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宝宝全脑开发百科全书
45189500000007

第7章 3~4个月宝宝的全脑开发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消化器官及其功能的不断完善,胃容量的逐渐增大,消化酶的日益完善,活动量的增多等,乳类作为宝宝的主要食品,已难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无论母乳喂养、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宝宝均需补充辅助食品。

左脑开发训练室

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

养成和宝宝交谈的习惯。养成与宝宝交谈的习惯,见到什么就对宝宝说什么,干什么就讲什么。每次吃奶后,可以一边将宝宝扶起拍拍后背,一边对他说:“宝宝,吃饱了吗?”“好吃吗?”“香不香?”。在换尿布时和他说:“宝宝尿湿了,不舒服吧?”。尽管宝宝不明白这些话的意思,但宝宝会和着妈妈的声音,嘴里发出“氨“喔”等音来,这能培养宝宝日后优秀的语言素质。

训练宝宝发音。拿一个带响的玩具,一边逗他玩,一边喊:“宝宝拿祝”同时拉着宝宝的手让他握住玩具,激发宝宝能自发地连接两个不同的单音。在宝宝床上悬挂一个较大的、能发声的塑料娃娃,宝宝仰卧在床上,要让宝宝的手脚都能碰到玩具。要逗引宝宝抓、蹬和发声,注意宝宝能否发出m—a、n—a等的近似音并作记录。这个方法能给宝宝足够的语言刺激,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

训练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

抓握训练。把宝宝抱至桌前,桌上放几种不同的玩具,让其练习抓握。每次放3~5分钟,经常变换,可以从大到小,反复练习,可以发展宝宝的触觉,锻炼宝宝双手的抓握能力。

触摸训练。妈妈抱着宝宝,爸爸在离宝宝1米处用玩具逗引他,观察宝宝是否注意。与玩具接近,渐渐缩短距离,让宝宝一伸手即可触到玩具。如果宝宝不会主动伸手朝玩具接近,可引导宝宝用手去抓握玩具,去触摸、摆弄玩具,发展宝宝的观察力和触觉。

训练宝宝的听觉能力

辨别声音来源训练。家长敲响玩具(铃、鼓),注意宝宝在倾听,然后走到房子的一角敲,用语言跟宝宝说:“这是什么声音?”“听听声音,在哪里?”这时注意宝宝的视线,是否朝着有声音的地方注视,若未注视,重复敲,直到他注视为止。在此基础上,多让宝宝倾听周围的声音,如给宝宝听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玩具(如小铃铛、八音盒、带音响的玩具等),甚至听昆虫和鸟类的啼鸣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等,当周围发出音响时,观察宝宝的反应。

照镜子学说话。家长抱着宝宝坐在膝上,拿镜子让宝宝照一会儿,然后拿走镜子,反复几次,逗引宝宝对镜子发生兴趣。照镜子时对宝宝讲:“你看镜子里是谁?是亮亮(宝宝名字)吧1面对镜子,将宝宝的手放在镜上摸一摸,使他通过镜子的触摸感觉自己的手。可变换方法,家长也可对着镜子亲宝宝的脸,使宝宝产生愉快的情绪。

叫宝宝的名字。家长用亲切的声音在宝宝背后叫他的名字,当宝宝转头向家长时,要亲切和蔼地向宝宝笑笑,并说:“啊,是在叫你呀!真乖。”逗宝宝发出声音。

右脑开发训练室

训练宝宝的大动作能力

前臂支撑练习。在原基础上继续训练宝宝俯卧抬头。如站在宝宝头前与他讲话,使其前臂支撑全身,将胸部抬起,抬头看妈妈。还可在前方用玩具逗引,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移动玩具,观察宝宝的反应。

翻身练习。可以在宝宝的一侧放一个玩具,逗引他翻身去取,此时,妈妈可握住宝宝一侧的手,宝宝自然而然就握着妈妈的手,做出翻身动作,并由仰卧到侧卧再到俯卧。

拉坐练习。宝宝在仰卧位时,妈妈握住宝宝的手,将其拉坐起来。注意让宝宝自己用力,妈妈仅用很小的力,以后逐渐减力,或仅握住妈妈的手指拉坐起来,宝宝的头能伸直,不向前倾。每日训练数次。

训练宝宝的适应能力

让宝宝看灯。妈妈抱宝宝站在台灯前,用手拧开灯说:“灯。”初时宝宝盯住妈妈的脸,不去注意台灯。多次开关之后,宝宝发现一亮一灭,目光向台灯转移,同时又听到“灯”的声音,渐渐形成了条件反射。以后再听到大人说“灯”时,宝宝眼睛看着灯,就找到了目标。认识了第一种物品,以后宝宝可以逐渐认识家中的花、门、窗、猫、汽车等物。以后宝宝渐渐学会用手去指,认识自己的玩具,听到声音会用手去拿。

训练宝宝将声音与物体联系起来。爸爸站在宝宝一侧,摇动带响的玩具,妈妈注意宝宝是否转头去看,并作记录。这样可以训练宝宝将声音与物体联系起来,发展宝宝动作的目的性。

训练宝宝的社交行为能力

训练宝宝分辨面部表情。妈妈用毛巾把脸蒙上,俯在宝宝面前,然后让他把妈妈脸上的毛巾拉下来,玩时有意识地给予不同的面部表情,如笑、哭、怒等。可以训练宝宝分辨面部表情,使宝宝对不同表情有不同反应。妈妈要经常俯身面对宝宝,朝宝宝微笑,对宝宝说话,做各种面部表情。与此同时,拉着宝宝的手摸妈妈的耳朵、脸,边拍边告诉宝宝“这是妈妈的脸”,然后发出“咩咩”好玩的声音。使宝宝高兴,并对妈妈的脸感兴趣,能提高宝宝的社交和情绪能力。

给宝宝智能发育提供最佳喂养

开始为宝宝添加辅食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消化器官及其功能的不断完善,胃容量的逐渐增大,消化酶的日益完善,活动量的增多等,乳类作为宝宝的主要食品,已难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无论母乳喂养、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宝宝均需补充辅助食品。

这时逐渐增加辅助食品。可训练宝宝咀嚼动作,促进牙齿生长,锻炼吞咽能力。而且也是在为断奶做准备,宝宝要在完全习惯吃各种辅助食品的基础上,才能完全断奶。

添加辅食要由细到粗

宝宝的发育程度或月龄大小是调整、丰富辅食内容的参照系。最初可给宝宝喝一两口流食,像鸡汤、鱼汤,慢慢过渡到半流质的糊状、泥状食物,口感细嫩、软滑,如米粉糊、麦粉糊、胡萝卜泥、苹果泥、蛋黄蛋羹、鸡肉泥、猪肝泥、鱼泥……它们富含的营养多多,足以让宝宝身强力壮,还能帮助宝宝学会吞咽。这些食物中含有多种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能促进宝宝的肠胃蠕动,利于排便。当乳牙开始萌出时,可尽量把食物做得稍粗一些、颗粒也可相应的大一点,让宝宝学着用牙咬、嚼,利于长牙,也能为以后吃固体食物作好准备。

初尝辅食,循序渐进

在日常饮食中只吃细不吃粗的宝宝,因缺少植物纤维,容易引起便秘。因此,让宝宝每天适量吃点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可刺激肠道的蠕动,加速排便排出,也解除了便秘带来的痛苦。宝宝最早接触辅食,应从一种开始,量也要特别少,比如一勺调得很稀的米粉;1/4或更少的蛋黄,用奶或水调成稀糊状,让宝宝少量试吃。辅食越稀,宝宝越易吸收,最好是一汤匙谷类食物加4~6汤匙奶或水,随着月龄的增长,加水量逐渐减少。一般宝宝的胃容量只有几十毫升,吃完奶后或两顿奶之间,宝宝的胃都不会有太多空间,而对新食物,宝宝的胃也有个接纳的过程。所以,妈妈不要以自己的感觉来衡量宝宝:只吃一勺、两勺,太少了。其实,这对宝宝来说已经够了。有的妈妈希望宝宝长得快一点,什么东西都让宝宝尝一点,这是喂辅食之初的大忌。指望宝宝一口吃个胖子的直接后果就是欲速则不达。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喂辅食初期,一次喂一种食物,连续一个星期或10天后无不良反应,再尝试喂新的食物。

从4个月开始可以添加鸡蛋黄。鸡蛋黄含有宝宝生长发育需要的很多营养素。

吃鸡蛋时要注意

(1)由少到多,刚开始每天喂1/6~1/4个蛋黄,喂蛋黄后要注意观察小儿大便情况,如有腹泻、消化不良就先暂停,调整后再慢慢添加;如大便正常就可逐渐加量,可喂1/2个蛋黄,约3~4周就可喂到每日1个。

(2)不要喂鸡蛋白,6个月前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肠壁的通透性较高,鸡蛋清中蛋白分子较小,有的可通过肠壁直接进入婴儿血液中,这种异体蛋白为抗原,可使婴儿尤其是小婴儿的身体产生抗体,再次接触异体蛋白的时候,则出现一系列反应与变态反应疾病,如湿疹、荨麻疹等,所以主张小儿吃蛋黄不宜吃蛋清。

给宝宝一日膳食安排

母乳或母乳加配方奶,每天喂5次,上午2次,下午1次,晚间2次,每次喂100~180毫升。

在2次喂奶之间添加宝宝营养米粉、菜泥、果泥等,每天2~3次,每次20~30克。

另外,每天1次给宝宝喂食适量鱼肝油,并保证饮用适量白开水或菜水、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