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最令人瞠目结舌、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战役就在这儿了——莱芜战役。
47年2月,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正式合并了,合并典礼结束后,这两支部队从此叫一个名字——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四大野战军之一由此诞生。华野将各野战部队和地方主力统一整编为十一个纵队和一个特种兵部队(第一快速纵队基础上组建的),兵力共计28万。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是陈毅,实际负责军事指挥的是副司令粟裕,另外主官还有副政委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而华东军区下辖六个军区,军区部队有36万。
华东****兵力总计五十多万,与国军兵力总数持平。不过这个莱芜战役之后,双方兵力就开始出现差距了。
国军占领苏北和两淮地区后,华野主力全部缩进了鲁南地区,驻守在以临沂为中心的区域。在徐州坐镇指挥的陈诚命令南线国军兵分三路,由欧震统一指挥,进攻临沂,力求歼灭华野主力。同时命令济南的王耀武,派出一个兵团,从北往南压,南北夹击。
陈诚制定的计划不能说一无是处,但是陈诚太过于自信了。过于自信就不是自信了,是自负!
南线国军大部分在苏中、宿北、鲁南战役中和华野交过手,吃过苦头,知道华野的厉害,所以各部队稳扎稳打,彼此照应,根本不给陈毅粟裕下手的机会。粟裕命令三纵阻击中间一路,企图让左右两路突出出来,寻找战机,左右两路不但没有突出,欧震却命令左右两路向中间靠拢,粟裕真是没办法了。这个叛变革命的欧震!
北线王耀武本不想派出部队,但命令下来,又不得不执行,只好调出12军、73军和整编46师组成一个兵团,兵力连欧震集团的三分之一都不到,然后交给了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指挥,从济南南下。
李仙洲,山东河西人,就是今天的山东齐河,他在县高等小学毕业后又在县高小教书,和陈明仁、钟松、胡宗南等人有着相似的经历。1924年,这位小学老师不教书了,南下考上了黄埔一期。他和那些黄埔一期十七八的毛头小子不同,因为那一年他已经整整三十岁了。而立之年,他放弃了自己稳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毅然投身了吃了上顿不知有没有下顿的玩命事业,不知今天还有几个人敢?我敢肯定,李老师在南下之前有过无数的不眠之夜,毕竟一个三十岁的人做出这样的决定,实在是有很多阻力的,父母老婆孩子,哪个会同意?家庭阻力就能把你卡得死死的。
不过最终李老师还是下定决心南下了。
这样,我只好遗憾地告诉齐河县教育界少了一位默默无闻的好老师,但是,民国历史上却多了一名中将集团军司令,而且成为了名震国军的“山东三李”之一。
由于李老师的岁数大,在黄埔,不但同学们非常尊重他,连教员们也对他很客气。比如任黄埔军校政治讲官的******,当时才26岁,他就对李老师很尊重,两人关系也很好。解放后李老师第一批被****,也是周总理亲口说了话的。
李老师之后的军旅生涯倒没有多少可圈可点的,无非是内战抗战再内战而已,李老师的脾气好,很受部下爱戴。忻口会战时,李师长站在高处指挥战斗,肺部被子弹穿透,差点没了命,部下拼了命用担架把他从小山上抬下来。当时军医要求头朝下抬,咱不懂医术,不知为何,但军医肯定是为李师长着想。士兵们不同意,认为这是对师长的不尊重,仍旧平着抬的。
抗日战争结束后,李仙洲不可避免地站在了内战战场上。
打头阵的12军军长霍守义是根老油条,部队行动迟缓不说,还消极避战,畏畏缩缩进入了莱芜城。这作风倒让他得了便宜,李仙洲嫌指挥不动他,上报王耀武把他调走,改成73军和整编46师打头阵。霍军长前进比乌龟慢,换防比兔子还快,立刻撤出莱芜,跑到了博山,只留下了一个新编36师在吐丝口镇策应莱芜。
陈毅粟裕在南边捞不到好,俩人琢磨来琢磨去终于琢磨到了老李的头上。他俩造成在南线节节阻击的假象,而命令主力隐蔽北上。
华野北上的部队有哪些呢?我们列出一个清单,你就会明白李仙洲将处在一个何等危险的境地。
一纵,华野主力,司令员兼政委叶飞;
四纵,华野主力,司令员陶勇;
六纵,华野主力,司令员王必成;
七纵,司令员成钧;
八纵,鲁中军区主力,司令员王建安;
九纵,胶东军区主力,司令员许世友;
十纵,渤海军区主力,司令员宋时轮。
熟悉那段历史的应该知道,上面这些人是何等的如雷贯耳,1955年授衔时,叶飞、许世友、宋时轮授以上将军衔,其余是中将。还有人写过一本书,介绍粟裕以及手下名将,把叶飞、许世友、宋时轮、陶勇、王必成五人称之为华野五虎将,好了,现在全在这儿了,只为对付李老师。这几个人后面还会会合,来对付国军另外的一位悍将。
华野把南面许多城池包括华东首府临沂一股脑甩给了陈诚,陈诚乐得屁颠屁颠,向老蒋报功,说取得了什么什么大捷,老蒋也乐得屁颠屁颠,以为华东****马上要玩完了,催促王耀武继续南下,准备毕其功于一役。
相对来说,王耀武头脑还是清醒的,他根本不相信什么狗屁大捷,他也十分清楚陈诚那点伎俩,通过各种渠道的侦查以及自己的判断,他确信华野主力已经北上,冲着他来了。
所以,他先命令李仙洲收缩兵力,然后给陈诚发电报拒绝部队继续南下。
王耀武这一招着实让陈粟紧张了一阵,万一李仙洲真的缩回去,那他俩带着二十几万部队岂不白跑了一趟?这不是旅游,从鲁南到鲁中自驾游转一圈花不了多少钱,二十几万部队就不行了,风景是看了,但吃饭睡觉耗费那是巨大的,何况南边老家也扔掉不要了。世界很大,不至于抛家舍业去看看吧!北边王耀武固守济南,南线欧震逐步推进,那可真要西渡黄河投靠刘邓或者向东跳海喂鱼了。
陈粟还真要感谢陈诚和老蒋不遗余力地帮忙打胜这一仗。
陈诚听说王耀武兵力缩回去了,怒发上冲冠,卧槽,我的话不听了,反了你了!陈司令立刻向老蒋告了王耀武的黑状,无非是王耀武避战了、保存实力了、不顾大局什么的(去东北前就这德行)。老蒋不分青红皂白,照样把老王狠狠训了一遍,然后命令他服从陈诚的管理,南下!
在这一点上,国军明显不如解放军。解放军讲求军事民主,有意见可以提,只要是好的,就可以采纳,比如粟裕。国军呢,却是军事独裁,一人说了算,给你下命令,你不执行,办你!给你下命令,执行不力,办你!给你下命令,你不执行,打仗赢了,没功劳!给你下命令,你执行了,打输了,没过!给你下命令,你不执行,打输了,往死里办!
所以,胳膊拧不过大腿,王耀武哪里敢违抗蒋主席的命令?明知这是错的,却还要执行,王耀武只能命令学长和老乡李老师继续南下了。
李仙洲兵团继续南下了。
很快,李仙洲就发现了华野主力,他不管什么老蒋还是陈诚了,他让前进最快的整46师马上撤回到了莱芜城,与73军一起守莱芜。
华野各纵队迅速展开,包围莱芜。
73军军长和整46师师长都是很有必要提一提的人。
73军军长韩浚的履历在国军将领中算是一大奇葩,这家伙是著名的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是当时******同志的左膀右臂,起义后在作战中被捕,因是黄埔一期生没有被杀,这家伙宣布脱党后在国军中干了起来,一直干到现在的军长。
整46师师长更牛,他是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人。之前有一部电视剧叫《隐形将军》,其中男主角好像是叫连城,那么他的原型就是这个46师师长韩练成。韩练成在四大间谍中只算小角色,但小角色也有大作用。他的作用虽然没有李克农和郭汝瑰那样巨大,但他的作用比较直接。偷取******的山东作战计划以及后来跑到南京继续卧底等等就不说了,单就莱芜这一次,就够国军受的。
73军和整46师被围在莱芜,新编36师被围在吐丝口,彼此失去联络。王耀武此时大概急糊涂了,下命令让李仙洲立刻突围,往济南靠拢。这个决定也没错,但是有个关键问题,那就是时间。立刻突围,说不定还有希望。
可李仙洲那里有个韩练成。
李仙洲认为突围危险太大,不如坚守待援更有把握。可是手下(肯定有韩练成)都认为突围最好,因为这是王司令下的命令,出了什么事和自己没关系。李仙洲不愧是老实人,说,好吧,既然大家都想走,那咱就走,但宜早不宜迟。注意,老李是对的。而且韩浚也赞成。这个时候,韩练成又发话了:我们需要一天的准备时间。
这一天确实是需要准备的,却不是韩练成需要准备,而是华野需要准备。因为此时华野还没有完成围歼突围的李仙洲兵团的全部部署。
李仙洲兵团是2月20日被围在莱芜,21日接到命令突围,打算22日走,韩练成说准备一天,所以23号早晨走。22日,练成兄及时地把突围路线图送到了陈毅粟裕手里。
到了23日早晨,韩练成同志在不给领导打招呼的情况下,说去找一个团长商量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去城墙头了。在这火烧眉毛的紧要关头,一分一秒的时间都可能决定整个兵团的命运,而且韩练成找的那位团长已经集合到位了,韩练成却没有到!实诚人李仙洲觉得不能把一个师长撂下不管,就和韩浚傻傻地等,左等右等上等下等就是等不来韩师长,那个时候又没有手机,墙头也没电话,直接联系不上,最后实在不能等了,全部队五万多人等你一个啊!也怪李仙洲脾气太好。韩浚说,别等了,咱走吧。一向没主见的老李同意了,走吧。
五万大军出了城顺利进入了华野的口袋。
整46师没有师长,没人指挥,各自为战,迅速溃不成军。战斗力较强的73军被整46师一冲,也乱了。到下午三时,五万大军全部覆没,李仙洲韩浚都被俘虏。
李仙洲被俘虏的时候,属下都跟着,解放军怎么劝都劝不走。最后还是李仙洲发话,说,我没事,你们别跟着我了。属下数人这才离开。
李仙洲兵团五万余人,再加上吐丝口被消灭大部的新36师,共六万人,在三天内全部覆没。
陈诚听到这个消息,破口大骂:“就是放六万头猪在那,****三天也抓不完!”
陈总长竟然还好意思骂人家!
******听到空军返回来的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莱芜战役之后,山东北部的国军实力大减,反而处在了华野的包围之中。
山东战场的主动权转换到华野手里成了迟早的事。不过双方都没想到,这个转换很快就到来了。
因为不久之后,在一个当时很不出名的地儿打了一场非常出名的战役!这个地方叫孟良崮!
解放后,李仙洲第一批被****。一直困惑不解的李仙洲问******,为什么莱芜战役输得这样惨,军长、副军长、各师长、参谋长、副师长都被俘虏,单单韩练成逃脱了呢。******婉转地说:韩练成同志现在就在北京,你可以和他谈谈。李仙洲最终没有去,周总理说得很明白了嘛,他没有必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