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我们大家都喜爱喝的一种饮品,提神解渴、雅俗皆宜。事实就是这样,茶好喝,故事也好听,因为人们对于美好的东西总是不吝溢美之词的。茶是心性高洁、内质纯真之物,它当然会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传为美谈。品茶听故事,意趣悠然!
1、石茶
早年间,在长白山老林子里,有个姓王名炮的人,靠打猎过日子。
这一年,山下村子里来了一条大虫(蟒蛇),常上村子里吃鸡蛋,大家见了谁也不敢动它。这大虫有丈长,碗口那么粗,黑糊糊的,两只眼比两只火油灯还亮,口一张就和小盆一样大。
王炮听说这件事,决心下山为民除去这一害。他告诉村里人,家家都用木头刻成和鸡蛋一样大的圆球,放在鸡窝里。这一天,天刚晌午,那大虫又来了。它挨户把鸡窝里的木头鸡蛋全吃完了,然后拖着笨重的身子往回爬。
那大虫每天吃完鸡蛋一会儿就化了,这一回吃完以后,觉着肚子非常难受,越爬身子越沉重,大虫知道上了当,掉头朝林子里慢慢地爬去。躲在一边的王炮心想,我看你这祸害还有什么本事。他提着枪悄悄跟在大虫后面。
那大虫费了好大的力,爬到了一块有四间房子那么大的石头上。石头上长满了一些像草非草的东西。那大虫使出全身的劲,张着大口,一个劲吃着那些叫不上名的东西。吃着吃着。就看着那大虫肚子鼓起的大包渐渐小了,过了一会儿,肚子的包全消下去了。
王炮见了,心里暗暗奇怪。这时他见大虫围着石头转了两个圈,要爬走。
他怕这畜生又去祸害人,便瞄准打了一枪。不料,这一枪没打中要害,大虫忍着疼痛。昂着头四下搜索,一下看见了王炮。大虫张着嘴,喷着信子朝王炮扑了过去。
王炮也来不及换药了,一个人就在石头上和大虫拼了起来。大虫张着大嘴,真想把王炮一口吞进肚,王炮把枪一扔,赤手和大虫斗起来。
他一会儿跳到大虫的头上,一会儿又跳在大虫的脊梁上。大虫也一蹦一跳地想把王炮甩掉。大虫受了伤,越扑棱劲儿越小。王炮也觉得有点累了。他一下爬上一棵大树上,觉得身子被大虫吸得直往下坠。只要一松手,就会掉进大虫嘴里去。
他用劲把住了树杈,从腰里掏出匕首,一使劲投进大虫的嘴里,大虫把嘴一闭,刀尖顺着下巴露了出来。大虫疼得在地上直打滚,周围的小树都被抽打折了。它嘴里往外吐血,不一会儿就不动了。
王炮这才松了口气,跳下树来,一屁股坐在大虫的身上。
过了有一袋烟的工夫,王炮歇过劲儿来,他扒下了大虫的皮,挖下了大虫的眼,便回到村里,把经过告诉了乡亲。
乡亲们听说大虫被王炮打死了,高兴极了,成群结队地到山上来看,都称赞王炮为民除了一大害。
后来人们把石头上的草弄了回来,谁若肚子发胀,用它烧水喝,一会儿就好了。烧出的水颜色和茶叶色差不多。人们为了感谢王炮,就叫那草为“石茶”。至今,人们还用它来治病呢。
2、崂山茶
崂山的山根根儿上,早年有个小茶馆,掌柜的叫王九富,雇着两个小伙计,一个叫邓山,一个叫张连。当然这邓山、张连,都是从小家里穷得要命的人家。人穷,人家就说是“老短”,弄得舅舅不亲老娘不爱,受冻受饿,谁能拿着当个人待?亲戚也就断了。
一天,邓山娘把儿叫到身边说:“儿呀,你也半大不小,十四五岁的汉子啦,娘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这么大,也该给娘争争气,出去干点儿什么,挣个仨把俩的,也好让娘吃个糠饼子什么的。”
邓山一听,说:“娘,行啊,我出去挣点好给你吃。”娘问上哪去?邓山说:“娘,我从小上山打柴,山上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瓦我都知道它们姓甚名谁,这身子骨儿练得挺结实。前天听说王九富那个小茶馆要用个跑堂的,看看我去挣个仨把俩的。也好回来养活娘。”
娘一听当然满心欢喜,连说好好好,再说离家也不算远,儿出去娘也放心。
这工夫,娘就给孩儿的衣服被子等拆洗拆洗,打点得干干净净,就打发儿子上路了。
邓山背着行李,走了一天的路程,就来到了这个“财主茶馆”。他大步往里闯,掌柜的寻思是来喝茶的,看他浑身补丁,可穿的倒是干干净净,也没敢怠慢,给他让了座儿。
邓山坐下,也没多话,劈头就问:“掌柜的,我来给你当小伙计的,听说这里用人,要不要我?”
掌柜一听,心想:送上门的小伙计,价钱也准便宜,就问:“你能帮我生财有道啊?”
邓山说:“当然啦,掌柜肯收我,准叫你发财。”
掌柜一喜,三角眼一闭,白眼珠没有了,剩下块黑的,就像粒胡椒一下子安上了,再配上那个上宽下窄的瓜子儿脸,加上个蛤蟆嘴儿,模样儿就再“好看”不过了,当下就说:“好好,再没有这么合适的啦。”邓山也就住下了。
小邓山干活勤谨,小腿跑得也快,茶客们见小伙计招待得好,都愿意到这里来歇歇脚,泡上壶茶,就这么的,九富的小茶馆人丁兴旺,买卖一天比一天强。
钱一赚多了,就捎带着卖个茶叶,又是茶馆儿又是茶庄。把个九富喜得心里盘算:开茶馆开茶庄,依靠买茶本钱太高,利钱不大,自家能想法采茶倒是一本万利。看了看两个伙计,知道邓山这孩子生在山地,爬山越岭不在乎,再加上人年轻手脚灵,叫他去干这种采茶的活儿满行。
他就把邓山叫到跟前和他说:“山,你到我这里也有两年啦,咱光坐吃山空不行,本钱太高,咱养活不起这几张嘴啦,我看咱还得想个法儿才行。”
邓山一寻思:掌柜的要下我的工了?就说:“掌柜的,要下工就下吧,不用转弯抹角啦。”
九富说:“不不,我是想,你挺勤快,从小又爬惯了山,往后,这个茶咱就自己采吧,这不就省去了一道本钱?家里再雇上个小伙计顶你的差。”
邓山一听倒挺欢喜,就说:“掌柜的,崂山里十万大山,可不是一年两年的工夫就能采到好茶。”心想:有两年多没见娘的面了,借这个工夫回去看看娘。
掌柜一看邓山挺欢喜,就说:“是的,采茶这个景儿,是得下点工夫,眼下清明快到,茶树也快发芽了,我给你打点了几十两碎银子,进山也好买点儿吃的,住个一年两载,找点儿好叶子带回来,买卖好了,我亏待不了你。”
这邓山再也没有别的说,就打点了个小包袱,往肩上一撂就上路了。
日偏西山的时候,邓山到了家门口儿,叫了几声娘,就见娘眼泪汪汪地迎了出来。两年了,娘想儿也想坏了。
邓山进门先把碎银子交给娘,娘一见银子又哭起来了:“儿啊,从你爹下世,你已两年不回,娘眼巴巴地盼你回来,这回可也总算熬到头儿了。从今儿咱就不出去啦。”
邓山说:“不啊娘,我是回来给东家上山采茶的,不去那银子还得还人家的。”
这么一来,娘就给山子做了一些大饼,叫孩子在家耍了两天,絮叨絮叨,就打发孩子上山了。
谁知这小山子一上山就是十年没回来,娘的眼哭瞎了,掌柜的脚也跺裂了,他跺什么脚?疼他的钱呀!他算了算,邓山这些年连吃带穿带捎带,一共破费了他一百多两银子的本钱,他那个脚能不跺吗?心想:反正我得跟老婆子要钱!
果然,九富来跟山子娘要钱了,可山子娘上哪儿拿钱还呀?上山找儿吧?小脚上路挪不了几步,十万山,怎么个爬法儿?又怎知山子在哪?瞎眼摸索怎么个过山呀?九富正吵吵,就听大门吱的一声开了,山子回来了!
山子背了一口袋茶叶回来,九富一看就揪住他的袄领子:“好小子,你把我害苦了,快还我的银子!”
山子一看娘弄到这个样子,就把一口袋茶往九富身上一摔:“还你!”
茶撒了一地,九富一看这茶也不见怎么好,知道穷小子也没有钱,掂了掂这半口袋茶,也能有个十来斤,就气呼呼地背着茶袋儿走了,临走不解气,又把地上的茶叶使脚搓了搓。
山子把地上的茶叶收起来,先给娘做饭吃,等娘吃完饭,他烧开一壶水,抓了几根茶丝丝儿放在泥壶里。开水一冲就斟了一碗,叫娘先品品,娘端过碗来才喝了一口儿,就看到眼前放白儿了,喝了两口就认出山子的模样儿来了,喝了三口眼前就锃明雪亮了。
九富把茶背回去,没好气儿,把口袋往炕旮旯里一扔,再就没去看看它。
转眼半年过去了,有一天,进来一个买茶的人,说要买点好茶。九富左一份右一份往外拿,都不遂客人心,九富说:“再不随心没法了,我把‘龙肝、凤胆’都拿出来啦。”
那客人摇摇头:“掌柜的,我是舍得花钱的,你是有好茶,可就是不往外拿!”
“没有呀,在哪里?”
“在你炕旮旯里!”
九富这才想起那半口袋窝囊茶,就提来往柜台一撂:“好,看着给几个钱吧。”
客人问:“要多少?”
九富一寻思:为邓山这小子,我赔上一百两银子,快打个哈哈吧,就说:“一百两!”
那客人不慌不忙,从钱夹里掏出一百两往柜台上一放:“好便宜!”
话没说完,拿起茶叶就走。九富一看光景不对,就问:“客,这叫什么茶?”
“嗨,开茶铺的,不知‘仙人舌’!我等它大半辈子啦!”
九富一听,叫了一声娘,跺了一跺脚,他的脚又跺裂了。“怎么,还有呀,再卖,要多少钱给多少钱!”
九富瞪着个胡椒眼儿:“有,有……”
“有就拿来,我的银子在门口儿的驴背上。”
九富一寻思:我领你去找邓山,就凭这点儿心意,还不赏个仨把俩的?也就一五一十地和老客说了。
九富和客人赶着毛驴儿,一路走一路说话:“客,买卖成交能赏个仨俩的?”
客人说:“当然,到那时掌柜的愿拿多少拿多少。”喜得九富瞪起了胡椒眼儿,活像个地老鼠。
一叫门,邓山出来迎进屋,客人问起茶叶来,邓山说有。就烫了壶水,客人回身从驴背上的驮篓里拿出一把泥壶来,抓上一小把茶叶,使开水一冲,焖了一袋烟工夫,说:“尝尝茶叶味儿吧?”
他先把壶盖一揭,就见那热气咕嘟咕嘟往外冒,冒的那些气儿:下面是根柱儿,中间儿是些杈杈儿,上面是些小圈圈儿,九富一看:“哎,活像棵茶树!”
这工夫,就见从茶树后面飘飘摇摇,一个跟一个,跑出七个仙女来!就见这七个仙女围着这棵茶树哈下腰儿使舌头尖儿挑那茶树尖儿上的嫩叶子,一挑,一个嫩叶就从茶树上掉到手提的花篮里,九富看出神儿了,邓山叫了声:“姐姐,我可又看见你啦!”
说话间,就见那七个仙女,一个个从茶树上跳下来,转眼就挤满了屋。那个最小的上来就拉住邓山的手,又问长又问短,再问问娘的眼睛好了不?
这九富心眼儿不正,上去想拉大姑娘的手,就见那大姑娘把袖子一甩,向茶壶一指,就见从茶壶嘴儿里轻悠悠钻出一条小长虫儿,这条小长虫一着地就长,一眨眼就变成两丈来长、瓮口来粗的一条大蛇,张开血盆大口,朝着九富扑去,吓得九富松开手,屁滚尿流地跑了。
这大虫又回过头来向着邓山伸舌头,小七女喝了声:“畜生!你还当在山上?再害我的邓郎!”这么一叫喝,就见那长虫忽忽变小,轻悠悠进茶壶嘴里去了。
客人一看笑了,出去从驴背上拿出三千两银子和邓山说:“出门拿钱少了,凑合着使吧。”
邓山说:“不要这么多,两千两就行了,剩下的你回去也好做个盘缠。”
客人拿茶叶一走,六妹妹就留下小七,给他俩拜了个天地。把老娘喜得闭不拢嘴。
老娘正笑,就见大姐说:“哎呀,采茶正忙,看为小妹耽误多大工夫!”
就见她把脚一蹬,那五个也随着一蹬,忽拉忽拉就到云彩上面去了,一瞅眼就不见了。
往后,那小两口儿,小日子过得亲亲热热的。
3、朵儿茶
传说在很远的年代,安拉手下有个茶童,名叫朵儿茶。由于朵儿茶没有尽守职责,犯了天规,安拉罚他去做些好事,洗刷自己的罪过。一天,安拉把朵儿茶叫到跟前吩咐了几句,便伸出簸箕大的手掌,朵儿茶站在掌心上,安拉就念起经文,并向朵儿茶吹了一口气,只见朵儿茶飘了起来,慢慢地落到回民聚居的马家村沙坡头,就成了一棵高大粗壮、叶子又肥又长的神茶树。
有一年,村民都患了一种病:男女老少打喷嚏,流鼻涕,头痛发烧;一些体力弱的人,口吐白沫,过百天以后就“无常”了,群众叫它“咳咳病”。村头住的第一家是尤素福,得的病很重,他挣扎着去找阿訇来家念“讨白”(忏悔),刚走到神茶树前就走不动了,摇摇晃晃地跌倒在茶树下,过了不长时间,就睡着了。
他做了一个梦,只见从浩瀚的沙漠之中,走来了一个巨人,腰间别着把金灿灿的斧头。巨人伸出簸箕大的手掌,抚摸着他的头说:“尤素福,我便是众人叫的神茶树,你们村里的人得了病,我受安拉的旨意来搭救你们,你先把这金斧拿上,一挥金斧,我的树叶就飘落下来,你赶快把落地的茶叶收起来,分给病人熬喝,病就好了。为了拯救更多的人免于灾病,你在开春时节,把茶枝栽到沙地里,栽一棵,向地下砍一斧,茶树就会活。有了茶园,就能救治更多的人。”
说完巨人就不见了。尤素福不禁打了个寒颤,猛然从梦中惊醒,头不痛了,浑身有了劲。他正思谋着梦境,忽然对面地上慢慢冒出一块巨石,一见阳光,嗤嗤作响,金光闪耀,渐渐变成了一把金斧头。接着,金斧头向他面前跳了三跳。尤素福惊喜地拿起了斧头,依照梦境中神茶树的嘱托,举斧一挥,果然落了一地叶子,他送给全村的病人熬着喝了。不到一天工夫,众人的病都好了。
次日,他把栽茶园的事,告诉了乡亲们,大家都主动帮忙栽茶树,不到一天,就栽了一片。入秋时节,满枝都是绿油油的叶子。尤素福把茶叶送给其他村有病的人熬着喝了,病也都好了。这一喜讯,迅速传遍千里,有病的群众翻山越岭而来,求茶治病。
村里有个财主叫马色立子,也想要把这个茶园弄到手,可以发大财,提出要买茶园,尤素福坚决不答应。马色立子又派人偷偷砍茶树,虎口震出了血也没砍动分毫。他听说尤素福有个金斧头,有了它就能有茶树。于是,他就想下毒手。
一天黑夜,马色立子带领打手,趁尤素福在园中熟睡之机,窜进草房里,绑了尤素福,抢去了金斧头。马色立子乐坏了,得意地观赏着金斧头。突然,金斧头从他手中飞向天空,放出金光,马色立子被烧成焦棒。那一帮子打手,吓得魂飞胆丧,各自逃命去了。金斧头又回到了尤素福的手中。
以后,尤素福更加精心抚育茶园,凡有病的人来求茶叶,从不拒绝。茶园救了很多人的性命,人人称赞茶园的好处。安拉见朵儿茶济贫行善,证明他已悔过自新了,便让他回到自己的身边。
朵儿茶临行前,给尤素福托了个梦:“我要走了,金斧头也跟着我走了,你园子里的茶树叶子会自动脱落。你可在第二年把干枯的枝子全部砍掉,它会重新发芽、长叶。可它的治病能力会减弱,但经常喝茶对人有很大好处,你要继续培育好茶树,济贫灭病。”
说完,朵儿茶就不见了,尤素福也突然醒了,他摸摸腰间,金斧头不见了,他赶忙又到园中一看,茶树叶子已经蜷缩,枝干枯黄。他遵照朵儿茶的嘱托,更加精心抚育茶园,果然,第二年又长出了新的茶叶。
4、午子绿茶
午子绿茶产于中国著名茶乡——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因地处“子午——午子”古道旁的午子山而得名。西乡茶叶始于秦汉,兴于盛唐,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列为贡品;这里地处北纬33度的秦巴山区,是中国南北气候的结合部,海拔800~1200米之间,四季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被誉为“东方宝石”的朱鹮就栖息在这里,是中国最北的产茶区。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形成了“雨洗青山四季春”的宜茶环境,优越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午子绿茶独特优异的内在品质:富含锌、硒、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维生素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有益成分,其含量均超出全国一般绿茶水平。
在西乡汉中一带,伴随午子山迷人的茶香,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奇故事。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距西乡县城十五里外有一座秀丽而险峻的山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山顶上来了一位美丽、善良的种茶姑娘,姑娘说她因为出生于午夜子时,所以人们叫她“午子姑娘”,至于她姓什么,却从无人知晓。这位午子姑娘不但在山顶种植了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茶树,还在路旁的紫竹林中搭起了一座茶棚,专门方便过往行人。
每日清晨,午子姑娘便笑眯眯地提出一个泥陶壶,从山腰一个像龙脖子一样形状的山洞里汲来了清泉水,再用青冈木木炭把水烧沸,在紫砂杯中放入茶叶,精心冲泡后,敬于客人。坐在山顶茶棚里,阵阵清风吹来,洗去你登山的劳累,放眼望去,山谷的青松翠柏之间翻腾着妩媚的云海,耳旁传来鸟语溪鸣,身边不时出现午子姑娘婀娜多姿的身影,人们一边品饮着异香扑鼻,清醇可口的绿茶,一边欣赏着午子山峰间迷人的风光,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清香、甘醇、鲜爽的茶汤直入肠胃,一种安谧祥和之气,油然而生,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
午子山,山美、水美、茶美、人更美。
午子姑娘以茶待客,方便民众之事,在方圆几百里,被传为佳话,连远处的一些名人雅士、禅师道长、僧侣儒生都慕名而来。登山求茶者品尝后赞不绝口,茶客们你来我往络绎不绝,午子姑娘日复一日,辛勤地忙碌着。
一日,有一从南方专程到此的嗜茶高僧代表众茶客送午子姑娘对联一副,贴在茶棚门框之上。
上联:“龙脖洞中水”,下联:“午子山顶茶”,横额:“仙境双绝”。
他向众人解释道:“此‘双绝’乃指两双,即茶与水,环境与美女也。”后来被人们称为品饮“四要”。据传,还被茶圣陆羽收集到《茶经》之中。
一些外地茶商也闻讯到此,见如此好茶有利可图,便偷采茶籽,挖去茶苗,运往外地,移栽于自己家乡的山坡之上,精心培育,希望能长出同午子山一样的好茶来。午子姑娘知晓后并不介意,但那些被移栽的茶苗、树种,离开了午子山的土地后却无一成活。
午子姑娘以茶待客的美名,被人们越传越远,正好被出巡在外且嗜茶成癖的皇上知道了,他即令绕道驾临午子山。
当皇上在茶棚里召见了午子姑娘,品饮香茗后,感慨地叹息道:“喝遍天下饮料,还数此茶最好。即将此茶为钦定贡品,专供皇宫所用,封午子姑娘为‘御前茶侍’,即日一同进宫。”然而皇上怎么也想不到,他的此番“好意”却遭到了午子姑娘断然拒绝。皇上顿时龙颜大怒,吩咐左右砍去午子山茶林,拆掉茶棚,将午子姑娘押监治罪。午子姑娘拦住毁林砍树的人,不卑不亢地对皇上说:“只要皇上能将我带出午子山,我便随皇上一同进宫。”
皇上听罢哈哈大笑道:“难道朕还怕你一个小女子飞了不成?”
说罢命御林军将午子姑娘围在当中,前呼后拥,护送返京。当大队人马走至白松崖时,天上突然刮起一阵阵狂风,午子姑娘借着风势,纵身一跃,跳下了山崖,只见白云之中,姑娘变成一只美丽的金凤凰,展开双翅沿午子山峰的茶园绕飞一圈后,越过对面山头,向天外飞去。
皇上和他的侍卫们已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回过神来叹息一声说道:“午子姑娘乃是神女茶仙下凡,非凡人所比,看来天意难违,不可冒犯。”说罢便令众人速速摆驾返回京城。
午子山顶的茶园保住了,午子仙女的传说被人们一代又一代的传颂着。据说,每年清明正午时分,人们只要在当年午子姑娘搭起茶棚的石桌石凳上,摆上泥砂陶壶,紫砂茶杯,生起青冈木炭火,汲来“龙脖子洞”中的泉水,午子仙女将会在你不知不觉中降临,像当年一样为你做一次精湛的茶艺表演。当地有不少老人曾有幸观赏到这一人间奇观。
为了纪念美丽善良的午子仙女,人们把每年清明前在山顶所采的新茶嫩芽,看做是午子姑娘的化身,取名为“午子仙毫”。在当年午子姑娘搭起茶棚的地方,修建了一座“道观”,取名为“午子观”,在她曾跳崖的地方栽满了白皮松,还把午子姑娘跳崖后变成一只美丽的金凤凰后飞过的那座山头,取名为“飞凤山”。飞凤山下的那条清澈的小河的源头,据说就是午子姑娘当年取水的那个“龙脖子洞”,于是人们便把这条小河取名为“颈项河”,后被人们讹传为“泾洋河”。
5、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证明,信阳种植茶叶源于战国中后期,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唐代时,信阳毛尖已成为当时供奉朝廷的贡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8世纪全国有8大茶区,其中淮南茶区就包括皖北和豫南。相传武则天时因饮信阳茶治好了肠胃病,特赐在毛尖产地车云山上建千佛塔一座,以彰茶功;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盛赞“淮南茶,信阳第一”。
一
关于信阳毛尖茶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和美丽的神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在名茶河南信阳毛尖产地的茶山里,随处可以看见一种尖嘴、大眼,浑身长满嫩黄色羽毛的小鸟。这种鸟叫唤起来可好听啦,因为它爱蹲茶树林,爱捉茶树虫,茶农很喜欢它。据说,茶山上那棵又高又大的老茶树,就是这种鸟儿衔来的种子种活的。在茶乡,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这一带山上本来没有茶。官府和老财霸占了山林,强迫老百姓给他们开山造地。乡亲们脸朝黄土背向天,日出干到太阳落,又累又饿,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瘟病,死了很多人。
有一个叫春姑的姑娘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到处奔走,想访求一位能给乡亲们治病的能人。
一天,春姑娘在彩云山上遇到了一位采药老人。姑娘向老人说出了心中的苦衷。老人听后,叹息连声,想了一会儿,对姑娘说了一件上辈人讲的奇闻:
还是洪荒时期,神农氏曾经跑了很多地方,尝遍了百草,找到了一种宝树。这种树的叶子片片都是宝贝,只要人们喝了用它煎的汤,便神清目爽、积劳顿消,百病可除。这种宝树在什么地方呢?老人也说不准。他只听说一直往西南方向,翻过九十九座大山,涉过九十九条大江,便可以找到了。
为了搭救乡亲们,春姑娘历尽艰难险阻,战胜重重困难,终于翻过九十九座大山,涉过九十九条大江。也就在这时,她也得了可怕的瘟病,倒在山泉旁了。神奇的山泉水将漂来的一片树叶送进姑娘口中,顿时,春姑苏醒过来了,不仅苏醒了,还觉得神清目爽,浑身是劲呢!姑娘从口中取出那片树叶,她想,这一定就是那种宝树上的叶子吧,于是她顺着山泉向山上寻去。
果然,在泉水的尽头大山巅上找到一棵大树,树叶和救了她性命的那片叶儿一模一样。春姑爬到树上,摘下一粒金晃晃的种子。心想“乡亲们有救了!”姑娘可高兴啦,她跳起舞、唱起歌,忘记了一路上的疲劳。
她的歌声惊动了一位白须银发的老者——人人敬仰的神农氏。神农氏走到春姑的身边,捋着胡子把姑娘打量了一番,赞许地说:“你真是一位好心的姑娘。这树叫山茶树,种子采下来,必须在十天内播进土里,才能成活!”
春姑一想,糟啦!我来找宝树的时候走了九九八十一天,十天内怎么能送回去呢?便伤心地哭了。
她的泪水感动了神农氏。老人家说:“好姑娘,不要伤心,我给你想个办法!”
神农氏拿出了他的神鞭,“叭叭”抽了两个响鞭,美丽的春姑,立即变成了一只尖嘴巴、大眼、浑身长满嫩黄色羽毛的小画眉。
神农对小画眉嘱咐道:“你赶快飞回去,等到茶籽种上露出芽芽时,只要你忍着不笑,再像刚才那样伤心地哭一场,你就会变回原来的模样。”
春姑可高兴啦,她拍拍翅膀点点头,表示明白了。于是她拜辞了神农氏,衔起那粒金晃晃的种子,就飞上了天空。
小画眉向着西北,向着她的家乡,飞呀,飞呀,一直朝前飞;她飞过了九十九座大山,飞过了九十九条大江,眼看就要飞到彩云山,飞到故乡了。当她看见家乡的山水就在自己的身下,想到乡亲们很快就可以得救了,就甭提心里有多高兴了。
她想唱一支歌,谁知刚一张嘴,那粒金晃晃的种子就掉下去了。她赶忙来了一个鹞子翻身,从空中穿了下来。然而已经晚了,那粒宝贵的种子落到一座陡峭的悬崖上,滚进了的石缝中。小画眉用嘴去啄,啄不住;用爪子抓,也抓不住。急中生智,连忙用嘴啄下一朵牵牛花的花朵,花朵就成了一个精巧的小篮儿。
小画眉衔着小篮儿飞到山下去装土,又飞到山上来,倒进石缝里;一趟一趟,把石缝中的种子埋好。有土了,没水也不成呀,她衔着的牵牛花就变成了一个精巧的小水桶。她又飞到山泉边,取来了山泉水,浇灌石缝中的泥土。一趟一趟,把石缝中的泥土浇得湿润起来。转眼之间一棵嫩绿的茶苗从泥土中露出来了,小画眉高兴得忘记了神农的嘱咐,不仅没有哭,反而笑了。再说,她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力气都用光了,她晕倒在茶苗旁,化成了一块似鸟非鸟的石头了。
说来真叫人奇怪,这种子埋土浇水之后,马上发芽出土,见风就长,很快就长成一棵又高又大的茶树。一天,山上下了一场大雨。大茶树上不断地滴着雨水,样子像一个满腹心事,而又无法说出的人在淌着眼泪。泪水滴在小画眉变的石头上,石头上竟长出一棵牵牛花的芽芽,一会儿就牵了藤儿,打了骨朵儿,开出朵比向日葵还大的牵牛花,那花蕊里的柱头变成了一个个金黄色羽毛的小画眉。这群小画眉飞上了天空,绕着大茶树飞了三圈,便落在树枝上。用嘴啄下了一片茶叶,便向村里飞去。它们把口中衔的茶叶放进得了瘟病的人嘴里,病人便马上“药到病除”。
从此,人们便知道这种山茶宝树可以治病了,大家十分爱护它。随着种植茶树的人的增多,开始出现了成片的茶园和茶山。茶农们为了不忘变鸟衔茶种的春姑,就给这个小画眉取名叫茶姐画眉。
茶姐画眉是茶农的好助手。茶树长了害虫,它们就帮助茶农抓虫子,还时常衔着金晃晃的茶种,到没有茶树的地方去播种。每到开采春茶的时节,成群的姑娘来到茶山采茶,茶姐画眉就和姑娘们一块唱起悦耳动听的歌,人们说:茶姐画眉像茶乡的姑娘,茶乡的姑娘也像茶姐画眉哩!
二
人们都知道信阳毛尖茶好,但不知道毛尖茶的来历。据传,它开始种在鸡公山上,叫“口唇茶”。这种茶沏上开水后,从升起的雾气中会现出九个仙女,一个接一个飘飘飞去;品尝起来,满口清香,浑身舒畅,能够医治疾病。这口唇茶原是九天仙女种的,她们咋会来到人间种茶呢?这事还得从鸡公山谈起。
先前,鸡公山没有名字。有一年,山上害虫成灾,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神鸡,把害虫叼个一干二净,住了下来。它天天报晓,啼叫一声,响遍天下,因此人们就给这座山起名鸡公山。各种害虫再不敢在这里逞凶了,鸡公山上从此草绿树旺,鸟语花香,成了人间仙境。
瑶池的仙女们听说人间的鸡公山胜过仙宫的百花园,都想一饱眼福,便向王母娘娘提出请求。王母娘娘也是个爱游山玩水的人,理解宫女们的心情,答应分批让她们下凡,一批限定三日。但有一条,一旦有人下去后产生邪念,与人婚配,除了惩罚本人,这轮流下凡的事立即停止。仙女们都想下去看看,生怕轮不到头上,她们向王母娘娘保证严守法规。
王母娘娘爱喝茶,对司管仙茶园的九个仙女另眼看待,让她们首批离开了瑶池。
九个仙女来到鸡公山,拜见鸡公后便住下了。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王母娘娘限他们三日就是人间三年。众仙女把鸡公山的怪石奇峰、山泉瀑布、名茶异草的春夏秋冬四时景色都看遍了,离回去的时限还有二年呢。她们商量要办件好事,给鸡公山留下纪念。办啥好事呢?为首的大姐说:“鸡公山应有的都有,有的都好,惟有一点不足。”
众姐妹齐问:“哪一点?”
“我倒有个想法,咱九姐妹化做九只画眉鸟,回到咱那仙茶园里衔来茶籽儿,不就补上了这个不足嘛!不知众位姐妹愿不愿出这把力?”
众仙女一听无不叫好。她们又问“衔来茶籽儿不难,交给谁种呢?”
大姐手往山脚下一指,大家看见一片竹林里有几间茅屋,心里都明白了。
那间茅屋里住着一个年轻人叫吴大贵,是个读过书的人。只因爹妈先后去世,剩他独自一人。他白天种地砍柴,晚上还要温习功课,准备科场应试。屋里墙上贴张白纸,上边写着“寂寞独有,清贫无双”。这天夜里,他做了个梦,梦见一个仙女从鸡公山上下来对他说:“鸡公山水足土肥,气候适宜种茶。从明天开始,有九只画眉鸟从仙茶园里给你衔来茶籽儿。你在门口的一棵大竹子上系个篮子,把茶籽儿收下,开春种到坡上。到采茶炒茶的时候,我和姐妹们来给你帮忙。”
吴大贵醒来心里好喜:哎呀,是我吴大贵勤奋读书感动了神仙啊!可种茶能给我带来多大好处呢?别急别急,有道是天机不可泄露,内中定有一番用意,叫种就种吧。
第二天一大早,吴大贵起床,半信半疑地拿个篮子,系到门口那棵大竹上。系好,他扭头要回屋,只见一只画眉鸟箭一般飞来,把嘴里衔的东西往篮子里一放,又飞走了。吴大贵很惊奇,取下篮子一看,果然是一颗种子,虽没见过,他相信就是梦中所说的茶籽儿。接着,一只只画眉鸟穿梭般地飞来飞去。
九只画眉鸟各衔来一颗种子后,稍停一会儿,又是一轮。如此衔了三天三夜,共衔来茶籽儿九千九百九十九颗。吴大贵很高兴,小心地把茶籽儿收藏起来。
第二年一开春,吴大贵把九千九百九十九颗茶籽儿全种到山上。清明过后茶籽儿发芽,见风就长,几天长成了茶林。这时仙女又给吴大贵托梦,让他准备炒茶的大锅。
吴大贵准备停当,来到茶林一看,又惊又喜。只见九个仙女正在采茶,个个柳眉杏眼,面如桃花,不胖不瘦,不高不低。她们采茶不用手,而是用口唇,看那红艳艳的小口唇一张一合,又轻又快,采下了一个个油嫩的茶尖。前边刚采过,后边又长了出来。采了一会儿,九个仙女甩开衣袖,一边舞,一边唱起了《茶歌》。只见她们一人一句地唱道:
茶树本是仙宫栽,姐妹衔籽人间来。
头采(茬)采完二采旺,早采是宝晚是柴。
春茶苦来夏茶涩,秋茶好喝不能摘。
细紧光直多白毫,又提精神又消灾。
千家万户笑颜开!
歌罢舞毕,为首的大姐走到吴大贵跟前说:“这位大哥,俺姐妹采的不少啦。我给你烧火,咱去炒吧!”吴大贵笑着去了。他不知道咋炒。大姐到竹林砍一把竹子扎成扫帚,让他在锅里不停地搅动。吴大贵只觉得茶香扑鼻,快把他熏醉了。现在茶乡炒茶还是女的烧火,男的掌锅;采茶也是女的,边采边唱,这都是那时传下来的习惯。
就这样,她们采着炒着,一直忙到谷雨。仙女们走后,吴大贵沏上一杯新茶品尝。开水一倒,只见慢慢升起的雾气里现出九个仙女,一个接一个地飘飘飞去。吴大贵端起茶杯一尝,满口清香,浑身舒畅,精神焕发。这样好的茶,起个啥名呢?吴大贵想:茶籽儿是画眉鸟用嘴衔来的,茶是仙女用口唇采的,就叫“口唇茶”吧。
消息一传开,义阳知州听说了,马上派人来要茶,拿回去泡上一看,搭口一尝,拍案叫绝。当即定为贡品,要孝敬朝廷老子。
那时是大唐的江山,当朝皇上就是唐玄宗。知州把口唇茶亲自送到朝里,又禀明了它的来历,玄宗大喜。朝中第二个喝到口唇茶的是皇上最宠爱的妃子杨贵妃。她当时精神不爽,一杯口唇茶喝下去,病体痊愈,唐玄宗高兴了,对口唇茶大加赞赏,传下圣旨:一要在鸡公山上修千佛塔一座,感谢神灵;二规定“口唇茶”年年进到朝廷,民间不得饮用;三是赐吴大贵黄金千两,要他用心护理茶林;四是给义阳知州升官加俸。
吴大贵这一下子发大财了,又是买田地,又是建宅院,成了鸡公山的首富。地方上的大小官吏谁敢小看?这一来他腰杆硬了,便欺邻害户,压榨百姓。吴大贵没成亲,不少喜欢攀高结贵的人都去说媒,快把门槛给踢折了。但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名门千金,他一个也看不上眼。因为和那九个仙女相比都差得太远了。
这时候,他再也读不进去书了,赶考的事早丢到脑后。吴大贵想:仙女们托梦叫我种茶,准是让我先发了财,然后再和我成亲。现在我金钱有了,只等明年采茶时,九个仙女一来,就都是我的啦。牛郎也不过配个织女,我吴大贵要独占九个仙女,这真是天意呀天意!
第二年清明前,吴大贵把九个新娘的洞房和成亲的一应事物早筹备好了。过了清明,他天天到茶林等候。茶叶该采那天,仙女们准时来了。吴大贵上前打躬作揖道:“九位姐妹,您劳神出力让我发财,我知道大家的美意。今后这茶不劳姐妹们采了,我已雇了人,让他们干吧。诸位也该跟我享福了。我把婚礼都准备好啦,咱们下山拜堂成亲吧。”
九个仙女自从离开瑶池,哪敢忘了王母娘娘的法规?不论哪个纵有思凡之意,为了不坏姐妹们轮流下来观看的机会,也不愿意在这时候私配情郎。她们没想到一年前还在发奋读书的吴大贵,有了金钱便丧志贪色,变得这样快。姐妹们又羞又恼,转身去找鸡公去了。
鸡公听仙女们说后大怒:“当年我到此山,就是为了消灭害虫,想不到又出一条!”
鸡公翅膀一闪,飞下了山头。它飞到吴大贵的院子上空,振翅一扇,下面成了火海。鸡公又飞到茶林,伸出巨爪一扒,挖出三条深沟,九千九百九十九棵茶树毁掉了九千九百九十七棵。剩下两棵留个种子,现在还在深沟上边的悬崖上长着。
这时候,唐玄宗敕建的千佛塔上的千块神浮雕已由监工从长安送到离鸡公山不远的车云山下。监工得知吴大贵死于火海,“口唇茶”茶林被毁,也不去鸡公山了,把千块浮雕放在车云山下,回京交旨去了。
后来,车云山栽上“口唇茶”茶籽儿,长得特别好,又代替吴大贵的“口唇茶”年年进贡,成了唐朝有名的“义阳土贡茶”。后人就把千佛塔建在了车云山上,现在还保存着。“口唇茶”再也没有了,只留下这个故事,传为美谈。
6、苏仙黄尖茶
信阳市名茶——苏仙黄尖,以其芽壮满毫、清香持久、汤色嫩黄明亮、滋味甘醇而饮誉豫南。苏仙黄尖茶产于大别山脚下的商城县苏仙石乡。该乡境内有一条“子安河”,河边几块硕大的巨石上,至今还留有“仙人”的两个脚印,清晰可见。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西汉末年,有个姓苏名耽字子安的人,其父早逝,母子相依为命,住在商城县境内的大苏山北麓。苏宅紧依石槽河东岸,门前怪石嶙峋,宅后绿竹满园,黄鹤纷至。
苏耽幼秉天赋,天资聪颖,5岁习文,7岁善剑,成年后精通天文地理,立志为天下人荡邪恶,扶正气。但时逢战乱,兵祸连年,民不聊生,加之瘟疫流行,田园荒芜,十室九空。苏耽欲酬心志,拜别慈母,踏遍青山,寻师学艺,普度众生。
有一得道真仙,道号“朝阳真人”,隐居大苏山朝阳洞中。这天,正静坐洞府,忽感心血来潮,屈指一算,知是苏耽来访。便将拐杖抛出洞府,变成一只猛虎,一口衔住苏耽,腾空而起,直落洞内真人座前。苏耽从惊恐中睁开眼,见到真人忙跪拜于地,口称师父,向真人诉说诚心拜师、求学仙术、拯救苦难百姓的心思。
真人听后,顿生恻隐之心,取出金丹数粒,交给苏耽后说:“求学仙术非一日之功,拯救百姓乃当务之急,你先将此丹拿回,用大缸化水,让邻里百姓都喝上一匙,便能解除眼前瘟疫。”
苏耽按真人指点施行,果然灵验。待乡邻们饮服后,苏耽将缸中所剩残渣余水泼洒宅旁空地,不久便生出无数棵嫩黄叶芽小树,摘下嫩叶放入口中,甚觉甘甜清凉。苏耽屡试,还有清凉解毒之效。其实,这就是最初的“黄尖”茶树。
此后,苏耽求仙学术之心更坚,再次辞母上山拜师。行前他嘱咐母亲,教乡邻们遍种茶树,瘟疫如再发生,可用井水煮茶饮服,以避疫害。两年后,瘟疫复泛。苏母日夜奔走,煮茶救民,终因劳累过度,以致油尽灯灭。乡民们深感厚德,筹资把苏母葬于苏家宅后,并把苏耽所住之地改名“子安镇”(苏耽字子安),宅前河流更名“子安河”。
苏耽从师三年,学成炼丹术后返回故里,闻母已故,悲痛欲绝,当夜在母坟前守孝,突然雷雨交加,第二天雨过天晴,有数十只黄鹤飞临苏门,苏耽在母亲坟前三拜之后,于门前岩石跨上鹤,升仙而去,在石上留下两只深深的脚印,至今犹存。
人们怀念苏耽母子,将此石叫做“苏仙石”,“子安镇”改为“苏仙石镇”,今苏仙石乡因此得名。苏耽乘黄鹤去,留下“足迹”在人间。可是,苏氏母子留下的岂止“足迹”,他们留下的昔日避邪驱疫的茶树,如今已长得漫山遍野,经当地茶农精心炒制,生产出“苏仙黄尖”、“苏仙银峰”等名茶,成为当地人民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一笔财富。
7、黄山毛峰
黄山坐落在安徽歙县、太平、休宁、黟县之间,奇松,怪石,山泉,云海,引人入胜。黄山植物覆盖率达56%,种类多达1452种,是华东植物荟萃之地,尤以产黄山松和名茶“黄山毛峰”、名药“灵芝草”驰名中外。黄山地区由于山高,土质好,温暖湿润,“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云雾缥缈,很适合茶树生长,产茶历史悠久。黄山毛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黄山毛峰是我国的名茶之一,其中的特级毛峰,曾经多次选送国际博览会,得到各国友人很高的评价。
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了书童来到黄山春游。四月的黄山细雨纷纷,漫山云雾,山峰若隐若现。这天午后,主仆二人来到罗汉峰下,迷了路,正在山峰下的小溪边徘徊,心里不免有些着急。
这时,一阵山风吹过,远处响起悠扬的钟声。朝着钟声方向望去,只见竹林深处走出一位老和尚,他身穿黄色袈裟,斜挎竹篓,一串佛珠拈在手中,身材高大,阔嘴大耳,笑容可掬。
熊知县于是带了书童迎上前去,施礼道:“长老在上,下官有礼了。”
和尚合掌还礼,念声:“阿弥陀佛!”
“请问长老,这里可有借宿的地方?”
长老回身细看,见熊知县文质彬彬,一副书生模样,便答道:“我乃云谷寺慧能长老,寺院就在前面。眼看天色将晚,二位请随我去。”
熊知县连忙作揖答谢。主仆二人便随长老朝云谷寺走去。一路上,长老身挎的竹篓里不时散发出阵阵清香,知县问道:
“长老,篓中是何物,为何如此幽香?”
长老递过竹篓,微微一笑。
知县见篓中尽是翠嫩茶芽,感到惊奇,又问道:“此茶为何这般幽香?”
长老笑着回答:“客官没听说过高山出名茶吗?”
三人边说边走,不觉来到了云谷寺。红墙绿瓦的云谷寺,松杉掩映,山泉丁冬,这是深山里的一座幽静禅院。慧能长老进了山门,徒弟司清和尚接过茶篓,长老领着知县走进禅房,席地而坐,司清和尚提了一把青铜水壶进来,长老亲自动手泡茶敬客。知县一看,这茶叶每片长约半寸,绿中略带微黄,色泽细润光亮,尖芽紧偎叶中,好像雀舌一般;芽端布满了绒细的白毫,叶芽下还托着一小片金黄色的叶。等沸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后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顿时幽雅清香充满禅房。熊知县看得目瞪口呆,好久才清醒过来称赞道:“真是山中珍品,世上神奇之物。”
“客官请用茶。”长老端起细瓷茶杯让道。
熊知县双手接过茶杯一边细细品尝,一边问道:“请问长老,这茶叫何名称?”
长老喝了一口茶,微笑道:“这茶乃黄山特产,名叫黄山毛峰。因为茶树长在高山之上,终年云蒸雾绕,所以又叫黄山云雾茶。相传当年神农氏到黄山尝百草,不幸中毒,黄山山神急令茗茶仙子圣水冲泡云雾茶,献给神农饮服解毒。神农十分感激,离山时便把白莲花宝座送给茗茶仙子留作纪念。从那以后,黄山毛峰冲泡时便出现白莲奇景了,据说这就是茗茶仙子得到的宝座云朵。”
长老说得津津有味,熊知县听得如痴如醉,二人谈得十分投机。从黄山珍奇说到天下大事,长老无一不知,熊知县心中十分敬佩。
熊知县在云谷寺住了数日,游罢黄山,一日清晨带着书童来向长老告辞。临行时,长老赠送熊知县一包黄山毛峰和一葫芦黄山泉水,并嘱咐道:“黄山毛峰只有用黄山泉水冲泡,才会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再三拜谢,辞别了长老,回到了黟县。
熊知县刚回到县衙,就有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二人相见畅叙友情。熊知县命书童冲泡黄山毛峰招待同窗,只见沸水冲泡下去,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后就直线升腾约一尺光景,又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顿时幽雅清香荡满屋内,把个太平知县看得目瞪口呆。
熊知县叫书童拿出慧能长老赠送的黄山毛峰,分了一半送给太平知县,说道:“年兄,这是黄山神茶,你我共同分享吧。”
太平知县大喜,收下了黄山毛峰茶,立即告辞而去。上快马进京,一心向皇帝邀功请赏。不一日来到京城皇宫门外,下了马请门官禀奏皇帝:“太平知县特来向陛下敬献仙茶。”
门官连忙郑重报奏,于是皇帝传旨下来,叫太平知县献茶。那太平知县来到金銮殿,献上黄山毛峰,又奏明开水泡茶时会出现白莲奇景。皇帝听了喜形于色,太平知县洋洋得意,等着加官领赏。这时,早有宫女递过茶杯、水壶,太平知县满心欢喜,连忙冲泡毛峰茶。哪知开水冲入茶杯,只见茶叶上下沉浮,并不见白莲奇景。皇帝在龙案之上双手一按,大怒道:“为何不见白莲奇景?小小知县,竟敢欺君!”
太平知县吓得冷汗直冒,浑身发抖,慌忙双膝跪下,战战兢兢地说道:“启奏万岁,这茶乃是小人当年同窗好友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实在不干小人之事,乞望万岁宽容。陛下将熊知县传进京来就知分晓了。”
皇帝听了,传旨命黟县知县熊开元昼夜兼程火速进京。
熊开元接到圣旨,一路上马不停蹄,入不歇息,赶到京城,来到金銮殿上拜见了皇帝。皇帝一言不发,衣袖一挥,左右禁军便上来要绑。熊知县挺立殿上,伸手挡住禁军叫道:“慢来!”又回身说道:“启奏万岁,小人犯了何罪?”
这时皇帝抛下黄山毛峰,怒气冲冲地说:“这乃山岭野物,你却让太平知县拿来进贡与我,谎称冲泡时会出现白莲奇景,你犯了欺君之罪!”
熊知县这才恍然大悟,想到自己一片真心对待太平知县,谁知他却贪图高官厚禄,反而陷害自己,心中十分愤慨。但他来不及思考这些,只是胸有成竹地向皇帝奏道:“启禀陛下,黄山毛峰茶素质清高,不肯迎合浊流。只有那圣洁的黄山天泉,才能与它融合一体,冲泡时才有白莲奇景出现。京城混浊的井水怎配得上这仙茶呢?若陛下准小人去到黄山取来泉水,定会出现白莲奇景。如若不实,小人听凭惩处。”
皇帝听了,说道:“既然如此,准你一月假期,命你即去黄山取来泉水面试,若是再无白莲奇景出现,灭你九族!”
熊知县于是脱下官袍玉带,换上青衣布帽,离开京城,往黄山云谷寺赶来。见了慧能长老,便将太平知县献茶,自己遭到诬陷的事细细说了一遍。长老听了,心中十分不平,又劝熊知县不必担心。说着,把熊知县带到寺院后一棵古松下的泉水边。这时,太阳刚跃出云海,就见一葫芦从山泉中飘荡而来,长老于是接在手中,对熊知县说道:“这是山中珍泉。葫芦里盛的是圣泉峰下的清泉,你带上这葫芦泉水,就可以上京交差了。”
熊知县望着长老,眼中泪花翻滚,再三向长老拜谢。长老扶起熊知县,递过葫芦和黄山毛峰茶道:“不必谢了,我们后会有期。”
熊知县这才一步一回首,慢慢下山去了。
熊知县来到京城,皇帝传旨进宫。金銮殿上文武百官站立两边,殿下布满了刀斧手。熊知县一手提着葫芦,一手拿了黄山毛峰茶,从容上了大殿。皇帝笑道:
“小小知县果不失信,快快泡茶看来。”
早有宫女将熊知县手中的葫芦取去烧水,不一会儿又呈上开水和玉杯。熊知县将黄山毛峰茶放进玉杯,把圣泉沸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玉杯周围转了一圈,转到杯中心后就直线升腾一尺高,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再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顿时幽雅清香充满金銮殿内。见了这般奇景,皇帝看得笑眯了眼,百官齐声祝贺皇上洪福齐天。皇帝心中十分高兴,便对熊知县说道:“孤王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说罢,起身退朝。
熊知县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说不清是什么滋味。他既喜又恼,喜的是黄山毛峰茶重现白莲奇景;恼的是这满朝文武一个个对皇帝奉承拍马,一副趋炎附势的丑态。熊知县心情沉重,回到驿馆后,心中感慨万端,暗自语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决心隐居。
熊开元离开驿馆,直奔黄山而来,不一日到了云谷寺。慧能长老热情接待他,二人推心置腹,谈到五更。从此,熊开元便和慧能长老一起,在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
如今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边,有一檗庵大师的塔基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8、太平猴魁茶
一
太平猴魁产于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畔的猴坑一带,境内最高峰凤凰尖海拔750米。这里依山濒水,林茂景秀,湖光山色交融映辉。茶园多分布在25~40度的山坡上,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里年平均温度14℃~15℃,年平均降水量1650~2000毫米,土壤多为千枝岩、花岗岩风化而成的乌沙土,土层深厚肥沃,通气透水性好,茶树生长良好,芽肥叶壮,持嫩性强。当地茶树品种多是分枝稀、节间短、叶片大、色泽绿、茸毛多的品种,适制猴魁的良种资源。太平猴魁为茶之极品。
猴魁的得名,据说缘起是在清末,南京太平春、江南春等茶庄,纷纷在太平产区设茶号收购茶叶加工尖茶,运销南京等地。江南春茶庄从尖茶中拣出幼嫩芽叶作为优质尖茶供应市场,获得成功。猴坑茶农王老二(王魁成)在凤凰尖茶园,选肥壮幼嫩的芽叶,精工细制成王老二魁尖。由于猴坑所产魁尖风格独特,质量超群,使其他产地魁尖望尘莫及,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1912年在南京展出,荣获优等奖。1915年又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膺一等金质奖章和奖状。从此蜚声中外。
这只是一种说法,提起猴魁茶的来历,民间还流传着不同的说法。
传说古时候,在风景秀丽的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有一年,它们生了一只小毛猴。老猴对小猴非常疼爱,经常带着小毛猴在黄山的各个山峰觅食嬉戏。后来,小毛猴逐渐长大,独自外出玩耍,到了黄山北麓的太平县境内,平地上突然起了云雾,使初次外出玩耍的小毛猴迷失了方向,没有再回到黄山。
小毛猴没有回黄山,急坏了老毛猴。它们一个下山来寻找,一个留在黄山守候家门。一天、两天、三天……老毛猴跑遍了整个太平县都没有找到。由于寻子心切,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东北方向的一个山坑里。
就在这里住着一个老汉,名叫王老二。老汉是个善良淳厚的人,他以采野茶和药材为生。一天,老汉上山采茶,忽然发现白毛猴死在山坑。他心地善良,就把毛猴移到山冈上,用双手挖了个坑埋葬了,并用山石垒了个墓基,挖来了野茶棵和山花栽在墓的四旁。当老汉埋好准备离开时,忽然间出现了讲话声。老汉四处张望,不见有人影。再细听,分明有人在对他讲话,说:“老伯,您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感谢您……”老汉仍不见说话的人,这事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第二年春天,老汉又到这个山冈采茶,发现山冈变了样:墓地旁及整个山冈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棵,棵棵枝壮叶茂。老汉心想:“不见有人来种茶,哪来的这么多好茶棵呢?”突然,老汉又听见山间有人在对他说:“这些茶树是我送给您的,您好好耕作,将来就可以不愁吃不愁穿了……”此时,老汉才明白他头年埋葬的毛猴不是一般的猴,是一只神猴,一定是这只神猴赐给他的。从此,老汉有了一块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去翻山钻刺采野茶了。
为了纪念神猴,感谢神猴赐茶,就把神猴墓地的山冈叫做猴冈。把自己住的山坑叫做猴坑,把从猴冈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
二
山东济南府有一间小小的茶叶店,主人陈氏,丈夫早年亡故,只有一个独子,名叫鲁义,母子俩相依为命。
陈氏为人热情、厚道,她的茶叶生意越做越好。一天,她把鲁义叫到跟前,说:“儿啊,听人说,安徽池州、太平一带的茶叶有名,你何不去安徽买些来,我们好做生意。”鲁义向来对老娘十分孝敬,连忙说:“孩儿遵命!”陈氏好不高兴,立即变卖了金银首饰,加上平日的积蓄,凑足了二百两银子,千叮咛万嘱咐,送鲁义上了路。
鲁义拜别老母,离了济南府,一路晓行夜宿,往安徽而去。一天,走到一个险要去处,但见一片古老森林,无边无际,阴风嗖嗖。鲁义正有几分害怕,忽听一声吆喝,从树林里“腾”地跳出几个人来,一个个脸上涂得漆黑,手中握着大刀,凶神恶煞地拦住了去路。鲁义自出娘胎以来还没经过这个架势,吓得三魂掉了两魂,大叫一声昏了过去。
待鲁义醒过来时,包袱衣物被抢劫一空,二百两银子未留下分文。莫说茶叶买不成,就连吃饭的钱也没有了,怎么回去见那苦命的母亲呢?鲁义好不伤心,他解下腰带,往树上一挂,泪流满面地说:“娘啊,娘,孩儿对不起你呀!”说完一狠心,将腰带往颈上一套……
这时偏偏腰带“咔嚓”一声断了。他睁眼一看,见面前站着一位白须、白眉的老和尚。老和尚问道:“你年纪轻轻,为何走此绝路?”鲁义于是把奉老母之命到安徽买茶叶,不幸路遇强盗的事说了一遍。老和尚将拐杖往东南方向一指,说:“你不必忧虑,那边有善人相助。”说完,突然不见了。鲁义甚为奇怪。
原来那和尚是光仁寺的妙真大师,早已得道升天,今天正好神游此处,见鲁义要自尽,特意前来相救,并给他指点了生路。这些,鲁义当然是不知道的。
却说鲁义按照老和尚的指点,登上了蚂蚁岭,只见一个小和尚早在那里等候,说:“贵客光临师傅有请!”鲁义想起了老和尚“自有善人相助”的话,跟着小和尚走进了一座寺庙,庙里的妙明和尚亲自离座来迎接。原来,妙明和尚得到师傅妙真大师托的梦,要他某日在蚂蚁岭迎接一位上山的贵客,因而特地派小和尚将鲁义接进了寺庙。
妙明和尚亲自作陪,以礼相待并安慰他说:“出家人以慈悲为本,如先生决意去做茶叶生意,贫僧愿资助你二百两银子。”鲁义一听大喜,当即叩谢,在庙里留宿一日。
第二天一早,鲁义告别了妙明和尚,动身往太平镇去。黄昏,来到太平镇附近的剑劈山下,突然狂风骤起,大雨倾盆。他只好站在一家茶店的屋檐下躲雨。眼看着大雨下个没完没了,天又渐渐黑下来。鲁义身上带着银子,怕出意外,想找个地方歇宿,便敲开了这家的门。
开门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鲁义施礼道:“大嫂,我是外地过路之人,天色已晚,特来借宿,明日一早即刻登程。”大嫂一听,面有难色,说:“先生,很对不起,我们孤女寡母的,实在不便,请另找他家吧!”说完,“咣当”关上了大门。
此时依然大雨倾盆,行动不得,鲁义想了想,决定在这屋檐下暂过一宿,明日再作理会。
半夜时分,突然屋内隐隐传来哭声,牵动了鲁义的情思,想到自己途中遇盗,差点丧命,方知人世间还有这许多苦事,“唉!”他不禁长叹了一声。这一声长叹却惊动了一个人。谁?大嫂的女儿。
原来,这家大嫂田氏是个寡妇,有个独养女儿叫做侯魁,年方一十六岁。长得窈窕清秀,温柔贤惠。不料被当地罗财主的四少爷看中,立逼成亲。田氏想想自己势单力薄,不觉伤心起来,母女俩在这风雨之夜抱头痛哭。鲁义一声长叹,惊动了侯魁,她透过门缝朝外一看,见这位过路客人还缩在屋檐下,就产生了恻隐之心。只是家里没一个男人,实在不便,也只好把他拒之大门之外了。
第二天天亮,侯魁打开大门,见这位客人挨过一夜的风雨,脸色苍白,浑身打颤,心里委实过意不去,便邀他进来。此时雨还在下着,也不便赶路,鲁义只好进去暂息一时。
田氏给他泡了一杯热茶,还端了一些点心。问起,才知这位客人是来太平镇买茶叶的。母女俩见他举止庄重,忠厚老实,也就很客气地留他在家吃饭。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鲁义要离店赶路的时候,田氏却突然得了急病,肚腹绞痛,呕吐不已,把个侯魁急得手脚无措。鲁义见状,不忍离去,连忙帮着找医生就诊,并留在店里照料。几天过去,请医抓药,不知不觉把二百两银子全花光了,而田氏的病却仍未痊愈,怎么办呢?救人救到底啊!鲁义想:惟一的办法,只有回光仁寺去,向妙明和尚再借点银子,一来可治好田氏的病,二来也好买了茶叶回济南府去,免得母亲挂念。
鲁义向侯魁讲了自己的打算,便返身回到光仁寺,把救田氏的情况跟妙明和尚说了一遍。但借银一事却怎么也说不出口来,妙明和尚早看透了他的心事,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先生不必介意,贫僧再助二百两纹银,买了茶叶也好早日归去。”鲁义惊喜万分,深深感谢这位大慈大悲的菩萨。
却说田氏在鲁义的真心帮助下,身体果然一天天好了起来。这一来,田氏母女对鲁义自有说不出的感激,尤其是侯魁,心里早生爱慕之心,花了那么多银子,连茶叶也没买着,总不能让他空手回去呀!怎么办呢?侯魁想啊想,想起了“一线天”悬崖上的望云针仙茶。
原来,当年侯魁的父亲侯忠是个攀山摘茶的好手。光仁寺的妙真大师听说他为人乐善好施,给他托了个梦,告诉他后山上一线天的峭壁上有几棵长了百年的望云针茶,每日可摘到十几片,焙干以后,开水一冲会冒起一缕青烟,还能显出自己亲人的身影。这种茶能医百病,喝了它长命百岁。侯忠按照妙真大师的指点,每日越岭攀崖,采摘仙茶嫩尖,焙干收存,不料被财主知道了,以讨债为名,抢走了侯忠焙好的仙茶,还逼他冒雨上山崖采茶,结果摔死在剑劈岭下。
上一线天的山路,现在只有侯魁一个人知道。为了报答鲁义的恩情,侯魁以照应母亲为名,一再挽留鲁义,暗里却冒着生命危险,悄悄攀上一线天,采摘当年父亲摘过的望云针仙茶。就这样,侯魁终于焙制了两包望云针仙茶。当鲁义要离开的时候,田氏母女恋恋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临别时,侯魁泪如雨下,把那两包珍贵的望云针仙茶送给了鲁义,说:“前些日子多亏你照应,这两包茶叶请你收下,这是我们母女的一点心意。但不知先生此去何时才能相见!”说完,早已哭成了泪人儿一般。鲁义捧着这两包茶叶,心也碎了。一想到母亲还在家里等着自己,只得狠狠心,含泪而去。
鲁义经过光仁寺,又去拜别妙明和尚。妙明和尚把茶叶打开一看,嚯!薄嫩如竹叶,针细若幼芽,色润纯正,清香扑鼻,连声说:“好茶,好茶,这两包茶叶,吮吸了侯魁姑娘全身的元气,凝聚了侯魁姑娘毕生的心血,表达了侯魁姑娘一片深情厚谊,日后自有大用处!”
鲁义一听有这么珍贵,越发怀念多情多义的侯魁姑娘,不禁长叹一声:“唉!但不知何日才能重新相见啊!”
妙明和尚说:“你要见侯魁姑娘也不难,我自有办法。”
说着,取了几片望云针仙茶,放进古瓷壶里,用滚沸的开水一冲,只见一股青烟从壶里冒了出来,青烟起处,一位苗条清秀的姑娘出现在鲁义的面前。
鲁义又惊又喜,连声喊道:“侯魁姑娘!侯魁姑娘!”
侯魁姑娘含情脉脉地望着鲁义微笑,不觉流下两行热泪。鲁义正要向前,突然,青烟散去,姑娘的影子也消失了。
鲁义急得大声喊道:“侯魁姑娘。你别走哇。”
妙明和尚在一旁叹了口气,说:“唉!你再也看不到侯姑娘啦!”
鲁义大惊,忙问什么缘故。妙明和尚告诉他:“自你走后,罗财主的四少爷就去侯家逼婚,侯姑娘至死不从,她登上一线天,口含望云针仙茶,跳崖自尽了。”
啊!这简直是晴天霹雳!鲁义当即昏厥过去,病倒了。好心的妙明和尚便留他在寺里调养。
数日之后,鲁义渐渐病愈。这时,恰逢朝廷出了一张告示,说皇上最心爱的公主得了一种十分奇怪的病,终日饭不思,茶不饮,虽经各路名医医治,仍不见好转,现贵体日渐消瘦,眼看生命难保。凡有能治好公主病者,即招为东床驸马,或赐以重金。
妙明即对鲁义说:“侯姑娘送你的茶叶,现在有大用处了。”并如此这般地交代了一番。
鲁义按照妙明和尚的指点,揭了告示,被带进了宫里。一个公公对他说:“你年纪轻轻,也敢来揭皇告?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犯了欺君之罪,定当满门抄斩!”
鲁义说:“我自有仙丹妙药,管叫药到病除,请公主一用便知。”
于是,鲁义用几片望云针仙茶,泡给公主喝,果然一喝便精神大振,再喝食欲大增,三喝贵体康健。皇上龙颜大喜,当即招鲁义为东床驸马,倍加喜爱。
鲁义进宫以后,接来自己的老娘。他深深怀念侯魁姑娘,把她妈妈田氏也接进皇宫。还给光仁寺拨了一笔巨款。扩建寺庙,以报当日赠银之恩。
从此以后,侯魁茶叶便扬名各地,流芳至今。
9、茶女红
安徽的“屯绿”闻名世界,被誉为“绿色的金子”、“首屈一指的好茶”。黄山毛峰是“屯绿”中的上品,它产在美丽的黄山,每年谷雨前三天后四天采摘,又名“谷雨尖子”。上等的毛峰叫“茶宝”,又叫“茶女红”。它似根绿针,泡在杯中一小会儿,就舒展成一个完整的叶片,汤色碧绿喜人,香气四溢,而且还有养气颐神的功效。更可贵的是,在清晨,用山泉水沏,在杯中缭绕的热气中,可以看到一个美丽的姑娘,跪在茶树旁,采摘那迎着朝阳长出的第一枚叶子的情景。关于茶女红,还有个故事呢。
从前,在黄山有个孤女叫萝香,长得如花似玉。萝香美丽、善良、灵巧、歌声动人,常常边采茶边唱歌,邻村有个年轻的打柴汉叫石勇。每天早上上山,他要绕路从萝香屋前经过,听听萝香唱歌;下山也从萝香屋前经过,喝杯香茶,香沁肺腑。他偷偷地爱着萝香,可是他怕姑娘受委屈,不敢言明。每天,他都悄悄地放一捆柴在萝香屋边;再累,也要把萝香的水缸挑满。
萝香渐渐大了,越发苗条标致。求婚的踏平门槛,可萝香总是摇头不允。
一天,一下来了好多求婚的,有县官的公子,有武生、书生,有店铺的小老板,有财主的少爷。他们在萝香的茅屋前会面,亮出珠宝金银、绫罗绸缎。公子说:
“我爸是一县父母官,我最有资格娶萝香。”
武生说:“我武艺高!”
书生说:“我文才好!”
小老板说:“我家有钱!”
少爷说:“我家有地!”
就像捣了麻雀窝,聒聒噪噪,吵个不止。萝香没有正眼瞧他们,说:“你们哪,都不够格!”
众人一惊愕,停下吵声,互相瞅着。忽然,公子说:“你不嫁我们,看哪个野小子敢娶你?”
众人附和说:“对!”
由狗咬狗到狗帮狗。众人就坐到萝香屋前,死皮赖脸不走。
萝香冷冷一笑,就离开了。她走到村里,找到德高望重的白胡子鲍老汉,说:
“鲍老爹,我有一事想烦您,我要用茶宝决定婚事。”
鲍老汉一听,说:“萝香好姑娘,只要你信得过老汉,这事我能办。”
于是,鲍老汉走到萝香屋前,对众人宣布说:
“有耳朵的听好:三月初八,萝香在黄山以茶择婿。”
“以茶择婿”,这事轰动了四乡八镇,消息不翼而飞,都等着三月初八来看热闹。
这天,东方刚白,人们已挤在萝香的屋前,人山人海的。只见萝香在屋前,迎着太阳,摆了几条长凳,凳子上一排放了二十多只杯子,每个求婚者都站在一只杯子前。
萝香像往日一样,大大方方地一手提壶,一手拿着茶叶走出来。用眼一扫,那群求婚的公子少爷小老板一个不缺,就是不见天天见面的石勇哥。于是,她张口唱起来。
石勇像往日一样,扛着扁担绳子,提着砍刀正在路上。一听萝香的歌声,他加快了步伐,歌声未停,他已来到萝香屋前。怎么恁多的人?他赶忙挤进去,但条凳那里已没了位置,他只得在旁边站着,萝香向他嫣然一笑。鲍老汉就会意了,拿了只茶杯给他。他放下扁担、砍刀,紧紧捧着茶杯。
鲍老汉宣布择婿开始,嘈杂的人声停顿。于是,萝香在每只杯子上放了茶叶,然后,沏上开水,对天祈祷说:
“萝香今日择婿,望神灵保佑。萝香精气已郁结于茶,谁的杯中显现萝香的身影,谁就是萝香的丈夫。”
一会儿,茶叶在杯中舒展开来,成了一枚完整的叶子,茶杯上热气盘绕。人们瞅着,看姑娘的影子在谁的杯上显现,看看谁是最有福气的人。说也怪,竟在石勇杯上的热气里出现了萝香迎着初露的太阳,跪在茶棵前,用舌尖卷采的图画。
众人看到这神奇现象,个个屏住了呼吸。只见萝香喜滋滋地走到石勇面前,从杯里掏出一小包茶叶,说:
“石勇哥,茶宝是属于你的。”
石勇仍捧着茶碗,目不转睛地望着热气上的图画。萝香只得把茶宝塞到他的手心。
看着石勇捧着茶碗,随萝香进屋了。其他求婚的才怏怏不快地散去。
知县公子满肚子坏水,路上就想好了歹计,一回到县衙,就说:
“爸爸,今天求婚未成,可看到茶宝了。你要是把它搞到手,进贡给皇上,爸爸,高官尽你做,大福尽你享!”
知县眉开眼笑地说:
“好儿子,亏你想得周到。你马上派兵去拿那打柴的,搞到茶宝去进贡,待皇上赏赐下来,再把萝香抢给你。”
公子带着衙役,悄悄地包围了石勇住处。石勇被五花大绑押到县城。知县亲自审问,要石勇交出茶宝。可这是石勇的命根子,任凭知县严刑拷打,他都一字不吐。知县只得把他收监。
萝香姑娘赶忙跑到县城去探监,看到石勇体无完肤,血肉淋漓地躺在地上。萝香止不住哭道:“石勇哥,你受苦啦!”
石勇一见萝香,一下坐了起来,说:
“萝香妹,他们要夺走你送给我的茶宝,他们是白日做梦。我宁死不给!”
萝香也气狠狠地说:
“这个狗官,比强盗还坏!他们不会有好下场的。”
石勇说:“萝香妹,你快回去吧!不要管我!”
萝香说:“哥啊,我等着你。你先把茶宝交给狗官……”然后,放低声音说:“没有山泉水,那图画是现不出来的。”
石勇坚定地说:“萝香妹,为了你我死也不交出茶宝。”
忽然,“哈哈”一阵狞笑,两人抬头一看,原来知县父子站在面前。知县凶恶地说:
“石勇,你如果不交出茶宝,我就杀掉萝香。来人啊!”
“喳!”
上来几个如狼似虎的差役,把萝香按倒。石勇忙说:
“不,你们不能杀她,我交!”
知县冷冷一笑,说:“早这样,也省得皮肉吃苦。交出来,献给皇上,你也可以得点奖赏。嘿嘿!”
知县得到茶宝异常高兴,忙收拾了东西,带着公子赴京城进贡。不过,他并没有放掉石勇。
知县来到京城,把茶宝献给皇上。皇上亲手把一枚茶宝放到杯里,沏上水。一会儿,茶叶在杯中舒展开来,杯上也出现了腾腾热气,周围清香异常。
皇上和大臣们等待着那奇异现象的出现。可是他们不知道要用清澈的山泉水泡。所以过了一会儿,热气一去了,还不见那图画出现。皇上大怒,吩咐把欺君的知县父子斩首了。
皇上派个新知县来到歙县。这个家伙也是一肚子污水,心想,茶宝一定有些来历,只是前任发财心切,仓促送给皇上,才丢了性命。他决定从石勇嘴里掏出秘密来,就命人在牢中拷打石勇。石勇咬紧牙关,任啥不说,最后竟气绝在衙役的杖板之下。凶狠的新知县就命衙像把石勇的尸体抛到黄山坳里。
这时萝香已逃到深山坳里,她时时想念着石勇,对着茶树洒泪。后来,她听说新知县打死了石勇,又抛尸山野,顿时昏了过去。人们一阵忙活,她才苏醒过来,哭着说:
“伯叔婶娘们,请你们把石勇的尸体放到我的茶棵边。我用汗水浇灌茶树,我也要用心血浇活我的石勇哥。就是死,我们也要在一处啊!”
乡亲们明知萝香说的是痴话,还是答应了她的要求,把石勇的尸体放到茶棵边。
萝香看着面色如土、骨瘦如柴的石勇,止不住哗哗泪下。泪珠扑簌扑簌地落在石勇的身上,与血迹相融,变成血水流淌下来,湿润了茶树的根。石勇生前最爱听萝香唱歌,最爱喝萝香制的绿茶。如今悲不欲唱,只有茶水能浇灌石勇。可是茶宝已叫皇上糟蹋了,如何办呢?萝香把新采的叶片放到自己的心窝上、哭喊着,就晕倒在石勇身上。
太阳落山了,月亮冉冉升上来了。萝香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觉得那叶片儿在心口蠕动,渐渐地卷起来,那茶宝竟制成了。萝香一下坐起来,拿起那茶宝直奔茅屋。她提着水罐儿去汲那带露的山泉,用松球烧开,沏上。此时天已鱼肚白色,她顾不得那显现的姑娘采茶图画,直奔石勇身旁,说:
“石勇哥,你喝下这杯水吧,算是妹妹对你的心意,我不能没有你啊,哥啊!”
于是,她撬开石勇的牙齿灌下去。说也怪,这茶醇厚清爽的香气,就从石勇的嘴里一直渗到心里,石勇竟动了一下,说:“真香!”
萝香姑娘一惊,喜上心头,说:“石勇哥!香,你就多喝些吧!”
她就扶着石勇把茶喝完。石勇觉得茶到肚,有种说不出的东西渗透到每一根汗毛孔里,他动了动手,伸了伸腿,说:“好怪啊,我还没有死吗?萝香姑娘,你从哪儿弄来这起死回生的灵丹?”
萝香姑娘见石勇活了,快活得心都要跳出来,眼里滚动着亮晶晶的泪珠说:“石勇哥,你躺着不要动,这灵丹有的是,我给你采去!”
萝香姑娘又快乐得像春天树林里的小鸟,不断地唱着歌,采叶,制茶……。
石勇喝了七天茶后,居然渐渐恢复了元气,身体像以前一样壮实。
萝香姑娘虽然瘦了,但是她的精诚使石勇死而复生,心里异常高兴。
从此,他俩便在山上过着自由自在的美满生活。茶宝的秘密始终保存着,新任知县也是“狗咬尿泡——一场空”。打那儿以后,茶宝便作为采茶姑娘的爱情信物而流传下来。
10、兰花茶
在安徽泾县盛产一种兰花茶。这里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绿树蔽日,清泉奔泻,兰草丛生,兰花茶就生长在有名的里坞坑。每到初春,里坞坑到处盛开着兰花,幽香阵阵。经过精心采制的兰花质地极好,色泽碧绿,银毫显露,滋味醇厚,闻之清香宜人,饮之回味无穷。
兰花茶起源于唐朝,最早由里坞寺的僧人栽植。传说,当时的皇帝被头痛困扰,偶遇一僧,曰:“山中有兰茶,煎服可愈之。”皇帝按僧人所说饮后即愈。后来传到民间,人们争饮此茶,兰花也被列为贡茶。
关于兰花茶,还有一个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齐云山脚下有一座大庄院,庄院主叫李占山。他家财万贯、奴婢成群。使女中有一小丫头,叫兰花,十四五岁的年纪,窈窕得像一朵出水的芙蓉。李占山见她长得出色,便起了歹心。小兰花性格倔强,不畏强暴,宁死不从。李占山非常恼恨,经常借故骂她、打她、罚她。
小兰花实在忍受不了非人的折磨,在姐妹们的帮助下,逃出了虎口。兰花逃进了深山老林,她走呀走,爬了一座山又一座山,翻了一个岭又一个岭,突然前面一座山峰挡住了去路。她小时听老人说过,这齐云山顶上有个蝙蝠洞,洞里住着一个蝙蝠仙姑,播云降雨,保佑人间五谷丰登。兰花想,仙姑一定肯帮穷人讲话,不如上山去求她保佑。于是,她心头一阵高兴,飞也似的向山顶攀去。
齐云山高万仞,岩悬壁峭,气势磅礴。到了半山腰,就如坠入万里雾中,越往上走,丛林越密,云雾越浓,嶙峋怪石,犬牙交错,凉风嗖嗖,令人不寒而栗。小兰花一点也不怕,攀藤附崖,一直爬上了山顶,山顶上是一块平地,她往下一看,绝壁之上伸出一巨石,巨石的缝隙之中,长着一株茶树,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张开,郁郁葱葱,酷似一把撑开的大绿伞,覆盖着巨石下的一个岩洞。兰花攀着藤蔓爬到洞前,洞很大很深。
她探身进去,洞门石壁上,丁冬丁冬地滴着泉水,她喝了几滴,甘美可口。再往里进,一群一群的小蝙蝠,倒挂在石壁之上。兰花便赶忙退了出来,没有惊动它们。兰花是太累了,她靠在山洞洞口边上便睡着了。朦胧中,她看见一朵祥云飘飘而来。云头之上立着蝙蝠仙姑,和自己一样美丽的姑娘,她高兴极了,一下子扑倒在仙姑的怀里叫着姐姐。
忽然,一阵凉风将她惊醒,她睁眼一看,已是月上西天,伸头向洞外一瞧,呀?成千上万的蝙蝠飞舞在巨石上的茶树四周。
就这样,她以树叶野果充饥,与野兽百鸟为伴。春天,她撷百花遮体;夏日,掬山泉解渴;中秋,采百果收藏;隆冬,借岩洞栖身。她很快就习惯了这野人般的山林生活。
秋去冬来,转眼春风又至。清明过后,万物复生,百草吐翠。蝙蝠洞上的那棵茶树,依于绝壁上,背北朝南,烟笼雾绕,早早地抽出了又绿又翠的肥嫩新芽。
这天,小兰花又来到蝙蝠洞顶的绝壁上,对着茶树怔怔地看了一会儿。突然,她像想起了什么,迅速脱下了自己穿的破衫罩住了一根葛藤攀上了茶树,她非常熟练地采摘着嫩芽,不一会儿,就摘满了一衣兜。她把这一兜嫩芽背到山下的一个孤老太太家里,借锅炒了炒,烤干后,便拎到街上去卖,开始,无人问津。
在这产茶的山区,人们怎么看中这奓奓蓬蓬,像死树叶子似的粗茶呢?这时,过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穷汉,他抓把茶叶看了看,闻了闻,就买下了,兰花非常感激,高高兴兴地回到了蝙蝠洞里。
再说这个穷汉,买了兰花的茶,进了茶馆,买了滚开的水泡了一杯。谁知这茶非同一般,当壶中沸水倒进茶杯后,杯口陡然冲出一股雾气,飘飘然成螺旋状上升,聚而不散;飘出一阵阵扑鼻的清香,喝了一口,味纯甘美,沁人肺腑。顿时,茶客们争先恐后来品尝。
这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山前山后,甚至人们还添枝加叶地说:“那卖茶的姑娘是齐云山的蝙蝠仙姑,好心人喝了她采的仙茶,就能长命百岁。”
这个消息也传到了李占山的耳朵里。他想:我种茶园千亩,远近茶客无一不晓,还未听说过这种好茶呢。于是,就吩咐家丁,四处探查,寻找卖茶的姑娘。
过了几天,兰花又炒了一兜茶来到街上叫卖,冷不防被李占山的管家抓住,拖回庄院。李占山得知卖仙茶的仙姑就是他家使唤的丫头兰花,顿时喜上心头。他亲自询问兰花道:“听说你在山上采到了好茶,是真的吗?”
“是真的。”
“好茶长在高山上,不容易采到呀!”
“说难也不难,东山摘一片,西山采一片,高山千万座,野茶到处生。”李占山熟知兰花的脾气,知道强迫她说出来是不可能的。就心生一计,将兰花关到牲口房,嘱咐家丁们,故意疏忽,留一小门不锁,让她逃走,然后暗暗跟踪。
小兰花到底还是个孩子,没有心计,那棵茶树的秘密很快就被跟踪的家丁们发现了。当即,兰花就被家丁们推下了悬崖,一张早已写好的布告贴到了茶树上。李占山宣布:这棵茶树是他家的丫头首先发现,理应归李家所有,不准任何人采摘一片叶尖。
李占山占了这棵茶树后,派人采摘了很多芽尖,经过精制,亲自送给县官。县官品了一杯,果是好茶,就责令李占山速速精制二斤,派驿官火速送到知府家里。
知府也是个茶客,品尝了这茶后,啧啧称赞不已。于是,连夜修书一封,派心腹家丁星夜兼程,送往京城。
皇帝在金銮宝殿与文武大臣们一起品尝,皇上使用的是金杯玉盏,再用甘泉玉露一泡,那茶叶在杯中咝咝作响,一股云雾直冲銮霄,香气袅袅,飘溢金殿。
皇上见状,龙颜大悦,要来文房四宝,御笔亲书“齐山云雾”四个大字,李占山献茶有功,被封为齐云山七品制茶监官。
可是,第二年,那棵茶树枯死了,李占山因为无齐山云雾茶进贡,以假乱真,犯了欺君之罪,被杀了头。而在兰花坠岩的石缝中,却长出了一片小茶树,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兰花,将茶叶采摘下来进行精制,取名为“小兰花”,后来,人们又慕名采制,小兰花茶便遍及大别山区。而皇帝御笔亲书的“齐山云雾”却早已被人们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