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耳朵听到美音,眼睛看到美色,这些外界诱惑都是外来的贼,心中的情感和欲念是人内心中潜藏的贼。可是只要灵魂保持正直清醒、不受诱惑、保持一片纯净的心境,那么这些使人受到诱惑的感受和心理都能化作帮助自己培养正直品德的好帮手。
一个人只要心中出现一点贪婪或偏私的念头,那么他原本刚直的性格就会变得很懦弱,原本聪明的资质就会被蒙蔽而变得很昏庸无能,原本慈悲的心肠就会变得很污浊,结果就等于是毁灭了他一辈子的品德。所以“不贪”二字为修身之宝。正如《菜根谭》所云:“讨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损。涉世者宜审择之,慎毋贪黄雀而坠深井,舍隋珠而弹飞禽也。”
所以,我们必须自觉清扫思想上的“灰尘”,就是要自觉抵制住不良诱惑,有人说诱惑是一把利剑,一旦中剑,便体无完肤,一命呜呼;有人说诱惑是一种毒品,以快感、愉悦引诱你对它爱不释手,越走越远,越陷越深。
毋贪,主要是指不贪图名位财利。这在人际交往中,是个人善于掌握处世分寸的一种表现,也是评价个人修养的标准之一。
春秋时期,有一个宋人偶然得到了一块美玉,就想把它献给本国的执政大臣子罕,子罕坚决不接受。
献玉者见状,就说:“我已经将这块玉让玉器专家作过鉴定,这是一块十分珍贵的宝玉,想来只有您才配珍藏享用它,所以我才敢向您献玉。”
子罕依然不受,说:“我以不贪为宝,就像你以宝玉为宝一样,如果你把宝玉送了给我,而我也接受了,那么,我和你一样,就都要丧失各自的宝物了,我看还是各自珍惜与保持自己的宝物为好吧。”
就这样,子罕坚持履行“以不贪为宝”的原则,最终也没有接受献玉者自动献上来的宝玉。这就是洪应明所讲的“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得一世”的历史依据。
在这纷繁世界,诱惑无处不在。有的人抵住诱惑,直走正道,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终身。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派卖国贼邀请享誉中外的梅兰芳先生为日军将领唱戏。正义凛然的梅先生坚决不去。卖国贼多次好言相劝,说只要去演出一场就有丰厚现金入账,以后还能捞个官当当。梅先生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拍案大怒,誓言蓄须直至抗日胜利。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结束美国深造生活,即将回国时遭到美的阻挠。他们同样以金钱、工作、豪华级待遇作引诱,希望钱学森能留在美国搞科学研究。然而钱学森一心想着祖国,不忘祖国对他的早期培养,深知仍较落后的祖国急需像他这样的人才回国建设现代化局面。钱学森在国内简陋的住房条件、朴素的生活、微薄的收入与美国给予的荣华富贵中选择了前者,最终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不是任何人都有抵制诱惑的能力。他们贪图虚荣,贪图享乐,在诱惑的引导下,步步进入深渊,再也无法回头。多少贪官,大至国家级领导,小至乡县芝麻官,深埋在金山银山之中,拜倒在石榴裙下;多少贪官为了自己的名誉,不顾百姓安危买官升迁。其结果必是作茧自缚,不仅身背骂名,更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中小学生也经常被诱惑包围。网络游戏是最大的敌人。部分学生朋友没日没夜地陷入网络虚幻世界,废寝忘食,甚至逃学旷课。显然其后果是学习成绩不堪入目,也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
诱惑如利剑、毒品,绝不可轻易触摸。我们必须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自身的高尚情操,有节制、爱憎分明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误入歧途,后悔终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迈开坚实的步伐,步步为赢,走向成功。
人处于世间,就注定要受到“高尚”与“低俗”的熏陶,有环境加给自身的,有天生就带来的。别以为自己没沾过低俗才算高尚。身在庐山中尚不识庐山真面目,连庐山见都没见过的,又岂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最重要的是,面对低俗,你能否把握住自己不陷进低俗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广州石门有一泉水名为“贪泉”,据说饮了贪泉的泉水者,即使是清廉之士,饮后也会萌生无尽无厌的贪欲,变成贪婪主人。
晋朝的吴隐之在前往广州任刺史时,路经此地,他酌泉而饮,并写了这样一首诗: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意思是说,自古相传,只要喝过贪泉之水的人,就会对财宝起贪婪之心;假如类似伯夷与叔齐这些自古相传的清廉节义之士,也饮了贪泉之水,想来他们也绝不会放弃清廉高洁的人品精神的。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最高尚的东西其实是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