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集电视纪录片《动物世界》里,有这样一个画面:
位于非洲的马拉河,河谷两岸青草嫩肥,草丛中一群群羚羊在那儿美美地觅食。一只非洲豹隐藏在远远的草丛中,竖起耳朵寻找猎物。它觉察到了羚羊群的存在,然后轻手轻脚地、慢慢地接近羊群。越来越近了,突然羚羊有所察觉,开始四散逃跑。非洲豹像离弦的箭一样,瞬时爆发,冲向羚羊群,眼睛紧紧盯着一只未成年的羚羊,一直向它追去。羚羊跑得飞快,可非洲豹更快。在追与逃的过程中,非洲豹超过了一头又一头站在旁边观望的羚羊,但它没有掉头改追这些更近的猎物。它一个劲地朝着那头未成年的羚羊疯狂地追赶。那只羚羊显然已经跑累了,非洲豹也累了,在这场较量中比的是速度和坚持力。终于,非洲豹的前爪搭上了羚羊的屁股,羚羊绊倒了,豹牙直朝羚羊的脖颈咬了下去,一动也不动地喘着粗气。
可以说,一切肉食动物都知道在出击之前要隐藏自己,而在选择追击目标时,总是选那些未成年的,老弱的,或落了单的猎物。在追击过程中,它为什么不追其他离它更近的羚羊呢?因为它已很累了,而别的羚羊还不累呢。其他羚羊一旦起跑,也有百米冲刺的爆发力,一瞬间就会把已经跑了百米的豹子甩在后边,从而拉开距离。如果丢下那只跑累了的羚羊,转而去追一头不累的羚羊,最后一定是一只也追不着。
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人类可以学习到很多。非洲猎豹的做法告诉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要开动脑筋,抓住一个目标不放松,而不能见异思迁、浅尝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