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厚道全集
45160200000043

第43章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刚正,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种极富生命力的因子。它流动于全身,表现在脸上为憨厚的微笑,表现在腰部为挺直的脊梁,表现在心间为无私的胸怀……

刚正,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如一块纯净而又有着自己棱角的玻璃,不论放在哪儿都是洁净、透明、硬骨铮铮。

刚正,其实也是一种内涵丰富的修养,使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断地趋于澄净,纯粹。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见义勇为”“杀身成仁”,即要有为了坚持正义敢于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刚直不阿的品德,则恰恰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也是古今贤人在道德修养方面一直所要追求的目标。然而,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各种诱惑层出不穷。面对光怪陆离的世界,又怎样才能做到刚正不阿呢?林则徐曾手书一副自勉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上联告诫自己广泛听取和虚心接受各种不同意见,下联砥砺自己杜绝私欲,做刚直不阿的好官。

“无欲则刚”,正是我们提到的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它揭示了一个道理:去除私欲,就能无所畏惧;无所畏惧,就能一身正气、刚直不阿。

《后汉书·酷吏列传》记载,湖阳公主(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的家奴,无端打死卖唱的父女二人,董宣时任京都洛阳令,智捕凶犯,就地正法。公主告到刘秀那里,刘秀要将董宣乱棍打死,董宣陈述情由后,欲“以头击楹”自荆刘秀见状,又让太监押解董宣,强迫他向公主叩头赔罪,而董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刘秀也为他的刚正不阿所感动,称之为“强项令”,即刚正倔强,不可使之低头屈从的县令。董宣的“刚”,正是源于他的“无欲”。他一心秉公,不恋官位,至于生活,更是俭朴,74岁时死于任上时,“布被覆尺”,家中仅有一辆破车和几斛大麦而已。其清心寡欲至此,直面权贵无所顾虑,刚正而对,也就不足为怪了。

包拯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正气凛然,执法如山,被称为“包青天”。包拯屡次论斥权幸大臣,严厉打击邪恶势力,皇亲国戚、佞臣奸党无不惧怕。当时,京师流传着“关节不到,有阎罗老包”的说法,言其铁面无私,像阎罗王一样难以打通关节。

包拯的“刚”,亦源于“无欲”。他克己奉公,两袖清风。包拯前往陈州放粮赈灾时,不吃沿途州府官吏为其安排的饮食,一日三餐只吃“落斛粥”(次米熬成的粥)。他为官几十年,衣食住行只求温饱,对个人生活从无他求,因此了无牵挂,一不怕丢官,二不怕杀头,至于其它虚名小利,更是不为所动,为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敢于抨击权贵,抑制豪强,甚至怒犯龙颜。

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无欲则刚”,并非不允许人们有欲,而是要克制私欲。克制私欲,就能寡欲清心,淡泊明志;克制私欲,就能刚正不阿,无愧天地。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就是说,人若没有私欲,品格自然高峻清洁,不染尘泥。社会上还存在着假、恶、丑现象,“无欲则刚”的操守,将使我们能在障眼的迷雾中辨明方向,勇往直前;将使我们在与邪恶的斗争中伸张正义,克敌制胜。克制私欲是对我们如何刚正做人,如何抵制诱惑的问题的最好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