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我心中的太行山
45239300000038

第38章 文明肇始羊头山

羊头山位于高平市神农镇,这里不仅是中国农业的发祥地,也是“精卫填海”经典传说故事的发生地。除此之外,羊头山山高林密,景色也十分迷人,“羊头夕照”是有名的高平古八景之一。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展示了羊头山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

来到羊头山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气势恢宏的祭祀广场和神农庙。整个神农祭祀大广场以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为内涵,以弘扬炎帝精神为内容,依山就势进行了整体布局,气势磅礴。炎帝雕像矗立在广场中央。炎帝神农是人类从游牧时期向农耕时期过渡的一代始祖,所以后人就将他塑成了牛首人身像。

上到石阶顶上,庄严巍峨的神农庙赫然出现在眼前。

神农庙分为上下两院。走入下院,正殿上方刻着“炎帝殿”的字样,大殿里供奉着炎帝神农氏的塑像。由于炎帝开创了农耕文化,垫定了以农立国的基础,所以被世人尊称为神农氏。殿前左右两边刻着一幅对联,记载着炎帝对后人的丰功伟绩。上联是:尝百草,替膻腥,羊头山下立耒耜,文明肇绪神农氏;下联是:教蚕桑,调药石,丹朱岭前开日中,薪火传庚华夏族。这副对联里面隐含着炎帝尝百草,发明农具,栽桑种麻,首辟市场等十大功德。

神农庙里有一块镇庙之宝,那就是唐碑。这块碑是武则天唐天授二年重修清化寺时立的。上面记载了炎帝在羊头山上的丰功伟绩,还注明了羊头山是第一代炎帝轨公的儿子柱的出生地,并且还记载了炎帝陵的地理位置,建筑规模。上面的字迹已经风化太严重,模糊不清了,但上面依稀可辨“此山炎帝之所居也”等字样的记载。

从神农庙出来,沿着西边石砌的台阶就可以攀登羊头山。缓步上行,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林,遮天蔽日,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走在山路上,感觉也非常凉爽。

上山不多长时间,就可以看到“北魏石窟”的指示牌。顺着箭头的指向,我们来到了石窟群前面。这里的石窟大都是北魏时期的,也有北齐的,还有隋唐的,大都是砂石雕刻,规模比较小,位置比较分散。石窟的内壁、外侧雕刻着无数的佛像,或参差错落,或排列整齐,凹凸起伏,形象逼真。

羊头山石窟群的雕造,应当归功于北魏的孝文帝。他信奉佛教,在从大同迁都洛阳途中,路过高平,发现了羊头山的炎帝文化,于是抽调工匠,在这里就地利用巨石雕凿石窟,工程浩大,先后历经了八十多年。后来在北齐,隋唐时期,陆陆续续又建造了一些石窟。据估计,羊头山上的石窟总共有40多处,如今保存完好的有9处。

沿着山中的石阶继续上行,祭天坛就在眼前了。据说当年炎帝在羊头上居住的时候,试种一种叫做黍的粮食。他在山顶上日测光影,夜观星象,部署农耕生产,并选择了在冬至时节献出宝贵的粮食来祭天,以感谢上天的赐予,由此设立了祭天坛,以盼年年获丰收,岁岁得平安。后世将炎帝神农发明的天文历法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成了千百年来农业生产的铁律。

从祭天坛下来,往南北方向分别有两条山路,先往北去是羊头山的东主峰。这里就是羊头山的最顶峰了。羊头山海拔1297米,在历史上记载:羊头山威峰秀拔,势凌霄汉,磅礴数十里,山高千余丈。它岭限晋城、长治二市,横跨长子、长治、高平三县,素有“一鸡鸣三县”之说。传说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因此地极高,以天为党,就把长治、晋城一带称为是上党地区。站在羊头山的顶峰,远远地就能看到长治县和长子县。

在主峰上,耸立着一座北魏时期的四面造像塔,古朴典雅,造型优美。底座是一只伏羊,羊头上的轮廓清晰可辨。这就是久负盛名的羊头石。游客只有到了这里,才算是真正登过羊头山。羊头山的来历和炎帝有着密切的联系。据说炎帝姓姜,因为他所生活的年代是母系社会,当时的妇女是以牧羊为主,而姜姓正好是上面一个羊字,底下一个女字。炎帝最崇拜的图腾是羊,所以人们就把他居住、生产、生活过的主要地方称作羊头山。

羊作为一种吉祥物,已经深入到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每逢小孩满月、生日、过年、赶集等重要的节日,都要蒸面羊以示庆贺。

从东主峰上下来,沿上山的路返回到祭天坛跟前,继续向方向相反的西主峰进发,则聚集了很多炎帝活动的遗址遗迹。

炎帝高庙又叫炎帝祠,座落在羊头山正岭之上,这里同时又是长子、高平两县市的分水岭。据说,每逢开春播种,秋季收获,周围的居民都会来到这儿磕拜祭香,祭祀神农炎帝,祈求风调雨顺年丰。

炎帝神农在羊头山定居,试农耕,尝百草,观天相,定节气,就据守在神农城里,向部族发号施令。这是一片开阔的山腰台地。地表为土石结构,被繁茂的树林和草本植物所覆盖。虽然今天这里只留下了几根不起眼的石柱,但在当时先民的眼中,肯定是十分神圣和令人神往的。

站在羊头山上远望,西边15公里处有一座远山,名叫发鸠山。这就是著名的“精卫填海”经典神话故事的发生地。《山海经》中记载: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名曰精卫。炎帝之女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填于东海。这里所说的西山就是指发鸠山。中国远古神话中,精卫填海是十分有名的。人们常为炎帝的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更为精卫鸟衔运西山之木石填海的顽强执着精神而抛洒热泪。沧海固然大,精卫鸟坚忍不拔的精神更伟大,这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

炎帝神农带领先民上羊头山后,发现这里山泉淙淙,于是便和部落成员共同挖了两口水井,从此解决了吃水、用水问题。后人把这里叫做白青二泉。今天当地的村民在求雨的时候,还是到这儿来求的。求雨的时候,把炎帝像摆在中间,非常恭敬地摆上贡品,烧香磕头。可有一个村求雨的方式偏偏不一样。在神农镇境内有个长畛村,每逢天旱无雨的时候,长畛村求雨的方法是,派上几个男的,把炎帝像摆在自家的大院子中间,意思是让它也尝尝被太阳晒的滋味,因为炎帝的名号就是炎字,上下两个火字象征着火势升腾,让它也收敛收敛阳光,给大家降雨于人间。那么这个村为什么竟敢这样对炎帝不恭敬呢?原来炎帝娶的媳妇就是长畛村的,炎帝是长畛村的女婿,大家伙儿自然不管他是什么帝王之身了。

五谷畦是当时炎帝试种五谷的地方,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湖北神农架地区,发现了一部《黑暗传》,也就是《创世歌》。里面有这样的记载,说是神农上了羊头山,仔细找,仔细看,找到粟籽一颗,把它系在枣树上,忙去开荒田,八种才能成粟谷,后人才有小米饭。那么这就进一步肯定了,羊头山就是炎帝当时品尝五谷的地方,也可以说是中国原始农业的第一块试验田。

经历了一天的浏览,作为“农业之王”的神农炎帝,仿佛跨越了五千年的时空,又奇迹般地站在了我的面前。回到祭祀广场上,再次凝望那尊伟岸的雕像,炎帝深邃的目光正凝望着远方,目光里充满了欣慰和宁静。神农炎帝在羊头山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无数奇迹,其遗址遗迹遍布了山上山下、周围大小村庄。五千年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炎帝播种五谷遍尝百草的创业精神,犹如他那令万世敬仰的陵碑,遍布各地的庙宇一样,香火不断,永驻人间。

作者:缑秀丽

地址:晋城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