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过高原
45185000000005

第5章 散文卷(4)

人生,原来可以这样美丽。贪得无厌、利欲熏心、急功近利、鸡鸣狗盗、投机钻营、厚颜无耻、荒淫无道等等等等的生活不光违反了道德和法律,原来连自己的真正幸福也遗失了。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他人的幸福只有那些乐于帮助人的人才能感受得到。想想那些花天酒地、一掷千金、钟鸣鼎食却拖欠民工血汗钱的所谓“老板”,想想那些前呼后拥、指天画地、夸夸其谈却对老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的所谓“公仆”,好像自己获得了满足,实际上他们有什么真正的幸福可言?

感念张渝光

有一个叫张渝光的摄影家,为了拍摄风光片,去云南采风。正当他在南涧县的崇山峻岭中流连忘返的时候,他发现了一大群极端贫穷的人。那种难以想像的贫困极大地震撼了他,那里的孩子在难以名状的困境中不屈不挠的求知精神也极大地感动了他。张渝光义无反顾地将镜头对准了那群人。他拍摄的第一张照片叫《远山的呼唤》。一个手里提着破旧的书包,背上背着病弱的弟弟的十来岁女孩正在去学校的路上跋涉。高原的秋风吹乱了她的头发,揭起了衣服上一块已裂开的补丁。在她扭头回望的一瞬间,张渝光抓住了这个镜头:一绺黑发遮挡住了女孩的右眼,但她大睁的左眼纯洁清澈得像秋天的湖水,明亮的眸子闪烁着对生命的渴望。在她身后,是云南随处可见的郁郁葱葱的山峰和飘拂在山腰间的洁白的云朵。这一切更加映衬得小女孩的身影是那么单薄、羸弱,让人担心她随时可能被高原的风吹走。在她脚下,一条蜿蜒小路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遥远而模糊……

在照片洗出来的那一瞬间,张渝光自己先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张渝光知道了那女孩的名字叫蒋维谷。她的父母都是盲人。在那个健康人尚且无以聊生的地方,残疾家庭的生活状况就可想而知了。应张渝光的要求,蒋维谷带他去了她家。尽管张渝光已经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蒋维谷家的实际状况仍然令张渝光吃惊。走南闯北的张渝光见过很多贫困的人,但到了这个程度的,他还是第一次看到。在那个家徒四壁的屋子里,张渝光好不容易才弄清楚他们一家晚上睡在什么地方。

蒋维谷已经十二岁了,才上二年级,原因当然不言而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六岁就开始干家务活,如今已经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了。尽管学校远得一年级就得住校,蒋维谷还是利用星期天干完地里的农活,给父母准备好一周的吃喝,再背着病弱的弟弟去住校。在城里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蒋维谷已经成了父母的依靠。她用稚嫩的双肩挑着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她自己也知道她坚持着上学最终不可能有什么结果,但她战胜不了上学的诱惑。一提起上学,她就泪水涟涟,一想起随时面临的辍学,她便勾着头默不作声。这一学期,她的学费还没有缴,虽然只有67元,但对蒋维谷来说,已经成了一座爬不上去的高山。即使如此,蒋维谷死也不说不上学的话。

一时间,张渝光发现和人类巨大的苦难相比,自己孜孜追求的那些风光片多么苍白无力。就在那一刻,张渝光决定拼尽自己余生的力量资助蒋维谷上学。

后来,张渝光发现这里需要帮助的孩子太多了,而他的力量又太微小了,他想到了自己手中的镜头,他和南涧县扶贫办联手,拍摄了一批这里的孩子在贫困中苦苦求学的照片,取名为《远山的呼唤》。他想办一个影展,唤起更多的人共同帮助这些孩子。

张渝光为此奋斗了四年。这期间,他不知跑了多少路,求了多少人。有人赞赏,有人同情,有人漠然,有人嘲笑。张渝光毫不回头,持之以恒。四年后,《远山的呼唤》得以在南京展出,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的人边看照片边抹眼泪。江苏电视台据此拍摄了专题片《远山的呼唤》,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南涧的孩子。南涧县扶贫办因此得到了一大笔募捐款,一定程度地缓解了那里办学的困难。

四年后,张渝光又来到了南涧。蒋维谷再次见到了这个资助了自己四年的摄影家。不善于表达的蒋维谷拉着张渝光的手热泪长流。

张渝光越来越认识到了这项事业的重要与悲壮。他知道自己已年近六十,不可能长期坚持下去。他表示要让自己的儿子接过这件事。

张渝光参加了江苏电视台召开的《远山的呼唤》主题座谈会。在谈到南涧的孩子上学之难和张渝光的无私奉献时,南涧县扶贫办的主任泣不成声。

扶贫济弱从来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任何社会都不能忽略客观上存在的弱势群体。共同富裕是我们社会的最终理想,也是整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在最终的共同富裕还没有到来以前,帮助弱者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想想那些山区孩子的艰难,更加引发了我们对那些动辄鲸吞国家几百万、几千万的蛀虫的仇恨。我们越是同情、牵挂那些孩子,就越感受到闪烁在张渝光身上的人本主义光芒的弥足珍贵。

感动中国的诚信浙

62岁的宋先钦是湖南省辰溪县莲花村的党支部书记,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他就成了万元户。以他的聪明、勤劳和诚信,他这一辈子一定会生活得很好。可是,因为他的善良和诚信,一件在别人眼里不是问题的事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为此付出了十年的艰辛和困苦。

1984年,村里的党支部换届,宋先钦以高票当选为党支部书记。他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副担子,带领乡亲们修路、开山、种树,村里的面貌慢慢发生了变化。

1991年,因为上当受骗,引资办厂亏了,村里欠下了18万元的债务。大家哭成一片,宋先钦痛心疾首。应该说,这件事宋先钦有责任,但不至于完全由他负责。望着乡亲们悲苦的眼泪,这个善良诚信的汉子站起来说:“我是书记,我应该对这事负责。所有的欠款由我一个人还。决不向村民摊一分一厘。”

从此,宋先钦一家踏上了公债私还的漫漫长路。18万元啊,对一家农户来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为了还债,家里能卖的东西卖完了;为了还债,大儿子卖掉了生意很好的录像厅只身去南方打工,六年间挣回56000元;为了还债,宋先钦办了个小型砖厂,没白天没黑夜地劳作;为了还债,全家人省吃俭用,以至于小儿子因为劳累过度猝死后,宋先钦竟然找不到一件可以送儿子上路的衣服;为了还债,上级要提拔宋先钦当副乡长也被他谢绝:“当了副乡长,还债的事就得泡汤……”

2001年12月28日,是宋先钦悲喜交集的日子。这一天,他还清了最后两笔债务。屈指算来,他们全家已经为此奋斗了十年了。至此,他连本带息总共还了304600元钱。

诚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准则之一。因为诚信,世界保留着一份绿阴,人心拥有着一份信任;因为诚信,人类能够整体发展,社会能够不断前进;因为诚信,我们愿意帮助别人,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因为诚信,我们能够倾诉,能够聆听,能够走出心的沙漠,能够越过灵魂的孤独;因为诚信,我们在阳光下能感受到温暖,月辉下能体会到安全……

那些对人类有贡献或者给人们留下美好回忆的人,莫不是诚信的楷模。美国人民热爱的林肯总统,十几岁时因为欠了别人的一美分,竟冒着大雪跋涉几十英里连夜去归还(宋先钦还最后两笔欠款时也是冒着大雪,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有别的什么)。正是因为林肯的身上闪烁着诚信的光芒,才最终能兑现他对美国人民的承诺,解放奴隶,赢得南北战争的胜利。

面对宋先钦一家撼天动地的诚信,有些不太诚信的人是不是应该反省自己,糟蹋了国家的几百万、几千万、几个亿,说是缴了点“学费”的时候,是不是应该稍有一点愧色;拖欠民工的血汗钱,那么多兄弟姐妹在冰冷的工棚里望眼欲穿,自己在舞厅花天酒地的时候,是不是应该略有惭赧……

今天,中华民族的诚信传统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坑蒙拐骗、制假贩假、躲债逃债、骗汇套汇、投机倒把、唯利是图、急功近利、胆大妄为、欲壑难填、鸡鸣狗盗、亲人相欺、朋友反目……签订的合同可以随意撕毁;达成的协议可以随心废止;做出的承诺可以随便变卦;损害别人理直气壮;坑了他人面不改色;骗来的财富天经地义;轧死了人不救人先想着逃逸;在主席台上慷慨激昂背地里却男盗女娼;在众目睽瞬之下振振有辞一转身卑鄙龌龊;还有,用廉洁的口号掩盖贪欲,用崇高的旗号掩饰肮脏……

因为不诚信的事比比皆是,诚信就显得特别珍贵。宋先钦被选为2003年“感动中国”候选人就是一个事例。如何建立一个诚信的社会是一个大题目,不是作者这样的小百姓解答得了的,但看到宋先钦这样诚信的人,作者不由被深深地感动。我想,大的事情我们做不了,从咱们自己开始,从小事做起,老老实实做人、做事,也算是给诚信的社会作一点贡献吧。

“太平之花”傅善祥

在一百多年前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中,诞生了一位在当时妇孺皆知的才女,那就是名扬天国的“太平之花”傅善祥。

有人考证说,傅善祥,金陵(今南京)人,太平天国第一次开状元试的女状元。恐怕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状元。中第后,被安排在东殿(东王府)当女薄书,兼领礼部尚书衔。“韦石之乱”时,幸免于难。后人天王府任掌朝仪,天京沦陷后,下落不明。我不是研究历史的,不知道上述考证是否准确。但从着名作家张笑天的长篇小说《太平天国》中,可以看出作家对傅善祥这个人物倾注了很多的笔墨。傅善祥是作家比较喜爱的人物之一。

傅善祥无论在东王府还是在天王府工作期间,都表现出了杰出的才华。“韦石之乱”之前的东王府,实际上是太平天国的最高决策机构,可以说日理万机。东王杨秀清尽管有杰出的领导才能,号令全国,领袖群伦,但是他却没有文化。所以东王府的各种文书都是傅善祥起草和签批,很多东王诰谕都是她亲手起草的。更重要的是她以自己的远见卓识,给东王提出了很多极有见地的建议,对太平天国建国建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力劝东王要戒骄戒躁,尊重天王。在东王越来越专横,东王府面临灭顶之灾的前夕,她悄然离开了东王府,最终成为东王府里死里逃生的个别几个人之一。尽管东王带给了她那么多屈辱,她还是能够公正地评价东王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贡献,冒死偷偷安葬了东王。

“韦石之乱”以后,太平天国运动进人了低潮,她临危受命,出任天王府掌朝仪,在天朝最困难的时期,帮助天王出谋划策,为挽救天国命运殚精竭虑。她置生死于度外,大胆直言,苦谏痛陈,连天王都说她是个不怕死的人,表现了她对天国事业的无限忠诚。

傅善祥是天国上下人人注目的人物,是整个天国为之骄傲的“太平之花”,天国军民为有她这样才华横溢的才女而自豪。傅善祥走到哪里,太平军将士就欢呼雀跃,都想争睹她的芳容。

傅善祥的可爱还在于她对爱情的忠贞,身为天王府炙手可热的人物,她宁愿嫁给一个青年军官,无怨无悔。在谭绍光遇难后,她把悲痛埋在心里,仍然为太平天国的事业鞠躬尽瘁。天京沦陷后,她把太平天国的重要文献掩埋好,毅然服毒自尽。最后一次向世人展现了她烈女的性格和重义轻生的高贵品格。

感谢张笑天,为我们塑造了这么一个丰满而鲜活的形象。傅善祥美丽的外表和绝世的才华将永留人间。

天国奇女苏三娘

在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塑造的一系列女英雄形象中,最摄人心魄、光彩夺目的莫过于苏三娘。

她本是浪迹江湖、杀富济贫的一位巾帼英雄,和她爱慕的人罗大纲一起率领几千艇军与腐朽的清王朝作对,东躲西藏,是太平天国在她的眼前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种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的美好理想深深打动了她。在冯云山的教育下,她毅然迈进了那扇通向圣洁殿堂的门,从一个江湖女侠变为驰骋风云的农民革命者。从此,她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太平天国运动,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屡建奇功,成为太平军中闻名遐迩的女将军。轰轰烈烈战斗了一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苏三娘是那种忠贞不渝、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英雄的典型,任何力量都动摇不了她对天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美好爱情的誓死追求,当天王的不轨惹恼了罗大纲,他一气之下要拉走自己的队伍时,她以死相阻,哭劝罗大纲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不能背叛太平天国,这种顾全大局的襟怀撼天动地;当罗大纲惨死在插满竹签的陷坑中时,她奋不顾身地纵身扑入陷坑,和自己的爱人死在一起,这种视死如归、重爱轻生的气节苍天也为之动容。

苏三娘的刚烈忠贞集中表现在两场对话上,一是当天王以王后的地位诱惑,最后竟不顾君臣之礼跪在她面前乞求时,她也不为所动;当天王欲行非礼时,她竟拔出了手枪。“并不是天下所有的女人都想当王后娘娘!”她甘愿疆场洒血,也不做天国的王后。另一场是她身陷重围后,宁死不降。曾国藩说“你的主子并不信任你,你为何还要给太平天国卖命”时,她反唇相讥,轻蔑对敌:“你拿什么来给我封王?留着王侯梦你自己去做吧!”然后将马鞭一甩,纵身赴死。

苏三娘,你是那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造就出来的一代英烈,是刀光剑影中走向完美的绝世风流,你集天地间的忠诚、勇敢、执着、刚烈、柔情、奔放、鲜活、热情、聪慧、美丽、善良于一身,你可歌可泣的一生给了我们巨大的震撼,那就是:人的一生原来可以这样悲壮、惨烈而又美丽啊!想想我们的一生,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追逐来追逐去,在浮躁的生活面前往往丧失了自我,爱不能爱,恨不能恨,生不像生,活不像活,真是无地自容。

真实的日子也美丽

《真实的日子》是作家池莉写的一篇随笔。最初,我是在一本杂志上看见的。杂志的名字我忘了。但《真实的日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近日,再次从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文学名着宝库》散文卷《无处徜徉》中看到《真实的日子》,更使人心事浩茫。池莉,那个长了一张圆圆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脸庞的女人,竟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烦恼人生》《来来往往》《生活秀》……一篇接一篇,几乎每一篇都会在文坛引起不小的震动。写实主义的手法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各个阶层的人几乎都喜欢她的作品。她的作品的某些篇名,已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如《你以为你是谁?》,街头巷尾、市井茶园,我们都能听到人们在相互讥讽中说:你以为你是谁?连着名作家王蒙都说:“我的作品,如果能卖上池莉的一半,我就很知足了……”

如今的池莉应该说是一个很有名的名人了。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武汉文学院院长。可她的生活竟是那么真实,那么朴素,那么自然,那么简单,以至于真实朴素自然简单得使人不敢相信那就是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