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下)
45197600000019

第19章 唯物义理故事(19)

此典出自《史记·滑稽列传》:“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春秋时,楚国著名艺人优孟与楚相孙叔敖很好。到了后来,孙叔敖得了重病,临死前叫来儿子说:“我死后没有财产给你,你一定要受穷的,到那时候你就找优孟,说是孙叔敖的儿子。”说完就闭上了眼睛。

几年后,孙叔敖的儿子真的十分贫困,不得不靠打柴度日。一天,他在路上碰见优孟,就对他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临死前告诉我,当我贫困时可以找你。”优孟说:

“我替你想想办法吧。”

于是优孟回到家里,找来一套孙叔敖生前留下的衣服穿上,模仿孙叔敖的言行举止,直到练得十分相像,才去见楚庄王。楚庄王见了后,吃惊地说:“孙叔敖,你不是死了吗?怎么现在还活着?”过了一会儿,楚庄王又说:“既然你还活着,那么还是当相国吧。”优孟说:“我回家与妻子商量一下,假如她同意,三天后就来上任。”

三天后,优孟又扮作孙叔敖的样子来见楚庄王。楚庄王问他说:“你妻子的意见怎样啊?”优孟摇摇头说:“妻子叫我最好不要当相国,说我一向忠心耿耿,廉洁奉公,辅佐楚王你称霸天下,可现在儿子连锥尖那么一点儿土地也没有,穷得靠打柴为生,当这样的相国,还不如死了的好!”说完,优孟便脱下孙叔敖的衣服,现出本来面目,又唱起了歌:“山里的农夫苦啊,连食物也没有!贪婪的官吏钱多啊,居然不顾羞耻!

奉公守法的官吏,一生没做过坏事,像孙叔敖那样,当了相国又有什么意义呢?”

楚庄王被优孟的表演所感动,于是马上召来孙叔敖的儿子,封给他一块有四百户人家的土地。

聊以卒岁

“聊以卒岁”指勉强地度过了一年。

此典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春秋时,晋国有个大臣叫范宣子。晋平公时,他掌握晋国下军,曾经打垮了贵族栾盈,迫使栾盈逃到了楚国。紧接着,范宣子又杀了羊舌虎等栾盈的许多同党族人,并且囚禁了羊舌虎的哥哥叔向。这时有人对叔向说:“你遭此罪,可能是因为不明智的做法所致吧!”叔向说:“我虽然被囚禁了,但比起死和逃亡来是不是差远了?

《诗经》上说:自在啊逍遥啊!故且这样来度过岁月。这正是聪明啊。”到了后来,经过已告老还乡的祁奚劝说,范宣子才建议晋平公赦免了叔向。

流离失所

“流离失所”,用来表示离开家乡,没有住所或安身之地;常用来形容流落他乡,衣食无着。

此典出自《汉书·薛广德传》:“窃见关东困极,人民流离。愿陛下亟反宫,思与民共忧乐。”

汉代有个叫薛广德,字长卿,沛郡人。

汉元帝时,任御史大夫。有一回,他陪同皇帝出外打猎,元帝玩得忘乎所以,一连数日,不愿意停歇。薛广德心中非常焦急,为了恳求元帝迅速回宫处理朝政,便上书皇帝。

上书的开头说:我看见关东一带百姓生活特别痛苦,许多人甚至流落他乡。恳求大王早些回宫,考虑怎样与百姓同甘苦,共忧乐。

元帝认为薛广德的劝告是很有道理的,于是就与光禄大夫张猛等一起回朝。

流水落花春去也

“流水落花春去也”比喻陈旧没落事物已经衰败退去。常云:“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从而感叹人世之多变。

此典出自五代时南唐国主李煜(yù玉)的词《浪淘沙·怀旧》中的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五代时,江南有一个国家叫南唐。

南唐是江南的大国,可是国力衰弱。公元961年,唐元宗李景死后,他的儿子李煜继位,历史上叫他为李后主。公元974年九月,宋太祖以曹彬为升州西南面行营都部署,潘美做都监,发兵十万征伐江南。975年,曹彬大军到秦淮,强渡淮河,江南兵大败。同年十一月,宋军入金陵(今南京),李煜奉表投降,被俘到东京,后便被毒死了。

李煜是一位能诗善文的帝王,尤以词出名,是唐和五代中最杰出的词人。他的前期作品大多描写宫廷享乐生活,奢华浮靡。亡国以后的作品,则表现了一个被俘帝王的深愁惨痛,在语言上洗尽了原来的脂粉气息,在创造艺术形象上也有了高度的概括能力。这首《浪淘沙·怀旧》便是李煜被俘后的作品。词中,他抒写了对以前生活的怀念,对自己由一国之主变成了宋朝的阶下囚发出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感叹。

“流水落花春去也”作为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虽然它的资格很老,但作为一句成语,则时间还不算长,大多可以在后来的一些政论文章中见到。

漏网之鱼

“漏网之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

此典出自《史记·酷吏列传》:“网漏于吞舟之鱼。”

晋襄公打败了秦国。秦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都被俘了。后来晋襄公听母亲说,秦国和晋国是亲戚,不宜就此结下仇冤,他就放了这三个俘虏。

这时,晋将先轸正在家里吃饭,一听说国君把秦国的败将放走了,吓得连饭也吃不下去了,他急匆匆地跑去见晋襄公,气喘喘地问他:“秦国的败将在哪里?”晋襄公红着脸说:“母亲叫我放了。”先轸一听,直气得青筋乱跳,向晋襄公的脸上啐了一口唾沫,说:“你这小子太不懂事了,战士们流这么多血,才逮住了这三个。这是留下一个后患啊!”晋襄公说:“怎么办呢?”先轸说:“马上追吧!”大将阳处父立刻提了刀,驾车去追。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这三个人也怕晋襄公后悔,派人来追,就拼命地跑。他们一直跑到黄河边,回头一瞧,真的尘头大起,大队人马追来。三个人直叫苦。正在这个危险关头,却见河边有一只小艇,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跳进艇里,原来打鱼的却是公孙枝。

他是蹇叔派来接应他们的,阳处父追到河岸,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过河去了。

路鬼揶揄

“路鬼揶揄”形容穷困潦倒,生活无着。

此典出自《世说新语·任诞》。

罗友(字它仁,晋代襄阳人)自幼勤奋好学,不拘小节,十分喜爱饮酒,只要为了喝酒,不管同什么人都可以在一起畅饮。又喜欢向别人要祭祀完的酒食吃,不管是军营、官署,还是酒店里,哪里都喝,不以为羞。

桓温常常责备他说:“你太不像样子了!你要吃喝,为什么不找我要?何必下贱到这等地步!”罗友,对桓温的话不以为然,他说:“向您要吃喝,今天得到了,明天又没有了。”桓温大笑起来。一开始,罗友在荆州任职,到后来在桓温府中做事。由于家贫,罗友想当官求得俸禄,桓温虽然很欣赏他的才学,但觉得他行为怪诞,没有管理百姓的能力,所以只是口头答应,实际上不任用他。到了后来,一个同府的人被任为郡守,桓温为他设酒席送行,罗友到得最晚。桓温问他是怎么回事?罗友就回答道:“我喜欢酒食的美味,昨天应您召唤,今天一大早就出了门,在途中遇到一个鬼,它把我嘲弄了一番,说:‘我只看见您去送别人做郡守,为何看不到别人送您做郡守呢?’我开始时感到恐怖,最后感到十分惭愧,思来想去,于是就来晚了。”桓温虽然笑他太滑稽了,可是他内心颇感惭愧。到了后来,桓温任他为襄阳太守,又升为广州刺史、益州刺史。在任期间他善于抓住主要的事情做,不计较人家的小过失,深得官吏、百姓们的拥戴。最后,他死在了益州。

罗掘俱穷

“罗掘俱穷”

的意思是,网罗鸟雀、挖掘鼠类以充饥。

人们用它形容没有食物的艰难境况,亦作己饥不择食。

此典出自《新唐书·张巡传》:“‘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乃杀以大飨,坐者皆泣。巡强令食之,远亦杀奴僮以哺卒,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

唐代有一位将领张巡,邓州南阳人。

他博览群书,通晓战法,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诛奸臣杨国忠为名,就起兵叛乱,他的部将史思明率军响应,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在安史之乱中,张巡率军固守睢阳(今河南商丘)。

他激励将士奋勇作战,一天之内就同叛军打了二十仗,将士们士气高涨。睢阳太守许远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如张巡,所以把军事指挥权交给张巡,而张巡也不推辞,尽职尽责,指挥军队打了许多胜仗。

一开始,睢阳城内有粮食六万斛,可食用一年。然而,河南节度使嗣虢王(巨)自作主张,拿出一半的粮食发给濮阳、济阴的守军,许远坚决反对,可是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济阴的守军得到粮食后,马上叛变了。因此,到了关键时刻,睢阳城中的粮食十分缺乏,每天只发给每个将士一勺米,他们不得不煮木皮、纸张充饥。况且,城中只有士兵千余人,个个瘦弱不堪、筋疲力尽,连射箭的力气都没有了,救兵又总是没到,形势十分严峻。叛军闻知城内这样的惨状,就架起云梯,往城墙上爬。张巡命令士兵用钩杆打击,不让叛军爬上来,并且点起篝火,烧毁云梯。叛军利用钩车、木马冲击,张巡就命令士兵把这些东西砸碎。叛军佩服张巡的神机妙算。不再强行攻城,就挖掘壕沟,围起栅栏,坚守阵地,围困睢阳城。张巡手下的士兵有许多人都饿死了,侥幸活下来的那些士兵,也个个满身疮痍,气息奄奄。张巡献出自己的爱妾,对将士们说:“你们整年吃不饱饭,而忠义之心一点不衰,我恨不能割下自己身上的肌肉给大家吃,又怎么能吝惜一个爱妾,坐视你们挨饿呢?”接着,他把那个爱妾杀了,叫大家吃。在座的人都泣不成声,不肯吃。张巡下令,逼迫他们吃。太守许远也杀掉奴僮叫军士吃。军士们还网罗鸟雀、挖掘鼠类,煮铠甲、箭壳来吃。到了后来,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睢阳城被叛军攻破。张巡惨遭杀害,那时候他刚刚四十九岁。

落难公子

“落难公子”比喻落魄的王孙贵族,也指那些从富贵生活中衰微的人。

此典出自《战国策·齐策》。

王孙贾“右袒”的行动激起了齐国人的高涨的救国热情。逃散了的那些大臣也陆续跑到莒城来了。王孙贾虽然做了领袖,可是齐国没有君王。这该怎么办呢?于是他们想尽法子,到处去找那个失踪了的太子法章。

法章本来跟齐王在一块。他一听说父亲被杀的消息,于是就打扮成一个穷苦的老百姓跑了。淖齿派了许多人各处去逮他。

当天晚上淖齿又派人打着灯笼各处搜查,逼得法章没地躲藏。后来,他摸着黑爬进一个花园,在假山的石头洞里躲了一夜。第二天早晨,他看见一个年老的佣人来打扫花园,就跪在他跟前,说:“老大爷,您行个好吧。我是逃难的老百姓,叫王立,父母在兵荒马乱之中都死了。现在我没处投奔。求您老人家行个好跟东家说一声,让我在这儿当个奴仆,我绝忘记不了您的大恩。”那个年老的使唤人是太史家里的老管家,瞧见这位眉清目秀的难民,怪可怜的,就在太史跟前替王力说了几句好话。他就这么在太史府里做些浇花、扫地的零活儿。虽然累一点,倒也清静,而且还可以保全性命。于是他就安心地住下去了。

有一天,太史的女儿来逛花园,一见这个新来的下人,面貌长得这么端庄可爱,举止行动又这么大方、文雅。她想:

“这样的一个年轻人怎么会到这里来当奴仆呢?可能是个‘落难公子’吧。”她越想越起疑,就叫丫头过去问他的来历。太子怕再遇到祸患,说什么也不露出自己的底细来。太史的女儿有点见识,她越是问不出王立的来历,越疑心他是个落难的阔公子。从此以后,她常常打发丫头在背地里帮助他。有时候送他几件衣裳,有时候给他送点吃的。王立十分感激她。

日子长了,相互有了说话的机会,一来二去地越来越熟,就你爱我怜地私自订了终身。太子法章不好意思再隐瞒她,就绕着弯地把自己的身世讲了出来。她一知道王立原来就是太子法章,于是更愿意全心全意地跟着他了。

王立在太史家里早就听说聚在莒城的大臣们派人正在四处找太子,然而他还不大放心,不敢轻易出去。过了几个月,他们还是在到处打听太子的下落。他这才知道他们是真心实意地找他,就对太史说明了。

太史立刻慌了,立刻报告了王孙贾。莒城的大臣们连忙派来车马,用很隆重的仪式来迎接他,立他为齐王。齐国有了君王,大家就有了发挥忠义的对象。这一来莒城变成了恢复齐国的大本营。他们通知即墨的将士,叫他们守住城,相互互通消息,共同抵抗燕国的军队。

乐毅围困着莒城和即墨整整三年,根本就没法打下来。他既然采用王道,下令退兵,大军驻扎在离城十来里的地方。

又下了一道命令,说:“城里的老百姓出来打柴,就让他们随便来往,不准刁难他们。看见挨饿的人,要给他们东西吃;看见受冻的人,要给他们衣服穿。”要是燕国的君臣能够相信乐毅到底,实行收服人心的办法,那么莒城和即墨的抵抗也许长久不了。可是有人从中破坏,辜负了乐毅的一番苦心。

马嵬恨血

“马嵬恨血”指女子以色媚君,终招致玉碎身亡。

此典出自《新唐书·后妃传》。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曾经做女道士,号太真。晓音律,擅长歌舞。唐玄宗(李隆基)召她入宫,封为贵妃,其兄弟姐妹都跟着她显贵起来。她的堂兄杨国忠(公元?~756年)因堂妹杨贵妃得宠,也深得唐玄宗信任。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宰相李林甫死,唐玄宗任杨国忠为右相,兼吏部尚书、判度支等要职。于是他结党营私,独揽朝政,横征暴敛,搜刮民财。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第二年,安禄山兵破潼关,杨贵妃、杨国忠于是就跟着唐玄宗仓皇出逃。

唐玄宗逃到马嵬(今为马嵬镇,属陕西兴平县)的时候,军官陈玄礼等人为了维护唐朝的天下,决计杀死杨国忠,从而让安禄山退兵。然而,杀死杨国忠以后,军士们仍不肯散去。唐玄宗派身边的太监高力士去问,军士们回答说:“祸根杨贵妃还活着啊!”唐玄宗没有办法,洒泪与杨贵妃诀别,杨贵妃就被军士们带走了,接着将她吊死在路边祠堂下,裹上紫色的垫褥,埋在道旁。那时候,杨贵妃38岁。

买臣负薪

“买臣负薪”形容士人有志难遂,生活潦倒。

此典出自《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汉代,有一个人叫朱买臣(公元前?

~前115年,字翁子,汉吴县人),家境十分贫寒,喜好读书,不谋产业,经常上山砍柴,换些钱用来糊口。在担柴的路上,他一边走,一边诵读诗书。他的妻子也背柴相随,多次阻止朱买臣在路上吟诵诗书,避免被人家嘲笑。朱买臣不听,反而更大声地吟诵起来。妻了感到羞愧,于是要求离婚。

朱买臣笑着说;”我到五十岁时就要富贵起来,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你苦了很久,等我富贵后一定报答你的功劳。”妻子仍然十分愤怒地说:“像你这样的人,终究要饿死在山沟里,还做什么富贵梦?”朱买臣挽留不住妻子,不得不让她走了。到了后来,朱买臣独自一人在路上吟诵诗书,背着柴禾经过一座墓地。离了婚的妻子和她的新丈夫到墓地上坟,看到朱买臣又饿又冷,于是还送给他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