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农民抗灾英雄”宋志永
宋志永是唐山市玉田县的一位普通农民。2008年中国南方遭遇雪灾,阴历大年三十,他和12个同村乡亲带着3万元,自费来到了遭灾最严重的湖南郴州市,帮助当地群众抗灾抢险。经媒体报道后,被称作“13个人感动了13亿人”。
救灾结束后,13名农民成立了一支“宋志永爱心志愿小分队”,表示今后无论是救灾抢险还是其他志愿服务,他们都会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008年4月汶川地震后的当晚,宋志永坐火车来到郑州,此后一直通过打出租车、摩托车、步行的方式,到达灾情比较严重的北川县。其他12名成员也随后赶到,与宋志永会合。他们穿梭于北川重灾区的废墟中。在灾后最关键的几天时间里,13名农民共救出埋在废墟下的25名生还者,挖掘出60多具遇难者遗体。
宋志永说,自己是一个普通农民,一个能够做点事的农民,能为灾区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再苦再累也值得。
抗震救灾中的消防战士
2008年5月12日下午3点10分,大地震刚刚过去40多分钟,绵竹市消防中队火速赶到受灾严重的武都小学实施救援。整个教学楼坍塌了大半部分,倒塌的楼板下面埋压了正在上课的100多名师生。
手里没有特勤器材,怎么办?情急之下,大家用手刨,四川省绵竹市消防中队的河南籍战士荆利杰(19岁)第一个奔向废墟,用手在坚硬的钢筋、水泥和砖块上拼命地刨着!
余震不断发生,钢筋和楼板摇摇欲坠,荆利杰全然不顾。手掌出血了,脚底被钢筋刺破了,荆利杰没有停下来。“当时刚去,因为没有工具,我们就一起用手刨,第二天才过来吊车、铲车。我们连续干了将近三四天吧。想着救人吧,就连水也没喝过,第二天的时候还下雨了。”荆利杰说。
就是在第二天的雨里,13日上午10点左右,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在余震和吊车的操作中发生了巨大的晃动,楼板在摇,墙体在垮……二次坍塌!危险!快撤!消防指挥部下达了命令。
就在此时,荆利杰听到废墟中有个男孩在呼救!他转身就要奔向废墟,余震再次袭来,并引发了更大面积的坍塌。战友们和群众把荆利杰死死拉住,拖到了安全地带。
荆利杰刷地跪在了地上哭着大喊:“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现场所有人都感动得哭了……“我也没有多想,只想多救几个人。看外面的家长伤心的样子,自己很替他们担心,就想帮助他们把孩子救出来,能早救一个是一个。”像荆利杰这样的战士在抗震救灾期间到处都是,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可敬的抗灾一线女护士
肖翠是解放军44医院的一位女护士,汶川地震发生后,尽管身患眼疾,但她主动请缨,随同医疗队奔赴灾区。
从贵阳出发前,肖翠就已经患上了急性结膜炎,“左眼刺痛,睁不开眼”。但因为急切想奔赴灾区,她把病情隐瞒了下来。
2008年5月14日上午,肖翠随同医院派出的一支医疗队出发了。一路上,为了不让同事发现自己的眼疾,她尽量闭着眼睛休息。走得匆忙,她甚至没来得及带上一些治疗眼疾的药,只能强忍着刺痛,不敢吭声。
得知医疗队要奔赴救灾前线,沿途不断有老百姓送来干粮和水,让人颇为感动。途经遵义时,一个开美容院的女老板开车追上医疗队,特地送上了10件矿泉水。“你们要上灾区前线,无以表达我的敬意,希望你们都平安!”
这感人的一幕幕,让肖翠赶赴灾区参加医疗救援的愿望更加迫切。
医疗队抵达都江堰灾区后,立即在重灾区聚源镇的救援现场搭起了帐篷医院。病人不断被送进帐篷医院里救治,医疗队忙碌开了。
肖翠的工作很琐碎,每当有病人被送来时,她就要对病人的基本情况逐一记录,然后分类护送,让病人及时接受治疗。同时,她还要为病人打针,搞好护理工作。
第一天,帐篷医院接诊了100多名病人,肖翠累得直不起腰来。由于眼疾加重,左眼充血,又红又肿,泪流不止,肖翠不得不随手带着一块小手巾,随时擦拭眼泪。
医疗队的领导很快发现了肖翠的病情:“马上把你送回贵阳救治,再这样下去,你的眼睛就瞎了!”
这下,肖翠急了。她连夜写下了“请战书”国难当前,我想尽一次职责,不想回去,即便眼睛瞎了,我也要留在灾区。
为了尽快让自己的眼疾好起来,肖翠边工作边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考虑到其实际情况,领导想为她调到相对清闲的岗位,被肖翠拒绝了。
所幸,经过治疗,肖翠的病情有所好转。
为了加大对农村灾民的救治力度,医疗队决定下乡寻诊。肖翠开始跟着一支医疗小分队在偏远的农村奔波。在一个小山村,一个中年妇女一见到医疗小分队,就拉着领导的手,哭个不停。在这次地震中,这个中年妇女的丈夫和儿子,都被埋在了废墟底下,没能救出来,一个原本很幸福的家庭,也就这样垮了。
听着中年妇女的哭诉,肖翠泪流满面,她默默掏出了身上仅有的200元钱,塞到了中年妇女手中。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共为中年妇女捐助了3000多元。
目前,肖翠依然在为灾区忙碌着,“能为灾区人民做点事,很快乐!”肖翠说道。
“我是领导,我是共产党员,我必须上!”
地震发生以来,武警水电部队三总队九支队的政委徐强国就一直奋战在抗灾一线,仅唐家山堰塞湖就是三进三出了……6月7日上午,随着导流明渠开始泄流,漂浮在湖面的杂物——树木、家具、冰箱,甚至包括整栋的房屋,越来越集中到导流渠的入口。
几棵被折断的树木,被水流冲进了导流明渠中,卡在了岸边的礁石上。水流的速度一下子降了下来。
“泄流速度越慢,下游群众就越危险。”看到水流受阻,已经连续抢险施工20多个小时的徐强国急得直冒汗,“必须尽快把漂浮物清除干净。”
两岸乱石嶙峋,几乎成90度角直立,从水面到能够站住脚的岸堤,足有20米高。用竹竿捅,距离太远够不着;用炸药爆破,水流太急无法精确定位……官兵们用了种种方法,始终无法将树木清走。
“我下去!”徐强国大喝一声。导流渠里全是乱石难以立足不说,水流湍急,下去可能被冲走。
“政委,你不能下去……”战士们纷纷上来劝阻。
“我是领导,我是共产党员,我必须上!”徐强国拍了拍左臂上的“共产党员”红色袖标。
无奈,战士们只好给徐强国的腰上缠上一根背包绳。
徐强国手脚并用,很快顺着乱石爬到了水面附近。他摘下眼镜,放进迷彩服的上衣兜,卷起裤腿,挽起衣袖,冲着岸上的战士喊:“把背包绳放松一点!”
所有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徐强国小心翼翼地走进水中。没想到,脚底下的石块特别松软,他站立不稳,差点摔倒。岸上的战士们急得大喊:“政委,小心!”
徐强国冲岸上挥了挥手,很快调整了自己的重心,摸索着向河中央走去。他伸出手,一寸一寸地向已经被乱石蹭光了皮的树干靠近……上游的一张椅子顺着水流向着徐强国漂来,专注于眼前树干的他来不及躲闪,被撞了正着,一下子倒在了水中。
“政委!”战士们大声叫着,赶紧拉紧背包绳。
水流冲走了徐强国的迷彩帽。他挣扎着,试图使自己在水中站立起来,可紧跟着又是一个筋斗……水流中,人们可以明显看到,徐强国胳膊上的“共产党员”臂章时隐时现……在背包绳的拉力下,徐强国终于站立了起来。他的脸上、手臂上都在渗血,可是他连擦也没擦一下,又弓下身子费力地走向树干,咬着牙将树干从乱石的卡缝中拉了出来。
徐强国将树干顺着水流放直。水流带着树干缓缓地向下流去,徐强国又转过身,走向另一根树干……10分钟、20分钟……半个多小时过去,徐强国终于将10多根树木全部清理干净,水流又恢复了正常的速度。
当徐强国爬上岸堤时,人们看到,他的一只解放鞋已经丢了,迷彩裤被划了一道道口子,而手臂、小腿上都在不停地渗着血。
2008年6月8日15时18分,唐家山堰塞湖导流明渠的泄流量直到接近预定计划。徐国强脸上终于有了笑容……英勇救人的女教师
12岁的文登钰,是都江堰新建小学六年级一班的学生。小家伙长得虎头虎脑,十分机灵,虽然身上多处受伤,有的地方开始结痂,但震后余生的他显得已很镇定。
回忆起2008年5月12日下午的那一刻,他依旧十分清晰。
文登钰的班级位于教学楼的四楼,地震时他们正在上下午第一节课,上的是语文,老师是班主任赵霞。“赵老师没讲几分钟,我就感觉到桌子开始摇晃,我还以为是打雷,就没在意,继续听课。”小登钰说,“这时候,赵老师大喊:‘地震,快跑!快跑!’我立即拔腿冲出教室门,拼命地跑,下楼梯时,碎石开始哗哗地直往我头上落,四周全是灰尘,我就眯着眼一口气跑到楼下的操场上。在一棵大树底下,我停了下来,蹲到地上。我知道大树是在操场中央,应该安全了。”
没来得及喘口气,四层教学楼轰然坍塌一分为二。浓浓的烟雾中裹挟着一片哭喊声。文登钰这才发现自己身边有许多同学,大家开始相互招呼,看看还有谁没有出来。“赵老师也跑了出来,她把我们全部集中到一块空地上,正一个个点名时,突然一楼楼梯口有2个同学趴在地上大哭,赵老师立即转身冲了过去,抱一个拖一个,没走几步,一块房顶轰隆砸下。”
文登钰说,他是全班第二个跑出来的,能这么快跑到楼下,“是赵老师及时打开门,让我们跑,还有我坐在第四排,离门很近。”
全班总共43名学生,地震时跑出来多少,文登钰说不准确,“点数的时候就有30多个,好像只有坐在后排的几个学生没出来。”
赵霞却说,“我真的没做什么,当时风很大,吹得教室门关上了,我只是打开了门,让孩子们快跑,快跑。”
让赵霞伤心和内疚的是,没能救出坐在教室最后排的几个孩子,“当时实在太乱了,孩子们挤成一团,而时间就那么短短的一分钟。”
学校刚统计过,赵霞所带的六(一)班共有43名学生,在这次地震中有37人幸存。
肖建平老师说,六(一)班在教学楼的顶层,赵霞能把37名学生以最快的速度从四楼带出来,实在太了不起了。
同在四楼的其他几个班级就没有六(一)班幸运,花朵般的孩子几乎全部被吞噬。地震时,新建小学在上课的共680名学生,目前已证实的有221人死亡。
许多老师做得比我更好,教音乐的方老师牺牲时,双臂还死死地护着孩子;教语文的黄老师,顾不上自己的孩子,连续数小时从废墟中抢救学生;有的为了孩子牺牲了自己,他们才真正的伟大。
“一辈子做好事”的人——吴玉章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这段今人熟悉的话语是毛泽东同志1940年1月15日在中共中央为吴玉章同志补办六十寿辰庆祝会上有感而发的。毛泽东同时指出:“我们的吴玉章老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人。”
吴玉章,1878年12月30日出生,四川荣县人。早年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和辛亥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1928年到1937年,由党派往苏联、法国和西欧工作,参加过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8年回国后,历任陕甘宁边区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校长等职,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同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一起,被誉为我党着名的“延安五老”。1945年12月随周恩来一起去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66年12月12日因病去世。
吴玉章走上共产主义道路后,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越发坚定。1938年底在一次与蒋介石的会面中,蒋介石对他说:你是老同盟会、国民党的老前辈,还是回到国民党来吧。面对劝诱吴玉章明确表示:“我加入共产党是相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深知只有共产主义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对于这一点,我是不动摇的,决不会二三其德,毫无气节的!”
1960年5月他以80多岁的高龄,写下一首“自励诗”“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88岁高龄的他还时常登上讲台给人大师生讲党史。吴玉章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革命,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青年,真正做到了“一辈子做好事”。
冯平:“革命是杀不绝的”
冯平,1899年3月出生于海南省文昌县。五四运动时期,他带领海南的进步青年学生投身革命洪流。1923年,冯平被中共中央选送到苏联,与聂荣臻等人一起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10月,被中共旅莫支部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8月回国,到广东省农民协会工作。1926年初,冯平受党委托回琼开展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
1927年琼崖“四二二”事变后,冯平任中共琼崖特委委员兼军事部长、琼崖讨逆革命军总司令,参加领导全琼武装总暴动,创立工农革命武装。后任中共琼崖特委军委主任兼琼崖工农革命军司令、琼崖工农革命军总西路军总司令,领导琼崖西路的澄迈、临高、儋县三县开展武装斗争,发展革命力量,开辟、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3月,广东省国民党反动当局派第11军第10师及谭启秀独立团4000余人对琼崖苏区和红军进行“围剿”,冯平被迫率部转移。由于叛徒出卖,5月9日,冯平在琼山县西昌地区仁教岭被国民党军包围,弹尽负伤被捕。敌人把冯平绑在竹椅上抬着“示众”。冯平毫无惧色,对前来围观的数千名群众进行革命宣传:“父老兄弟们!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杀了一个冯平,还有千万个冯平!革命是杀不绝的,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1928年7月4日,冯平在澄迈县金江镇英勇就义,时年29岁。
“中国式保尔”——罗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