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产科及生殖医学疾病治疗与护理
45139300000026

第26章 围产期疾病治疗和护理。(3)

b.β受体激动剂: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兴奋子宫平滑肌细胞的β受体特别是β2受体,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国内常用沙丁胺醇(sulbutamol),国外常用沙丁胺醇(间羟舒喘灵)和利托君(羟苄羟麻黄碱),而只有利托君(羟苄羟麻黄碱)得到美国药品食品局认证,沙丁胺醇的用法:第1种,每12小时使用2.4mg,可以用数月;第2种,首剂4.8mg,15分钟宫缩缓解或消失,每6小时辅以4.8mg,1次数天,然后逐渐减量至每8小时一次,每次2.4mg,首剂无效可以加用2.4或4.8mg。利托君(羟苄羟麻黄碱)的用法:首先1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静脉点滴,初始速度每分钟5滴,每10分钟增加5滴,直至宫缩消失,极量每分钟35滴,孕妇心率应该小于140次/min;宫缩消失后维持24~48小时改为口服片剂维持第1天10mg,每天2次,然后每天3次,直至终止妊娠。

c.非甾类解热镇痛药: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作用于花生四烯酸系统,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抑制子宫收缩。常用的有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和舒林酸(苏灵大)具体用法如下:吲哚美辛25mg,每天3次;阿司匹林O.5~1.0mg,每天3次;舒林酸(苏灵大)200mg,每天2次。

d.一氧化氮(NO)供体药物——硝酸甘油:硝酸甘油用于抑制子宫收缩的研究仅十几年的历史,可以满足产前、产时和产后各种需要的子宫收缩抑制的应用产前应用主要用于早产和子宫颈功能不全的子宫收缩抑制,使用剂型为外用药——硝酸甘油贴,经皮肤给药,渗透剂量相当于每小时0.4~0.8mg,通常24~48小时见效,1片无效,1小时可以加用1片。如果无硝酸甘油贴可以按每小时0.4~0.8mg的速度静脉点滴。产时和产后主要用于子宫收缩过强而导致的胎儿窘迫和下列情况下的手术操作如子宫内翻、胎盘滞留内或外倒转、不协调子宫收缩等。用法:50~200μg硝酸甘油,静脉推注1分钟内见效,3~5分钟后可以重复,应用时应该注意孕妇的头痛症状和低血压反应上述剂量健康搜索的硝酸甘油滴于舌下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e.钙通道阻断剂:常用硝苯地平,每次10mg,1天可以用多次。

⑤防治感染:对于感染应该包括预防和治疗2种,预防感染指胎膜破裂伊始无感染应用抗生素,目的在于预防羊膜腔感染的发生或延缓出现时间;治疗感染主要针对于胎膜破裂前已经存在但未诊断的羊膜腔感染、胎盘炎和宫颈和阴道的感染。胎膜破裂后12小时未临产者需要加用抗生素,所用抗生素以青霉素族、头孢类和红霉素为首选,注意抗菌谱广;因为现代理论认为感染是胎膜早破的重要原因,胎膜早破多数患者可能有亚临床感染,所以建议首先静脉应用抗生素2~3天,然后改口服抗生素维持。

(3)终止妊娠:胎膜早破终止妊娠的方式以阴道分娩为主,如有产科指征可以剖宫产。

【中医治疗】

根据孕妇的临床表现,常见的有气血虚弱、气滞血瘀两种证型。

(1)气血虚弱

症状:临产前或将临产时,胞衣先破,羊水流出过多,产道干涩,阵痛微弱,产程过长。伴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细弱或虚大。

治法:补气养血,润胎催产。

方药:炙黄芪、当归、枸杞、炙龟板、刘寄奴各15克,党参30克,茯苓、白芍、川芎各9克。

水煎两次,混合后顿服。

(2)气滞血瘀

症状:临产前或刚临产,胞衣先破,羊水流出过多,产道干涩,阵痛难忍,产程过长,烦躁不安,胸闷脘胀,舌黯红,苔薄白,脉弦或至数不齐。

治法:行气活血,滑胎催产。

方药:济生汤方加减。药如当归、大腹皮、刘寄奴、泽兰叶各15克,川芎、香附、枳壳各9克。

3.护理

①病室内保持良好通气,温度18℃~20℃,湿度50%~60%,紫外线灯消毒空气每日2次,减少感染机会;每日更换清洁被套及床单,保持床单元平整干燥无碎屑;

②用1∶5000比例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会阴,每日2次。使用消毒会阴垫、便盆,大便后立即冲洗。及时更换污染的中单和消毒卫生纸,保持会阴部清洁;③胎先露未衔接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采取膝胸卧位或头低臀高位,减缓羊水流出率,防止脐带脱垂;

④密切观察胎儿及胎动变化,定时观察羊水流出率、胎心率、产妇生命体征,胎动计数并记录。注意有无胎儿窘迫或脐带受压的特殊胎心率出现,及时报告医师;

⑤监测胎心NST,阴道检查确定有无隐性脐带脱垂,如产后有脐带脱垂或脐带先露,及时报告医师,应在数分钟内结束分娩;

⑥遵医嘱及时使用抗生素抗感染、使用催产素静滴引产;

⑦严密观察产程,妊娠大于36周的孕妇,80%极有可能在24小时内自然分娩,必须严密观察进入产程的征象,观察宫缩状况及宫颈成熟状态;

⑧心理支持,向个案及家属说明病程及其治疗护理程序,评估其焦虑程度,说明胎膜虽破裂,但羊膜功能仍存在,仍会继续制造羊水;说明早产或剖宫产新生儿的健康存活受到一定的威胁,让个案及家属有较好的心理准备;

⑨饮食护理,合理营养指导,少量多餐,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色彩对比强的膳食,以增强食欲,提高机体免疫力;

⑩生理护理,日间给予孕妇4小时一次的皮肤抚触,做好口腔护理、头发护理、寝前护理,适当更换卧姿,提供立即的护理措施,提高人体舒适度。

四、脐带脱垂

胎膜完整而脐带位于胎先露以下者,称脐带先露;胎膜破裂后脐带脱出于子宫颈口以下者,称脐带脱垂。脐带先露实际上是轻度的脐带脱垂,也称为隐性脐带脱垂。脐带脱垂多发生在胎位异常如横位、臀位、羊水过多、骨盆狭窄或头盆不称等情况。较多发生在羊水过多者,当突然破膜时,脐带随羊水冲出,或股膜早破而胎先露尚未入盆者。

1.病因病理

凡胎儿先露部与骨盆入口平面不能严密衔接在两者之间留有空隙者均可发生脐带脱垂主要原因有:

(1)异常胎先露

是发生脐带脱垂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头先露约500例中有1例发生(仅占0.2%);臀先露则每25例中有1例发生(占4%);肩先露发生率更高每7例中就有1例(占14%);头位臀位横位三者发生脐带脱垂之比例约为1∶20∶70;可见脐带脱垂与异常先露有密切关系。臀先露中大多发生于足先露,单臀先露可能与盆腔密切衔接发生脐带脱垂,较少枕后位、颜面位等异常头先露,或复合先露常不完全填满骨盆入口在破膜后胎头才衔接容易诱发脐带脱垂。

(2)胎头浮动

骨盆狭窄或胎儿过度发育胎头与骨盆入口不相适应(头盆不称),或经产妇腹壁松弛,常在临产开始后胎头仍高浮胎膜破裂,羊水流出之冲力可使脐带脱出,尤其扁平骨盆在先露部和骨盆入口之间常有空隙,且胎头入盆困难胎膜早破容易诱发脐带脱垂。

(3)脐带过长或胎盘低置(或兼有脐带边缘性附着)

如先露部与骨盆相称时脐带长短并非脐带脱垂直,主要原因但当胎头不能接时脐带过长即容易发生脱垂,据统计每10例脐带脱垂中有1例脐带长度超过75cm,脐带长度超过75cm者发生脱垂可能性较脐带长度正常(50~55cm)者多10倍。

(4)早产或双胎妊娠

后者易发生于第2胎儿,娩出前可能均与胎儿过小,胎先露不能与骨盆入口严密衔接或胎位异常发生率高有关。

(5)其他

如早期破膜羊水过多,后者在胎膜破裂时因宫腔内压力过高羊水流出太急脐带,可被羊水冲出而形成脐带脱垂。

2.治疗方法

对临床后胎先露部未入盆者,应提高警惕,尽量不作或少作肛查或阴道检查。破膜后应作胎心监护。必须行人工破膜者,应采取高位破膜,以避免脐带随羊水流出时脱出。

一旦发现脐带先露或脱垂,胎心尚存在,或虽有变异而未完全消失、或刚突然消失者,表示胎儿尚存活,应在数分钟内娩出胎儿,宫口已开全,胎头已入盆,应立即行产钳术或胎吸引术;臀位能掌握臀牵引技术者,应行臀牵引术;肩先露时,能掌握内倒转技术及臀牵引术者,可立即实行。后两者若为产妇,则较易实施。实施臀牵引术无把握者,尤其是初产妇,仍应行剖宫产术。若宫颈未完全扩张,应立即行剖宫产术。在准备期间,产妇应采取头低臀高位,必要时用手将胎先露部推向骨盆入口以上,以减轻脐带受压,术者的手保持在阴道内,使胎先露部不能再下降,以消除脐带受压,脐带则应消毒后回纳阴道内。

脐带隐性脱垂、胎膜未破,宫缩良好者,应取头臀高位(侧卧或仰卧),密切观察胎心率,待胎头入盆,宫颈逐渐扩张,胎心仍保持良好者,可经阴道分娩。若为臀足位或肩先露者,均应行剖宫产术。

若宫颈未完全扩张,胎心好,无剖宫产条件或产妇及家属不同意行剖宫产者,可试用脐带还纳术。脐带还纳术有多种方法,常用方法是产妇取头低臀高位,用一加大旁孔的肛管,内置一金属条,将一消毒纱布条轻系于脱出脐带的下部,然后在肛管旁孔处,以金属条插入棉布条圈内,然后将肛管送入宫腔底部,使脱出的脐带随肛管重新放入宫腔内,随后先抽出金属条,再抽出肛管,脐带与所系的纱布条留于胎先露部以上。仔细听胎心及密切观察脐带是否再次脱出,确定脐带还纳成功,应迅速转送至有条件医院行剖宫产或进行催产处理。施行脐带还纳术前,应先把胎先露部推上,防止脐带受压。因脐带还纳术的成功率不高,术前应向产妇及其家属说明。胎心已消失超过10分钟,确定胎死宫内,应将情况通告家属,任其经阴道自然分娩,为避免会阴裂伤,可行穿颅术。

3.护理措施

(1)勤听胎心,注意破膜后宫缩时胎心的变化,正确判断是否脐带脱垂。并根据病因,嘱病人采取侧卧或平卧,垫高臀部以防脐带脱垂造成胎儿缺氧或宫内窘迫。

(2)讲述脐带脱垂对胎儿威胁的严重并发症,以取得孕妇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3)一旦发现脐带脱垂,胎心尚存在,或刚突然消失者,说明此时胎儿尚存活,应立即协助孕妇膝胸卧位以减少脐带受压程度,供给高浓度氧气,每分钟8~10L。并在无菌操作下行脐带还纳术。

(4)宫口开全,协助医生进行阴道助产,根据胎位采取胎吸、产钳或臀牵引结束分娩,同时做好新生儿复苏的抢救工作。

(5)宫口未开全,在还纳脐带的同时,做好剖宫产准备,争取时间抢救胎儿。

五、枕横位

正常的胎位应该是枕前位,即胎儿头下臀上。所谓胎位异常,一般指妊振30周后,胎儿在子宫体内的位置不正,包括臀位、横位、枕后位、颜面位等。较常见于腹壁松弛的孕妇和经产妇。胎位异常。以臀位多见,而横位危害最大。由于胎位异常将给分娩带来程度不同的困难和危险,故早期纠正胎位,对难产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1.病因病理

(1)孕妇骨盆异常

常发生于男型骨盆或类人猿型骨盆。这两类骨盆的特点是入口平面前半部较狭窄,不适合胎头枕部衔接,后半部较宽,胎头容易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这类骨盆常伴有中骨盆狭窄,影响胎头在中骨盆平面向前旋转而成为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

(2)胎头俯屈不良

若以枕后位衔接,胎儿脊柱与母体脊柱接近,不利于胎头俯屈,胎头前囟成为胎头下降的最低部位,而最低点又常转向骨盆前方,当前囟转至前方或侧方时,胎头枕部转至后方或侧方,形成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

(3)其他

子宫收缩乏力影响胎头俯屈及内旋转,容易造成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有学者报道前壁胎盘时枕后位的发生率高。

2.处理方法

【西医治疗】

胎头多以枕横位衔接,分娩过程中强有力的宫缩多能使胎头枕部向前转90°~135°,转成枕前位而自然分娩。部分枕横位于下降过程中无内旋转动作,成为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横位虽能经阴道分娩,但多数需用手或行胎头吸引术将胎头转成枕前位娩出。

【中医治疗】

应用针灸纠正胎位预防难产在我国古籍早就有记载。就总的情况而言,以艾灸法用得最多,穴位则以至阴最理想。

(1)艾灸(之一)

①取穴主穴:至阴。配穴:隐白、三阴交、京门。

②治法

一般仅取双侧至阴穴,如效不显酌加或改用1~2个配穴。用艾卷两支(长30厘米),直径1.2厘米,点燃后,术者双手执住分别在两侧穴位行温和灸,艾火距离穴位约为2~3厘米,以不产生灼痛而有明显的温热感为度。每次施灸10~15分钟,每日灸治1次,连续4次一疗程。

施灸时,孕妇可取坐位,脚踏凳上,并解开裤带,亦可取仰卧位,两腿伸直。嘱孕妇灸治的当天晚上睡眠时解开腰带,并卧向儿背之对侧。接受灸治之后,每日复诊,胎位转正后即停灸,但仍须继续复查。

(2)艾灸(之二)

①取穴主穴:至阴。

②治法

双侧穴位均取。将纯艾绒制成麦粒大之圆锥形艾炷,直接置于至阴穴上点燃,至局部灼热难忍,即另换1炷,每穴每次灸4~5壮。如局部起小水泡,可涂以龙胆紫药水并用消毒敷料包札,以防感染。每日1次(如有水泡,可避开该点),3次为一疗程。

(3)电针

①取穴主穴:至阴。

②治法

患者取仰卧屈膝体位,松开腰带,用1寸毫针刺入穴位2~3分,接通电针仪,连续波,密波,通电30分钟,电流强度以患者可忍受为度。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4)针灸

①取穴主穴:至阴。

②治法

双侧至阴均取,以5分毫针斜刺向上,进针1~2分,平补平泻,留针30~60分钟。可用艾条灸针柄亦可取针后于睡前灸,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1次3~7次为一疗程。

(5)耳穴压丸

①取穴主穴:内生殖器、转胎穴、交感、皮质下。

配穴:腹、肝、脾、肾。

转胎穴位置:在内生殖器穴下方。

②治法

主穴可仅取前二穴,亦可均取,效不显时,酌选配穴。如仅取内生殖器及转胎穴,内生殖器双侧均用,转胎穴独取右侧;如全部取用,则每次选一侧,两耳交替轮用。

以王不留行子贴压,贴压前必须用探棒或耳穴探测仪仔细找到所选穴区中的敏感点。并嘱咐孕妇每日早、中、晚自行按压穴丸各100次,按压时要注意姿势:如为横位,可取坐位;如为臀位,则取臀高头低仰卧位,下肢屈曲,臀部抬高20~30厘米,或平卧。注意转胎应在空腹时进行。

贴压4天为一疗程,如异常胎位仍未矫正者,可继续换贴耳穴。

(6)穴位敷贴

①取穴主穴:至阴。

②治法

取新鲜老姜捣烂成泥状,于睡前敷贴于双侧至阴穴,以塑料袋包好,防止干燥,每晚更换1次,7日为一疗程。

(7)穴位激光照射

①取穴主穴:至阴。配穴:会阴。

②治法

先仅取主穴,采用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输出功率2~6毫瓦,波长6328埃。治前孕妇排空小便,取坐位,解松腰带,脱去鞋袜。管口距穴区30厘米,光斑直径3毫米,双侧穴位同时照射,每次照射10~20分钟,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如3次无效者可加用会阴穴,方法同上。

3.护理措施

(1)认真做好宣教和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