐和醋酸盐进行干馏,得到了甲烷、丙烷和乙烯几种烃。他还将甲烷转变成一氯甲烷,接着又转变为甲醇。因为醇类易氧化,他把醇氧化成醛,再氧化成酸,因而实现了一系列有机物的全合成。
贝特罗是一个富于想象力的化学家。虽然他合成了许多有机化合物,但不是由元素直接而成的,如把碳变成一氧化碳,氢变成水,再使它们互相化合。如果能使碳、氢直接化合、才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但他也分析过,碳具有惰性,只有在剧烈加热的情况下才能用硫、氧化合。而碳氢化合物在高温下一般是分解,因此它们在高温下直接化合,看来有些违背常理。同时他又联想到,有些碳氢化合物在高温下还是稳定的,如乙炔就具有这样的性质。从这一点着想,似乎碳、氢在高温下是可能化合的,而且生成乙炔的可能性大。贝特罗先用高温炉未能使碳氢发生使用。于是他在大容器内安装两个碳电极,使容器充满氢气,然后通电使两极间产生电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容器中放出的气体果然含有乙炔。贝特罗受到实验的鼓舞以后,开展了一系列新的合成实验。将乙炔加氢制成乙烯,再加氢制成乙烷。由于乙炔中碳和氢的比例与苯一样,从这个关系贝特罗联想到,如果能将乙炔聚合成苯,那么就给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于是他将玻璃曲颈瓶中充满乙炔,密闭加热,发现加热到550℃-600℃乙炔开始聚合。曲颈瓶冷却后,底部沉积了少量略带黄色的液体。在此液体中,贝特罗发现有苯、甲苯、萘及其他芳香族化合物。与此同时他还进行了其他许多合成实验,证实了芳香族化合物可以从脂肪族系列的烃中制得。贝特罗在研究烃、碳水化合物和醇的发醇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此外他对反应速度和热化学等的研究也有很大的贡献。
安全炸药的成功
化学家诺贝尔(Nobel.A,1833-1896年),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父亲是一位颇有才能的机械师、发明家。在诺贝尔出生的前一年,他家遭火灾,烧毁了全家家产,生活陷入困境。由于他父亲的一些发明受到俄国的欢迎,在1843年,诺贝尔全家迁到俄国的彼得堡。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他和两个哥哥都没有进学校,请教师到家里教俄、英、德、法等语言,然后才跟着俄国教师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虽然诺贝尔身体很弱,由于他能发愤学习,不仅得到老师的赞扬,也受到父兄的喜爱。1848年回到瑞典,诺贝尔在父亲办的工厂里当助手。为了进一步扩展眼界,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诺贝尔出国旅游学习,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分析,凡是耳闻目睹的物质现象、变化规律、前人的创造发明,都成为他学习研究的对象,因而知识益丰,能力益强。当他两年后回到俄国时,已经成为精通几国语言的化学家了。诺贝尔回家后立即投入他父亲办的“诺贝尔父子机械铸造工厂”工作。他在生产开口的实践过程中研究了地雷、水雷、炸药的生产流程,以及大炮和蒸气机的设计。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许多适用的工艺技术,还学到了怎样生产和管理工厂。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军火工厂开始倒闭,1959年诺贝尔全家迁回了瑞典。此后,诺贝尔专稿创造发明,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中共获得专利达355项,其中有关炸药的约127项。在炸药中有几项特别有意义,也是十分艰险的。
硝化甘油对震动十分敏感,容易爆炸,储存、运输都很困难。诺贝尔的父亲对此进行了研究,但未解决问题。他经过50多次的实验,到1862年,才有较大的进展。他先将硝化甘油装在玻璃管里,再把玻璃管放进装满火药的锡管内,然后装上导火线。装好后,将导火线点燃,抛入水中,轰的一声火花四溅,爆炸力比黑火药大得多。这就是诺贝尔专利的雷管。初步的成功表明他弄清楚了引爆硝化甘油的办法,但这次爆炸的主体仍然是黑火药,对硝化甘油的敏感性滑改变,储存和运输的困难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1864年9月3日,是诺贝尔研究炸药极不幸的一天。在试验中发生了硝化甘油的爆炸,他们的实验室被炸成一片废墟,诺贝尔的五位助手,包括他的弟弟埃米尔都当场被炸死。诺贝尔因当时不在实验室而幸免于难。他的父亲也因这一沉痛打击,悲伤过度,得中风病而半身不遂。这次爆炸事故吓坏了附近的居民,因而纷纷向政府要求,不准诺贝尔在市内做实验,查封实验室。诺贝尔面临这样严峻的问题,就这样下马不干或者继续搞下去呢?挫折和不幸并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仍然不屈不挠地决定继续研究下去。对这样困难问题怎么办呢?于是他把实验室搬到郊外马拉湖中一艘平底船上。经过一百多次的实验,他发现运用雷酸汞可以引爆硝化甘油。雷酸汞对震动非常敏感,稍微受到冲击或摩擦能立即引起爆炸。发明了装有雷酸汞的雷管可以引起炸药的爆炸。这一难题的解决,是研究爆炸的一个重大的突破。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许多国家正处于工业革命的高潮,开发矿山,挖掘河道、修建铁路、开凿隧道都需要大量的烈性炸药,硝化甘油的上市受到了普遍的欢迎。诺贝尔及时在瑞典、英国、挪威等申请了专利,并在瑞典建成了世界第一座硝化甘油厂,随后又在德国建立了国外的生产硝化甘油的合资公司。由于硝化甘油存放的时间一长就会分解,强烈的震动也会引起爆炸,这就成为运输和储存的隐患。
果然不久,在美国旧金山发生运输硝化甘油的大爆炸,整列火车被炸得粉身碎骨。德国的一家工厂因搬运时发生冲撞,引起爆炸把工厂变成废墟。一艘满载硝化甘油的轮船行使在大西洋,由大风浪颠簸引起的爆炸,使船和人都沉入海底。针对这此惨状,瑞典政府和其他国家先后下令禁止运输诺贝尔的炸药,并言要追究法律责任。这些问题虽然非常严重,但诺贝尔并没有被吓倒,决心要生产出安全的炸药。经过反复实验,他终于找一种合适的肥料,把适量的硅藻土掺合在硝化甘油中,得到一种安全的黄色炸药。这种炸药使诺贝尔重新获得信誉,生产黄色炸药的工厂很快获得了发展。
诺贝尔认为,黄色炸药虽然解决了不安全的问题,但是不活泼硅藻降低了硝化甘油的爆炸力,有必要继续研究下去。他想火棉是一种炸药,能否将它与硝化甘油混合,诺贝尔决心试试。1875年的一天,诺贝尔在试验中不慎划破了手,他顺手用火药棉敷了伤口。夜里伤口疼痛不能入睡,于是他想,怎样才能使火棉与硝化甘油混合呢?可能使用含氮低的火棉会有更好的效果?他立即起床做试验,当天亮时,一种新型的胶质炸药试制出来了。胶质炸药不仅有高度的爆炸力,而且很安全,可以用热滚子碾磨,也可以在热蒸气下压成细条。这种炸药的发明在科技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事实证明它是一种安全可靠、爆炸力强的新炸药。胶质炸药的发明,充分表明诺贝尔在这一领域里是出类拔萃的,然而他并没有就此裹足不前,又投入混合无烟火药的研制。诺贝尔有丰富的想象力,研究内容不限于炸药,还研究过合成橡胶、人造丝,改进过唱片、电话、电池。
诺贝尔除了沉浸于钻研炸药外,在创建企业方面也显示无比的才华。当硝化甘油炸药试制成功后,立即组织了几场壮观的表演实验,以取得企业家对硝化甘油炸药信任。同时联络有远见的企业家合资创办生产硝化甘油炸药的公司。他亲自出任公司的经理,还负责工程技术、公关、广告和财务等工作。为了发展他们的企业,不知疲倦地到处奔走,用各种方式广泛宣传,使新型炸药在许多企业中大显身手。例如,美国修建中太平洋铁路,使用硝化甘油炸药节省了几百万美元。黄色炸药的销量从1867年的11吨,到1874年已达到3120吨。诺贝尔公司到19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性的企业,他的几百座工厂和公司遍布于德国、挪威、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奥地利等20多个国家。由此可见,诺贝尔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而且是一位有远见的、组织能力极强的企业家。
诺贝尔之所以令人崇敬,不仅因为他是发明家、企业家,而在于他有一个伟大的胸怀和崇高的思想。他跟许多富翁不一样,既善于创造财富,又善于把财产用在最有意义的地方。当他母亲去世时,他把母亲留给他的全部财产捐给瑞典的慈善事业,只留下母亲的照片作纪念。他认为:“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若是过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诺贝尔本着这样的思想,在临终时立了名世的遗嘱。遗嘱的内容为:
“请把我的全部财产作为基金,以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并且把奖金分为五等分,作为下记的五种奖的奖金,它在每年奖给为人类作出了最有卓著贡献的人。(一)物理学奖:奖给这个领域有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二)化学奖:奖给在这个领域有最重要发现或最要改良的人。(三)生物学和医学奖:奖给在这个领域有最重要发现的人。(四)文学奖:奖给在这个领域表明了理想主义的倾向,有最优秀作品的人。(五)和平奖:奖给为国与国之间的友好,撤除或裁减军备,召开和平会议以及实施和平会议的原则作出了最大努力的人。
各奖的获奖人由下述各委员会确定:物理学奖、化学奖由瑞典科学院确定;生物学和医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洛林研究所确定;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科学院确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出的五人委员会确定。
不论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都可以获奖。我衷心希望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人获奖。1895年11月27日艾尔弗雷·诺贝尔”。
1910年,在诺贝尔逝世后五年的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一次诺贝尔奖金的授奖仪式。1969年,瑞典的银行又捐了一笔款,仍用诺贝尔的名义,增加了经济学奖。为纪念他对发展科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第102号元素被命名为锘(符号No)。诺贝尔科学奖的精神光芒四射,诺贝尔芳名永垂不朽。
X射线和放射性的发现
一、X射线的发现
X射线是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Rontgen W.K.1845-1923年)发现的。1895年11月8日晚,伦琴为了进一步研究阴极射线的性质,他用黑色薄纸板把一个克鲁克斯管严密地套封起来,在完全暗的室内做实验。在接上高压电流进行实验中,他意外地发现在放电管一米以外的一个荧光屏(涂有荧光物质铂氰化钡的纸屏)上发生亮的光辉。一切断电源,荧光就立即消失。这个现象使他非常惊奇,于是全神贯注地重复做实验。他发现即使在跷仪器二米处,屏上仍有荧光出现。伦琴确信,这个新奇现象不是阴极射线造成的,因为实验已证明阴极射线只能在空气中进行几厘米,而且不能透过玻璃管。他决定继续对这个新发现进行全面检验。一连六个星期都在实验里废寝忘食地工作着。经过反复实验,他确信发现了一种过去未被人们所知的具有许多特性的新射线。这种射线的本质一时还不清楚,所以他取名为“X射线”(后来科学界称之为伦琴射线)。他在12月下旬写的论文中说明了初步发现的X射线的如下性质:(1)阴极射线打在固体表面上便会产生X射线;固体元素越重,产生的X射线越强。(2)X射线是直线传播的,在通过棱镜时不发生反射和折射,不被透镜聚焦。(3)与阴极射线不同,不能借助磁体(即使磁场很强)使X射线发生任何偏转。(4)X射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5)它能使照相底片感光,而且很敏感。(6)X射线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比阴极射线强得多。它可以穿透千页的书,二、三厘米厚的木板,几厘米的硬橡皮等。15毫米厚的铝板,不太厚的铜板、银板、金板、铂板和铅板的背后,都可以辨别荧光。只有铅等少数物质对它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对1.5毫米厚的铅板它实际上不能透过。伦琴一次检验铅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时,意外地看到了他自己拿铅片的手的骨髂轮廓。于是他请他的夫人把手放在用黑纸包严的照相底片上,用X射线照射,底片显影后,看到伦琴夫人的手骨像,手指上的结婚戒指也非常清晰,这成了一张有历史意义的照片。
1896年元旦,伦琴将他的论文和第一批X射线照片复制件分送给一些著名物理学家。几天之后,这个发现就传遍了全世界,在公众中引起轰动。其传播之迅速,反应之强烈,在科学史上是罕见的。X射线很快就被应用于医学和金属探伤等领域,从而创立了X射线学。X射线究竟是一种电磁波,还是一种粒子流,曾经争论许多年。直到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和他的助手发现X射线通过晶体后产生衍射现象,才证明它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X射线的发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物理学革命的开端。它的发现对于化学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1913年,根据对各种元素的特征X射线光谱的研究发现的莫斯莱定律,确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这对元素周期律的发展和原子结构理论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以X射线晶体衍射现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X射线晶体学,是现代结构化学的基石之一。
伦琴由于发现X射线,于1901年成为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伦琴作出这个重大发现并非由于偶然的幸运。他的广博深厚的科学素养,周密敏锐的观察能力,顽强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实验工作,使他具有高瞻远瞩的科学远见,能迅速地揭示出并捕捉住前人所未注意的有重要价值的新现象,紧紧抓住这种现象进行深入研究,终于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