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印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又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又,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注释】
犹:如。甲本缺,乙本作“酉”,此据王本、河上本、傅本。张:把弓弦绷紧,上弓弦。
印:用手按下,压下。
举:抬起。
余:多余。损:减损。甲本作,乙本作“云”,比据王本、河上本、傅本,下同。
益:增加。
则:甲本缺,乙本无,此据王本、河上本、傅本补。
奉:进献,给予,供奉。
唯:只有。又:通有。
又:王本、河上本、傅本作“恃”,甲本缺,此据乙本。
若此:王本、河上本、傅本无,甲本缺,此据乙本。
见:同现,显现。贤:德行,才能,善。
【译文】
天之“道”,就像弓匠张弓,高的就压低一点,低的就抬高一点,有多余的就减少些,不够的就补足它。所以天之“道”,减损有余而增加不足。人的“道”就不是这样,它削减不足的,而供给有余的。谁能有多余的东西可以拿来奉献给天让它去增加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吧?因此,圣人有作为而一无所有,功成而不自居。像这样,他就不想显现他的才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