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怎样教孩子才优秀
45110800000004

第4章 会学习的孩子最优秀(3)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谈到人生中习惯的时候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父母应该通过教育让自己的孩子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优秀的学习习惯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使孩子在面临相似模式的情境下可以做出经过实践检验的“习惯反应”,这样就节省了孩子的脑力和时间。想一想,你的孩子早上起床时候的一系列动作,穿衣、洗漱、出门上学,这些日复一日重复的活动已经变成了自动化的“习惯”,孩子不必花很多精力就可以做好,甚至睡得迷迷糊糊起床也照样可以一丝不苟地完成该做的事。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同样的积极作用。一个具有优秀学习习惯的孩子,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优秀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会让你的孩子终生受益!

1.让孩子学会总结学习

小宁每天上课之前都非常认真地预习,课堂上也专心致志地听讲,回家写完作业之后又马上投入到新课的预习之中。但是每次考前复习的时候,她都觉得许多知识好像还很生疏,甚至有些已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学的了……小南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平时的单元测验成绩一直很优秀。可一到大考的时候,跨章节、跨系统的能力型综合试题总是做不对。但分析试卷之后,他又恍然大悟:“噢,原来这儿和那儿是有关系的……”小宁和小南的问题是比较普遍的。这其实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的欠缺,即不会“回顾总结”。经常回顾学过的内容是掌握好各个学科基础知识的关键,是进一步提高的必由之路。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合理地进行复习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掌握牢固。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系统自主的总结是使学习发生质的飞跃的桥梁,它可以使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知识线索更加清晰,更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同时,在总结的过程中,孩子可以自觉地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对孩子学习灵活性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好处的。

2.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

孩子从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中学到的经验教训,往往比孩子从自己成功的经验中获得的感触深。所以父母不要怕孩子犯错误,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犯错误正是孩子学习的最佳时机。失败有两种,一种是“模仿的失败”,那是想运用相同的方法,得到别人成功的结果,结果模仿失败了,这种失败是无用的失败,因为这只不过是笨拙的表现;另一种则是“创新的失败”,虽然失败了,但是因为对新的领域进行了探索,所以是有用的失败。

3.让孩子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一支烂笔头,胜过好记性。”孩子在学习中学会记课堂笔记,可以集中听课的注意力,突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记忆和复习。同时,孩子如果能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可以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关于孩子如何做好课堂笔记,父母让孩子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记笔记一定要处理好“听”与“记”的关系,边听边记,不要过于注意形式,写字要快。课堂上注意看,认真听,动脑想,有目的、有重点地记笔记。

第二,要摘录要点,不要试图把所有老师的板书都抄下,那不叫笔记,至少是不属于你自己的。

第三,笔记不要抄得太满,以便于你以后补充,归纳总结及写下各种索引。

第四,笔记内容要多样。除了老师提醒的要点、难点,还可以添加自己补充的要注意的地方,甚至可以写上自己的一些感想。

4.让孩子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它可以使你的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活动有明确的把握。没有计划性的生活就像一盘散沙,孩子的精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分配,对于自己每天应该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所以只好整天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订计划也是提供一个奋斗的目标,激励孩子前进。

订计划有好多种方式:有长远计划和短期计划;有单项计划和综合计划……订计划要依照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盲目。计划订得太高,一时实现不了,势必会影响孩子的信心;计划订得太低,过于容易达到,孩子就不能得到充分的、有效的提高,而且可能会助长自满和狂妄的情绪;计划订得太死,缺乏灵活性,一切都来个条条框框,甚至具体规划到几点几分干这个,多少分钟后再干那个,不能随机应变,可能会使孩子很快感到厌烦,难以继续坚持下去;计划订得太松,又根本起不到计划的作用。

所以制定好一个计划,要让孩子先思考,要让孩子参考曾经制定过计划的利弊,要让孩子认清自己当前的位置,找准一个合适的目标;要有一定的严格性,以保证计划的正常进行,但同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新出现的情况能及时解决、调整;执行计划时,要有一定的毅力和耐心,不要一遇挫折就轻易放弃。

订计划最明显的作用就是帮助孩子合理地利用时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有的孩子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从从容容。而有的孩子虽然忙忙碌碌,经常加班加点,但忙不到点子上,实际效果不佳。有的孩子不善于挤时间,他们经常抱怨:“每天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哪还有多余的时间供自己安排?”还有孩子平时松松垮垮,临到考试手忙脚乱。这些现象都是不会科学利用时间的表现。

5.孩子应该培养的学习习惯

第一,专心致志。孩子入学之后,由于自学能力较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而父母应严格要求并经常提醒孩子在上课时,一定要用心听讲,聚精会神,不要做小动作,更不要说话影响别人听课。回到家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养成放学及时做作业、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再做其他事情的习惯。

第二,独立思考。父母对孩子不能解决的问题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问题,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一道题怎样解决,而是要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认真细致。孩子的作业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去完成,而不能草率马虎。这就要求内容正确,书写工整,按时完成等。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正确率与责任感,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要求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

第四,培养孩子活跃的思维。不要以大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提问,要善于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优点,对他们的提问进行恰当的鼓励与表扬,并能及时更正孩子的错误想法。对孩子接触的事物父母要多讲,多启发诱导,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提问不理不睬,这样会使孩子有问题也不敢问。

第五,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父母需要为孩子购买、订阅适合的图书报刊,创设一个阅读环境,但书最好不要订得过多,书要少而精。为防止“走马观花”,父母可以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共同讨论书中的问题,并指导孩子做读书笔记。

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父母如果想要让孩子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需要启蒙开发,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引导,以此激发出孩子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的原动力。孩子对阅读有兴趣,才能喜爱读书。

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增加孩子的知识、增进孩子的专注力、更能让孩子有创造及思考的空间。很多父母非常希望孩子能喜欢读书,但是却时常碰到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孩子看书不到3分钟就跑走了。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欢看书只爱玩积木。孩子到底为什么不喜欢读书呢?教育专家指出主要有如下原因:

第一,儿童阅读面临的挑战。与大众传媒的广泛接触,读写时代与视听时代的冲突。家里整天开着电视机,每天花上3个小时看电视的儿童都不喜欢看书,即使看,也多是看连环画、日本卡通漫画。事实上,动感的电视节目确比图书更具吸引力。相当多的成年人看不懂卡通,孩子们却一看就懂一看就入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也明摆着,成年人在读写的时代长大,孩子在视听的时代长大,文化的传播方式与接受方式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过去是孩子不了解大人,大人很神秘;今天倒过来了,是大人不了解孩子,孩子很神秘。近年,图书更多了一个竞争者——计算机。很多父母都认为计算机是孩子一个重要的学习、谋生媒介,认为应该一早就让孩子学。计算机的互动程序也是很容易吸引小孩。但孩子若迷上了打怪兽等计算机游戏机,而不懂得控制时间,也是不会有任何益处的。

第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有些父母时常会无意中打击了孩子的读书积极性。最常见是孩子在书店想买书,家长却挑战孩子:“这本书很多字,你识几个字?”“没有字的书你才看?”“买了你会看吗?家里那本你还没看!”“这么贵的书!你还要买几本?”面对孩子不喜欢读书的问题,父母要主动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鼓励孩子多到图书馆,父母应以身作则,让孩子留意到父母阅读的习惯,并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而电视节目亦应与读物互相联系。父母也应订定时间表,适当分配阅读及看电视的时间。父母应对孩子的读本表示兴趣,并多加留意孩子阅读什么刊物。父母也应尝试与孩子一起讨论及交流阅读的心得,借此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为孩子选择读物时,切勿忽略了读物的创作性。报章上的漫画及一切书信的往来亦是趣味性的读物。

只要父母认真查找原因,对症下药采取一定的对策,孩子一定会改正不喜欢读书的坏毛病。其实,父母帮助孩子纠正不爱阅读书籍的坏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父母首先要有阅读习惯

父母的阅读习惯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孩子会不断地询问。:“书里到底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如果父母不读书,却想让孩子读,孩子就会说:“你们都不看书,凭什么要让我看?”

2.关掉电视,给孩子书籍

种种迹象表明,电视是让孩子们冷落文字的罪魁。据一些美国学者的调查显示,如今一个20岁左右的人,至少已经花了2万小时看电视。可见,电视已经疯狂掠夺了孩子宝贵的阅读时间。电视总是扮演着这样一种角色——企图主宰人们的思想,人们有意无意就被它牵着鼻子走。它虽然给了人们感官上的愉悦,却无情地消耗了人们宝贵的时间。

3.让孩子们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网络尽管模糊了时空的疆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是,对文字的疏远,必然会让我们失去欣赏文字所蕴藏着的深沉魅力的机会。电子产品和书籍的最大不同在于:电子阅读物缺少了一种富有质感的触摸感,而书本阅读物却具有一种令人备感踏实的亲和力。当你静心阅读,以平和的心态在字里行间徜徉,你就能发现你已经不知不觉走进了一片迷人的宫殿,那里面的奇幻,会令你流连忘返。

4.和孩子一起制订阅读计划,指导孩子阅读经典

孩子的阅读习惯应从识字开始,随着孩子识字能力的增强,父母就需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阅读,在全面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制订阅读计划。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自然是孩子阅读的首选。让孩子们的心灵与大师们交流、碰撞,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字里所蕴藏着的瑰宝。没有什么能比阅读经典更能使孩子汲取人类智慧的精华了,没有什么比阅读更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了。这些经典著作无疑将引发孩子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阅读

知识是孩子成长中最为丰富的精神营养,而阅读则是他们获取这种精神营养最为便捷的途径。因此,父母应重视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

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求知的金钥匙,能够帮助孩子推开知识的大门;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学习的推进器,能够帮助孩子提高吸收知识的效率。因此让孩子掌握正确阅读方法,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就是读书。凡是成绩优秀的孩子,大多数都非常喜爱读书,而那些成绩很差,甚至厌学的孩子则基本上都不喜爱读书。因此,父母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成为学习的佼佼者,就必须从小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对于厌学的孩子,要想促使他转变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也是有效手段。阅读有许多方法,父母应该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精读和略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法。

精读比较注重理解与领会,要求孩子善于分析相关内容。在精读的过程当中,父母可要求孩子大声朗读,而且要求孩子不可少读一个字,不可多读一个字,不可错读一个字,也不可颠倒字词的次序。这对孩子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当然,父母一定要表示出对孩子朗读的欣赏,鼓励孩子多多朗读。

略读则注重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某些关键部分。对于孩子要学习的科目,应该运用精读的方法,反复钻研文章;其他的书籍则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让孩子扩大知识面就行了。

叶圣陶先生常常说:“书先看序文,是一种好习惯。”因为“序文的性质常常是全书的提要或批评,先看一遍,至少对于全书有个概括的印象或衡量的标准;然后读全书,就不至茫无头绪”。不管是精读还是略读,先看序言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方法。父母也可以有选择性地为孩子挑选一些古文或古诗词来背诵。当然,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书最好是加注释的,比较通俗的。如果孩子能够背诵下来,对他以后会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类经典的句子也许孩子一时无法理解,但是,他记住以后就可以反复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