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钻木成舟以来,人们对造船技术是越来越精通,到8世纪时出现了一种车船。车船,是一种带轮状推进器的船只。它以轮桨代替桨和橹作为推进工具,以脚踏轮桨取代划桨和摇橹。现国内外科技史家均一致公认,车船是近代轮船的始祖。
据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旧唐书·李皋传》,说李皋“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也有人认为南北朝时祖冲之所造的“千里船”,可以日行100多里,就是车船,但由于有关记载的文字过于简略,没有只言片语提到船上构造,故难于确定。
人们看到了车船有许多的优点,自问世后就一直被作为军事用船,到南宋时期是车船发展的鼎盛时期。
由于车船为军事方面屡战奇功,很多国家先后建造了大批车船,船体大小不一,轮数有四车、六车、八车、九车、十数车、二三十车,最多者达九十车。大型车船一般长二三十丈,吃水深一丈左右,可以载六七百名士兵。最大的车船能载一千多人,长三十六丈,宽四丈一尺,高达七丈二尺五寸。大中型车船上置有重型武器拍竿,制如大桅,长十余丈,上置巨石,下作辘轳贯其颠,遇到敌船时,即用拍竿发射巨石,将敌船击碎,战斗力很强。同时车船行驶快捷,进退皆可,轮桨外有护板防护,故在水战中屡建奇功。其著名的战例有:1130年,洞庭湖钟相发动了反对南宋王朝的起义,钟相牺牲后,杨么继任总首领。在宋军与义军的战斗中,宋军的都料匠高宣曾造二十至二十三车的大船,能载战士二三百人,使义军的小船无法抵挡。后来,车船连同制造者高宣被义军俘获,在两个月中高宣为义军建造大小车船十余艘,皆有二重或三重楼,轮数多者有二十二车、二十四车,大者可载千余人。于是义军愈益雄壮,“浮舟湖中,以轮激水;其行如飞,旁置撞竿(即拍竿),官舟迎之辄碎”,屡挫宋军。至1135年,杨么义军被叛徒出卖,为岳飞所败。在历史小说《说岳全传》第二十八到三十回中,描述的岳飞与太湖起义军杨虎所进行的战斗,就是根据这段史实而编写的。
车船除了用于战争外,还被用于巡防上。1161年,四十万金兵在国主海陵王完颜亮亲自率领下抵达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东岸),试图强渡长江。驻守采石的一万八千名宋军,在虞允文的带领下顽强抵抗。十一月初八日,完颜亮指挥几百艘战船强渡长江,为首的七十艘已抵达南岸,岸上宋军拼死抗击。这时,虞允文派遣车船猛烈冲击中流的金兵战船。由于金兵战船底阔如箱,行动不便,又不熟悉江中航道,大多动弹不了,故被宋军车船撞沉的达一半以上。经数日激战,宋军取得了采石第一战的胜利。第二天又打退了金兵的反扑,终于保住了采石,逼使金兵退回扬州。虞允文估计金兵将会进攻京口(今江苏镇江),继续南犯,于是率领一万六千人援助京口。他命令士兵踏车船在大江中来回巡防,船在江中回转如飞,令金兵惊骇不已,始终无法渡过长江。不久,金兵内乱,完颜亮被杀,南渡计划宣告失败。
现代已经有各式各样的轮船,带轮的轮船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它仍被人们称之为轮船,是因为它最初是有“轮”的。最著名的轮船制造者是美国工程师富尔顿,1807年他在纽约制造的用蒸汽机做动力的明轮船“克莱蒙脱”号,其外形就与中国古代的车船相似。虽然我们还不知道轮船和车船有没有渊源关系,但其出现比中国的车船晚了1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