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与传媒学院 杨艳萍
又逢国庆,每每经过长安街,放眼望去满街的五星红旗,街道两旁造型各异的花坛,“花开盛世”的天安门广场上更有如织的人流,然而最能牵动思绪的却是那条小巷,还有此前从未踏入而今倍感熟悉的菖蒲河公园,途径这里时,总会不由回想起去年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和群众游行的壮观场景,耳边似乎又回荡起《红旗颂》那激昂欢快的旋律,难免感慨万千,留下无尽追忆……
作为群众游行第五方阵———“艰苦奋斗”队列的一名普通带队老师,2009年夏日里的近百天时间,我和4名辅导员老师共同组织和陪伴着艺术与传媒学院384名同学转战于各训练场地,不断地练习着简单而又整齐的队列和手举花环动作,由最初各小队的齐步、踏步走,到方阵和分指、总指的合练,从图书馆门前和学校操场,到良乡、沙河和密云机场,直至宽广的长安街上,看似平凡乏味的队列却走出了令人震撼的恢宏气势……彻夜未眠后伴着秋日的灿烂阳光迎接着凯旋的同学们,看到一张张疲倦而兴奋的面孔,相信在场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那一颗颗滚烫的心,回味起期间的点点滴滴,无不浸润着师生们的辛勤汗水,蕴藏着对祖国母亲的赤子深情。时过境迁,却总也忘不了其中的几幕场景。
7月12日,第一次开始集体训练,由于工作调整和时间关系,还没能正式到新的学院报到,就在前任领导张春萍老师的安排下,于一个大雨的傍晚中在学生活动中心大厅与同学们首次见面,进行了国庆游行训练工作的交接,面对全新的环境和角色,顿时感到责任重大,心中不免有些忐忑,好在张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热情,使我迅速摆脱了陌生和不安,简短的介绍后,就在辅导员高建州老师和林琳琳老师的协助下,投入到发放服装、马扎等物品的工作中。此后,随着紧张繁忙的训练,与可爱的同学们渐渐熟悉起来。现在想来,能在国庆游行训练这样的时机融入到一个新的集体,确实是难得的幸运和机遇,更要由衷地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给予的指导和支持。
8月进入第二阶段的训练时,虽然学校尽可能地科学安排训练时间,发放各种防暑用品和饮料,可酷暑仍考验着大家的意志,热得发烫的机场跑道上,师生们来来回回反复地训练着,在炎炎烈日下挥洒着青春的汗水与激情,返校的大巴中个个熟睡的脸庞,让你到达校门时不忍却不得不叫醒他们……然而,最为艰难的却是确定最后点位人选时,需要将几位教官编排到队列中,原来在此位置上被作为替补的几位女同学失声痛哭,经商议后我们提出生病的同学作为替补,结果此后几天里陆续出现有同学身体不舒服也依然坚持训练,甚至隐瞒发烧等病情的情况。面对这一新问题,最后,经过和各位带队老师、中队长的协商讨论,决定除为保证游行队伍顺利进行必须的两位老师仍在队列中外,其他3名老师退出正式点位,作为替补人员和看管物品的安全员。尽管我半开玩笑地告诉几位老师“学生们也许就这一次了,但只要还在学校,咱都能赶上70年大庆游行”,却依然还能体会到大家的失落。时至今日,虽留有一直参加训练却未能亲历激动人心的阅兵和游行的遗憾,我仍然无怨无悔,因为我们的学生做得更好!向祖国交上了几近完美的答卷!
当然,9月凌晨我参加的唯一的一次天安门演练,在记忆深处就更为珍贵。记得那天从良乡出发时就下着绵绵秋雨,晚上八点多从宋家庄地铁站下车后,所有师生先是在地铁通道里席地而坐等候,集体乘坐地铁到达东单后,又迅速步行来到集结地———菖蒲河公园,然后开始漫长而耐心的等待。聆听着长安街上雄壮的口号声和行进队列脚步声,一墙之隔的我们却只能在原地默默等待,猜想着各支游行队伍的风采。凌晨两点多,正在上下眼皮止不住地打架时听到了集合的指令,刚刚还在秋雨深夜中冻得瑟瑟发抖的我们,迅速按照队形整装待发,走出集结地的瞬间,大家全然忘却了此前的寒冷和困倦,踏着雄壮的《东方红》乐曲声,迈步走在灯火辉煌的天安门前,顿时明白了何谓“国家荣誉高于一切”……然而在略微紧张中走过指定终点的我们,还没来得及回过神儿,就在两旁“加快行进速度”的催促下,急行军乃至跑步离开,一路步行直至两腿酸软,才互相鼓励着返回集结地,方才发现东方已露出鱼肚白和朝霞。
时至今日,亲历期间的苦乐自知,留下的不仅是无尽的回忆和感动,更多的是振奋和信心,六十甲子,风雨兼程,平凡中铸就辉煌,时代在进步,但一代代儿女对于祖国母亲繁荣昌盛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祈盼,始终未曾消减。与那些令人骄傲自豪的可爱同学们共同经历的游行训练,使我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加坚信“青年富则国富,青年智则国智,青年强则国强”,坚信他们终将无愧于时代重托,正如那首歌所唱的一样:“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放心吧祖国!”