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气场决定格局
45224700000007

第7章 独具慧眼,成功就在“灯火阑珊处”

俗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长远的眼光可以提供给人一个大展拳脚的舞台,使你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起来,并累积丰富的实践经验。就像拍电影一样,把一个个镜头进行剪辑整理就成了一部完整的影片了。所以我们要发展事业就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做到有备无患,成功的肯定就是你!

眼光长远,先行一步

美国第九位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小时候曾有一段时间被人认为很傻。为什么呢?邻居们做过这样的试验:拿出一个五分的硬币和一个十分的硬币,让小哈里森从里头挑一个,小哈里森每次都拿那个五分的。每次都屡试不爽,大家均以此为乐。

一个外地人路过此地,听说这件事后,感到很奇怪,于是亲自试验了一回,果然和大家说的一样。外地人仔细观察小哈里森的言行后,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小朋友,你一点也不傻,你很聪明。”小哈里森也笑了。外地人没有再说什么就走了,邻居们都感到有些纳闷。

后来,终于有人想明白了为什么:如果小哈里森拿了十分的硬币,下次就不会有人去做这样的试验了,他每次五分的收入就将终止。小哈里森原来是弃眼前的小利来保留长远的利益,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长远眼光,可真了不起!邻居们都赞叹不已。

成功离不开隐藏,但会不会藏就是另外一码事了。精于藏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和小哈里森一样,有着长远的眼光。

一个人在成功的道路上能走多远,首先要看他站得够不够高,看得是不是远。只有看得长远,他才能对自己以后要做的事情心里有底,才知道自己行进的方向,以及需要为此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眼光长远的人往往不容易被眼前的得失所迷惑。有很多成功人士的例子都说明了这一点。他们有的面临着金钱的诱惑,有的经历了困境的阻挠。但他们往往能够执著于自己的梦想,从而摆脱眼前利益的诱惑,冲破困境的束缚。因为他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未来的图景,所以他们能意志坚定,矢志不渝。

战国时期,有两位好朋友,同受业于当时的名师鬼谷子的门下。他们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说客苏秦和张仪。

苏秦出道较早,成功也来得顺利,而张仪初出道时较为普通,郁郁不得志,不知前途如何。看到苏秦已成大事,便想投身门下,找到一条晋升的捷径。于是,他来到苏秦的门下,期望求取晋见的机会。一连几天,苏秦也没有来见他。之后,苏秦的属下安排他住下来,好不容易才碰上这位发达了的老友。可惜,苏秦没有热情地款待他,吃饭的时候,不但没有同坐,还安置他在最末的位子,吃着仆役们才吃的粗饭。接着苏秦又用话语去羞辱他,说:“以阁下的才干,怎么会潦倒到如此地步呢?我实在没有法子帮你,你还是靠自己的运气罢!祝你好运了。”

远道而来的张仪,满以为见到老朋友之后,一定会得到热情的招待和帮忙的,没想到反而招来无名的羞辱,于是,愤怒地离开了苏秦的住处,希望凭着自己的才能,与苏秦一争高下。

当张仪走了以后,苏秦又暗中派人沿途用金钱接济他,支持他进行游说秦国的工作。苏秦的门人们很奇怪,纷纷问苏秦是怎么回事,苏秦说:“张仪的才干,在我之上,我怕他为了贪图一时的眼前小利,过分安于现实而丧失了斗志。所以,我侮辱了他一番,以便激起他上进的心。”

张仪是幸运的,有他的好朋友在激励他、帮助他。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朋友的,所以,不断提醒自己、激励自己,让自己的目光始终盯着远方,把该藏的东西隐藏在实现远大目标的行动之中,才是最为重要的。

联邦德国队能够获得第5届世界杯,靠的就是这个。

1954年,第5届世界杯足球赛在风景如画的瑞士举行,这是二战后首次在欧洲举行的足球大赛。

匈牙利队凭借强大的实力和先进的技战术打法,成为了本届杯赛的夺冠大热门。联邦德国队虽然实力不俗,但因为被分在了拥有匈牙利队的所谓“死亡之组”,前景并不被人看好。

小组赛首场比赛,联邦德国队迎战匈牙利队,为了保存实力,他们派上场的大部分都是替补球员,结果以3∶8输掉了比赛。

主力队员得到充分的休整后,联邦德国队在后面的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他们先是在八进四的比赛中击败南斯拉夫队,最后在半决赛中出人意料地以6∶1的悬殊比分轻松淘汰了奥地利队,杀进了最后的决赛。

反观匈牙利队则打得极为艰苦,在争夺四强席位的比赛中,与巴西队打得极为惨烈和辛苦。在这场被誉为“伯尔尼之战”的比赛中共有3名球员被罚出场,甚至比赛结束后,双方队员仍在厮打。强大的匈牙利队最终以4∶2的比分将巴西队淘汰出局。半决赛中,匈牙利队与乌拉圭队狭路相逢,最终匈牙利队凭借加时赛中的两粒入球以4∶2击败了乌拉圭队。匈牙利队虽然最终闯入了决赛,但球员的体能严重下降,而且几名主力因红黄牌和伤病不得不在最后的决赛中作壁上观。

1954年7月4日,世界足球史上的经典之战——匈牙利对联邦德国的冠军争夺战在瑞士首都伯尔尼举行。比赛一开始匈牙利便气势逼人,攻势如潮。联邦德国队全力防守,耐心与对手周旋。匈牙利的“四前锋”战术再次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开场仅8分钟便以2∶0领先。正当人们都以为冠军非匈牙利队莫属的时候,比赛场上风云突变,匈牙利队很快为自己的轻敌思想付出了代价,拥有钢铁般意志的联邦德国队在比分落后的不利局面下并没有乱了阵脚,他们稳扎稳打,终于在上半场结束前将比分扳平。下半场,体能下降的匈牙利队似乎已成强弩之末,而联邦德国队逐渐控制了场上的局势,在比赛结束前7分钟,联邦德国球星拉恩打入制胜一球,出人意料地夺得本届杯赛冠军。

联邦德国队赢在了目光长远,匈牙利队为自己的短视付出了代价,虽然这不过仅仅是几场球赛,但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就像下棋一样,高者能看出五步七步甚至十几步棋,低能者只能看两三步。高手顾大局,谋大势,不以一子一地为重,以最终赢棋为目标;低手则寸土必争,结果在辛苦中屡犯错误,以失败告终。

眼光长远的人往往能走在时代的前沿。他能看见别人所不能看见的东西,掌握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因而能先行一步。在我们这个竞争日趋激烈、创业变得很艰难的时代里,这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短视者只能迎接失败,即使他们曾经拥有过很优越的条件。他们往往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在透支享受今天的同时,忘记或忽略了给明天播种,最后只能被明天抛弃。

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做人办事必须有攻守转换之计,即通过“知己知彼”的方法,取得“百战不殆”的效果。《兵法·谋攻篇》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必然每战必败。

只要做到“知己知彼”,就会做到百战无不利。《三国演义》中的锦囊妙计正说明了这个问题。赤壁之战,孙、刘联合抗曹,大破曹军,暂时解除了北方的威胁。之后,孙、刘之间开始了荆州的争夺。当时,刘备中年丧偶,失去了甘夫人。周瑜得知这一消息,便向孙权献上一计,派人前往荆州为刘备说媒,假意将孙权之妹嫁给刘备,然后骗刘备至东吴招亲,扣为人质,逼还荆州。孙权派吕范前往提亲,刘备“怀疑未决”。但诸葛亮胸有成竹,料知东吴之谋,让刘备答允这门亲事,而且会使“吴侯之妹,属于公;荆州又万无一失”。然后,诸葛亮坐镇荆州,令勇将赵云带500兵士,保驾刘备去成亲。临行前,诸葛亮授予赵云三个锦囊,并嘱咐赵云按囊中“三条妙计,依次而行”。赵云牢记军师嘱咐,依锦囊所授之计而行,使刘备东吴之行化险为夷,顺利招亲,得了“佳偶”,而且安全返回荆州。使孙权、周瑜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

人们佩服诸葛亮料事如神,计谋高超绝伦。其实,诸葛亮是在完全了解吴国君臣的心计的情况下订立的妙计。由此可见,在兵法上强调“知己知彼”,在做人办事时同样如此——只有知道别人想什么,才知道自己干什么。

见机行事,心中有数

善为事者,时时心中有数,绝不在没有算计的情况下,随意出手,否则就叫乱出手。当然,一个人善于抓住时机,见机而进,固然是英雄本色,但急流勇退,能见好就收,适可而止,也是智者之举。这一切都取决于心中之数。适可而止,就是在竞争事业中,时刻注意和自身利益相统一的数量界线,绝不超过度,绝不使事情发展到反面。同样,为人处世都有一个保持质的数理界限,也就是度。超过或者不及,都会使事物的性质发生变化。度的存在,要求我们无论做何种事情,都应有个度量分析,做到“胸中有数”,方可攻守转换。

就心力高低的区别而言,不在能不能做什么事,而在能否做应该做的事。不该做的事,你做了,即使很巧妙,也只能证明你心力低下;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即使显得无所作为,也是心力高超。唯有在纷繁复杂的事变面前,清楚地知道应该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事,并相应调整自己的行为,方为智者。荀况曾说过:“知所为知所不为,则天地官而万物役也。”老子也说过“无为而无不为”。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无所作为,就是最大的作为?

攻守转换之计体现在一个“度”字上,不可过急过缓,要掌握既求渐进,又求激进的奥妙。处理好“攻”与“守”的关系,需要高明的攻守转换的手段。攻守转换,就是使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事物或定式按自己设定的模式和方向运行;攻守转换,是一种强力意志的贯彻,是摧毁之后的重建;攻守转换,是一种武功,也是一种文治。

独具慧眼,明察秋毫

大侦探福尔摩斯破案的故事,已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形形色色、离奇古怪的复杂疑案,一经福尔摩斯的侦查分析,蛛丝马迹毕现,真相大白。在作家柯南·道尔的笔下,福尔摩斯完全是一个学识渊博、观察力非凡的人。

有一次,福尔摩斯同他的助手华生同时鉴别一块刚刚得到的怀表。华生的鉴别仅仅停留在怀表的指针、刻度的设计和造型上,不能发现一丝线索。而福尔摩斯凭借手中的放大镜,看到了表壳背面的两个字母、四个数字和钥匙孔周围布满的上千条错乱的划痕。经过周密的思考,福尔摩斯认为:那两个字母表示主人的姓氏;四个数字是伦敦当铺的当票号码,表明怀表的主人常常穷困潦倒;而钥匙孔周围布满的上千条错乱的划痕,则说明怀表的主人在把钥匙插进孔去给表上弦的时候手腕总是在颤抖,因而这个人多半是个嗜酒成性的醉汉……

福尔摩斯在破案过程中,没有顾及这只怀表的新旧程度和价值,而是紧紧抓住那些与案件有本质联系的细节,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知觉,它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手摸等去有目的地认识周围事物的心理过程。在这当中,视觉起着重要的作用,有90%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觉这个渠道进入人脑的。因此,也可以把“观察”理解为“观看”与“考察”。

一个人的观察能力与他的知识、经验以及职业兴趣有着密切关系。对于同一块怀表,福尔摩斯之所以能够比华生看到得更多,理解得更深,一下子就能抓住那些不大明显,然而却是本质的特征,正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和经验。

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需要与人进行交流,掌握准确观察人的方法,使你进一步把握好人际交往中的微妙关系,你就可以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人际交往中的焦点人物。

那么怎样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呢?

(1)要有明确的观察任务。在确定任务的时候,可以把总任务分解为一系列细小的和逐步解决的任务。这样可以避免知觉的偶然性和自发性,提高观察的积极主动性。

(2)观察的成功与否主要依赖是否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俗话说:“谁知道得最多,谁就看得最多。”一位富有学识的考古学家,能够在一片残缺不全的乌龟壳(甲骨)上,发现不少重要而有趣的东西,而一个门外汉,却一无所得。

(3)观察应当有顺序、有系统地进行。这样才能看到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关系,而不至于遗漏某些重要的特征。

(4)要设法使更多的感觉器官参与认识事物的活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获得事物各方面的感性知识,而且所得到的印象也是深刻的。

(5)观察时应当做好记录。这不仅对于收集和整理所观察到的事实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而且也是促进准确观察的宝贵方法。

以眼观心,进而识人

眼神是心灵之窗,心灵是眼神之源。眼睛是人体中无法掩盖情感的焦点。《人体秘语》作者莫里斯对人类的“眼睛”下这样的定义——它直径有2至5厘米,却像是从石器时代以来就有的最复杂的电视摄影机。在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角膜含有1至37亿个细胞,将收到的信息传送至脑部。这些感光细胞,在任何时间均可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这就说明,即使是一瞬即逝的眼神,也能发射出千万个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深处的秘密。所以,眼球的转动,眼皮的张合,视线的转移速度和方向,眼与头部动作的配合,所产生的奇妙复杂的眉目语,都在传递着信息,进行着交流。

古代孟子认为,观察人的眼睛,可以知道人的善恶。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正焉,胸中不正,则眸子斜焉。”这说明,人的心底是善是恶,都能从无法掩盖的眼神里显示出来。

现代研究发现:眼睛是大脑在眼眶里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映出来。瞳孔的变化是人不能自主控制的,瞳孔的放大和收缩,真实地反映着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若一个人感到愉悦、喜爱、兴奋时,他的瞳孔就会扩大到比平常大四倍;相反的,遇到生气、讨厌、消极的心情时,他的瞳孔会收缩得很小;瞳孔不起变化,表示他对所看到的物体漠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

事实上,通过眼神来传情达意,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自然而然地运用眼神,来表达对周围一切事物的复杂情感。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会从微妙变化的眼神里真实地流露。

眼神里的心理,是人类的一个广阔领域。这里就两性和交往中的一些现象,略述于后。

眼神传递的心理,在两性关系上尤为突出。古时候,当两性相爱时,曾有“心许目成”、“暗送秋波”之词,来表达他们的情花爱果。当今,两性关系较前复杂,使用的词语更丰富,比如“眉来眼去”、“含情脉脉”、“眉目传情”、“一见钟情”等。因此,眼神虽不是有声语言,但恰似有千言万语随心传播。任何青年恋人,必然闪烁着双双秀美而深邃的目光,从中相互窥探会意对方内心深处的奥秘。正如古罗马诗人奥维特所说:“沉默的眼光中,常有声音和话语。”

男女用眼神来传情达意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对异性只看一眼,就故意将视线移开的人,恰恰表明其渴望与异性交往,这是心理的反向作用。凡是目不转睛注视对方,而不将视线移开的女性,流露出她内心隐藏着某种秘密。男女双方不时地对视,是将对方引导到自己心上,会情达意地交流。在使用眼神上,女性常优于男性,她只要流波转盼,就可以传达“我们可以一起走了”。其含情脉脉,尽在不言之中,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男子长时间的目光注视,仔细地观察女子的体形和外表,那是寻找着心理上接近的融点。女子用近似调情的眼神,捕捉着男方眼睛里隐藏着的喜讯,有时还会用眼部化妆,来增强它的效果。双方深深地注视,瞳孔会迅速扩大,各自为对方的魅力所吸引而激动不已。浪漫的约会,往往是在较暗的地方,以便双方瞳孔尽力扩张,使两颗爱心得以抚摸、渗透、交织、融合。

情侣目光交往,注视的部位是两眼和胸部之间的三角形区域,若是距离较远,则是两眼与裆部之间的三角区,这种亲密的注视方式,有利于促进相互理解,也是从对方的心灵深处寻觅着山野的幸福之花和阳光灿烂的明天。情人用眼睛所说的话,多是甜言蜜语,妙趣横生的。当高朋满座时,他俩四目交织,她更领会了他所说的“今晚还在老地方见”,他也得到了她“OK”的承诺。如果她用不同的目光来回答,他也会领悟她所说的是:“没空。”

有一首古人咏少女偷看男子的诗:“相呼同伴到帐帷,偷看新来客是谁,又恐被人先瞥见,却从纨扇隙中窥。”生动地反映了这位少女迫切希望与陌生男子交往的心理。在看的感受中,最好看的还是情人。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即使不漂亮也好看。在爱河里游泳者的眼里,情人是独一无二的神奇美丽。

夫妻间心照不宣的眼神交流,多是关心、劝告和原谅。如在招待客人时,丈夫与客人兴致勃勃地频频干杯,夫人只要用眼睛说:“血压这么高,还这么贪杯。”丈夫会以乞怜的眼光表示:“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在人际交往中,目光接触也发挥着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不同的目光,反映着不同的心理,产生着不同的心理效果,有种种表现:一旦被别人注视而将视线突然移开的人,大多自卑,有相形见绌之感。无法将视线集中在对方身上,并很快收回视线的人,多半属于内向性格,不善交际。听别人讲话时,一面点头,一面却不将视线集中在谈话者身上,表示对来者和话题不感兴趣。说话时,将视线集中在对方的眼部和面部,是真诚的倾听、尊重和理解。只注意自己手中的活计,不看对方说话,是怠慢、冷淡、心不在焉的流露。仰视对方,是尊敬和信任之意;俯视他人,是有意保持自己的尊严。伴着微笑而注视对方,是融洽的会意;随着皱眉而注视他人,是担忧和同情。面无悦色地斜视,是一种鄙意;看完对方突然一笑,是一种讥讽;突然圆眼瞪人,是一种警告或制止;从头到脚地巡察别人,是一种审视。彼此心存好感的两人说话,更注视对方的眼睛,以示寓意通达;话不投机的人相遇,一般都尽量避免注视对方的目光,以消除不快。有人在交际中,喜欢戴太阳镜,即使在室内或阴影下,也不将眼镜摘下,是因为他不愿让别人从他的一双眼睛中发现他的秘密。但是,戴着深色眼镜与人交往,目光不能等同的接触,会造成一些隔膜和不悦。

眼神和心理,是交往中引人注目的一个课题,注意在实践中领悟的运用,是有价值的。如果你希望给对方留下较深的印象,你就要凝视他的目光久一些,以表自信。如果你想在和对方的争辩中获胜,那你千万不要把目光离开,以示坚定。如果你不知道别人为什么看你时,你就要稍微留意一下他的面部表情的目光,便于采取对策。如果你和别人碰面,觉得不自在,你就要把目光移开,减少不快。如果你和对方谈话时,他漫不经心而又出现闭眼姿势,你就要知趣暂停,你若还想作有效地沟通,那就要主动地随机应变。如果你想和别人建立良好的默契,应60%~70%的时间注视对方,注视的部位是两眼和嘴之间的三角区域,这样信息的传接,会被正确而有效地理解。如果你想在交往中,特别是和陌生人的交往中,获取成功,那就要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对方的讲话,不卑不亢,只带浅淡的微笑和不时的目光接触,这是常用的温和而有效的方式。

人的视线活动方式,也反映着人的心态。一般认为,目不转睛地注视对方谈话的人较为诚实。但不一定是自始至终在盯着不放。

相反,视线的移开,其情况又如何呢?一般认为初次见面时,先移开视线者,其性格较为主动。另外,谈话中,有意处于优势地位的人,认为一个人是否能站在上风,在最初的30秒即能决定。当视线接触时,先移开目光的人,就是胜利者。相反,因对方移开视线而耿耿于怀的人,就可能胡思乱想,以为对方嫌弃自己,或者与自己谈不来,因此,在无形中乃对对方的视线有了介意,而完全受对方的牵制了。正因为如此,对于初次见面就不集中视线跟你谈话的挑战型对象,应特别小心应付。不过,同样是撇开视线的行为,如果是在受人注意时才移开视线,那又另当别论了。一般而言,当我们心中有愧疚,或有所隐瞒时,有人会产生这种现象。一位名叫詹姆士薛农的建筑家,曾经画过一幅皱着眉头的眼睛抽象画,镶于大透明板上,然后悬挂在几家商店前,其原意是想借此减少偷窃行为。果然,在悬挂期间,偷窃率大大减少。虽然并不是真正的眼睛,但对那些做贼心虚的人来说,却构成了威胁,极力想避开该视线,以免有被盯梢的感觉,因此,便不敢进商店内,或者即使走进商店里,也不敢行窃了。

在交往活动中,通过观察人的视线方向,也能透视人的心态。在交往中,如果面对异性,只望上一眼,便故意移开视线的人,大都是由于对对方有着强烈的兴趣。譬如,在火车上或公共汽车上,上来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性,所有人的眼光几乎都会集中在她身上,但年轻的男性往往会很快把脸扭向一旁。他们虽然也非常感兴趣,不过基于强烈的压抑作用而产生自制行为。假使兴趣欲望增大时,便会用斜视来偷看。这是由于想看清对方,却又不愿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心思的缘故。

另外,行为学家亚宾·高曼通过研究认为:对异性瞄上一眼之后,闭上眼睛,即是一种“我相信你,不怕你”的体态语。所以,当看异性时,并不是把视线移开,而是闭上眼后,再翻眼望一望,如此反复,就是尊敬与信赖的表现。尤其当女性这样看男性的时候,便可认为有交往的可能。

在交往活动中,眼睛位置移动情况的不同,其心态也大不相同。譬如,当上级与下级讨论工作时,上级的视线肯定会由高处发出,而且会很自然地直接投射下来。反之,作为下级,虽然并未做任何错事,但视线却常常由下而上,而且往往显得软弱无力。这是由于职位高的人,总是希望对下级保持其威严的心理作用。但也有例外,这与职位高低无关,而是性格原因。一般来说,在交往时,性格内向的人容易移开视线。美国的比较心理学家理查·科斯曾做过一种实验,让患有强度“自闭症”的儿童与陌生的成年人见面,以观测他面对成年人时间的长度。将成年人的眼睛蒙起与不蒙的两种情况相比较,发现儿童注视前者的时间居然为后者的三倍。这就是说,双方眼光一接触,儿童会立刻移开视线。由此可知,性格内向的人,大都无法一直注视对方。

以足观心,其乐无穷

从“走姿”观察人,世界各国古已有之。观察一个男人怎样走路,并从走姿中透视其内心,你肯定会觉得妙趣横生。

第一,步伐急促的男人。这类男人是典型的行动主义者,大多精力充沛、精明能干,敢于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适应能力特别强,尤其是凡事讲求效率,从不拖泥带水等。

第二,步伐平缓的男人。这类男人走路时总是一副慢腾腾的样子,别人无论说得如何急他都不在乎似的,这是典型的现实主义派。他们凡事讲求稳重,“三思而后行”,绝不好高骛远。如果他们在事业上得到提拔和重视的话,也许并不是他们有什么“后台”,而是他们那种务实的精神给自己创造的条件。

第三,身体前倾的男人。有的男人走路时习惯于身体向前倾斜,甚至看上去像毛着腰。这类人的性格大多较温柔和内向,见到漂亮的女性时多半要脸红,但他们为人谦虚,一般都有良好的自身修养。他们从不花言巧语,非常珍惜自己的友谊和感情,只是平常不苟言笑。较之其他类型的人来说,他们总是受害最多,而且不愿向人倾诉,一个人生闷气。

第四,军事步伐的男人。走路如同上军操,步伐齐整,双手有规则地摆动。这种男人意志力较强,对自己的信念非常专注,他们选定的目标一般不会因外在的环境和事物的变化而受影响。这种男人往往最让女人欢心,也最让女人讨厌,因为他们一旦看上某个女人,就会非缠到手不可,只要你答应他,他愿意每天拉着人力车来接送你。这类人如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一定收效颇丰,因为他们对事业的执著是其他类型的人不可比拟的。但如果你的领导是这种人的话,日子可就不好受了,很多时候你会“吃不了兜着走”,因为他们一般都比较“独裁”,而且有时候甚至会不惜牺牲任何东西去达到他个人的理想和目标。

第五,踱方步的男人。迈着这种步态的男人是非常稳重的,他们认为面对任何困难事情时,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希望被任何带有感情色彩的东西左右了自己的判断力和分析力。这种男人有时也觉得累,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他们很难有笑口常开,这是他们的准则。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形态进行严格控制,虽然别人敬畏他们,可在一人独处时却感到压抑。因为这种人涉世极深,了解人情冷暖。

汉代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出川漫游,一篇《子虚上林赋》博得了海内文名。当时的博雅之士,无不以结识司马相如为荣。

有一次,司马相如外游回成都的路上,路过临邓。临邓县令久仰司马相如的名声,恭请至县衙。此事惊动了当地富豪卓王孙,他也想结识一下,以附庸风雅。但他仍摆脱不了商人的庸俗,故而实为请司马相如,但名义上却是请县令王吉,让司马相如作陪。司马相如本来看不起这班无才暴富之人,所以压根没准备去赴宴。

到了约定日期,司马相如却没有来。卓王孙如热锅蚂蚁,王吉只好亲自去请。司马相如驳不过王吉面子,来到卓府。卓王孙一见他的穿戴,心中早已怀瞧不起之意,司马相如全然不顾这些,大吃大嚼,只顾与王吉谈笑。

忽然,后院楼上传来悠扬婉转的琴声。这琴声似流水潺潺溪涧,又似微风拂过春皱的水面;似骏马奔驰原野,又似惊涛拍岸……原来这是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所奏。卓文君一向爱慕司马相如的相貌和才华,于是司马相如到来之后故意弹奏一曲向司马相如表达爱慕之心。司马相如一下子停止了说笑,倾耳细听起来。此时的司马相如感到自己碰到前世冥冥注定的知音。琴声让他不仅忘却了眼前的一切,而且使他在情不自禁中忘却了自我。司马相如乘着酒兴,弹了一曲《凤求凰》向卓文君表达爱意。就在这音乐的交流与碰撞中,他们以身相许,遂定终身。卓文君当夜私奔到司马相如处,两人一起逃回成都。卓王孙知道后,气得暴跳如雷,发誓不准他们返回家。

卓文君随司马相如回到成都后才发现,她的夫君虽然名声在外,但家中却很是贫寒。用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们只好返回临邓,硬着头皮托人向卓王孙请求一些资助。不料,卓王孙破口大骂,将他们蛮横地拒之门外,并且叫来人带话让他们永远不要回来。

夫妇俩心都凉了半截儿,可是到底他们两人都有才,很快想出了一个“绝招”。第二天,司马相如把自己仅有的车、马、琴、剑及卓文君的首饰卖了一笔钱,在距卓府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屋子,开了一个小酒铺。司马相如穿上伙计的衣服,撸起袖子和卷起裤腿,像酒保一样,又是擦桌椅,又是搬物什,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卓文君则粗布衣裙,忙里忙外,招待来客。酒店刚开张,就吸引了许多人前来目睹这两位远近闻名的落难夫妇。司马相加夫妇一点也不感到难堪,内心倒很高兴,因为这正好有了一部分收入,而且还达到了他们的目的——给顽固不化的老爷子颜色看,让他也在临邓县丢丢人、现现眼。卓王孙在临邓县也是有头有脸的一方士绅,哪里允许临邓县的父老乡亲在他背后指指点点,戳着脊梁说笑话呢!这让卓王孙很伤脑筋,撒手不管不闻不问吧,闹得满城风雨,耳朵根子实在不得清闲,去管他们吧却又抹不开面子。正在他左右为难、一筹莫展之际,有几个朋友劝卓王孙说:“俗话说得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条扁担扛着走!’令爱既然愿意嫁给他,就随她去吧。再说司马相如毕竟有相当的过人之才,而且还是县令的朋友。尽管现在贫寒,但凭他的才华,将来一定会有出头的日子,应该接济他们一些钱财,何必与他们为难呢!”

这样一来,尽管卓王孙气歪了鼻子,但也万般无奈。只好借着这个台阶给自己下了台。于是送给司马相如夫妇仆人两名,钱财百万。司马相如夫妇大喜,带上仆人和钱财,回成都生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