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
1995年夏,应澳洲明月居士林邀请,前去参加佛学冬令营的弘法活动,开设《心经》讲座。回国后,时常运用《心经》的智慧,结合现实生活作些思考,深深体悟到这一法门的殊胜,感觉很有必要将其内涵揭示出来,供养大众,让更多人获益。于是,根据讲座时的提纲、思路撰写成文,名《心经的人生智慧》。
学佛,最难的是将佛法与生活打成一片。一般不接触佛教的人,往往将佛教视为神秘或迷信,敬而远之。而对佛教稍有涉猎的文人,则会视佛教为文化,为哲理,将之当做学术看待。至于学佛者,或仅偏重某个法门的实践,或仅偏重经论教理的闻思。于是乎,学佛几十年,观念言行依然故我者大有人在。
我觉得,学佛首先应该认识佛法的内涵。唯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学佛态度。民国以来,教界就曾有过关于佛法是宗教或非宗教,是哲学或非哲学,是科学或非科学的讨论。
近年来,针对国人视佛教为迷信的普遍误解,又出现佛教是文化之说。迷信论调自然不值得理喻,而“文化”说,也未免泛泛。佛教固然是文化,但饮食也是文化,艺术也是文化,仅仅以文化来理解佛教,并不能彰显佛法的独特性。
佛法究竟是什么?学修过程中,我时常在思考。佛法有宗教的济世悲心,但不同一般宗教建立主宰神的崇拜。佛法有哲学的思想体系,但不同哲学仅是玄想的产物,而是佛陀所亲证,是智慧海的流露。佛法具有科学的实证精神,但科学始终局限于自我的经验认识,而佛法修证是要从无我智中体验宇宙人生实相。可见,以佛法为宗教、哲学、科学,都失之偏颇。
我以为,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佛法,那就是“人生的大智慧”。人生存在种种困惑、种种烦恼、种种痛苦,而世间的一切文化、科学和经济、政治,无一不在寻求解决之道。但由此而有的种种离苦得乐的方法,总是扬汤止沸式的,不能从根本上着手解决。每每是旧问题尚未解决,新问题又层出不穷。唯有佛法才能正确观照人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书正是在“人生大智慧”这一理念指导下创作,试图以生活解释佛法,用佛法指导生活。事实上,佛法并不神秘、深奥、遥远,而是非常现实的,它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处。生活中有了佛法,就会充满安祥、宁静、自在,所谓“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嫌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炽,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渚法空相,
不生不一火,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屌,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埵依般若波罗輋多故,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类倒梦想,究竟涅系。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金多故,得网耨多罗三藐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