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我心中的太行山
45239300000003

第3章 魂系太行

不管你是乘车穿越一山又一山,一洞又一洞,领略太行山绵延不断、壁立千仞的巍峨,还是攀爬在蜿蜒陡峭、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感受曹孟德“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的艰险;也不管你是初登王莽岭,远眺旭日东升、云海翻腾之壮美,还是游走在摄人心魄、震撼人心的锡崖沟挂壁公路上,太行山的风骨、太行山的气魄、太行山的雄伟,太行山的魅力都深深地撞击着你的心灵。

此时,不由得让人唱响那首荡气回肠的《太行颂》:太行山/巍峨耸云天/千里丰碑望不断/无情风雨任摧洒/英雄业绩万古传/人民的山啊/英雄的山/你是历史的见证/你是不灭的灯盏/你就象我们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

是的,太行山是一座英雄的山,更是一座人民的山。那一座座绵延不断的太行丰碑,仿佛正向后人讲述着无数的太行儿女用血与汗谱写出的一篇篇惊天动地而又朴实无华的动人故事。我的外祖父李成珍同志便是优秀太行儿女中的一员。

小时候,我经常随母亲到外祖母家。除了玩外,就最想听外祖父讲述一些战争年代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年外祖父参加支前民工,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临汾时那惊心动魄的故事。1948年3月初,外祖父参加了民工担架队,在区里的一位干部的带领下,自带干粮和工具,日夜兼程从晋城跋山涉水到临汾前线,参加了徐向前指挥的解放临汾战役。刚进入炮火纷飞的战场,外祖父的确有些害怕。但当看到一批批解放军战士冒着炮火冲锋在前,不少战士又瞬间倒下,一批批伤员抬下来的时候,他已经顾不得想那么多了,心里只想着只要尽快将伤员抬到战地医院或安全地带,减少更大的伤亡,就是最大的任务。一次,当他与另一名担架员刚抬起伤员转移时,一发炮弹在他们不远处爆炸。当外祖父清醒过来时,耳朵嗡嗡作响,流了不少血,而那位担架员已经牺牲。也就是从那时起,外祖父的左耳失去了听力。

据史料记载,晋城各县对临汾战役进行了全力以赴的支援。其中,晋城县共出动参战民工2500名,担架1200副;阳城县参战民工2000名,担架400副;沁水县参战民工1000名;陵川县参战民工518名;高平县参战民工600名,担架300副。这次战役中,晋城各县民工支前801余天,牺牲80余人,受伤200余人。临汾前线指挥部特授予晋城地区参战民工锦旗一面,并在《新华日报》(太岳版)上刊文予以表彰。(摘自《晋城在线》)

临汾战役结束后,解放区的扫盲工作就拉开了帷幕。由于外祖父有一定文化基础,便光荣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教育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多个春秋。参加革命工作后,外祖父分配到革命老区晋城县土河区,之后的几十年中,又辗转到追山、南岭等地,几乎走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母亲从7岁起就一直跟着外祖父上小学。当年的教学环境非常艰苦,师资力量又非常薄弱,几个村一所小学,一个教室容纳好几个年级。外祖父一身兼数职,既是语文老师,又是算术老师,还是音乐老师。每天晚上都要认真备好几个年级的教案,同时,还要批改作业。在昏暗的油灯下,一坐就是大半夜。每天晚上,母亲都是在外祖父的背影下进入梦乡的。一天晚上,外祖父要去给邻村的一名生病的学生补课。临走时,为了安全起见,外祖父将刚上小学二年级的母亲锁在屋里。可就是那天晚上,村里的狗叫个不停。母亲一个人蜷缩在被窝里,瞪着两眼不敢睡,一直等到外祖父回来。第二天,村里人都在议论一件可怕的事——昨晚,一只狼闯入学校附近的羊圈,咬死了两只羊。每当提起那件事情,外祖父都感到后怕,一直对母亲有种深深的内疚感。

几十年来,外祖父坚持学习的习惯从未改变,而且那种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让我受益无穷。在外祖父刚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外祖父的父亲因病缺医少药,离开人世。眼睁睁地看着父亲撒手人寰,外祖父既无助又痛心。因此,他下决心,一定要学医,为家人和百姓治病。从那时起,外祖父一边教学,一边自学中医。听母亲讲,外祖父购买的医书就有一大箱,背记药性和汤头歌不计其数,学习摘抄笔记就写了几十本。由于他的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外祖父的医术水平也不断提高,给当地的群众带来了福音。因此外祖父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两个称呼:一个是李老师,另一个就是李医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外祖父光荣离休了。离休后的外祖父并没闲着,他在临街的家里办起了“义务珠算培训班”,自己亲自跑到城里买上大算盘、小黑板、粉笔、凳子等必备工具。开办那天,吸引了不少村里的年轻人。自从办起培训班后,村里的喝酒赌博的不良风气也渐渐少了。我就是在那时学会了打算盘,为我后来参加银行工作奠定了基础,使我终身受益。为了让村民及时了解掌握国家大政方针,学习农业科技、疾病预防知识和一些生活小常识,外祖父不仅订阅了报刊杂志,还买了一台收音机,把每天收集整理的知识写在门外的小黑板上,过往行人一目了然,深受群众喜爱,都管外祖父叫“文化传播员”。当外祖父的事迹在市电视台、《太行日报》、《山西老年》等媒体报道后,更加激发了他为百姓办实事的热情。他曾说:一个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人,能够活下来,那就是最大的幸福,在和平年代,为老百姓办些实事,那也是应该的。

九十年代中期,外祖母和孙子的不幸离世,对外祖父是一种沉痛的打击。之后的几年里,外祖父的身体每况愈下。但每当有人来看病,外祖父从不推脱,尽管在写药方子时手微微颤抖,但他还是尽最大努力把字写得工工整整,还叮嘱病人服药期间注意哪些事项。

1997年冬,外祖父终因疾病缠身,永远离开了我们。外祖父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也是奉献的一生。他不愧为太行山的好儿子。

我想,在巍巍的太行山里,一定还有无数与外祖父有着共同信仰和坚强意志的太行之子,是他们用热血和汗水筑起了一座座永恒的太行丰碑!他们就是太行之魂!

作者:孟向阳

地址: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晋城城区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