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女孩篇
4517100000004

第4章 你的习惯,决定你的未来(3)

对于孩子的磨蹭,一味地批评教育有时会失效。纵使你说得再多,但主动权是掌握在孩子手上的,她可以选择听,也可以选择不听。所以,必要的时候,要将因孩子的磨蹭所造成的后果呈现给孩子,后果严重的话,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处罚。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做事磨蹭造成的后果也会很严重,也会受到一定的“惩罚”。有的时候,适当的处罚有助于孩子快速“醒悟”,比说教的效果来得快。

第三,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如果孩子爱磨蹭是做事不熟练造成的,父母就要想办法锻炼她的动手能力,来帮助孩子提高动作的熟练和敏捷程度。比如,父母可以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看谁洗澡快等。通过这些比赛,家长可以不失时机地教给孩子穿衣、洗漱、收拾玩具等自我服务的技巧,教给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顺序来提高效率、安排时间等。等这些游戏玩多了,孩子就可能觉得没趣和乏味,这时,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继续做下去。

只要家长正确引导孩子,那家中的“小磨蹭”就会脱胎换骨,每天也就不必再上演催促之战,家长真正做到省心又放心。

好奇心,女孩成功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碰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对他抱怨说,她的孩子非常淘气,把好好的一块贵重金表给拆坏了,她生气就把孩子打了一顿。陶行知先生当即说:“可惜呀,中国的爱迪生让你给枪毙了。”

孩子总是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在她们眼中,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奇妙,所以她们总想通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去了解这个世界。这种爱问问题的倾向从孩子两三岁就开始了。其实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探究精神。因为孩子提的问题很多,而且千奇百怪,甚至很多问题都是回答不了的,而且你回答了这个问题,孩子从这个问题里还会再问另一个为什么,由此很多父母都不耐烦,只是敷衍了事。

好奇心简单来讲就是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孩子生下来大脑就像一张白纸,但是从生下来那天起,孩子对身边的事物都感兴趣,对新奇的刺激都表示关注。而通过对事物的这种好奇心理,孩子大脑的这张白纸上才会出现绚烂的色彩。如果做家长的对孩子因好奇所提出的问题充耳不闻,而且一概不予回答,那这样就等于是在扼杀孩子有意义的童年。

为了不让孩子问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有的家长就教训孩子不要成天胡思乱想,万事不要问,只要去做就好了。而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就会受到父母的训斥。另外有一些家长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明明知道自己回答错了也不改正。家长要明白,好奇心人皆有之,而且孩子的好奇心并不像大人那样受局限,而是表现得无拘无束。孩子正因为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才促使她们去探索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去接触各种事物。这样的接触与探索,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童年生活,而且让她们获得了有关外界事物的状态和性质的知识。同时,由于外界各种事物的刺激,增强了孩子大脑细胞的活力,由此加快了她们大脑神经细胞的快速反应,使大脑的潜能得到释放,这样一来孩子的创造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提升。

刘云今年上五年级了,她的妈妈被班主任叫到学校,说刘云在数学课上把一条蜥蜴拿出来玩,把全班女同学吓得尖叫不已,整个教室都乱哄哄的。说完,老师还给刘云做了一个总结:淘气包,贪玩,像个假小子,学习成绩不好。其实,刘云的妈妈也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早前,妈妈让刘云去学舞蹈、古筝等一些陶冶女孩子情操的东西,谁知道刘云宁死不从,说自己对这些没兴趣。整天和一帮小男生在一起打打闹闹的。

妈妈把刘云从学校领回家,并没有批评她,妈妈认为,不分青红皂白训斥批评孩子,是教育者的大忌。于是她心平气和地问孩子:“你是个女孩子,抓蜥蜴就不怕被咬吗?”女儿说:“蜥蜴没有毒,不咬人。”“你怎么知道?”“书上说的。”“什么时候抓到的?”“七八天啦!”“这么久了,你喂它什么?”“我没有喂,书上说,它饿急了会咬掉自己的尾巴。”其实刘云就是想试一试,看是不是真的,至今它还没咬掉自己的尾巴。母亲拍了拍刘云的肩膀,鼓励她实践下去,并指导她如何做好记录。还叮咛,不要把蜥蜴带进学校,影响班级纪律。

两个星期后,刘云兴奋地说:“蜥蜴没尾巴了!”母亲与女儿一起剖开蜥蜴的肚皮,在它的肚子里找到了尾巴,刘云兴奋得不得了。正在这时,市里要举办科技发明小论文竞赛,母亲指导她整理蜥蜴实验观察报告,送到市里参加竞赛,结果获了二等奖。后来同学们选她担任科技活动小组长,还当了学习委员。再后来刘云又先后考进市重点中学和大学。毕业后,刘云先后得到20多次奖励,并被单位委派两次出国深造。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她们敢于探索新知、敢于创新的动力。好奇心就像是一双巨大的翅膀,能带领孩子在知识的天空里展翅高飞。其实父母可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开始,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毕竟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看到自己不了解的事物都想探个究竟,知道其中的奥秘。孩子更是这样,孩子会对自己所看到的一切感到惊奇,常常会向父母问这问那,什么都要问出一个结果来。时间一长,即使是最有耐心的父母也不免感到麻烦、费劲,但父母应提醒自己,好奇心是促使孩子学习、成长的良机。

我们都知道,当前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而竞争的实质是人才与智慧的竞争,是创造与创新的较量。作为一个民族,如果不会创新就不能立足于世界之林。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过一段令国人震撼的话:“中国的教育制度可以为群众提供很好的教育,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不允许有爱因斯坦那样‘离经叛道’的现象出现,这样只能培养守业人才。”

孩子的脑子没有那么多的框框,她们善于打破常规,创造新秩序。好奇心与创造是相辅相成的,好奇心是前提,创造与创新是归宿。因此,父母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并善于把孩子的好奇心引入恰当的轨道。那父母到底该怎么做呢?

第一,尽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要做孩子好奇心的强大支持者。假如孩子对电视遥控器或者其他事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其担心他们毁坏物件,不如教给她们正确的使用方法,满足孩子想要自己操作的好奇心。这样,孩子不仅多了锻炼的机会,也能更好地激发她们更深层次的好奇心,进而培养了探索事物的能力。

第二,不要用成人的思维约束孩子。

成人和孩子在思维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不管是做事的方法,看事情的角度等都千差万别。由于孩子的认知有限,常常会问很多奇怪的问题或者产生很多奇怪的想法。当孩子对某项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就会坚持不懈地打破沙锅问到底。面对孩子的好奇心,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切忌以成人的思维方式来束缚孩子的想象力。

第三,做个和孩子一样好奇的父母。

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会期待身边有一大帮拥护者,如果父母对周围事物显得十分冷淡,甚至对孩子的好奇心不以为然,对孩子所提出的问题也充耳不闻。那么孩子好奇的天性就会在无形中受到压制。因此,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做个童心未泯的大孩子,引导她去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好奇会让孩子发现这个世界的新奇和精彩,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好奇心一味打压,那孩子探索新事物的功力就会受到扼杀,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甚至会阻碍孩子通往成功。因此,家长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孩子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不做“狼来了”的孩子

“狼来了”这个故事的普及率应该要比其他故事高得多。孩子的睡前小故事中,总能见到它的身影。家长如此钟爱这个故事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要趁早让孩子明白说谎的危害,远离这种坏毛病。

任何家长都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说谎,更不会鼓励孩子说谎。因为说谎是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一经形成,就相当顽固,要想改正,不下点工夫是不行的。但是孩子年龄尚小,道德观念模糊,生活经验缺乏,极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说谎也就在所难免。

孩子说谎不像成人那样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尤其是对女孩子来说,这种动机就更不成立了。女孩大都比较任性,也喜欢受人关注。所以喜欢通过别人的注意来肯定自己的存在。如果在女孩的经历中,偶然间她发现说谎比较能引起成人的关切,那她就可能用这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也许是女孩的天性使然,没有关注和赞美的生活是她们难以忍受的。当女孩没有达到父母或老师规定的目标,又想得到赞美或奖励时,或者想在伙伴中保持受推崇的地位时,女孩往往用谎言来将自己不足的地方“补”上,从而达到自己受表扬的目的。

加拿大科学家发现,学会说谎是儿童智力成长的重要步骤,家长无须过分担心,只要抓住时机正确引导即可。研究显示,两岁时,20%的儿童会说谎。3岁时这一数字达到50%,4岁时接近90%。12岁时,这一曲线达到顶峰,几乎每个孩子都说谎。16岁时,说谎人数回落到70%。

不过家长也不用过于担心。研究人员说,孩童时代撒过谎并不代表今后就会成为骗子。此外,随着心理逐渐成熟,孩子的撒谎动机也与小时候有所区别,青少年开始学习成年人,运用“善意的谎言”尽量避免伤害他人感情。

当然了,对于孩子撒谎,家长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认为孩子长大了这种坏习惯就会自己改掉了。家长的这种想法不仅天真,而且还不负责任。花草树木如果不尽心浇灌,那也未必能开出娇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所以,对孩子说谎,家长要进行正确引导,不要让孩子走上“不归路”,毕竟“狼来了”的孩子是要受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