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为阿杜在缅甸的表现不太好,就否认阿杜是个将才,其实阿杜在国军中算是出类拔萃的了,如果搞一个国军将领排行榜,我认为,阿杜可以跻身前十名。
在东北战场上,杜聿明PK****,差不多旗鼓相当,前半段阿杜占尽了风头,后半段则是阿杜难挽狂澜。如果阿杜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加上老蒋不插手搅和,东北最后结局还不定是怎样的呢。从抗日战争胜利到辽沈战役结束,东北的国军统帅走马灯秀模特一般换了一个又一个,熊式辉、杜聿明、郑洞国、陈诚、卫立煌……解放军方面呢,一直是****军政一把抓。除了杜聿明,其他人和****PK,只有满地找牙的份儿,尤其陈诚,连找牙的份儿也没有。
1、1945年的东北
OK,先让我们铺开中国地图,拂去上面的尘土,拿起放大镜和铅笔,一起来看一看东北这片黑土地。
东北地形有点像一个大盆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成三角形包围住了中国三大平原之一的东北平原,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粮食充足,盛产煤和铁,而且经过张作霖和日本的多年经营,存在很多工厂、军工厂和重工业,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基地。
拿着放大镜往下看,你会惊喜地发现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是相连的,这一地带叫做辽西走廊,这个走廊在大地图上宽度还不足五毫米。不用军事天才,普通人都可以看出这个走廊的重要性。当年明末将领孙承宗在这里构建了关宁防线,努尔哈赤死在了这里,皇太极宁可爬崇山峻岭也不走这里,清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打过去,最后还是吴三桂引清兵入的关。在辽西走廊上,从南往北有哪些大一点的城市呢?您记好,依次是秦皇岛、山海关、绥中、兴城、葫芦岛和锦州。这条走廊建有一条铁路,今天我们叫做京哈线。
我们还有必要介绍一下铁路线,当时的叫法和今天不一样,后面我们还会用到这些名称,以免大家搞不清楚。从北平到沈阳的这条铁路叫做北宁线(北平到辽宁);沙俄建的由满洲里经哈尔滨到绥芬河的铁路叫做中东铁路,这可不是产石油的那个沙漠上的铁路,它的全称是中国东清铁路。其支线由哈尔滨经长春至大连这一段叫做中国长春铁路,简称中长线,又称南满铁路。北宁线和中长线形成了一个“入”字,其交点就是沈阳。
而刚刚被苏军解放的东北现在几乎处于真空,日军囤积的物资随处可见,东北人民热情极高,李运昌给延安的报告以及刘少奇代表的中央局给在重庆谈判的毛、周二人的电报中写着:曾克林进关的1500人很快发展到20000人,而且改编了保安队10000人,全部配备新式武器;沈阳各地堆积轻重机枪物资甚多,无人看管,据说有枪100000支,炮数千门;扩兵极容易,每号召,即有数千人参军……******等人做出决定:抢占东北!蒋主席的兵大部分都窝在西南,一时半会儿哪能到东北呢。而八路军就不同了,晋察冀根据地和热冀辽军区直接靠着东北,山东根据地则仅隔着一个渤海,谁快谁慢,一眼便知。
在两个多月内,上面几个根据地勒紧裤腰带,抽调了十万军队和两万干部进入东北。为了不让山东成为真空,又放弃江南大片根据地,调江南新四军北上,填补空白。这就是刘少奇抓住的他所说的“千载难逢之机”——抢占东北,这也是刘少奇促成的全面内战爆发前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事实证明,刘做对了。
好了,地形、交通和目前形势看完,我们再对比一下双方兵力。在最开始,国军除了临时收编的伪军,在东北的正规兵力可以算是0,只有13、52两个军在秦皇岛登陆,而东北漫山遍野活动着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和游击队。到了中期,陈诚将那些保安团啊、团练啊、黑社会土匪地痞流氓小混混集合起来,发根烧火棍,组成了新3军、新5军、新7军等等,再加上原有的13、52、新1、新6、93、60、71等军,兵力达到55万,这个只是数字,起不了多大作用。如果这样算,****兵力不下100万。像保安团这样的部队,其战斗力可想而知。不过国军还是有人才的,就有奇人用这样的部队创造出了奇迹,我们会在以后遇见他。在兵力上,国军处于劣势。
国军装备稍好,尤其后来增调的新1军和新6军,那装备用东北话说,绝对杠杠滴!比如沙岭战役,吴克华率领6个团伏击(请注意这点)包围了新6军第66团和一个师教导营,打了三天三夜,吴克华部力不支撤出战斗,新6军伤亡674人,吴部却伤亡2159人,元气大伤,几乎丧失战斗力!太令人惊讶了!但这并不能就说东北****装备很差,苏军撤离东北时把缴获的日军装备以及自己不想要的武器留了下来,相对来说,在四个野战军中,东北野战军的武器装备算是最好的了,****算是最富有的了。
2,杜聿明其人
杜聿明,字光亭,陕西米脂人,黄埔一期生。刚入黄埔的时候,杜同学同时收到了两份登记表,一份是国民党入党登记表,另一份是共产党入党登记表。当时的杜同学恐怕是犹豫了一番的。比他大两岁的老婆就是共产党员,但是那个时候共产党刚刚成立不久,实力影响力远不如国党,而且国党算作正统。除了少数半仙神汉,大部分人是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的,杜同学咬着笔尖,最后选择了国民党,算是比较识时务的。
选择了国党,并不意味着一路官运亨通,杜同学最开始的一段军旅路程是非常坎坷的。这位同学在人情关系上恐怕是少根筋,当排长时对下属要求极为严格,丝毫不讲人情面子,在连里和连长之类的干部关系又很差,处处遭冷眼(遭冷眼也在情理之中),最后竟然到了混不下去的地步。同学陈赓挺仗义,他那个时候在团里当宣传队长,见杜同学处境尴尬,就把他叫来当了自己小弟——宣传队员。这时正在东征,别的同学都在冲锋陷阵顺便排长、连长、营长噌噌地往上升,杜同学却在敲锣打鼓搞宣传,你说郁闷不郁闷?很快,杜同学就病倒了。杜同学身体素质确实不好,之后因为身体原因耽误了许多事。
病愈后,杜同学失去了上战场的机会,他被派往北方协助曾帮助冯玉祥倒戈的胡景翼办学校。到北方不到一个月,胡校长病死了。之后几年,杜同学就在北方瞎转悠,给孙总统守过陵,给地主武装当过连长,期间还被晋军给抓了,关进了太原监狱。这不是他唯一一次进监狱,英雄的杜同学一生有幸进过四次监狱,其中有两个还是中国非常有名的监狱。我觉得,杜同学完全可以写一本理论专著,名字都是现成的——越狱。太原这一次,监狱长是个老同盟会员,私底下把杜同学放了,临走还请吃了一顿饭。
轰轰烈烈的北伐开始了。杜同学的同学许多都已经是团长了,他依旧还没个正经职业。事业心很强的杜聿明同学再也坐不住或者转不动了,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南下!参加北伐!要南下必须走吴佩孚或者孙传芳的地盘,可是很不幸,他选择走孙传芳的地盘,可是更不幸,半路上被孙传芳的部队给抓了,从而有幸被关进了当时中国最著名的监狱——南京老虎桥监狱。杜同学怎能甘心在监狱度过剩下的时光?孕育了一番之后,他伙同几个犯人,进行了人生第一次越狱。具体他是怎样成功逃离这座中国著名监狱的,不好意思,杜同学虽然在解放后写了很多回忆录之类的文章,却没有写这越狱一类的专著,所以不得而知。咱也不是写惊悚小说,反正知道杜同学神奇越狱成功就行了。
他出了监狱,一路狂奔逃到了武汉。他知道北伐军已经攻克武昌。但他不知道,他刚刚逃离南京,北伐军就攻占了南京,而他的校长就在南京这支队伍里,却不是武汉那里。
第一波次的北伐结束了,老蒋在南京清党,汪精卫、唐生智在武汉反蒋。在武汉召开的大会上,无数国民党员和共产党员怒喊着“打倒******”枪毙了一批老蒋的忠实信徒。这个时候,杜同学的一根筋又表现出来了,他既不喊口号,也不表示反蒋,这样,他有幸过上了第三次监狱的幸福生活。
杜聿明的人生转折恰恰就在此处!
当他听说他们这些反动分子要被枪毙时,狗急了跳墙,人急了就越狱,何况是从中国著名监狱越狱成功的杜同学。他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越狱成功,他顺着来时的路回了去,顺便带回了在武汉的所见所闻所想以及感悟,还有一些重要消息比如张治中的内弟被抓了等等。在南京他见到了******!
虽然不久老蒋就下野了,但他的经历和做法取得了老蒋的信任。我们知道,老蒋下野只是暂时的。
中原大战前,阿杜先在张治中那里当参谋主任,然后当了个营长,然后是团长,他终于踩到了升官的康庄大道上。之后围剿红军,升少将,升旅长,升副师长(25师,师长关麟征)。长城抗战期间,阿杜随关师长在古北口抗击日军,与日军血战。阿杜依然是人情关系少根筋,和师长关麟征闹矛盾,最后是军长徐庭瑶保荐,老蒋调走了阿杜,让他去组建个装甲兵团,阿杜任团长。
阿杜的辉煌由此开始。
淞沪会战,阿杜率领本装甲兵团在汇山码头阻击日军。战后,该团扩编为师,番号就是大名鼎鼎后来血战缅甸的那个第200师,阿杜首任师长。阿杜当了一把手,自己说了算,又拿出当年老一套,严格训练,刻苦钻研战术和技术,自己还常常穿着工作服在坦克底下爬来爬去一身油污。200师被死板的杜师长打造成了一支可以打硬仗的钢铁之师。又不久之后,200师扩编,番号新编十一军,这个番号不够响,很快,番号变了,这个番号一直坚持到了最后,这个番号是——第五军!
之前的杜聿明,无论是围剿红军,还是抗日,只是一个不出名的小角色,真正让阿杜名噪中国的,是昆仑关大捷。
只要阿杜自己能说了算,那阿杜可以称之为帅才,昆仑关大捷就是在他一人冷静分析、准确判断、意志顽强的情况下取得的大捷。此战歼灭日军四千余人,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消息一出,举国沸腾,各大报刊媒体争相宣传杜聿明,从此,杜聿明三个字传遍了大江南北、大街小巷。
这和现在娱乐明星红遍大江南北不同,虽然现在许多影星歌星也是传遍大街小巷,但这些名声纯属娱乐,多一个少一个无伤大雅。在那些年的中国,饱受鬼子铁蹄蹂躏的中国百姓,多么希望多出现几位像杜聿明这样的名人,这不是一般般的饭后谈资,而是能让他们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你可以想象,在那苦难的中国,当百姓听见谁谁谁取得什么大捷,歼灭日军多少,那会是何等的激动、欢呼甚至热泪盈眶,这绝对不等同于现在哪位影星歌星登上舞台时台下的激动、欢呼甚至有景生情热泪盈眶。因为前者是民族自尊心,后者是娱乐双响炮,前者是民族英雄,后者什么也不是。
在缅甸,阿杜是失败的,他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他上面有史迪威、罗卓英,虽然他有种种好的想法,但史、罗不采纳,他也没有去实行。后来缅甸作战失利,老蒋命令部队回国,孙立人觉得此路不行,不理睬老蒋命令,带着新38师去了印度。而阿杜老实巴交带着第五军翻越野人山回国,致使部队损失大半。在后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中,老蒋一直插手干预,救火队长杜聿明根本起不了作用,数次大的合理建议得不到采纳。
在东北,阿杜唯一雄起了一把,没有听老蒋命令,所以也辉煌了一把。
好了,杜聿明的传记稍啰嗦了点,我们还是言归正传,一起来到1945年的东北,来看看阿杜的出关路吧。
3、漫漫摘果路
1945年11月5日,最先在秦皇岛登陆的石觉带着他的13军来到了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石觉,黄埔三期的,在台儿庄大捷中力夺关键的制高点崔家庄,被李宗仁感慨异常地称赞:“天助我者,石觉也!”。
这个山海关是8月30日曾克林和苏军一块儿打下来的,现在守城的是沙克的冀中32团,现在已经叫做东北人民自治军。
石觉当然不是吃素的,立刻下令攻城。山海关也不是三两下就能打下来的,就在双方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山东渤海军分区司令兼第7师师长杨国夫带领7师三个团7000多人步行一个多月从山东来到了这里,恰好赶上了这场好戏。
石觉这下可惨了,被前后夹击,要不是跑的快,都成了肉夹馍。石觉这次受了惊吓,撤退后,一心一意搞起了土木工程,大修工事,任你骂爹骂娘,绝对不和****交战。
就在这个时候,阿杜终于来了,他来到了东北的大门口。
当他看见石觉这窝囊劲儿,真叫一个怒发冲冠。不过阿杜不是意气用事的人,他怒虽怒,但没有丧失理智,这是最难得的。一个能够控制和隐藏自己情绪的将领才是好将领(可惜阿杜后面没能做到)。阿杜在做过精细调查之后判断,****兵力并不多,不像石觉说的那样****火力猛人员多,而且这里的****经过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可以打!
11月15日,杜聿明亲自上阵督战,率领13军和52军的一个师猛攻山海关,16日攻克。杨国夫弃城而走。
听说山海关丢了,毛主席大吃一惊,发电李运昌、沙克:必须死守山海关、绥中、兴城一线,时间至少三星期。命令要遵守,但实行起来确有困难,****中央随即又改变命令“节节坚决抵抗,既不死守,又不轻易放弃阵地”,同时命令正在向东北赶来的黄克诚、梁兴初改变路线,绕过山海关,迅速到锦西地区,“待敌深入锦西、兴城线,从敌左侧后突然攻击”。
不能不感叹毛主席的反应,但你更要感叹阿杜的速度。
16日,13军占领了山海关,第二日一早,阿杜便命令部队立即出击,而且亲自坐着吉普车督军前进。当天傍晚,就追上了跑到绥中的杨国夫的部队。
按理说,连续打了两天了,该休息休息了。但阿杜知道战机稍纵即逝,不容他休息,他把那一个个将官踢起来:不准休息,立刻攻城!
我们再来看一下日期,11月17日,此时的东北已经寒风凛冽,如果半夜把你叫醒,你还不跳起来骂娘。军队毕竟是军队,命令绝对服从。当夜十二点,13军攻占绥中。
杜聿明感觉到了兵力不足。因为山东军区1师8000多人在师长梁兴初、政委梁必业的率领下,赶到了兴城。而****就在附近。****在等另一支部队的到来——黄克诚的新四军第三师。一个师能怎么着,杨国夫的第七师不照样被打得落花流水。错了,黄克诚这一个师可是超级师,兵力是35000人,没错,您眼没花,35后面是三个零!
长途奔袭是有危险性的。
阿杜不会冒进的,他等13军、52军全部到齐再前进。
所以说阿杜是个将才。他没有冒进。而国军许多饭桶就是因为冒进被包了饺子。但有些奇人并不是因为冒进被包围的,比如张灵甫。况且张瘸子不是饭桶。不急,后面我们会讲他。
4、“国军第六主力”
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52军,52军是仅次于国军五大王牌的一支部队,有“国军第六主力”的美誉,在抗日战争中它有着极为辉煌的战绩,其作战能力丝毫不逊色于新1军、新6军,而且走出了关麟征、杜聿明、张耀明、郑洞国、刘玉章等一批名将。52军主力师一个是第2师,另一个是第25师。25师就是阿杜当年当副师长的那个师,其因为最擅长长途奔袭而被命名为“千里驹”师。
1933年,2师、25师在徐庭瑶带领下参加了长城抗战,在古北口与日军血战,给予日军重大杀伤,与宋哲元的喜峰口、罗文峪大捷遥相呼应。25师师长关麟征负伤后,杜聿明代理,继续同日军血战,此役25师149团团长阵亡。还有一件事值得一说,大部队撤离后,有一个哨所,因离部队较远无法撤出了,哨所里的七名战士没有逃跑,而是继续抗击日军,毙伤日军近百人,最后全部阵亡。这就是25师的士兵。日本鬼子为了表示对这七人的敬意,给他们立了一个木碑,上面写着“支那七勇士”。
古北口失守后,25师退至南天门,第2师接替防务。2师打残后,83师(师长刘戡,在后面会遇见他)补上来继续打。就这样,中国军队在古北口、南天门地区以牺牲上万人的代价,抗击了武器装备优良的日军达70天。这是1933年。
后来2师、25师组建52军,关麟征任军长。关麟征注重文化素质,提倡读书,提高官兵学识素养。52军的文化素质恐怕高其他部队一大截。关麟征敢于提拔重用人才,曾因破格提拔刘玉章得罪了许多人。
在台儿庄,52军为围歼日军矶谷师团起到关键作用。板垣征四郎说:“关麟征一个军顶普通支那军的10个军”。52军后来新建的195师也很能打,在长沙会战中,195师一个营守卫草鞋岭高地,死战不退,全营殉国。
有这么好的传统,52军排名国军第六,名副其实。就其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其作用甚至超过了新1军。
52军进入东北时,军长是赵公武,光头刘玉章是第2师师长。三年后,刘玉章带着52军在海上逃走,是东北战场国军唯一一支整建制逃出的部队。后来在上海,刘玉章带着这支部队,取得了国军所谓的“月浦大捷”。
现在,他们已经到了绥中。
5、阿杜的光环
阿杜根本不给小林子喘息的机会,部队稍作休整后,便发起了第二轮攻击。
阿杜命令各部长途奔袭,大步前进,22日这一天,仅一天,国军就攻下了兴城、锦西、葫芦岛三处要地。国军打开了东北的大门。
阿杜没有休息,他带着13、52两个军一路杀向锦州,26日攻克。
好了,整个辽西走廊都在手里了。不过阿杜却日益担心。因为他只有两个军,而且走得太远了。此时黄克诚的超级师已经来到了他的附近。他以将领特有的感觉嗅到了危险。该歇歇了。他命令后面的195师赶快跟上来,现在一定要抱成一团,绝对不能分散。****就在附近,这个四期的小师弟正在某个角落盯着他。他命令部队休整20天。他要找到****。
但是****不敢和阿杜正面交锋,他带着梁兴初、黄克诚的部队撤退到了义县、阜新一带,他们也需要休整。
杜聿明一路打过来,部队已经疲惫。而****一路撤退,部队也很疲惫。
二十几天过去了,东北进入了严寒,漫天的大雪从天而降,整个天地都成了白茫茫一片,分不清丘陵山川,分不清东西南北。寻常百姓都会躲在屋内,燃起土炕,戴着狗皮帽子裹着羊毛大袄,坐在炕头唠嗑。除了不得不去解手撒尿,没人会在那冰天雪地里欣赏风景。
这种天气,人受不了,牛马牲畜受不了,就是卡车大炮也不能正常行驶。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
阿杜发起了第三轮攻击。
12月24日,杜聿明令52军攻打黑山(冒着大雪),当日占领。28日,杜聿明令13军沿铁路进攻义县。****等人根本没有准备,仓促应战一天,便全线溃退,一直退到了彰武。
阿杜真是不折不扣给了小林子一个“惊喜”。
杜聿明完全切断了****关外与关内的联系。
阿杜绝对是穷追猛打,30日攻占阜新,时间进入了1946年,阿杜依然没有歇一歇的意思,1月5日占领朝阳,9日占领叶柏寿,10日占领凌源,13日攻下平泉。
这是杜聿明进入东北后,仅凭两个军所取得的辉煌战绩。杜聿明打得****无还手之力,占尽了风头。
就在这时,橄榄枝大使马歇尔来到了中国,大力倡导和平,为实现停战协定不懈努力。马大使在前线溜达了一圈后,紧紧盯住了******,要求停战。
美国不想看见一个腐败的国民党搞独裁,希望能够两党执政。45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发表对华政策声明,希望中国停止武装冲突,协商解决内部分歧,扩大政府基础。如果国民党一方继续战争,则停止一切美援。美援是老蒋打内战的本钱,如果没有了本钱,拿什么来继续作战?没有子弹的枪炮就是废铁,还不如大刀长矛烧火棍更上手。老蒋只好妥协。第二天,******、叶剑英一行飞去重庆,与驻渝的董必武、王若飞等组成****代表团,和国民党再次开始了和平谈判。1月13日,国共停战令生效。这一天正好是杜聿明占领平泉。
杜聿明第一次丧失了追歼****的机会,不过还有机会,阿杜的光环依然耀眼。
杜聿明知道兵力已经不足,他来东北之前就给老头子说:给我10个军,我一定能解决东北问题。但老头子调不出10个军。
停战令生效后,国军才开始向东北运兵,新1军、新6军、60军、71军、93军才陆续进入东北地区(60军、93军都是滇军)。
****没有闲着,1月15****就向部队下了两道命令,第一,时局尚在动荡中,各部须严整战备,只有战争才能争取和平;第二,切勿向下级指战员散布和平空气,以免解除精神武装。只应鼓励为和平而战,为停止敌之进攻而战。而且****开始了他的整军和发展。
而杜聿明却因为肾病恶化离开了东北,由郑洞国代理了阿杜的职务——东北保安司令。阿杜的身子总是不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点都不假。
在46年2月至4月间,两军小打小闹互相过招,****逐步展开反击。这期间先后发生了秀水河子战役、沙岭战役、一战四平、两次本溪保卫战等等,71军在金山堡战役受到了重创,国军损失不小。而东北民主联军占领了长春、齐齐哈尔、哈尔滨、四平等城市。
老蒋认识到阿杜在东北战场的重要性,没有等切了一个肾的阿杜病愈就让他在4月中旬返回了东北。
阿杜,你的机会来了。
6、光环依旧
这次打头阵充当急先锋的已不是13、52军,而是大名鼎鼎的新6军和他的军长——廖耀湘!在后面他会成为我们的主角,这里不隆重介绍了。
阿杜先是让新1军、71军沿中长线北上攻打四平,新6军南下先把本溪肖华的四纵解决掉,解除后顾之忧,省得前面打架,还担心背后冷不丁挨一刀。
新1军、71军面临的是杨国夫的第7师、万毅的七纵和黄克诚的那个超级师,双方实力相当,战局陷入相持,哪方有援军哪方就能获胜。******给****的命令是:化四平为马德里!我们不是讲世界历史,更不是讲西班牙内战,知道马德里保卫战打了29个月就行了,这足以看出毛主席的决心。这里不得不说明,毛主席这个决定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此时东北民主联军尚没有决战的能力。日后在谈及这个问题时,一向直言不讳的黄克诚说这个战役是错误的,毛主席当面和他说,这个战役是我决定的,老黄说你决定的也是错误的。
新6军进展意外顺利,在本溪击败了肖华,转头北上,这一路真是意气风发,过关斩将出尽彩头。在威远堡,轻松突破了程世才三纵的阻击,这是****没有想到的,这也是廖耀湘没有想到的,因为突破一个纵队阻击的,仅仅是他的一个团。之后,廖耀湘戴稳了眼镜,毫无顾忌的攻击前进。在四平叶赫车站,迅速击破了359旅,然后目标直指四平制高点塔子山。
黄克诚慌忙率超级3师来救,但晚了,新6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攻占了塔子山。黄克诚在山脚下只能干巴巴看着山上哈哈大笑的国军,无奈摇摇头。塔子山丢了,****败局已定。
****下令全军撤出四平,再不撤,他就危险了。
东北民主联军损失惨重。
******得知四平失守后立刻发来的电报:“望坚守公主岭,如公主岭不能守,则应坚守长春,以利谈判。即使公主岭能守一星期,长春能守三星期,即对大局有利。”
****只能叹息,他恐怕做不到。
老蒋考虑孤军深入,让阿杜不要追击了。但是阿杜感觉这是千载难逢的战机,不能错过。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和蒋主席派来的特使商量能否追击,这位特使说,只要有把握那就追吧,不要管老头子。阿杜便不再理会老蒋的命令,开始对撤退的东北民主联军进行疯狂的追击!阿杜终于雄起了。那位特使也不是一般人,他也是能够挤进民国将领前十名的人,我们后面也会遇着他。
阿杜的机会来了!
杜聿明下令新6军不要入城,尾追****!而让刚刚从英国回来的国军又一强人——孙立人带着他的新1军接收四平。
这个命令有点违背人情,毕竟此次二战四平,新6军功劳很大。虽然新1军打四平出力不少,那是郑洞国指挥的,可没孙立人什么事儿,凭什么让一个从英国刚旅游回来的人来占这份功劳。再往前说,同样在缅甸打日本鬼子,凭什么你能公款旅游,我在这儿啃泥巴,最后还把功劳给他。廖耀湘为此十分很恼火。不过阿杜的计划是正确的,是有利于战局的。西北的胡宗南也做过同样的决定,但他那决定是连脑子都没过的。廖中将也没有那么心胸狭隘,他还是顾全大局的,重新戴好眼镜,把火气撒在了****头上,奉杜总令,全力追击****!
5月21日,占领公主岭;
22日,攻占了东北局刚刚开过会的范家屯;
23日,入长春。
又一路穷追猛打,一直把****赶过了松花江。
许多历史书对这一段避而不谈,我感觉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一提到解放战争,那都是解放军摧枯拉朽打败了国军解放了全中国,这不全面也不符合事实。解放战争我军打了败仗这不很正常吗?不丢人!反而恰恰说明了解放战争的不易。胜败乃兵家常事,全是胜利才会令人怀疑。不时拿出失败战例讨论讨论,总结总结经验,这才能进步。
东北民主联军真是一路溃逃,许多刚收编的部队倒戈,军心涣散,一大批官兵逃离了部队,还有一些以各种理由脱离了队伍。最重要的是,大多数人感到了前途渺茫,连一些抗日胜利后进入东北地区老红军老八路等等骨干人员都出现了消极厌战的情绪。罗荣桓日后回忆:异常严峻!黄克诚的电报中说:出现了八年抗战从没有过的情况!
这次****真是顶不住了,逃过松花江后,他还想继续撒丫子往北跑的,哈尔滨也不打算要了。
但廖中将不撒丫子追了。
杜聿明也因为一个突然事件而顾不上北边的战事了,计划部署被全盘打乱。
原本打算继续往北跑路的林元帅感觉到了非常不可思议和莫名其妙。
原因是,一颗伟大的光头降临了东北。
蒋委员长听到了这一系列的好消息,手舞足蹈,兴高采烈,以为大事已定,亲自来了东北!先到沈阳,后到长春。
领导莅临检查指导,单位不得提前一个月打扫卫生,安排行程,做好账本,请好厨师,然后毕恭毕敬等领导前来。传统如此,何况是伟大的蒋光头蒋委员长呢?
杜聿明忙着迎接总裁,郑洞国、梁华盛、廖耀湘、孙立人、陈明仁、赵公武、石觉等一批干将也赶到沈阳,听伟大的蒋总裁面授机宜,听完后,这群学生还会毕恭毕敬说些什么“校长英明”、“委员长料事如神”等等一大堆拍马屁的话。
追歼****的第二次机会,就在这一片恭维和马屁声中溜走了。这个机会永远没有回来。后来跑到台湾的许多将领谈及此处,莫不感慨万千。正是丧失了这次机会,才导致了后来****的东山再起,才导致了东北形势发生逆转,才导致了国军在东北战场的倾覆,从而导致了整个大陆上的惨败。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上帝是公平的,阿门!
为了减小东北压力,山东陈毅部四处出击,连克胶县、张店、周村、泰安、枣庄、德州、高密、即墨等城。老蒋将准备调入东北的两个军投入了华东地区。这是6月初。
6月26日,全面内战爆发。
原先的“关内小打,关外大打”变成了“关外小打,关内大打”。
东北战场平静了,平静了四个月。
这四个月里,阿杜的光环逐渐暗淡了,消失了。
阿杜在东北最辉煌的时刻已经过去,成为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