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说:“昨晚老头子托梦说了,他也想吃点!他想吃的,你们都孝顺,都记得点了,他该是高兴的!不过,老头子说要和我挤一张椅子坐,就够了……”外婆是个朴实的人,但她的那番话,却让我比什么名着都记得牢。
外公外婆总是散发着种东西,举手投足之间的,我说不出的,却总想亲近的东西!
所以,就算是高考前的一个清明节,我仍然坚持去爬高高的山,去为外公扫墓,去默默地和他父流!
外婆是细心的,小心地摆出一小桌精巧可口的饭,在外公墓前!这个时候,外婆总是哭!我知道,外婆听别人说过,另一个世界的人是很想吃供奉的食品,可是他们的喉,只有针眼大!外婆想到外公那样子,就会很难过吧!而外婆叠的纸钱,已经厚得烧不完了!如果那些飘飞的灰烬能带上外婆的思念,那么我觉得那些都是最美的情书!
外公与外婆之间的小动作、小对话,让我见证了他们的不离不弃。我的眼角常常湿润,或许因为,久在暄嚣,终于触动了心中长久未拨的一弦。
而我总是努力地去传递些什么,在举手投足之间。是对爱的敬仰,还是为爱而生的感激?
例文评析
这篇文章选材很好,选取了外公和外婆之间的小动作、小对话,看起来琐碎、寻常,但是非常生活化,而且渗透了人物情感,极为传神地描摹了恩爱老年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作者对生活观察细致、体验深刻,所以文章以情感人。因此,我们说,这是一篇记人为主的记叙文。这篇记叙文对于如何从事件的描述中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
(2)写景、状物类和抒情类记叙文
写景和状物类为主的记叙文,比较容易鉴别,困难在于写景和状物类绘景的记叙文与抒情类记叙文的区别。这是因为写景和状物离不开抒情,而抒情又往往借助描绘景物,这就是所谓的“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这两类文章具有双重性:作为一般文章,可视为记叙文;作为文学作品,则可视为散文。如果以写景或状物为主要内容,抒情只是在此基础上的穿插和阐发,则应视为记叙文,反之则可看做散文,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茅盾的《白杨礼赞》等。
意三点)
①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的外形特征。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表态特点和动态特点,对事物的外形、颜色、状态以及与周围事物的关系、事物的变化和活动情况加以认真琢磨。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描写出事物的特征。
②借物抒情,写出事物的品格。借物抒情,往往不是把感情直接说出来,而是渗透在对某一景物描写的字里行间。一般是“借物赞人”或“借物喻人”,在赞美某一事物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来歌颂相关的人。因此,所状之物必须是自己熟悉并有深刻印象的内容,用朴实而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状物,表达真情实感。
③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外界的某种事物来表明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和思想认识,即把思想情感和认识寄托在某种外物之中。它常常是全篇都围绕某种外物展开,处处都出现该外物,而这种外物则具有某种象征意味,如茅盾的《白杨礼赞》。
状物时常用的方法,一般是联想和象征。联想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借助联想,找准“物”与“志”的内在聚焦点,即抓住“物”的主要特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由此及彼联想生发寓意,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征,就是用与某种品格、精神、思想、概念有必然联系的事物,来表现某种品格、思想、概念。运用象征手法,必须注意象征体寓意的选择,要切合表现主题的需要,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象征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如高尔基的《海燕》、巴金的《灯》;二是用象征的手法进行暗示,创造气氛或抒情,如鲁迅的《药》结尾处写革命者夏瑜坟上的花环,象征革命力量扑不灭、革命自有后来人的事实。
(3)比较复杂的记叙文
在记人、叙事的记叙文中,有的比较单一,有的则较为复杂。这里将后者单独提出来作为一种体式来认识,因为这类文章最为常见,也是我们练习写作的重点。这种比较复杂的记叙文,有别于一般记叙文的特点和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众多材料的组合。如《为了忘却的纪念》,若干个事件围绕一个中心严密组合。
二是多种组合方式的统一。如朱自清的《威尼斯》,介绍威尼斯的自然风光和文物特点,采取空间顺序与事物性质顺序,巧妙结合的方式,使记叙内容得到精炼而又完整的表达。
三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在复杂的记叙文中是较为突出的,如,包身工,全文可以分成两类:首先记叙和描写了包身工一天的劳动生活;其次议论与说明,概括了包身工制度的由来、形成和实质这两类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作者却在一篇文章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组合方式(茅盾的,风景谈),六幅生动、形象的画面,镶嵌在五次带有抒情性的议论中,把叙述、描写、抒情与议论巧妙地结合起来,层层深入地展现了作品的主题。
4.表达方式
记叙文主要以叙述描写为主,但也可以运用抒情和议论。(详见《表达方式,叙述》)
5.确定线索,理清顺序
大凡一篇记叙文,结构上都有一条明晰的线索。最基本的线索是人、事、景、物、情、理、趣、时、空等,也有时空交错、情理结合、人事物相交织、明暗穿插等线索。有的文章是以事为线索,如《夜走灵官峡》一文,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物为线索,如《小麻雀》一文,以小麻雀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景为线索,如《海滨仲夏夜》一文,以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彩和色彩的变化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一文,以我”对小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有的按时间顺序来展开,如2004年云南高考优秀作文《那时花开》;有的以人物思想行为及认知过程为线索来展开,如《呐喊·自序》;有的是主题线,即以一点为中心向四处散射的辐射式线索来组织材料,如《为了忘却的记念》,再如2004年陕西满分作文《父亲很土,却很快乐》),围绕父亲淳朴、平易的特点,选取父亲在吃饭、业余生活、人际交往方面的小事来表现人物形象;有的文章中又有明线、暗线之分,如《藤野先生》一文的明线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相别、怀念,暗线则是鲁迅先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6.记叙文的基本结构
结构是指作文的基本构造,是对材料具体恰当的组织安排,通常包括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层次、段落、线索等方面。从行文次序来看,记叙文的结构安排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介绍人物、事物为主的记叙文,结构上通常按照总--分--总”、
总--分”、分--总”这三种方式来安排,其中总--分--总”运用最普遍。所谓总”,即是概述;分”,就是对总”的展开,展开的内容之间一般是并列关系。
(2)以叙述事件过程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按照时间、地点的转换,或者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构。其中,以事件发展变化为线索的做法较为常用,即按照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来安排结构。
(3)以叙述感想、看法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结构安排一般遵从感想、认识的发展变化,例如,不喜欢某人--因某个契机而对此人产生兴趣--通过交往真正了解此人--赞扬此人的品质。
(4)回忆性的记叙文通常以倒叙手法开头,结尾再回到现在”,使全文的结构形成环状。行文中如果有需要补充说明的事件或人物,可采用插叙的手法,但文字不要过多,同上下文的意思要连接起来。
无论何种形式的记叙文,从下笔之前的构思到文字形态的呈现,总要经过作者精心独到的营构,这个过程之中,应特别注意下列方法的运用。
1.确定一个好的主题
每篇文章都有主题,它是作者对文章所记写内容的总的看法或评价,在文章中,它是统率一切的灵魂,是贯穿全篇的红线,文章的选材、剪裁、结构、语言、表达,等等,都要以此为据,自觉受其约束。
2.精心选择材料
记叙文的写作,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问题,为此,作者必须尽可能深地熟悉反映的对象,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而作者所掌握的材料能否成为文章中的有用部分,关键在于选择和取舍,对此,着名作家茅盾形象地说“要像关卡的税吏们的百般挑剔”。具体说来,这“挑剔”的标准就是:“真”、“精”、“新”。
3.叙述要生动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展开的过程讲求波澜起伏、摇曳生姿。文章要生动,最基本的方法有四种:
(1)采用恰当的记叙顺序
在记叙顺序上,我们除了采用一般的顺叙方法外,还可以使用倒叙、插叙等手段,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2)人物形象的塑造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的表达方式并不是孤立地运用在一篇文章中,而是综合运用的。我们在写记叙文时不一定每一种表达方式都用,可以选择其中的两种或两三种综合运用即可。一般地说,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情景交融。
比如《最后一课》中,“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一段以叙述为主,夹以人物的心理描写,表现出环境气氛的凝重,以及小弗郎士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激励,对老师产生崇敬之情,“我的朋友们啊,他说……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宇:法兰西万岁!……”一段则以描写为主,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表现了他痛苦的内心,以及他热爱祖国、坚信祖国必胜的高尚精神。
此外,记叙文中还会经常运用抒情和议论来抒发情感。但不管选用哪种表达方式,还是要以记叙为主,从记叙中自然引发出来,而不是脱离记叙内容,凭空添加进去的。
(3)使用多种修辞手法
中学生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对比、对偶、夸张、排比等。恰当使用修辞,通常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写一位勤劳朴实的老渔夫,“他长得高大结实,留着一把花白胡子。瞧他那眉目神气,就像秋天的高空一样,又清朗,又深沉。”这里的比喻很恰当,简练而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再如描写长江的浩浩荡荡,“那浑浊湍急的流水,时而惊涛迭起,时而浪花飞卷,时而一泻千里如狂奔的野马群,时而又在峡壁和礁石间急速地迂回,发出声震峡谷的呐喊。”这里的排比起到了增强气势的作用。修辞的目的性很强,不要盲目地认为堆砌很多修辞就会显得语言优美,富有文采!没有必要的修辞反而使文章臃肿、啰唆。
(4)有波澜
事物总是曲折发展的,写文章也不该直来直去。好文章的妙处,不在于一览无余,而在于一波三折;不在于一泻千里,而在于婉转反复。可根据内容采用抑扬、详略、断续、张弛、离合等手法,写出文章的波澜起伏,行文有起有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有波浪一般富于变化。这样,有助于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叙述的生动性。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记叙文创新技巧
记叙文构思谋篇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基本的有:
1.平实叙事式
平实叙事是记叙文写作常见的一种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不用或少用色彩浓重的修饰性形容词,不加渲染、烘托,也不使用任何修辞手法,只是用简洁朴素的文字叙述事件或描摹事物,从而勾勒出真实传神的形象。选择的材料要能体现自己志趣高洁、追求真理、崇尚正义的思想品质,反映自己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传达健康向上的真挚感情。记叙时要有情有序,记叙具体而有重点,恰当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语言要确切生动。行文时一定要在字里行间渗透着真实的毫不矫揉造作的情感,要对细节作细致的描写,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实中见出“丰腴英姿”,才能打动人心。如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便是范例。
2.典型人物刻画式
“典型人物刻画式”就是指文章用刻画典型人物的方法来应对文题,人物形象或直接或间接地蕴含文题的主旨。应该明白,写人的文章是记叙文的很重要的一个类别,但在高考优秀作文中,佳作却很少,学生应掌握好分寸。要写活生生的人,就要写出人的个性。要想让自己所写的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明,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准人物。二是选择事件,通过事来写人。三是要从多方面来刻画人物,处理好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关系。
永远的苏武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愿,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着,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着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作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一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痩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着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
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例文评析
这是一篇写人物的考场作文,人物刻画得相当不错。文章采取边叙边评、述评结合的方法,记叙史实翔实而又概括,评叙人物精当而又有序,文字优美,感情炽烈。特别是人物形象刻画鲜明,是本文的得分点。
3.截取场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