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厚道全集
45160200000165

第165章 做个有责任心的本分人

一个负责而谨慎、心思细腻的人,总是更容易接近成功。

参加过各类考试的人,大概都曾经有过类似的认识,就是:假如当初多注意书本上的一些细节,成绩必然会更加理想,我们往往会在那些忽略的小细节上丢分,真是马失前蹄,痛惋不已。

假使注意细节只是为了考试多得几分,或许不值得我们把它当作做人哲学的一个话题,然而事实上,它的影响却不只是如此。

没有随手关门、文件忘了签名、瓦斯忘了熄掉等等小事,都可能酿成无法收拾的意外。

人往往好高骛远,好大喜功,疏忽了“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不肯踏实地从细节就注意起。一位著名厨师说:“假使我没有这几把快刀的话,还不是跟一般厨子一样?”这正是注意细节、细腻做人的好榜样。最伟大的生命往往是由最微小的事物点点滴滴汇集而成的。我们很平凡,或许没有机会开创宏伟的事业,甚至连遇到十分重大的挫折的机会都没有。而我们生活的大河却也是由那些琐屑的事情、无足轻重的事件以及那些过后不留一丝痕迹的涓涓细流汇聚成的,也正是它们构成了生命的真实内涵。

当然注意细节也不能太过极端,成为“见树不见林”,甚至“见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我们所强调的毋宁是一种“谨慎”之德。

有人以“成大事者不拘细行”与“大德不逾矩,小节出入可也”来为自己的粗线条作风辩白,但是却忘了先反省自己是否具备大德,是否“成大事者”。医师疏忽了细节,可能使病人丧命;律师疏忽了细节,可能使好人蒙冤。在一个要想成就大事的人眼中,根本没有细节可言,因为他们认为细节也是决定成败的大事。

好高骛远,就容易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犯大错误。没有一个人可以不经过程而直接到达终点,不从卑俗而直达高雅,舍弃细小而直达广博,跳过近前而直达远方。胸怀壮志、目标远大固然不错,但目标好像靶子,必须在你的有效射程之内才有意义,如果目标离自己的实际情况太远,反而无益于你的进步。同时,有了目标,还要为目标付出努力,如果你只空怀大志,而不愿为理想的实现付出辛勤劳动,那“理想”只能永远是空中楼阁,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的刘九生,是靠做木梳起家的。刘九生高中毕业时正赶上父亲因不慎失足而摔成了残疾,他为了照顾家庭,只能放弃了高考回到家里,整日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年轻气盛的刘九生不安心这种平淡的生活,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够出人头地,创一番大事业。为此,刘九生曾做过一些尝试,但总未能成功。刘九生的父亲有一手做木梳的手艺,劝他做木梳,可刘九生认为一个大男人,靠做小木梳不可能有什么出息,不愿意学。有一天,刘九生正坐在墙角唉声叹气时,父亲走过来,心平气和地对他说:“孩子,是我对不起你,耽误了你考大学。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你能把木梳做好,也可以发财啊,你如果愿意学,我明天就教你。要从小事做起,才能有大的成功。”第二天,刘九生就跟父亲学起了做木梳。他一心一意地学,几天就学会了,但每天只能做几把木梳,他们家住的地方比较偏僻,拿到集市上去卖,价格很低。有一天,他到城里办事,发现城里一把木梳比家乡集市上要贵几毛钱,于是,他便挨家挨户去收购木梳,做起了木梳的批发生意。他很快就赚了五六万元钱,看到村里人手工做木梳靠的是传统的方法,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供应量,他萌生了办一个木梳厂的想法。厂子建起来了,他又四处寻找销路。刘九生就是这样,不忽略细节,从小事做起,凭着用心和刻苦,走上了事业成功的道路。现在,刘九生的“天天见”公司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木梳生产企业之一,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公司总资产已达到千万元。刘九生的经历告诉大家,要成功首先要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地去积累。许多人追求快捷的成功方式,终其一生也一事无成,因为他的精力主要耗损在焦躁的期盼之中,对要做的事情并未真正投入必要的精力,看上去很忙,实际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做无用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想成功就从此时此刻开始,在坚实的土地上迈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把每一件小事都认真地做好,那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请记住:连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大事肯定也做不好l§§踏实下来便有可能峰回路转

有一个故事,是说一个刚留学归国的博士去邮局办事,结果承办员的态度非常不好,他气得半死,回去告诉他一个也在邮政单位做事的主管老友:“替我去告诉他我的身份!并告诫他态度给我好一些。”朋友苦笑着点点头。

几天后,那位年轻博士又到了邮局办事,且又遇上了那位承办员,岂料态度不但没变好,反而更加地百般刁难,这回他更气了!又去把他那个邮政单位的主管朋友叫来抱怨了一顿:“去告诉那个故意吹毛求疵的员工,再给我提醒他一次我的身份,叫他给我客气一点。”

两天之后,他又在邮局碰到了那个员工,果然,这次那个员工不但不再刁难,反而还堆满了一脸笑容,态度亲切,那个年轻的博士好不得意,回去打电话给他的那个邮政单位主管朋友,问:“这次你终于替我好好训了他一顿。”朋友回答:“不,我没有替你训他,不但如此,我还告诉他,你不断称赞他做事谨慎、态度良好。”那位年轻的博士惊讶、纳闷得说不出话来,朋友接着笑笑说:“很多时候,低姿态比高姿态更有用。”

可见,低姿态往往比高姿态更能达到目的;谦恭的态度有时比强硬的态度更能得人尊重,甚至更能从对方口中学到新东西。很多人常会有一种误判,觉得自己在气势上一定得强压过别人,才能显出自己的了不起,但这样的方式往往适得其反,让人在背后嗤之以鼻而自己却浑然不知。可不是吗?所谓的“强者”,其定义是指“能力强的人”,而不是指“态度强硬的人”,学会适时地“弯腰”,学会适时地用“理直气和”来代替“理直气壮”,必能更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标。事实上,一个“能力强却态度委婉”的人,才能真正无往不利,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传说孙叔敖被任命为令尹后,乡里乡亲都来祝贺,有一个老者却身穿孝服做吊丧之状,孙叔敖知道遇到高人了,连忙请教这位老者有何指教。老人说:“你现在的地位高了,权力大了,俸禄多了,小心大祸临头埃”孙叔敖又问:“何以免祸?”老者说:“地位越高越要谦恭,权力越大越要抑制私心,俸禄越多越不能贪财。”孙叔敖听了,再拜感谢,表示一定铭记这三条教导。后来孙叔敖果然克勤克俭,身后甚至没有给子孙留下什么像样的财产,他的儿子回乡务农,过得很是贫寒。这种情况让宫中的优伶优孟看不下去了,他巧妙地向楚庄王反映了这件事。楚庄王想让孙叔敖的儿子继父为官,被推辞了;又想赏赐他一片良田,也被辞谢了。最后,孙叔敖的儿子只要了一块贫瘠的土地,因为孙叔敖临终前对他说,只有贫瘠的土地才不会被人抢去,可以长久地拥有。

做人宽厚能得到众人的拥护,处世恭谨得体使大家心情愉快,讲究信用的人别人能相信他,再加上头脑灵活有智能,他则大功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