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45143700000076

第76章 五帝本纪赞

《史记》

太史公曰①:“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②。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儒者或不传③。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⑤。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及《帝系姓》章矣⑥,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共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注释】①太史公:秦汉时人们称掌管政府资料档案文件、著述史书的官员太史令为太史公。这里是担任过汉太史令的司马迁自称。②《尚书》:我国最古的史书,主要记载商、周帝王的言论和文告,也有东周、战国时代的根据传说编造的虞、夏史事的记载。③宰予:字子我,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④空峒:也作“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西。传说黄帝曾到过这里。琢鹿:山名,在今河北琢鹿县东南。传说黄帝在这里战胜尤。渐:流入,这里是到的意思。⑤古文:指《尚书》、《五帝德》、《帝系姓》等。⑥《春秋》:春秋时鲁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所删定。

【译文】太史公说:“学者们多称道的五帝,距离现在已很久远了。但是,即使是《尚书》这部最古的史书,也只记载了尧以来的历史;那些诸子百家虽然谈到尧以前的黄帝,可惜他们的论述并不正确可信,就连地位很高的长者们也难以说明它。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和《帝系姓》,有些儒生以为不是圣人说的话,不肯传习。我曾经西到空峒山,北过涿鹿山,东临大海,南渡长江淮河,到老年人都各自常常传说黄帝、尧、舜的地方,发现那些地方的风俗教化的确与众不同。总之,凡是不背离古文所记载的,那就接近事实而可信。我读《春秋》、《国语》,它们对《五帝德》、《帝系姓》的说明是很清楚的,只不过有些学者没有深入考察,其实那些著述所写的史料都是不虚假的。《尚书》中有些残缺,这已经有些年头了,不过它所缺失的内容常常在其他著作中见到。不是好学深思,心里领会它的意思的人,那是很难对见识浅薄、孤陋寡闻的人说清楚的。我把有关五帝的书本上、传说中的材料合并起来按次序编排,选择其中记述最为正确可信的,写成《五帝本纪》,作为这个本纪的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