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45167900000057

第57章 第二个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架构启动了

2010年4月6日

到本学期结束,学校开办时制定的第一个三年发展规划就将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第一个三年发展规划(2007-2010)撰写于2007年9月23日,因为学校创办时的各种特殊原因,该规划基本上属于我个人的闭门造车“产品”,没有征求其他11位教师的意见,纯属“一面之词”,甚至是理想之作。尽管如此,但在这三年中,我还是不断地强化规划的重要性和功能性,学校的整个发展也严格、忠实地按照规划在执行。如学校制定工作计划时,就首先以学校规划为基点,一切围绕规划进行,把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临时性工作放到学校工作计划中。如今,三年即将过去了,与规划进行比较时,发现规划中制定的大部分工作如今都已达到,有的甚至比规划做得更好,但也不可避免地有少部分工作因为制定时的过于理想化或大环境发生了变化而没有完成。

如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个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对于这个理念的践行,当初规划中是这样描述的:学生方面——一是要让学生学的扎实,学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抓好学科质量;二是让学生能主动学,从“要我学”真正转到“我要学”;三是让学生学得快乐,享受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方面——高度重视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为教师的全面发展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为教师施展自己的才华搭建尽可能宽大的平台。三年办学下来,快乐学习理念如今已在师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家里才没有学校开心呢”、“这里就像一个家”这些真挚而朴实的话语就是学生和老师对学校的最大认可。

再比如教育科研工作,当初的目标中有两个重要指标是:(1)三年里,根据需要和我校特色,组织力量申报各级各类课题。争取申报立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区级课题2-3项;(2)三年里,学校将组建学校学术委员会,每年举办1-2次学校教育论坛,1-2次学校教育教学论文交流活动,1次以上跨校的学术交流会议和3年1次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综合竞赛。如今,三年过去了,这些指标都已经达到了,有的还做得比规划的更好,比如教育论坛工作,我们学校目前总的名称是“东湖讲坛”,下设高级教师讲坛(每学期2-3次)、青年教师讲坛(每个月2名,再加上“国旗下讲话”也是每月2名)、家长讲坛(每学年一次,6-8名家长开讲),下一步我们还将开设专家讲坛(每学期一次)。再如后勤工作中,当初关于食堂的一个指标是:完善食堂建设工作,按照“五常法”管理,争取成为标准化食堂。如今,学校的食堂工作已彻底超过了规划,已不仅仅是标准化食堂,而且是示范性食堂了,在食堂量化分级中被评为省卫生厅的A级。

当然,三年过去了,肯定也有规划中设计了但实际上没有达到的目标,比如还是教育科研工作,其中有一个指标: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工作,三年间,争取能在正式的出版社出版以教师为主的专著1-2本。这个指标显然有些理想化,毕竟对一所刚创办的学校来说,要出专著是不现实的。再比如教师培养中有这样一个指标:三年后力争培养小学中学高级教师1-2人、市学科骨干教师1-2人、区学科骨干教师2-3人、区(市)级教坛新秀3-4名,确保我校区级以上中青年教学骨干总数能达到教师总数的60%以上,同时鼓励骨干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样的一个指标在设计时明显没有考虑到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三年中学校教师的总数才不到30名(这还是扩班后的教师数,按规划教师数可能25名都不到),新分配的高校毕业生只有10名,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要达到这样一个指标完全是不可能的。可当时也许是头脑一热,也许是忘记了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一激动就写上去了。

三年办学下来,我已深深感到规划的重要性,因为规划就好像是学校这件“衣服的领子”,把领子拎直了,其他的所有就全直了。同时,规划更是学校所有教师的共同愿景的表达。为此,今天中午,我特意召集相关教师召开了“学校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制定”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主要是改变第一个规划制定时我个人闭门造车的缺陷,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让全体教师参与到规划的制定中,通过规划让大家达成共同发展的愿景,并让每个教师对学校今后三年的发展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在以后学校开展日常工作时能真正做到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块使。

第二个三年规划的制定将持续整整三个月,到期末教师会议上将会对这个规划进行投票表决。期待老师们能为这个规划奉献更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