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简介”2001年初,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我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互联网是现代经济内在矛盾加速复杂化的产物。因为现代经济关系正在以指数的形式加速复杂化,迫切需要强大的技术手段支持。否则,无法克服其自身矛盾引发的加速增加的“自然”损失。这就是,为应付指数化快速增长的信息量而支付的信息费用,以及为维护信用体系、确保交易接触和成交额的交易成本。换句话说,是这种“需要”造就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本身只是表象,为克服当代经济自身的深刻矛盾才是本质;流通天然具有网状特征,互联网的载体天然属于流通领域。
这些看法源自我1983~1985年形成的关于经济关系加速复杂化的趋势或规律,以及当代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对经济运行全局的多向性影响等论点,并最初以《流通过程超复杂化趋势初探》为题,进行了分析和表述。如今十七八年过去了,仍然能够“摆得住”,且有些预言式的猜想,竟然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证实。这个论点几经完善,曾入选全国中青年经济理论工作者研讨会(天津·1985),被写入国家哲学和社会科学“七五”期间重点课题《社会主义市场模式研究》一书(1991),被编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商业经济学》(1997)。如今,本文所提出的流通过程(经济关系)复杂化趋势依然在“加速”,如果不凭借互联网技术支持,人类社会已经无力应付日益高昂的交易成本。本文的思路就在于对分工与交换的复杂关系第一次尝试着给出了一种极其简单明了的数学描述和数学分析。
社会化大生产是分工专业化基础上规模大、范围广、节奏快、效益高的生产形式,同时又是在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上高度依赖流通过程才能存在的生产形式。由于社会生产呈分工专业化发展,社会成员个人消费呈分散多样化发展,必然引起流通结构加速复杂化和流通职能加速综合化。生产和消费的增长与流通结构复杂化不是同步进行的,后者的发展快于前者,并且有越来越快于前者的趋势;与流通结构加速复杂化相联系,流通职能在加速综合化,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之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协调作用。鉴于流通过程自身发展中存在的这种趋势,我称之为“流通过程超复杂化趋势”。这种趋势要求我们重新看待流通问题,尤其要重视流通领域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问题,以便采取有效对策,使我国流通事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一、流通结构加速复杂化
当生产是完全自给性生产时,流通过程是不存在的。完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便是它的典型形态(如图1)。当生产部门发生专业化“裂变”,由孤立的一个分解为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两个时,流通过程即部门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物质转换、价值形态转换、信息转换三个基本方面)便从无到有,由零变1(如图2)。为了同总体上看的流通过程相区别,我们把两部门之间的流通过程称为“流通纤维”。当生产部门继续“裂变”,由2变3或由2变4时,部门之间的流通纤维则由1变3(如图3)或由1变6(如图4)。无论生产部门是按自然数级还是按几何数级增加,与之对应的流通纤维总是增加得更快。例如当前者由4变5时,后者由6变10(如图5);前者由5变6,后者则由10变15(如图6)……
我们看到,分别与专业化生产部门自然数级1,2,3,4,5,6,……相对应,流通纤维数却是0,1,3,6,10,15,……。就是说,生产部门每增加一个,流通纤维就要每次增加相当于原有生产部门总和的量,也即流通纤维每次增加数等于原有生产部门数。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Y=F(X)(见下表)。
不难看出,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提高,流通纤维递增幅度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例如生产部门由4到5时,流通纤维不过由6变10,增长绝对数是4;而当前者由100到101,增长数同样是1,但后者则要由4950一次激增到5050,增长绝对数是100.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每一个新产生的生产部门都必须以放射状的一组新流通纤维,去同原来所有的生产部门一一连通,故新增纤维数总是等于原有的生产部门数,原有基数越大,流通纤维递增绝对数就越大。若把这种函数关系表示在座标系上,那么恩格斯所说的“经济曲线”在这种场合则是一条越来越趋向平行于Y轴(流通纤维)的直线。这就是说,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高级阶段同低级阶段相比,同样只增加一个生产部门,在引起流通纤维增长幅度上,前者要大大高于后者,因而,这个新产生的生产部门对流通结构的影响和对流通过程的依赖性也大于后者。
顺便说明,生产部门之间用流通纤维不重复地两两连通起来,这种考察也可以归结为组合问题,利用组合公式可更简便地计算,公式Cnm=m!n!(m-n)!。例如生产部门数是7,则流通纤维数是Cnm=C27=7×62=21;若前者是100,则后者是Cnm=C2100=100×992=4950,均与求和计算结果相同。
或许有人会问,现实中的生产部门能够多到数以百计,以致于流通纤维要多到数以千计吗?回答是肯定的。关键在于考察流通复杂性问题时,对于“生产部门”这一概念不能等同于通常的理解。这里所说的生产部门是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和,依产品是否同类为标志,它反映着专业化生产水平;而通常所说的生产部门,是指我国各级政府对经济活动实行分工管理的行政管理部门,它是按生产方向大体划分的,对于各自所辖的企业和产品来说,都有很大的交叉。因此,并不能反映专业化生产及其流通过程的全部实际情况,只有前一种划分决定着流通结构的复杂程度,生产专业化增加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部门,而不是也不可能是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从这个意义上说,决定流通复杂程度的生产部门自然是相当多的,而且在继续增加。诚如马克思所说:“分工创造了自然形成的生产机体,它的纤维在既是生产者又是交换者的人的背后交织在一起,而且继续交织下去。”“一种局部的劳动,昨天还是一种行业的许多职能中的一种职能,今天就可能脱离这个整体,独立起来,从而把它的局部产品当作完成的商品送到市场上去……”《资本论》(法译本)第1卷第86~87页。这是我们考察流通过程复杂性的出发点。
以上分析一旦转向生产产品的经济实体——生产企业,流通结构加速复杂化趋势就看得更清楚了。我国现有工业企业近40万个,另有乡镇工业企业几十万。按照上述方式计算,交织生产的流通纤维该是多少?纵横交错,数千亿!每增加一个企业,流通纤维将相应增加多少?也要上千亿吗?当然不会是这样,在企业这个层次上不能对基本趋势作机械的理解。因为企业不同于部门,就全社会看,企业之间大多并不存在直接的经济联系,只是间接甚至间接又间接的联系,尤其是地方中小企业,局限性还是很大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社会每增加一个经济实体(企业),流通结构中就必然增加一组或多或少、直接间接的流通纤维(经济关系)。附带指出,间接经济关系也不容忽视,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常常存在表面看来没有任何关系的“关系”——连锁反应。
重要的不在于具体的数字和计算方法,而在于通过数量分析,我们可以对流通结构加速复杂化的趋势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我们今天拥有的社会化大生产,便是由加速增加着的流通纤维交织起来的网络式生产系统。在这种场合,只要分工专业化生产向前迈进一步,流通过程便立即发生新的更大的变化。例如,目前我国农村通过专业户、重点户的形式正在大规模进行自给性、半自给性生产向专业化商品生产的转变,转变所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正是买难卖难的流通问题。农民为社会提供的农副产品越来越多,迫切要求及时地运输、贮藏、加工、保鲜、收购和销售,迫切需要各种物质资料、生产服务和商业信息。专业户、重点户一经产生,便立即要由许多新的流通纤维去同更大范围的专业化生产体系连通。因此,发展流通事业已成为巩固农村经济的关键之一。
如果加入商业中介因素,也不会改变问题的实质。在这种场合,流通纤维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简化”,即流通纤维会比没有商业作中介时有所减少或递增幅度降低。但“简化”不会改变问题的实质。因为,第一,商业毕竟仅仅是中介,在它背后,依然是生产部门或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商业在形式上简化流通纤维,要以商业内部网络复杂化为条件。这时,商业自身必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从总体上看,必须具有更高的技术手段、更灵敏全面的商业信息,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职能作用。否则,流通纤维就不是在进行合理的简化,而是被人为地割断,低效率的商业反会成为生产发展的障碍。第二,即使商业中介具有很高的效能,也永远不会全部取代部门或企业之间直接的经济关系,以各个部门或企业为中心的放射状流通纤维依然会大量存在。这就是产供销分离和产供销合一两种经济组织形式同时并存的原因之一。
加速流通结构复杂化的原因不仅来自生产方面,而且来自消费领域。同数以万计、相对集中的专业化产品生产相比,数以亿计的个人消费则是独立、分散、多样的。它从流通过程的另一极,以不稳定、易变化的方式加速流通结构的复杂化。由于社会成员及其家庭在自然地理条件、周围生活环境、消费习惯、人口负担、文化素养、职业爱好、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个人经历等等许多方面不尽相同,因此,即使在收入水平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具体的消费需求也会有很大的差异。随着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还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其中选择性较小的基本消费需求所占比重下降,选择性较大的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所占比重会上升。因此,总的来看,消费差异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些差异,即使是“大同小异”,汇聚起来也足以使流通中的商品结构复杂化,如果再考虑到由个人购买行为所形成的流通纤维的分布状况,那么现实中的流通过程要比我们前面所说的情况还要复杂得多。因此,使用“超复杂化”概念来描述流通过程决不过分。
结构日益复杂的大量商品要通过极其复杂的流通网络去实现,大量、多变的消费信息要通过流通过程反馈于专业化生产系统,其中流通过程包含着商品价值的运动、实物的运动和信息的运动。由于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品量和消费量的增长以及个人消费的多样化趋向,正在从生产和消费的两极加速流通结构的复杂化,同时也表明,生产和消费都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商业信息剧增、商品销售量和销售额剧增、货物运输量剧增、实现有效管理的困难剧增,这一切都是流通结构加速复杂化的显著表现。
二、流通职能加速综合化
流通结构加速复杂化引起流通职能加速综合化。生产专业化与消费多样化之间的矛盾要通过流通过程方能获得相对的解决。由于社会化生产使生产部门“放宽”了,生产序列“拉长”了,对最终消费来说,生产部门或企业的产品大都以中间产品、局部产品的形式而失去了独立性。这时,往往要许多部门或企业经过连续、继起的生产活动才提供某种最终消费品,没有任何一个生产部门或企业能够满足最终消费者的全部需求。因此,生产越是分化为单一的,就越是需要在单一的基础上综合,只有通过流通过程连接为整体,生产对消费才有意义。使非独立的专业化生产和独立多样化的个人消费协调一致便是流通过程的根本职能。
在这种场合,对生产部门或企业来说,它的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继续”的那些活动,如加工、运输、保管、包装、装卸等等的数量在大量增加,同时,需要以多种形式同外界保持广泛的经济联系,需要向流通领域投入和取出大量信息,需要各种生产性、技术性、商业性服务。就是说,它在流通领域所要解决的问题已不再限于实现商品的价值和获取新的生产要素。对于社会成员来说,除了要在流通领域找到满足需要的各种消费品外,还要求更多的社会服务,更多的便利和选择。于是流通职能的负荷在加重,范围在扩展,地位在提高。它不再是“跟随”生产、“保证”生产,而是从经营战略上引导生产,从一开始就参与生产,要求生产以流通为导向,而流通最终又以适应多样化的个人消费为依归。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先后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向以流通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一方面,是私人公司或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剧烈的动荡中摆脱困境;另一方面,也同流通结构加速复杂化、流通职能加速综合化有关。
流通职能综合化首先表现为流通中介——商业的职能综合化。在这种场合,商业不仅要以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完成商品买卖的基本职能,而且完成着由此派生出的其他职能,如售前售后服务、广告业务、租赁业务、贮运加工、技术咨询、商业预测、广泛的商务洽谈和其他社会服务等等。生产和消费正在把更多的事情推给商业来办,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商业已从交换中介人变成范围广泛的“综合服务”系统,同时它对生产和消费的影响也在随之加深。
商业的发达并不能全部取代生产之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直接经济联系。因此流通职能综合化也表现为另一种形式,即供产销一体化的专业公司大量涌现。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通过专业化协作的方式可在一定限度内简化流通纤维,形成更大的经济实体。但流通过程完成的综合经济职能是简化不掉的,它转由专业公司的商务机构全部承担了起来。
流通过程超复杂化趋势突出了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流通纤维的加速增加往往是不平衡的,流通结构无论怎样复杂,相对说来,流通纤维总有疏密之分,密集区正是发达的经济中心区,即城市。城市本身不构成一级经济实体,它可看作是由许多经济实体构成的松散的开放系统,因此,经济中心同时必是流通中心,是整个专业化网络中自然形成的更大的枢纽,它由密集的流通纤维构成,又通过放射状的另外一些流通纤维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与其他流通中心连成一体,形成更大的系统。因此,城市通过流通纤维,实现着内部协调、与周围地区协调以及与其他城市协调的经济功能。所以,在流通过程超复杂化情况下,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简政放权、恢复和建立广泛的横向经济联系,以城市为中心组织商品流通和专业化协作,是完全正确的经济决策。
三、流通过程超复杂化趋势要求
优先发展流通技术事业在专业化生产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很高的场合,流通过程的超复杂化趋势还不十分明显。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了:部门、企业、地区和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已按照“加速律”发展到相当复杂的程度;人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也在加快。因此,管理流通过程的传统的观点、经验、方式、技能和习惯已经不能胜任,甚至难以维持下去了。
目前,我国流通领域在技术手段、管理水平、职工素质等各个方面不仅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而且也落后于国内其他经济领域,仍然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要改变这一状况,不仅是“追还历史欠账”,达到一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而且必须向前看,顺应流通过程超复杂化趋势,按现代化的标准大力发展流通事业。发展流通事业,改变落后状况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它面临两大任务,一是流通体制改革,二是流通技术开发改造。两者并重,缺一不可。
目前,我国流通领域基础设施不足、技术状况落后,与我国现有的经济实力很不相称,离它应具有的规模和水平相差更远。据估计,到2000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要几倍于现有的规模,达到八九千亿元,生产资料流通量也要成倍增长。若没有流通的现代化,要组织这样大量的商品交换是不可想像的。流通过程超复杂化趋势要求我们把电子计算机技术、自动化仓库、快速集装箱车船、叉车、托盘以及现代通讯设施广泛应用于流通领域,实现商品储运、购销等各个环节机械化、自动化、协调一体化。大中小型流通企业都有一个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现代化的任务,现代化并不等于大型化。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机动灵活的小企业同样拥有先进的流通技术。
我们不能低估流通技术改造、技术开发的重要意义。流通过程超复杂化趋势,尤其是商业信息量剧增,正是推动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经济原因之一,同时也提供了普遍应用新技术成果的广阔领域。可以说,流通技术开发和流通管理革命是经济振兴的动力,是甩掉包袱,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陈。长期以来,流通体制也曾几经变动,终未跳出老套套,除了指导思想偏差以外,缺乏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的经验和创新实践也是重要原因。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技术改造开发必须并重,不能偏废。大力发展流通技术事业已是当务之急。要以信息流通事业为先导,运输、仓储技术改造技术开发为基础,带动整个流通技术事业的优先发展。
(本文原载于《财贸经济》198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