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产科及生殖医学疾病治疗与护理
45139300000028

第28章 产后疾病治疗和护理(1)

一、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性应化。发病率为1%~7.2%,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由于抗生素的早期应用,严重的产褥感染已很少见。

中医称本病为“产后发热、产后恶霹不绝”。

1.病因病理

(1)病原体种类

目前认为孕期及产褥期阴道内的生态极复杂,有大量需氧菌、厌氧菌、真菌以及衣原体、支原体等寄生,但以厌氧菌占优势。另外,许多非致病菌在特定的环境下也要以致病。

①需氧性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可分18种,B族链球菌(GBS)产生外毒素与溶组织酶,使其致病力、毒力、播散能力较强,与产褥感染关系密切,可引起严重感染,其临床特点为发热早(平均在产后11小时),体温超过38℃,有寒战、心率快、腹胀、子宫复旧不良、子宫旁或附件区触痛,甚至伴发菌血症。需氧性链球菌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②大肠杆菌属:大肠杆菌与其相关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变形杆菌,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菌种,也是菌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原菌。大肠杆菌寄生在阴道、会阴、尿道口周围,可于产褥期迅速增殖而发病。大肠杆菌在不同的环境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异,需行药物敏感试验。

③葡萄球菌: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二者的致病有显著不同。金黄色葡萄菌多为外源性感染,很容易引起严重的伤口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存在于阴道菌丛内,引起的感染较轻。葡萄球菌因能产生青霉素酶而对青霉素出现耐药性。

④厌氧性链球菌:以消化链球菌和消化球菌多见,存在于正常阴道中。当产道损伤时残留组织坏死,局部氧化还原电势低,该菌迅速繁殖,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放出异常恶臭气味。

⑤厌氧类杆菌属:为一组绝对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脆弱类杆菌、产色素类杆菌等。此类细菌有加速血液凝固的特点,可引起感染邻近部位的血栓性静脉炎。

此外,梭状芽孢杆菌、淋病双球菌均可导致产褥感染,但较少见。支原体和衣原体也可是产褥感染的病原体之一。

(2)感染来源

感染来源有二:一是自身感染,正常孕妇生殖道或其他部位寄生的病原体,当出现感染诱因时可致病;二是外来感染,由被污染的衣物、用具、各种手术器械、物品等接触患者后造成感染。

(3)感染诱因

机体对人侵病原体的反应,取决于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及机体的防御能力。任何削弱产妇生殖道和全身防御能力的因素均有利于原体入侵与繁殖。例如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临近预产期性效、胎膜早破(羊水中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当羊水流失后杀菌作用减弱)、羊膜腔感染、各种产科手术操作、产道损伤、产前产后出的血、宫腔填纱、产道异物、产程延长、胎盘残留等,均可成为产褥感染的诱因。

产褥感染属于中医学“产后发热”的范畴,其发病原因,主要是产后感受外界邪毒,使得血行受阻,以至形成瘀血,从而导致瘀热互相结聚而发病。

2.治疗

【西医治疗】

(1)支持疗法,纠正贫血与电解质紊乱,增强免疫力。

(2)清除宫腔残留物,脓肿切开引流,取半卧位等手段去除病原组织。

(3)抗生素的应用,应注意需氧菌与厌氧菌以及耐药菌株的问题。感染严重者,首选广谱高效抗生素等综合治疗。必要时可短期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提高机体应激能力。

(4)对血栓性静脉炎者,在应用大量抗生素的同时,加用肝素48~72小时,即肝素50mg加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6~8小时一次,体温下降后改为每日2次,维持4~7日,并口服双香豆素、潘生丁等。也可用活血化瘀中药及溶栓类药物治疗。若化脓性血栓不断扩散,可考虑结扎卵巢静脉,髂内静脉等,或切开病变静脉直接取栓。

(5)严重病例可引起中毒性休克、肾功能衰竭、应积极抢救,治疗应争分夺秒,否则可致死。

【中医治疗】

本病主要表现为产后发热,由感染邪毒所致,故多为高热炽盛、持续难退,同时伴有腹痛或恶露异常等症,应根据发病的程度,伴有证候及感染部位深浅,按卫气营血辨证,对其热入营血、热入心包及脱证、厥证应及时救治。

(1)感染邪毒

症状:发热恶寒,或寒战高热,腹痛拒按,恶露臭秽如败酱,心烦口干,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淤。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生化汤加减。

处方:双花15克、蒲公英15克、野菊花15、克川芎9克、当归24克、桃仁9克、赤芍9克、枳壳9克、炙甘草6克,如果下腹痛剧烈,加连翘15克,鱼腥草10克以加大清热解毒之力。若大便干燥,加生大黄6克以泻下通便。

中成药:三黄丸

(2)热塞成脓

症状:高热不退,外阴或盆腔有脓肿形成,疼痛拒按,恶露臭秽,口干,尿赤便于,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淤排脓。

方药:大黄牡丹皮汤加味。

处方:大黄12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冬瓜仁30克、芒硝10克、连翘15克、败酱草10克、若高热不退,心烦口渴喜饮,加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5克以清热护阴。

中成药:水牛角解毒丸。

(3)热入营血、热陷心包

治疗参见急性盆腔炎。

3.护理

①控制感染:A.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全身情况,注意恶露的量、颜色、气味,伤口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治疗。B.体温超过39℃者给予物理降温,鼓励产妇多饮水,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液体,注意加强口腔、皮肤的清洁护理。C.做好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遵医嘱应用敏感、足量、高效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

②减轻疼痛:A.向产妇解释疼痛的原因,协助其取半卧位,利于恶露引流及炎症局限;会阴侧切者应取健侧卧位,并保持切口干燥、清洁。B.0.1%苯扎溴铵溶液擦洗或冲洗会阴每日2次;会阴水肿者,局部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者抬高患肢,局部保暖并给予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③减轻焦虑:鼓励产妇说出焦虑的原因及心理感受,消除其顾虑,树立信心,配合治疗过程。

产褥感染轻者影响健康,重则危害生命,因此,必须谨防,孕产妇应注意以几方面:

产前:纠正贫血,补充营养,尽可能祛除身上存在的感染灶;妊娠最后两个月停止一切阴道治疗,尤其是阴道冲洗;孕期避免性交,尤其是最后两个月内更应禁忌,也不能盆浴。

产时:临产以后,应抓紧时间休息,尽量进食和饮水;若饮食摄入不足,必须接受静脉补充。

产后:产后汗多,下身又有恶露不断流出,因此必须注意清洁卫生。除洗澡和揩身外,必须每天用温开水洗涤外阴1~2次,尤其在大便后。卫生巾勤换。产褥期间,特别在恶露尚未干净时,绝对不能性交,因此时子宫里的创面尚未愈合,性交会带入细菌使子宫发炎,也会使恶露淋漓不净。况且,会阴和阴道裂伤的疤痕犹新,过早性交必然引起疼痛,甚至裂开和感染。

二、产褥中暑

产褥中暑是指在产褥期在高温环境中、体内余热不能及时散发引起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的急性热病,表现为高热、水、电解质紊乱、循环衰竭和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本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处理不当容易遗留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根据症状和中暑程度可分为中暑先兆、轻度中暑、重度中暑。

(1)中暑先兆:发病急骤,发病前有短暂的先兆症状称中暑先兆。出现口渴、多汗、心悸、恶心、胸闷、四肢无力。

(2)轻度中暑:中暑先兆未能得到及时处理,产妇体温开始升高,随后出现面色潮红、胸闷、脉搏增快、呼吸急促、口渴,痱子布满全身。

(3)重度中暑:产妇体温高达41℃到42℃,呈稽留热型,可出现谵妄、抽搐、昏迷。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皮肤干燥无汗,瞳孔缩小,反射减弱。若不及时抢救,数小时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即或幸存也常遗留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后遗症。

1.病因病理

当外界气温超过35℃时,机体靠汗液蒸发散热,而汗液蒸发需要空气流通才能实现。但旧风俗习惯怕产妇“受风”而要求关门闭窗,产妇深居室内,包头盖被,穿长袖衣、长裤,紧扎袖口、裤脚,使居室和身体小环境处在高温、高湿状态,严重影响产妇出汗散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竭而出现高热、意识丧失和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当人体处于超过散热机制能力的极度热负荷时,因体内热积蓄过度而引起高热,发生中暑。

2.处理措施

应立即改变高温和不通气环境,迅速降温,及时纠正酸中毒和休克,补充水分及氯化钠。

首先应将患者置于阴凉、通风处,用冷水、乙醇等擦浴,快速物理降温。按摩四肢,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已发生循环衰竭者慎用物理降温,以避免血管收缩加重循环衰竭。重视纠正脑水肿,可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同时采用药物降温,用4℃1000-1500ml静脉滴注。盐酸氯丙嗪25-50mg加于葡萄糖盐水500ml,静脉滴注,1-2小时滴完,4-6小时可重复一次。

当血压下降时,停用盐酸氯丙嗪改用地塞米松。紧急时也可使用盐酸氯丙嗪加盐酸异丙嗪静脉滴注。体温降至38℃时,停止降温处理。

在降温的同时应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24小时补液量控制在2000—3000ml之间,并注意补充钾、钠盐。加强护理,注意体温、血压、心脏及肾脏情况。用地西泮、硫酸镁等抗惊厥、解痉。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出现心、脑、肾合并症时,应积极对症处理。心力衰竭用毛花甙丙等。呼吸衰竭用尼可刹米、洛贝林对症治疗。

【中医治疗】

(1)暑热内郁证

症状:产后头痛头晕,恶热心烦,面红气粗,口燥渴饮,汗多,舌红少津,脉大而芤。治法:益气生津泄热。

方药: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2)暑人心包证

症状:产后突然晕倒,不省人事,身热肢厥,气粗而喘,牙关微紧或口开,脉大或滑数。治法:清心开窍。

方药:牛黄清心丸。

(3)阴竭阳脱证

症状:产后头晕心悸,四肢无力,汗出肢厥,昏仆,脉细数而微。

治法:益气回阳。

方药:生脉散合参附汤加减

3.护理措施

(1)妇女在产后其实在产后1~2天最好吃些清淡而易消化的饮食,以后再逐渐增加含有丰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适量脂肪的食物,此外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可多吃些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2)夏天分娩的产妇,衣着应宽大透气,有利于散热,以舒适为度。切忌包额头,也不能身穿长衣、长裤和袜子。住房必须通风凉爽,避免室温过高,但应注意不让风直接吹在身上,以免着凉。

(3)产妇的居室应通风换气,衣着要恰当,以舒适为度,以免影响散热。如有中暑先兆的情况,应立即将产妇移到凉爽通风处,解开衣服。

(4)多喝水,尤其要补充盐水。体温较高者应立即给予冷水、酒精擦浴,快速物理降温,大多轻症患者能得到控制。

家庭应急处理:

(1)中暑先兆时,立即将产妇移至凉爽通风处,解开衣服,多喝凉开水或盐开水,使其安静休息。

(2)轻度中暑者,除上述处理外,适度应用仁丹、十滴水内服,涂擦清凉油,体温上升者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置冰袋、电扇或给予解热药物退热。

(3)重度中暑时,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处,用冰水或冰水加酒精全身擦浴,在头、颈、腋下、腹股沟浅表大血管分布区放置冰袋,并同时电扇吹风,应尽早尽快送往医院进一步抢救。

(4)预防产褥中暑的发生,应打破旧的传统风俗习惯,经常性对孕妇进行科学教育和产褥卫生教育。

【注意事项】

(1)一般产妇感觉口渴、多汗、恶心、头晕、心慌、胸闷等不适时,就应考虑为中暑的先兆。

(2)产妇高温的适应能力较低,所以产妇的居室一定要打开窗户,使空气流通,保持适当的温度。但不要让产妇直接吹风,被褥不宜过厚,可以用凉席,穿薄一些的夏季衣裤,多饮水等。

(3)产后其皮肤排泄功能较上旺盛,出汗较多,可以经常用温水擦浴,勤换衣服,可避免产后中暑。

三、产褥期乳腺炎

产褥期乳腺炎是产褥期的常见病。它常常继发于乳头皲裂、乳房过度充盈、乳腺管阻塞。初产妇发病多在产后3~4周,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的红、肿、热、痛,局部肿块、脓肿形成,体温升高,白细胞增高,治疗在脓肿形成前以抗感染促进乳汁排出为主,脓肿形成后以切开引流为主。

1.病因病理

产褥期乳腺炎是产褥期的常见病,它常常继发于乳头皲裂、乳房过度充盈、乳腺管阻塞。

(1)乳头皲裂

通常是由于哺乳姿势不正确,婴儿未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吮在口内且固定于一侧的哺乳时间过长所致。

(2)乳腺管阻塞

①初产妇哺乳无经验,乳汁多,婴儿往往不能把乳汁吸尽,致使有多余的乳汁淤积在腺小叶中,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初产妇的乳汁中含有比较多的脱落上皮细胞,易引起乳腺管的堵塞,使乳汁淤积加重。乳汁的淤积促使急性炎症发生。

②初产妇如孕期不经常擦洗乳头,上皮脆弱,小儿吸吮时间过长,乳头表皮浸软,易发生皲裂,发生皲裂后婴儿吸吮引起母亲剧烈疼痛,影响充分哺乳,乳房不易排空,乳汁易淤积;此外,乳头发育不良,短平、小、内陷等,更影响哺乳乳汁更易淤积。

(3)病原体

急性乳腺炎主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少见于链球菌。

①细菌可直接经乳管侵入,因由乳汁淤积潴留,容易感染。因潴留的乳汁易分解,分解的产物为酸性不仅对乳腺管有刺激,而且是细菌繁殖很好的培养基。

②细菌可通过乳头小创口或裂缝进入,经淋巴管侵入乳叶间质形成蜂窝织炎。

③产褥期产妇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可经血循环引起乳腺感染。

④另一条感染途径是由婴儿体内的病原菌(如口腔、鼻咽部感染)在哺乳时直接沿乳腺管逆行侵入乳腺小叶、在淤积的乳汁中生长繁殖引起乳腺感染。

(4)细菌入侵

①细菌自乳头破损或皲裂侵入,沿淋巴管蔓延至乳腺小叶及小叶间的结缔组织,引起化脓性蜂窝组织炎。

②病菌由婴儿鼻咽部直接侵入乳管开口,上行至腺小叶,停留在淤积的乳汁中,继而扩散至腺实质。

③产妇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原菌由血液循环至乳腺内,引起乳腺炎。

2.治疗方法

治疗须按炎症情况而定。一般在有乳头皲裂时,应停止喂哺,局部用3%硼酸液清洁后,涂以鱼肝油铋剂或复方安息香酸酊;如无乳头皲裂,在乳腺炎初期仍可哺乳。如有乳汁瘀积,可局部轻柔按摩或用木梳的背缘轻轻向乳头方向梳通,局部冷敷。炎症明显明,应停止哺乳,吸出乳汁,用绷带托起乳房,局部热敷,并用0.25%普鲁卡因60ml内加青霉素40万U,作乳房后组织内封闭注射,每日1次,同时口服或肌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