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在试验中发现雷达回波开始,雷达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平时及战时。二战中首先作为预警网的预警雷达可以预知敌机的远近,在地面拦截控制,高射炮和探照灯的方向控制领域也采用了雷达技术。射击控制雷达不仅能观察到敌机的位置,还能自动确定高射炮的发射方向。伴随着雷达技术的日趋成熟,不同用途的雷达层出不穷,许多尖端的雷达探测技术也应运而生。全球仅海军实用舰载雷达就有400多种型号,分为三座标雷达对海/空搜索雷达,火控雷达和导航雷达四大类。
刺破坚冰的聪耳
雷达虽然神通广大但占地球表面积70%以上的海洋却是电磁波的强吸收介质,超强的电磁波与激光束难以穿透几百米深的海水。然而海洋却是声波良好的传导媒介,于是声纳接替了雷达的位置在水中大显身手。声纳是英语Sonar的音译,它是利用水中声波进行探测定位和通讯的声遥感电子设备能有效地保障舰艇、反潜飞机、反潜直升机的使用。有感于1912年,“泰坦尼克”号撞冰沉船的悲剧,英国理查森最早提出利用声纳探测目标的设想,美国无线电先驱费森顿第一次利用声纳发现冰山。
1916年用来发现潜艇的是被动式装置用水下听音器和放大器收听潜艇发动机发出的噪声;直到1918年主动式系统破冰而出;它可以发射声脉冲,利用脉冲的反射回声来发现潜艇,这样一来,主动式声纳使得潜艇无论是否开启发动机都能被探测发现。
更上一层楼
未来的雷达和声纳将继续增大探测距离,积极采用现代新技术。=如运用自适应信号处理系统由计算机控制完成波束成形、信号检测和目标自动识别等。促使系统逐步模块化趋于全天候、高精度、多功能、高可靠性的综合一体化发展。
核武器
核武器,又称原子武器,主要利用原子核的裂、聚变反应的各种效应产生巨大杀伤力、破坏力。核武器主要包括原子弹、氢弹、中子弹,其中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更大,原子反应产生的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等效应,可在几十秒内使作用范围内所有生物死伤,建筑物和各种设施化为灰烬。放射性污染可作用几天、几十天或更长时间。
核武器的种类
核弹头弹、核炸弹、核炮弹、核地雷、核水雷、核鱼雷等等都是核武器的种类。其中,战略核武器作用距离可达上万千米破坏杀伤范围可波及数百平方千米,爆炸当量数十万吨至上千万吨。核弹头导弹,核炸弹的运载包括陆基导弹发射、核潜艇发射、轰炸机机载投掷等等。
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裂变是一个原子核分裂成几个原子核的变化。只有一些质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铀、钍等才能发生核裂变。这些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以后会分裂成两个或更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2~3个中子和很大的能量,又能使别的原子核接着发生核裂变……使过程持续进行下去,这种过程称作链式反应。1克铀235完全发生核裂变后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5吨煤所产生的能量。核聚变的过程与核裂变相反,是几个原子核聚合成一个原子核的过程。
只有较轻的原子核才能发生核聚变比如氢的同位素氘、氚等。核聚变也会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比核裂变放出的能量更大。太阳内部连续进行着氢聚变成氦的过程,它的光和热就是由核聚变产生的。
曼哈顿计划
1939年,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德国汉堡大学的教授加尔代克和格劳特给德国国防部写了一封信,第一次提出使用核物理制造出一种比炸药威力更巨大的杀伤性武器。稍后,爱因斯坦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赶在希特勒之前造出原子弹。于是1942年8月,美国政府启动“曼哈顿计划”开发核武器,该计划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负责人为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动员了15万人参加这一工程,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沙漠中实验成功。
爆炸方式
核武器从诞生那天起便使人类生活在蘑菇云的阴影之中。然而由于爆炸方式不同,原子弹爆炸时的景象更是形态万千。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是指在不同介质和不同高度(深度)的爆炸形式。
相同的核武器爆炸方式不同,其杀伤破坏效应和爆炸景象差别很大。核武器爆炸方式可分为9类:空中爆炸中的低空、中空、高空、超高空爆炸、地面、地下爆炸、水面、水下和深海爆炸。
原子弹
原子弹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瞬时释放高温、高压、强辐射、冲击波,放射性污染而造成杀伤破坏,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武器,也称为“裂变弹”,是第一代核武器。世界上第一颗原于弹由美国研制,于1945年制造,取名“小玩意儿”,它被用于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核武器试验。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的原子弹——“小男孩”,摧毁了广岛绝大部分建筑物,使这座当时有24万人口的城市,死伤和失踪人数达20万之多,一个“小男孩”毁掉了一座城市。
氢弹
氢弹属于第二代核武器,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原子弹的爆炸威力般为数百吨至数千吨三硝基甲苯(TNT)当量;氢弹则可这几千吨至数万吨。1950年,美国首先研制了氢弹,1952年10月在太平洋的一座小岛进行试验,氢弹爆炸后,小岛整个消失。氢弹原子核反应过程存在着热核反应,又被称为热核武器或热核弹、聚变弹。由于它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很多,可造成严重的核污染,又被称为“脏弹”。
中子弹
中子弹是第三代核武器,是一种用中子流和射线为主要杀伤手段的武器。
它与原子弹、氢弹的区别在于,除形成光辐射、冲击波、放射性污染外,还产生一种瞬时的高辐射能量,可穿透31厘米厚的钢板。中子弹能轻而易举地穿透建筑物和各种装甲防护,使受辐射人员因中枢神经系统被破坏而失去正常活动能力,甚至死亡。中子弹爆炸当量比其他核武器小得多,主要是作为战术核武器,具有“高效低耗”的特点。
光辐射
光辐射是指核武器爆炸中形成的高温高压火球,它瞬间辐射出极强的光和热所产生的瞬时杀伤破坏作用巨大。高温使被辐射的物体立即燃烧或熔化,人员被烧死烧伤。强烈的闪光可以使人失明。光辐射还能引起大面积的火灾,造成大范围的建筑物,物资装备的损毁。光辐射是核武器杀伤与破坏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放射性烟云
放射性烟云是在核爆炸中产生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烟云。由于原子核裂变和聚变后的高温,高压和强冲击作用,爆炸中心生成了股强烈的上升气流,地面的沙土,尘埃被卷入形成几十米至上千米高、呈蘑菇状的烟柱、烟团,其中含有大量气状放射性物质。烟云随着气流变化和气压作用,扩散后逐渐降落造成大面积污染并可持续几天至几个月,对人、畜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严重伤害。放射性烟云是核武器杀伤破坏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冲击波是核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气团迅速膨胀、猛烈压缩或流动而形成的高压脉冲波。核武器冲击波和普通炸弹的冲击波相似,但强度和压力大得多,作用时间长得多,而且当压力回复正常后仍有明显的负压期。冲击波作用于地面,可形成强大的地内压缩波及地震波,除直接打击、摧毁、杀伤外,被它抛弃的物体会产生二度作用。在核武器爆炸总能量中,冲击波的效应占50%以上。
核冬天
核冬天是美国的五名科学家根据核爆炸产生的效应,对于其引起气候异常问题作出的预测和假想。根据科学论证,大约在六七十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而爆炸,造成整个地球山崩地裂,大火冲天,烟尘长期笼罩地球,地球上不见阳光,气温下降,形成漫长的冬天,植物死亡、恐龙等动物灭绝。五名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核冬天效应”的理论,指出目前世界上共有5万多枚核弹头,核当量高达200亿吨,而只要50万吨级核爆炸所产生的烟尘就比小行星撞击地球所产生的烟尘还要浓厚,那时包括毁灭人类自身在内的“核冬天”就会来临。
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由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组成。
生物战剂是一种用来杀伤人员、牲畜和毁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毒素,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危害很大。
细菌武器
生物战剂中最重要的就是细菌。细菌是地球上起源最早的细胞生命形态。
细菌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在众多的细菌中,存在着诸如鼠疫、霍乱等有害细菌,而细菌武器就是由这些有害的致病细菌与施放装置组成的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是运用先进的遗传工程技术,人为改变致病微生物的遗传基因制造出来的危害更大的生物武器。它通过人工、飞机等方式把这些改变过基因的微生物战剂投入江河、城市、让病毒自然扩散繁殖,使人、畜在短时间内患上一种无法治疗的疾病,从而使人丧失战斗力。这种武器甚至比核弹的杀伤力还要大几十倍,一旦投入战场,将使未来战争发生巨大变化。
病毒武器病毒是生物战剂的又一类物质,它没有细胞结构,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生物。病毒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可以感染一切动植物及微生物。用做病毒武器的病毒有很多,最主要的有天花病毒和引起脑炎与出血热的病毒。
新概念武器
随着科技革命浪潮的蓬勃兴起,正在引发新一轮世界范围的重大军事变革,不少国家已逐渐从依赖军事技术驱动,转而更加主动地发展和吸纳高新技术成就。其中,加速新概念武器的研制和发展,是各国确立军事高技术优势的重要举措。现在一些新概念武器有的已经诞生,有的还在研制当中,如智能武器、非致命武器、纳米武器和基因武器等。
动能武器
动能武器的原理十分简单,说白了,它和飞镖伤人的道理完全一样。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根据动力学原理,一个物体只要有一定的质量和足够大的运动速度,就具有相当的动能就能有惊人的杀伤破坏能力,这个物体就是一件动能武器。所谓动能武器,就是能发射出超高速运动的弹头,利用弹头的巨大动能,通过直接碰撞的方式摧毁目标的武器。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动能武器不是靠爆炸,辐射等其他物理和化学能量去杀伤目标,而是靠自身巨大的动能,在与目标短暂而剧烈的碰撞中杀伤目标。所以它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常规弹头或核弹头的全新概念的新式武器。
激光武器
用激光作武器的设想是基于激光的高热效应。激光产生的高温可使任何金属熔化。同时激光以光速(每秒钟30万千米)直线射出,延时完全可以忽略,也没有弯曲的弹道,因此不需要提前量,简直指哪打哪。另外激光武器没有后坐力,可以迅速转移打击目标,还可以进行单发,多发或连续射击。激光武器的本质就是利用光束输送巨大的能量,与目标的材料相互作用产生不同的杀伤破坏效应,如烧蚀效应、激波效应、辐射效应等。
微波武器
微波武器由能源系统高功率微波系统和发射天线组成,主要是利用定向辐射的高功率微波波束杀伤破坏目标。
它犹如无形的“神鞭”,既能进行全面毁伤、横扫敌方电子设备,又能实施精确打击、直击敌方信息中枢。可以说微波武器是现代电子战、电磁战、信息战不可或缺的基本武器。
非致命武器
非致命武器是指为达到使人员或装备失能。并使附带破坏最小化而专门设计的武器系统。按用途非致命武器可分为反装备和反人员两大类。目前,国外发展的用于反装备的非致命武器主要有超级润滑剂、材料脆化剂、超级腐蚀剂、超级粘胶以及动力系统熄火弹等。
气象武器
气象武器是利用气象有害的一面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新概念武器。气象武器主要包括人工降水、人造干旱、人工造雾、人工影响台风、人造臭氧层“空洞”以及人造地震等。但是大气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系统,如果一旦使用失误,或者对天气情况把握不准,就可能弄巧成拙,使天气产生逆转,即向不利于己而有利于敌的方向转化。由此看出,气象武器是对敌我双方具有双重危险的武器。
粒子束武器粒子束武器是用粒子加速器把粒子源产生的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并用磁场聚焦成密集的束流,直接地或去掉电荷后射向远距离目标,在极短时间内把极多的能量传给目标,以此摧毁目标或对目标造成软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