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厚道全集
45160200000143

第143章 心怀大度走好人生路

谦恭,自古便是君子之道。大度,也从来都是做人的美德。试想:人生一世,不知道的事情太多,而放不下的事情更多。自大无谦何以晓得如何做人,度量狭小又何以在世间行走?所以,胸襟越是博大,装下的东西就越多;度量越大就越能包容,人生的道路就越宽。宽容是我们必须的选择,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宽容,他才有足够的心力走好人生的道路。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曾说:“虽然整个社会都建立在互不相让的基础上,可良好的关系却是建筑在宽容互谅的基础之上。”一颗不能承受伤害的心灵是脆弱而难以生存的,一颗不能谅解伤害并宽容异己的心灵是狂暴而可怕的,因为仇恨不仅伤害别人也折磨自己。此时,宽容显得尤为可贵,它不仅是一个人、一个社会必要的德行,也是一种非此不可的生存智慧。只有学会宽容,才有足够的心力承担生活的重负。

宽容的内涵非常丰富,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善待。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是看透了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这是何等的气度与胸怀!宽容的可贵不只在于对同类的认同,更在于对异类的尊重——这也是大家风范的一个标志。

智者能容。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胸怀宽广,大度能容。因为他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看得深、想得开、放得下;也因为他非常狡黠地发现:“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仁者能容。富有仁爱精神的人,也必是宽容的人。他心存恕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苛求于己,也不苛求于人。所以,与刻薄多忌的人相比,宽容的人必多人缘、多快乐,自然也就多长寿了。宽容是德。它饶恕所有令自己能接受或不能接受的是是非非。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才能够赢得多少人。宽容不仅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常用宽容的眼光看世界,事业、家庭和友谊才能稳固和长久。夫妻间除了要有爱情有信任,还要有宽容,总是为小事斤斤计较,就不可能白头偕老;朋友间没有了宽容就没有了友谊,因为宽容是友谊的题中之义。领导宽容,就可以使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心。社会是一张彼此联系的人际网络,无人能独自成功,因而应使自己无论何时都记得去体谅身边之人;知道孩子的成长必须有一片宽容的绿荫,而避免因苛责所导致的苦果;知道二人世界必须有宽容做基础,才能品尝婚姻的幸福。宽容别人就等于宽容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生命的美丽。

当你学会宽容的时候,你便是真的领悟了生命的内涵,便能站到比别人更高的位置,看问题和处理起事情也会比别人更加透彻,更加有效;当你学会宽容的时候,你便因知道人生残缺的本质而豁达,它会令你体谅人性弱点,走出生命固有的盲区,由此你将成为生活的智者。

君子,自古便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做人如君子,待人就要谦恭。谦恭有度,讲的是君子的情操和待人接物的态度。君子待人要谦,对待长辈更要谦恭有礼,但也不可谦恭过度,过谦则使人感觉到虚伪狡诈。只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才能给人尊敬的印象,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们也会对谦恭者抱以尊敬。谦恭是高尚者的情操,是修养深厚的表现,是圣人君子的操守。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谦恭是一种美德,而且谦恭的美德深入人心,成为衡量君子小人、德操高卑的标准。

孔子讲礼,十分注重道德修养,而虚心待人,谦恭应物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据史载,孔子到了鲁国的祖庙,见到每件事都询问,孔子没有去过鲁国的祖庙,祖庙中的祭礼礼器多又不相同,孔子虽然圣明,怎能知道这些礼器呢?因为不知道所以就问,这是为人们做榜样。

另据史载,一天,孔子和众弟子乘马车到一个地方去讲学,见前面有一个六岁左右的小孩在路上玩耍,不给让路,孔子走上前对孩子躬身施礼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礼了。我们有要事在身,万望高抬贵手,借个路让我们过去吧1

小孩说:“你们要回答我几个问题。”孔子回答道:“不是老夫夸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老夫都略知一二。”

小孩便问:“那你知道自己的眉毛有多少根吗?”孔子答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多少呢?”小孩眼珠一转,接着问:“那天上的星星看得见,你知道有多少颗吗?”“天上星星浩如烟海,如何数得过来呢?”孔子为难地说。小孩笑了,拍着小手说:“呵,你又嫌多,那日头就有一个,早上像冰盘,晌午像玉环,我问你什么时候近,什么时候远?”

孔子想了半天还是回答不出来,便诚恳地对那个小孩说:“本人还是才疏学浅,以上事情确实不知,愿拜你为师,请多指教。”说着磕头便拜。后来,孔子常以此事教育弟子,说:“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莫忘三人行必有吾师也。”

《菜根谭》中有句话叫做: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即自古建立功业的人,大多是谦恭圆融的人士,那些执拗固执、骄傲自满的人往往与成功无缘。文王谦恭,渭河之滨访太公,最终成就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刘备谦恭,三顾茅庐请卧龙,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公司老板一般喜欢谦恭好学的员工,而不喜欢“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员工;在机关,上级往往器重谦恭有礼、温文尔雅的下属,而讨厌那种盛气凌人、自我满足的“后起之秀”。谦恭的人懂得怎样尊敬别人,包容别人。虚怀若谷,常被用来称赞谦恭之人,因为山谷胸怀空阔而罗纳万物,万物生长其间,不受排斥,不受拘禁,自由生长,得到了长久的、来自于山谷的给养和尊重,同时万物也装饰和点缀了山谷,使山谷变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发。所谓谦恭礼让,敬人敬己就是这个道理。

谦恭,并不表示你低人一等。因此,你大可不必因谦恭而觉丢面子,恰恰相反,待人谦恭,是一个人多礼的表现。而且,人生中的许多机遇往往是因你的谦恭虚心而得来的。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有了自知之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和欠缺,进而为人谦虚。谦虚是一种美德,越是德操高尚的人越懂得虚怀若谷的道理。山高不言,是因为它以谦虚作为根基;海深不言,是因为它以谦虚作为容量。人的胸怀如能做到如山如海一样,便是人间的圣人了。即使是圣人还要更加谦虚,《易经》上云:有大者不可以盈。意思就是即使功劳比天大,官位比天高,也不可以骄傲自满,要谦虚。

要勇于承认“技不如人”,只有这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自满的人以为别人不会比自己强,故步自封,被别人甩到后面,还浑然不觉。谦虚的人懂得向别人学习,而自满的人却认为别人都应向他学习,两种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方向。

人不是万能的,在某些方面可能有所成就,但这并不代表在任何方面都出类拔萃。须知术业有专攻,各擅其长,不能认为自己就是天下第一,举世无双。俗话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山更比一山高,强中自有强中手。若目空一切,眼里容不下别人,自取其辱不说,也很难有好的归宿和下常敢于承认自己技不如人是一种胸怀,一种气度。有的人对此存在误解,认为一旦承认了自己技不如人就会遭到别人蔑视和嘲笑,这种担忧是多余而且没有必要的。敢于承认技不如人就意味着下定了决心要进步。

做人要谦虚,不能老是抱怨,抱怨并不能带来命运的转折或是改变,相反只会增加心中的怨气和阴霾,给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

只有承认了技不如人,才能给自己留足改进和追赶的勇气和力量,若是不承认,迎接自己的就只有失败和懊恼。

为人处世要远观诸人,近观于己。自己得不到升迁肯定是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别人得到了升迁肯定存在优于自己的地方,自己应该向他学习。只有拥有这样的胸怀,才能取得进步,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谱写成功的篇章。谦虚而不是怨天尤人,才是成功者应保持的心态。

虚怀若谷就是要:不自负、不自满、不武断、不固执。看到他人的长处,虚心学习;反省自己的不足,自觉地加以克服;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这是一个人能够成才、成功的重要条件。

每个人都应努力培养自己虚怀若谷的品德。它会给自己带来智慧,给人际关系带来和谐,给事业带来新的活力!中国古代大思想家老子曾说过:“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其意思是,江海之所以能成为一切小河流的最后归宿,就是因为它善于将自己放在一切小河流之下。这就是江海容纳百川的奥妙。人亦应如此,有山谷那样的胸怀,有大海那样的气度,就会“有容乃大”,成为一个思想境界高尚、文化知识广博、善缘之友众多的人。我国近代著名大学者顾炎武认为,天下的学问是无穷无尽的,昔日之所得,不足以自矜,后日之所成,又不容以自限。他虽然从小就在家庭的熏陶教育下打下了扎实的知识根基,后来又成为一位名满天下的学者,但他不自满自傲,而是虚怀若谷,向师友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顾炎武所作的《广师》一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虚怀若谷的品德:

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

读书为己,深颐洞微,吾不如杨雪臣;

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

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

坚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中孚;

险阻备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

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志伊;

文章尔雅,宅心和厚,吾不如朱锡鬯;

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同史;

精心六书,信而好古,吾不如张力臣。

一个人如能感到自己的“吾不如”,就必然会感到自己尚有“吾不知”和“吾不足”。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具有虚怀若谷的品德。

吾不知,就是敢于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宇宙之大、社会之广、知识之博的客观环境里,谁都会有许多自己不知道、未掌握的学问。即使你是一位大学问家,你掌握的知识,恐怕也只能是沧海之一粟,九牛之一毛。不知道这一点便是双倍的无知。庄子讲过这样的故事:秋天下了大雨,河水涨满了,于是河神沾沾自喜,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自己的河里,再也没有谁可胜过自己了,然而当它顺流而下时,不觉来到北海,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不知比它宽阔多少倍时,它这才知道了自己的渺校

吾不足,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自己做得再好,也还会有很多不足。越是有自知之明的人,越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明代方孝懦说:“人之不幸,莫过于自足。”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找到前进的目标和动力。

要容人容世,先要修养自己的虚。只有虚能转实,实却不能转虚。所以君子贵在能虚己,以便用来为人处世。

据史书记载:曹丕竭力限制宗室所封的王侯,法律紧急又严峻,受牵连的人很多,所以各个侯王的过错,每天都能听到。唯独北海王曹衮,谨慎自身,爱好学习,没有过错。监国与防辅相互议论说:“受皇上指令察视王侯,有过错自然要上奏,有善行的也宜让大家知道。”于是共同上书表陈他。

曹衮听后,很是惊慌,说:“修身自省,是普通大众的行为,而各位却要奏报皇上,这正是增加了我的负担了。”

从这里可以看到曹衮明哲保身、恬退虚己而持身的方法。这虽然是虚己的小用,但如果大用,就能以一虚而服天下了。

凶鸟搏击,必然先低下头;猛兽扑食,必然先隐藏爪子;虎豹不把牙齿露到外面,咬人的狗看不到它的牙齿。所以用兵的人,要表现出柔,以便对付刚,以自己的弱,克敌人的强。不仅用兵是这样,用政用事用世亦然。

才在于内,用在于外;贤在于内,做在于外;有在于内,无在于外。这就是以虚为大实,以无为大有,以不用为大用的道理。人们取实,我独取虚;人们取有,我独取无;人们都争上,我独争下;人们都争有用,我独争无用。这是道家处世的妙理。争取的是小得、小有、小用,不争的才是大得、大有、大用。

所以庄子说:“山上的树木长大了,自然用来做燃料;肉桂能食,所以遭到砍伐;胶漆有益,所以受到割取;人们都知道有用的作用,而不知道无用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要以精神去寻求利益,不要以才能去寻求事业,不要以私去害公,不要以自己去连累他人,不要以学问去穷究知识,不要以死劳累生。河蚌因珍珠而受到伤亡,狐狸因皮毛珍贵而受到猎龋有用此处世心愿的人,就应该隐藏起才能,不显示才能,把有用隐藏到无用之中,把自私隐藏到无私之中,这才能体会到虚己的妙用。

宽容是一种美德,能够宽容他人的人,可以和各种人相处,同时也可以反映出自身的人格修养和广阔胸襟。

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中,我们更需要宽容,因为只有宽容才会发现别人的长处,才能够更好地与人合作。

世界上有许多的悲剧、许多的恐怖,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不能容忍所造成的。然而,忍让和宽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非常不容易的。当我们受到无辜的伤害时,总是会有一些报复的心理。但是,报复却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这一点从印度大文学家泰戈尔的《画家的报复》一文中可以得到答案。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了一位大臣的孩子。这位大臣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把画家的父亲欺诈得心碎而死。这孩子在画家的作品前流连忘返,并且选中了一幅,画家却匆匆地用一块布把它遮盖住,并声称这幅画不卖。

从此以后,这孩子因为心病而变得憔悴,最后,他父亲出面了,表示愿意付出高价。可是,画家宁愿把这幅画挂在自己画室的墙上,也不愿意出售。他阴沉着脸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的报复。”

每天早晨,画家都要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这是他表示信仰的唯一方式。可是现在,他觉得这些神像与他以前画的神像日渐相异。

这使他苦恼不已,他不停地找原因。然而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跳了起来:他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大臣的眼睛,而嘴唇也是那么地酷似!

他把画撕碎,并且高喊着:“我的报复已经回报到我的头上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若是存心报复,自己所受的伤害会比对方更大。一个心中充满怨恨的人是永远都无法快乐的。“相由心生”,如果一个人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全世界任何美容院都无法美化他的容貌。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没有大到“不共戴天”的地步,只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不同罢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既是魔鬼又是天使,优点与缺点共存,美丽与丑陋俱在。与人相处时,要尽量看好的方面,至于一些不同之处,一些不必要的摩擦,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古时候有个叫陈嚣的人,与一个叫纪伯的人做邻居。有一天夜里,纪伯偷偷地把陈嚣家的篱笆拔起来,往后挪了挪。这事被陈嚣发现后,并没有大吵大闹,而是等纪伯走后,又把篱笆往后挪了一丈。天亮后,纪伯发现自家的地又宽出了许多,知道是陈嚣在让着他。他心中很是惭愧,主动找上陈家,把多侵占的地统统地还给了陈家。

学会宽容,学会大度,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整天被不满、怨恨心理所控制的人是最痛苦的人。学会宽容,也就是学会了爱自己。生活中有许多事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忍让和宽容不是怯懦胆小,而是宽容和体谅。忍让和宽容是给予、是奉献,也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宽容是一种美德和修养,它犹如生活中的阳光,能消除矛盾的阴暗面。多一分争斗,就是在自己成功的道路上多挖掘了一道陷阱;多一分大度,就是在自己的生命的天空中多加了一道彩虹。

美国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有一次在电台发表演说,讨论《小妇人》的作者露易莎·梅·艾尔科特。当然,卡耐基知道她是住在麻州的康科特,并在那儿写下了她那本不朽的著作。但是,戴尔·卡耐基竟未加思索的,贸然说出他曾到新罕布什尔州的康科特,去她的故居凭吊。如果卡耐基只提到新罕布什尔一次,可能还会得到谅解。但是,老天!真可叹!卡耐基竟然说了两次。无数的信件、电报、短函涌进他的办公室,像一群大黄蜂,在戴尔·卡耐基这完全没有设防的头部绕着打转。多数是愤慨不平,有一些则侮辱他。一位名叫卡洛妮亚·达姆的女士,她从小在麻州的康科特长大,当时住在费城,她把冷酷的怒气全部发泄在卡耐基身上。如果有人指称艾尔科特小姐是来自新几内亚的食人族,她大概也不会更生气了,因为她的怒气实在已达到极点。卡耐基一面读她的信,一面对自己说:“感谢上帝,我并没有娶这个女人。”卡耐基真想写信告诉她,虽然自己在地理上犯了一个错误,但她在普通礼节上犯了更大的错误,这将是他信上开头两句话。于是卡耐基准备卷起袖子,把自己真正的想法告诉她,但最终他没有那样做,他控制住了自己。他明白,任何一位急躁的傻子,都会那么做——而大部分的傻子只会那么做。

他要比傻瓜更高一等,因此卡耐基决定试着把她的敌意改变成善意。这将是一项挑战,一种他可以玩玩的游戏。卡耐基对自己说:“毕竟,如果我是她,我的感受也可能跟她的一样。”于是,卡耐基决定同意她的观点。当他第二次到费城的时候,就打电话给她。他们谈话的内容大致如下:

卡:某某夫人,几个礼拜以前您写了一封信给我,我希望向您致谢。达:(有深度、有教养、有礼貌的口吻)是哪一位,我有此荣幸和您说话吗?

卡:您认识我,我名叫戴尔·卡耐基,在几个星期以前,您听过我一篇有关露易莎·梅·艾尔科特的广播演说。我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竟说她住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康科特。这是一个很笨的错误,我想为此道歉。您真好,肯花那么多时间写信指正我。

达:卡耐基先生,我写了那封信,很抱歉,我只是一时发了脾气。我必须向您道歉。

卡:不!不!该道歉的不是您,而是我。任何一个小学生都不会犯我那种错误。在那次以后的第二个星期日,我在广播中道过歉了,现在我想亲自向您道歉。

达:我是在麻州的康科特出生的。两个世纪以来,我家族里的人都会参与麻州的重要大事,我很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因此,当我听你说艾尔科特小姐是出生在新罕布什尔时,我真是太伤心了。不过,我很惭愧我写了那封信。

卡:我敢保证,您伤心的程度,一定不及我的十分之一。我的错误并没伤害到麻萨诸塞州,但却使我大为伤心。像您这种地位及文化背景的人士很难得写信给电台的人,如果您在我的广播中再度发现错误,希望您再写信来指正。

达:您知道,我真的很高兴您接受了我的批评。您一定是个大好人,我乐于和您交个朋友。

因此,由于卡耐基向达姆夫人道歉并同意她的观点,使得她也向他道歉,并同意他的观点。卡耐基很满意,因为他成功地控制了怒气,并且以和善的态度回报一项侮辱。卡耐基终于使达姆夫人喜欢自己,因此得到无穷尽更真实的乐趣,如果他当时怒气冲冲地叫她滚到一旁,跳到斯古吉尔河去自杀,那一切都免谈了。

记住卡耐基的行为吧,不要在争斗面前摆出一副不甘示弱的架势。也不要让无谓的争斗羁绊住你成功的脚步,只有用大度的胸怀才能有效地消除怒气,化解争斗。

在充满矛盾的现代社会里,那极其方正之人,往往在社会中碰得头破血流,尚不知做错了什么;而那些圆滑有如润滑剂之人,看见权贵就逢迎。方有刚有棱,易伤害他人和自己,圆则有柔有韧,尚不可全盘否定。因此,在如今这样人事纷繁的社会里,方圆结合,刚柔相济,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