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环球科学朝圣:世界著名科学家和科学的故事
45205000000012

第12章 弗莱明拯救无数生命的“神药”

有一年,后来成为英国着名首相的丘吉尔还是个小孩子时,他跟随父亲到苏格兰亚尔郡看亲戚。

小丘吉尔闲来无事,就一个人跳进河里游泳。他正游得高兴,腿突然抽筋了,一个劲儿地往下沉,把他吓坏了,急忙大呼救命。一个农夫的孩子闻声跑过来,奋不顾身跳下水中,救起了丘吉尔。

丘吉尔的父亲想答谢这个名叫弗莱明的孩子,听说他非常好学,却因家里贫困,没有钱上学,便决定资助他。就这样,弗莱明考进了伦敦的圣玛丽医学院。说起来其中的原因很有趣,弗莱明酷爱打水球,而圣玛丽医院水球队的水平很高,所以他便选中这里上学。

当然,这只是弗莱明选择从医的原因之一。那是弗莱明小时候,有一天,他跟随母亲到医院去探望一位生病的亲戚,看着病人在病床上痛苦呻吟,忍不住问那人得了什么病,为什么会得这种病。站在一旁的护士说不清楚,好奇的小弗莱明又跑去问医生,居然医生也无法给他做出详细的解答。他对弗莱明说:“孩子,人们没有研究明白的病症还多着哪!”小弗莱明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从此他暗自下定决心,要把各种各样的病症都研究清楚,为人类解除病痛。

弗莱明学习成绩很优异,毕业后医院把他留下来担任住院部医生。不久,医院的细菌部开始组建业余射击队,细菌部主任看上了弗莱明,就动员他参加射击队。就这样,弗莱明被调到细菌部,从医生变成了一个研究人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弗莱明被派到前线,参加战地救护工作。在战地医院里,他亲眼看到许多伤员因为伤口化脓感染而被迫截肢,还有很多战士伤口溃烂感染,眼看着病菌吞噬着他们的肌肉,侵入骨骼、血液,伤员们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医生们却束手无策。当时医生所能使用的最好消炎药就是磺胺,但磺胺对白血球的杀伤力非常大,反倒会削弱病人的抵抗力,加快病人的死亡。怎么才能找到一种药物,既不伤害人体细胞,还能杀死微生物呢?弗莱明从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意识到,这是一个急切需要有人承担的重大使命。

大战结束后,弗莱明回到圣玛丽医学院细菌部的实验室,继续从事研究工作。他不喜欢空谈,只知道默默无言地工作,同事们都不重视他,许多人当面叫他小弗莱,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苏格兰老古董”。

有一天,实验室主任赖特爵士主持例行的业务讨论会。实验室的一些工作人员口若悬河,说得头头是道,惟独弗莱明一言不发。赖特爵士有些不高兴,转过头来向他问道:“小弗莱,你有什么看法?”

“做。”弗莱明只说了一个字。他的潜台词是,与其不着边际地空谈,不如动手去做实验。

到了下午五点钟,赖特爵士又问他:“小弗莱,你现在有什么意见要发表吗?”

“茶。”原来,喝茶的时间到了。

这一天,弗莱明只说了这两个字,却做了一整天的实验。

1922年的一天,弗莱明正在做实验,突然觉得鼻子有些痒痒,他突发奇想,也许鼻涕中有些名堂,就别出心裁地挖出一些鼻涕,掺在细菌培养液里。两个星期后,他发现培养碟中有些地方一片空白,那正是涂过鼻涕的地方。看来,鼻涕中一定含有阻止细菌生长的东西!这一发现使弗莱明兴奋无比,接着他用眼泪代替鼻涕,竟然也产生了相同的效果。

为了能得到更多的眼泪做实验,他把柠檬对准自己的眼睛用力挤,让柠檬汁逼眼睛流泪水。即使这样,他一个人的眼泪也不够做实验的,便动员实验室的工人帮忙,可是工人们谁也不肯像他那样做。无奈之下,弗莱明就开出赏金:“你们给我眼泪,我给你们钱。每次三便士,怎么样?”眼泪居然也可以赚钱,工人们当然很高兴,纷纷动手按照他说的去做。

经过多次实验,弗莱明发现,除了鼻涕、眼泪外,人体中许多组织的分泌物都可以溶解甚至消灭某些细菌。这种物质在溶解消灭细菌的同时,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他称这种物质为溶菌酶。

1928年夏天,天气格外闷热,赖特爵士破例给大家放了一个避暑假。9月初,弗莱明回到了他离开多日的实验室。不经意间,他发现一只未经刷洗的培养器皿中长出了霉菌,培养液也受到污染,不能再用来做实验了。遇到这种情况,通常的做法就是将培养液一倒了之,但这一次弗莱明却没有这样做。他把培养器皿拿起来,对着亮光仔细观察,发现它的边缘有一层青灰色的霉菌。弗莱明把它拿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青灰色霉菌的地方,金黄色的葡萄球菌消失了。

“奇怪,难道说这青灰色的东西能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吗?”细心的弗莱明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现象,他将这些青灰色的霉菌培养了许多,然后把过滤过的培养液滴到葡萄球菌中去。奇迹出现了,几小时内,葡萄球菌全部死亡。他又把培养液稀释10倍、100倍……直至800倍,逐一滴到葡萄球菌中,观察杀菌效果。他再次惊异地发现,不管怎样稀释,都能把葡萄球菌全部杀死。

这一天,弗莱明的一个助手被玻璃划伤了手,伤口开始化脓,肿得很厉害。他来向弗莱明请假,说要去医院看一下。弗莱明取来做实验用的霉菌培养液,涂在助手红肿的手背上,对他说:“不用去医院了,过几天就会好的。”

那个助手将信将疑地走了。仅仅过了一天,他就兴高采烈地跑进实验室,把那只受伤的手伸到弗莱明的眼前,兴奋地说:“先生,您的药真灵!瞧,我的手背好了。您用的是什么灵丹妙药啊?”

弗莱明答道:“我把它命名为盘尼西林!”因为它来自青霉菌类,所以又被称为青霉素。1928年9月15日,弗莱明在圣玛丽医学院把他的发现公布于众。起初,这个发现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谁也说不清它对人类的健康有什么好处。弗莱明倒是预见到了青霉素如果能广泛应用于医学治疗领域中,必定会有光辉的前景,但是他不知道如何提纯青霉素。按当时的方法,提取出来的青霉素纯度非常低,要想提炼出能够治疗一个恶性病人的药,需要有装满一节火车车厢的培养液。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由于这个原因,在十几年中,青霉素一直无法应用到临床中,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20世纪30年代末,霍德华·瓦尔特·弗洛里和尼恩斯特·鲍里斯·钱恩这两位英籍医学研究家看到了弗莱明的论文,就动手重复了弗莱明的实验。在证实了这一发现的正确性后,他们决定想办法提纯这种神奇的物质。他们先用玉米汁培养霉菌,使得青霉素的含量一下提高了10倍。后来,他们在一个烂西瓜上找到了青霉菌,使青霉素的产量从每立方厘米40个单位猛增到200个单位。

1941年2月,一位纽约警察的血液受到葡萄球菌的感染,生命垂危,情况十分危急。在以前,这种病人几乎没有生存的希望,而当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接受青霉素注射的人后,仅仅过了24个小时,他的病况便大为好转。在美国伯利汉城的柏西乃尔陆军医院,医生们用青霉素在209名病人身上做了实验,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这些病人本来都被宣判了“死刑”。可是靠着这种神奇的药物,竟有206人活了下来。

消息传开后,全人类为之欢欣鼓舞。但由于青霉素来之不易,起初像黄金一样贵重,只能作为伤员的专用品。一直到1944年,青霉素才在英美两国得到普遍使用。二战后,青霉素更是风靡全球,家喻户晓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出访非洲,不幸患上了肺炎。肺炎在当时属绝症,无药可治。就在丘吉尔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弗莱明带着青霉素从英国赶来了,几针下去,就治好了丘吉尔的病。丘吉尔紧紧地握住弗莱明的手,说:“谢谢您给了我两次生命!”

弗莱明微笑着回答:“不用客气,第一次是我救了您,但那一次您父亲也救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