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18时24分,日本政府正式发表《关于向华北派兵的政府声明》。这个声明歪曲事变真相,胡说什么:“这次事件完全是中国方面有计划的武装抗日,已无怀疑的余地。”还颠倒黑白说什么:“就帝国和满洲国来说,维持华北的治安是很迫切的事,不待赘言。为维护东亚和平,最重要的是中国方面对非法行为,特别是排日行为表示道歉,并为今后不发生这样的行为采取适当的保证,由此,政府在本日内阁会议下了重大决心,决定采取必要的措施,立即增兵华北。”
就在日本政府发表声明的6分钟后,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从山东乐陵低达天津。此刻,他的大脑一刻也没有停下来,他正幻想着与日本的和平,幻想如何向日本让步,才能达到日方的妥协,从而保存住自己的实力。他不相信蒋介石真心抗日,也不希望拼掉自己的军事实力。
也正是在宋哲元竭力为“和平”而奔走的同时,日本已做出了大规模侵华的举动。日本方面在加速侵华的同时,不时放出所谓“不扩大”方针蒙蔽中国政府。
宋哲元求和心切,根本不解日本侵略者假和谈真武力的缓兵之计,仍在竭力奔走,并一再为日本方面做出让步;解除北平戒严;释放被捕日本人;严禁与日军磨擦。妄想以此博得日本方面的好感,从而达到和谈的目的。
但日本侵略者不会改变侵略的目的,对于宋哲元一再表示的让步,他们并不满足,又提出了更苛刻的令人难以忍受的“七项要求”。但是就是这样难以忍受的条件,宋哲元也忍气吞声地表示原则上无异议。
宋哲元的这种态度无意间使侵略者更加得意,他们一面假和谈,一面大批增援部队。
中国士兵眼看着日军的辎重车和军队日夜不停地开往战场,去打自己的同胞,各个气得咬牙切齿,无奈军令如山,他们有敌不能打,有仇不能报,士兵们甚至气得要装成土匪袭击敌人。
战士们气愤不过,悄悄在公路上挖了个陷坑。果然使日军的一辆辎重车陷了进去,正当战士们暗暗高兴,总算出了一口气的时候,师部传来命令;责令这个连的官兵,帮助日军把军车拖出来。团长接到命令后,不敢告诉战士们,怕战士听后会闹出更大的乱子来,还好,正在为难之际,日军的汽车开走了。团长这才松了口气。
宋哲元就是这样让他的部队忍着,他总认为只要迁让,和谈就有希望。然而让他失望的是,他的一再谦让换来的是日本方面的变本加厉。一桩桩,一件件铁的事实不能不开始引起他的深思,他开始对自己以往所做的一切怀疑起来,为防万一,24日,宋哲元召集了二十九军将领商议了一个作战计划。对有关军事力量做了部署。25日,他又下令中止了中日间的谈判。
宋哲元态度的突然变化,使日本侵略者大为不安,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中方对他们无休止让步的政策,所以对宋哲元的态度感到吃惊。搞不清一向软弱的宋哲元一下变得强硬起来是何原因。为了探听虚实。松井久太郎和今井武夫装模作样地前去拜见宋哲元。仍拿出以往的腔调要求宋哲元数日内撤出北平城内驻军。宋哲元一改往日的热情,冷冷地慢慢吞吞地说:尚未订出执行计划,撤大概要等一个月以后再说。松井感到了情况的不妙,忍住气追问道:“为什么要这么长时间?”
宋哲元并不正眼看他,只是不冷不热地一语双关地说:“现在天气太热,得等到天气凉爽以后再说。”
宋哲元的态度使松井吓了一跳。使二十九军官兵兴奋异常,官兵们压仰的情绪一扫而光,都在摩拳擦掌准备痛击敌人。
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秦邦宪(博古)、林伯渠同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张冲、邵力子等就国共合作抗日、红军改编、对日作战方针等问题举行谈判。
宋哲元在天津会见日司令官香月清司。回北平后,宣告:一、二十九军绝对遵守中央命令,枪口不对内;二、冀察领土主权不能任人侵犯;三、对日交涉仍按和平原则进行。
国民政府决定派刘峙第二集团军、庞炳勋第四十军。孙连仲第二十六军、万福麟第五十三军等约13万人北上应援,先后进抵保定以南地区。
26日,日本方面呈递了一份华北驻军向二十九军发出的最后通牒。当宋哲元读完这份充满杀气的通牒后。他终于清醒地看到了日军大举进攻已迫在眉睫,和平之门已最后关闭,除了奋起抵抗痛击敌人之外,别无他路可走。他不再等待,放弃了一切幻想,果断地命令秦德纯马上退回通牒,拒绝日方的要求,准备战斗。
随后向全国各界发表了自卫守土最后通电:
“哲元自奉命负冀察军政之责,两年来以爱护和平为宗旨,在国土主权不受损失原则下,本中央意旨,处理一切,以谋华北地方之安宁,此国人所共谅,亦中日两民族所深切认识者也。不幸于本月7日夜,日军突然向我卢沟桥驻军袭击,我军守土有责,不得不正当防御;11日双方协议撤兵,恢复和平,不料于21日炮击我宛平县城、长辛店驻军,于25日夜,突向我廊坊驻军猛烈攻击,继以飞机大炮肆行轰炸,于26日晚,又袭击我通县驻军,进逼北平,南北宛已在激战中。似此日日增兵,处处挑衅,我军为自卫守土计,除尽力防卫,听候中央解决外,谨将经过事实,鞠诚奉闻,国家存亡,千钧一发,仗乞赐教,是所企褥。”
宋哲元的通电表明,他对日本侵略者的妥协是有限的,在和战的最后关头,放弃了幻想,毅然走上了抗日卫国的正义之路。
此时的日本侵略者完全露出侵略的本相,在前阶段中方一再退让的基础上,早已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7月28日拂晓,日军陆空联合袭击北平南苑、西苑、北苑,敌机所到之处,疯狂轰炸来不及隐蔽的士兵和马匹。顿时血流成河。在7月27日,日军进攻南苑的一战中佟麟阁、赵登禹二将军牺牲,中国方面损失惨重。几天之后,在南苑战场上人们还看到几百名士兵与马匹的尸体堆积在路上,在附近的壕沟及田野里,躺着无数痛苦呻吟的伤兵,待运的尸体在炎热的气温下,已经开始发臭。
人们看着这惨痛的景象,气愤难忍。宋哲元得知后,顿时大哭说:“断我左臂矣,此仇不共戴天。”
佟麟阁,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高阳人。1892年10月29日出生。1912年投笔从戎,在冯玉祥部历任排、连、营、团、旅长。1939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抗日同盟军,佟代理察哈尔省主席兼同盟军第一军军长,积极与吉鸿昌、方振武配合抗日,收复多伦等地。1936年升任第二十九路军副军长兼军事训练团团长。“七七”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战。在这次战斗中,奉命在南茆指挥部队与日军苦战,腿部受伤后仍继续指挥作战,后头部又被敌机炸伤,壮烈殉国。
赵登禹,是山东荷泽人。1889年生。1914年投入冯玉祥部当兵。历任排、连、营、团、旅长。“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抵抗日本。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任喜峰口作战的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〇旅旅长。长城抗战后,因功推擢升第二十九军一三二师师长。“七七”事变后,主张抵抗。7月下旬,日军大举进攻北平时,奉命率部增援。7月21日,被任命为第二十九军北平驻地指挥官。在这次战斗中他指挥部队顽强抵抗。不幸右臂中弹负伤,仍继续作战。战至中午率部向城南大红门转移。途中遭日军截击而牺牲。
7月31日,佟麟阁、赵登禹被国民党追赠为陆军上将。
宋哲元南撤之后,从南苑溃下来的官兵们带着满心的惭愧陆续涌进北平城,要见人民了,他们却是满面愁容,一脸愧色。北平人民知道自己的部队打了败仗,但是他们仍然在路的两侧摆上了他们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各种食物。他们双手捧上了西瓜,送给过路的士兵,他们眼里含着泪水,向士兵们微笑着,脱帽挥舞着。
士兵们不敢正视人们的眼睛,他们感到无限心酸和惭愧。他们的心在流血。
在29日凌晨,二十九军全军撤离北平,天亮以后,人们这才发现一夜之间,自己的队伍早已无影无踪了。人们惊恐地议论着,北平就要落到敌人手里了,北平人民就要当亡国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